萬俊華:將5G賦能生產端,促進農業供給側創新升級

2020-11-27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史詩

11月26日,由廣東省人民政府、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共同主辦的2020世界5G大會在廣州正式開幕。

廣州商業總會會長、粵旺農業集團董事長萬俊華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5G在農業領域裡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場景和非常廣闊的市場。只有農業走向數據化,才能更高效地提升農業的發展,促進農業的轉型升級。」

如今,現代農業生產中,技術手段逐漸被大規模應用,解放了人力,提高了生產效率。隨著人工智慧與5G技術的應用,農業生產更是進入智慧農業階段,「方寸屏幕」便可實時掌控「萬畝良田」,與傳統農業生產不可同日而語。

順應產業網際網路發展需要,粵旺集團攜手騰訊、壹家倉、粵港澳大灣區產融和廣州農商銀行,通過整合農業基地資源(F端),流通渠道資源(B端),智慧社區客戶資源(C端),構建「F2B」和「F2C」現代智慧農業生態模式,合力打造年成交量過億級的智慧農業平臺。

據了解,該智慧農業平臺與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及全國的配送中心緊密對接,利用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配送中心將基地產品銷往粵港澳大灣區,同時將粵港澳大灣區的優質農產品通過配送中心配送分銷到內地。

這次,粵旺農業集團研發的一款可購買優質安全農產品、具備冷藏功能、可掃碼支付取貨的智能零售終端——「櫃鮮生」也亮相2020年世界5G大會展覽展示現場,消費者打開手機掃一掃「櫃鮮生」的二維碼,就能把新鮮的蔬果帶回家。這是探索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智能零售的一個新嘗試,目前主要布點在機關單位和居民生活社區,便捷方便。

以5G技術為基礎建立起來的網際網路,一定程度上可以為農業生產服務需求方和供給方提供一個更為開放的網絡平臺。這樣一來,突破很多線下的空間阻礙,為生產服務供需雙方的高效結合創造條件。

值得一提的是,「櫃鮮生」所有上架的產品都是來自菜籃子工程認定的基地,符合供港出口標準。「我們的每一個農產品都貼有二維碼,消費者掃一掃就可以查詢到權威檢測報告和生產車間實時畫面、產品介紹等溯源信息。這個全程溯源體系,就是通過數據平臺來實現的。而實現數據平臺最主要的載體就是 5G的應用。」萬俊華告訴記者,目前,整個銷售終端實現了自動售買,為了能夠達到便捷、高效的標準,5G的應用在智能連鎖終端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們將前端所有的生產者和農業基地產品收集到平臺,然後直接對接下遊終端的B端和C端,實現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資金流的全產業鏈閉環,並藉助5G技術來加速數據流轉。」萬俊華表示,未來,粵旺農業集團還將在全國複製10萬臺以上的自動零售機,對5G技術的應用也將更加依賴。

當前,5G技術正處於大規模落地普及時期,其與農業的有效結合,將成為推動我國農業生產現代化的重要路徑。對於未來發展,萬俊華坦言,粵旺農業集團的數位化轉型和升級將是未來十年最主要的發展方向。

「我們還會把5G技術更深入地賦能到農業生產的研發上,實現農業供給側的創新升級。」萬俊華說。


編輯:張爽

審核:管晶晶

相關焦點

  • 要素有效聚合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強大動力
    、信息化、標準化、制度化和組織化水平,推動農業、牧業、林業、漁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再轉型、再升級,是當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面臨的主要工作,也對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高農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著眼提高農業全產業鏈收益,努力做強一產、做優二產、做活三產,實現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大意義。
  • 供給側改革的核心需激活生產要素
    在這樣的背景下,供給側改革是決策層對當前中國經濟開出的一劑新藥方,從供給生產端入手,通過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來促進經濟發展。  何為供給側?為什麼在這個時候強調供給側經濟改革?這對中國意味著什麼?如何放鬆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降低供給成本?
  • 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農業生產結構優化。2017年,全國玉米意向種植面積同比減少4.0%,稻穀、小麥意向種植面積保持基本穩定,大豆、花生、馬鈴薯、蔬菜意向種植面積都有不同程度增長。 需求升級步伐加快,經濟發展動力增強。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用下,適合市場需求和未來發展方向的有效供給不斷增加,契合了消費結構升級要求,帶動了投資結構優化,擴大了市場需求。消費貢獻率穩步提升。
  • 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摘 要] 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根本要靠科技創新。當前,我國科技創新全面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通過提高源頭創新能力,催生發展新動能,通過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帶動「雙創」蓬勃發展,通過強化協同創新機制,打造區域創新高地,通過深化科技管理改革,提升創新產出績效,通過加強國際創新合作,服務國家發展戰略,通過完善科技政策體系,營造良好創新環境,科技創新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支撐引領作用顯著提升。
  • 賦能·融通·創新為新工業革命築基
    大會以「賦能·融通·創新為新工業革命築基」為主題。據了解,2019年我國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經濟規模達2.1萬億元,目前已形成長三角、粵港澳、京津冀、東北老工業基地、成渝等產業集聚區。下一步更多支持舉措將進一步發力,加快工業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培育一批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和運營服務企業,提高中小企業數位化應用能力,促進一、二、三產業數位化轉型和融通發展。
  • 習近平:談供給側不能少了這三個字
    習近平就深入認識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入理解新發展理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發表看法。今天,我們將其中有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論述摘編如下,供大家學習。  什麼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通過一系列政策舉措,特別是推動科技創新、發展實體經濟、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來解決我國經濟供給側存在的問題。  2.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國供給能力更好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不斷升級和個性化的物質文化和生態環境需要,從而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
  • 清華經管EMBA「未來科技·賦能產業升級」主題論壇召開
    清華經管EMBA「未來科技·賦能產業升級」主題論壇召開 2020-12-01 21: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5G+工業網際網路」賦能製造業智能升級 中國製造迎歷史機遇
    工信部部長肖亞慶說,領先企業推進5G與工業網際網路融合創新的積極性不斷提升,應用範圍向生產製造核心環節不斷延伸,覆蓋行業和領域日趨廣泛。賦能製造業智能升級東風汽車集團董事長竺延風說,汽車行業的關聯度高,產業鏈長。疫情期間,東風汽車重新啟動產業鏈時發現,在湖北省一級的供應商就有1928家,直接拉動22萬人復工就業。
  • 雲南省磷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出關鍵一步:轉型升級 做精磷產業
    今日觀察 伴隨著推進綠色發展,晉寧作為雲南省重要磷礦資源聚集地,搶先謀劃,邁出了產業轉型升級的堅實步伐。 一方面大量淘汰落後產能、關停滇池流域礦山,修復治理植被;另一方面,堅持走磷產業可持續、綠色發展,做長產業鏈,通過創新發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 張佔斌 杜慶昊:把「需求側管理」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現代化經濟體系要求全面構建比較穩固的現代農業、發達的製造業尤其是高級裝備製造業以及門類齊全的現代服務業,實現產業門類的完備和產業結構的高端化。這些都離不開內需的支撐,離不開消費對產業發展的帶動作用。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的需要。供給和需求總是處在動態變化之中,一個能夠自發和及時實現供求平衡的市場,是健康和高效率的市場。
  • 「未來科技賦能產業升級」主題論壇召開
    北京11月29日電(記者倪元錦)《財經》年會2021-清華經管EMBA「未來科技·賦能產業升級」主題論壇27日在北京舉辦,聚焦數位化轉型與全球經濟走勢,以及數字經濟產業變革。
  • 習近平:不能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給學派的翻版
    在經濟政策層面,降低高收入人群的邊際稅率成為了供給學派的核心政策主張。1981年到1986年裡根政府出臺的政策主要包括:為個人和企業減稅,尤其是降低高收入者的邊際稅率;減少政府支出尤其是社會福利;放鬆政府監管。1981年,裡根政府出臺「經濟復甦稅收法案」,將最高的邊際稅率由70%降低至50%;降低資本所得稅。1986年,裡根政府再出臺稅收改革,將最高的邊際稅率由50%降低至28%。
  • 從場景供給新機遇透視成都創新發展新邏輯
    ……帶著一系列問題,本網記者在成都進行了實地走訪,試圖理清成都創新發展的全新邏輯。從要素保障到場景供給的成都創新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各地區各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以新理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經濟轉型升級。
  • 匯聚支付以技術創新突破邊界 賦能行業數位化升級
    匯聚支付以技術創新突破邊界 賦能行業數位化升級金羊網  作者:  2019-11-14 10月30日,支付寶在「新商業新生態」的會場內宣布了對服務商的扶持計劃
  • 供給側改革:樂清經濟騰飛的翅膀—— 民營經濟在樂清的生動實踐與...
    正泰的堅持不是固定不變,而是將堅持與創新結合在一起,創新技術、創新產業、創新商業模式。只有不斷創新,才會帶來企業發展的無限動力和活力。」德力西:領航電氣行業 開拓資本之路供給側改革,工業是主戰場,企業是主力軍,領軍企業尤其要發揮帶動作用。
  • 5G 網絡切片如何賦能?中通院 41 頁報告詳述 5G 端到端 SLA 行業...
    5G 網絡切片將共享的物理基礎設施切割成了多個獨立的虛擬網絡,為不同業務提供獨立運行、相互隔離的定製化專用網絡服務,是 5G 服務垂直行業的關鍵切入點。工業、醫療、能源等行業應用方對 5G 切片技術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希望藉此推動業務模式創新,促進產業轉型升級。5G 網絡切片的技術標準和網絡基礎基本就緒。
  • 進博之鏡映射供給側改革新期待 伴隨著新一輪開放
    當前,我國已經步入消費需求持續增長、結構加快升級的發展階段,但消費升級同時面臨著供給端與需求端不匹配的情況。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於此背景下召開,可謂恰逢其時。「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歷史經驗表明,單純的需求刺激無法給經濟帶來可持續的內生性增長,低端供給相對過剩、中高端供給相對不足的結構性矛盾等問題必須得到解決,結構性改革的到來具有歷史必然性。
  • 創新技術賦能糧食品質與安全 打造金龍魚新米節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加快部署,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作為國內大型的農產品和食品加工企業之一,益海嘉裡也一直致力於優化農產品供給,為消費者帶來更多高品質的大米。
  • 供給側改革是什麼意思?十個問題看懂其前世今生
    需求不足僅是表象,供需錯配才是實質,因而需要從供給端著手改革。  供給側改革是否有先例?20 世紀70-80 年代,美、英相繼陷入滯脹,「裡根經濟學」和「柴契爾主義」分別採用減稅和國企改革等措施幫助經濟走出衰退的泥淖。中國「供給側改革」更注重經濟結構的優化,避免潛在增速的大幅下滑。
  • 防城港丨創新生態環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