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煙臺開建亞洲最大深海網箱 引領「萬億級」海洋經濟產業鏈
「智能網箱平臺為鋼結構68m*68m*40m的坐底式網箱平臺,養殖包圍水體約7萬立方米,能實現網箱平臺的深遠海魚類養殖功能,配備生活、機械平臺。」煙臺經海海洋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郭福元介紹,網箱平臺採用風光儲能作為日常電力供應方式,通過自動投餵、水下監測、水下洗網等設備,實現了網箱平臺養殖的自動化、智能化。一個個智能網箱,宛若鑲嵌在海底的一個個「智慧大腦」。
-
銅合金網衣將成網箱養殖行業新寵?
銅合金網衣將成網箱養殖行業新寵?2015-08-17 10:32: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洋與漁業雜誌 瀏覽量: 11015 次 我要評論 傳統深水網箱使用聚乙烯漁網或聚醯胺(俗稱尼龍)漁網材料,由於傳統材料製作的網衣容易粘上附著物,一定程度上造成水體流動性不夠好,抗風浪能力也會變差,價格雖然較實惠但仍不是深海養殖網箱網衣的最佳選擇。
-
探訪世界最大深海魚場「深藍1號」 自主技術有哪些?
但後來越看越不像,內部結構完全不一樣,只能說靈感來源於挪威網箱。」    確實如此。記者採訪發現,看外表「深藍1號」和挪威網箱很相似,都是圓柱形、黃色深海養殖網箱。但實際上,「深藍1號」具有完全獨立智慧財產權,設計採用了中國海洋大學發明的浮箱捕撈、網箱附著生物清除、魚鰾補氣等十餘項最新專利技術。
-
海水養殖向深遠海進軍|「一條魚」的15年攻關路
從2005年開始聚焦深水網箱適養品種選育,為養殖戶帶來「新鮮事物」—— 「一條魚」的15年攻關路 眼下,引領了全國海水養殖五次浪潮的山東,正以智能裝備為支撐,推動養殖業向深遠海進軍,引領全國海水養殖第六次浪潮。
-
打造千億元養殖產業集群、籌建國家深海基因庫 青島挖掘深海寶藏...
形成千億元深遠海養殖產業集群,組建深海水下裝備研究院,籌建國家深海基因庫……青島藍色經濟「落子」深遠海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月12日訊 觀海新聞記者從青島市海洋發展局獲悉,在水產養殖、海洋裝備和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等領域,青島正在進行深遠海布局。
-
5G海洋牧場的建成 5G技術與傳統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原標題:5G海洋牧場的建成,5G技術與傳統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5G海洋牧場的建成,將為加快傳統漁業到現代漁業的跨越,加快近海養殖到深遠海養殖的進軍,促進海洋旅遊轉型和升級提供樣板
-
5G物聯網技術實現多重終端落地,5G+海洋牧場模式興起
,加快近海養殖到深遠海養殖的進軍,促進海洋旅遊轉型和升級提供樣板,為向海洋強國提供強勁動力。要破解近海網箱密集造成的汙染問題,依託設備將近海網箱養殖延伸至深海成為了新的方向。 開闊式海域養殖有著比近岸養殖更加優越的自然條件。 深海中水體交換速度更快,海洋承載力更高,不僅能減輕近海高密度養殖帶來的環境壓力,還可避免養殖誘發的海域富營養化,減少養殖病害,提高魚產品質量。 深海中天然餌料豐富,可大大減少餌料用量,進一步降低了養殖成本。
-
山東舉行「十三五」時期海洋經濟(海洋產業)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
目前全省已建成海上增養殖多功能管護平臺48座,為發展深遠海漁業提供了「海上空間站」。長島弘祥海珍品有限公司深水智能「長鯨1號」網箱僅需4個工作人員就能養殖1000噸成品魚,長島佳益海珍品發展有限公司「佳益178」、山東海洋現代漁業有限公司「耕海1號」、萊州明波「藍鑽1號」生態圍網等智能大網箱、網圍相繼投產運行,自動投餌、水下檢測、成魚回收、雲數據處理等多項智能化應用,養殖效率成倍提升,人工成本大幅下降。
-
海洋能源 深水網箱還能靠波浪能發電?
    該平臺團隊正在海洋能產業化方面尋求嘗試和突破,開展30千瓦深水網箱波浪發電技術應用示範。該技術難題一旦攻破,將引發一場養殖技術革命,對加快我國海洋新能源開發速度,保障深遠海水產養殖產業安全環保健康發展大有好處。
-
山東煙臺:做好海洋經濟大文章
這個由山東煙臺中集來福士公司自主研發建造,有37層樓高、足球場般大小的海上「巨無霸」,能在15級颶風中屹立不倒、作業自如;從貝類中提取具有抗腫瘤功效的活性物質,從魚鱗、魚骨中提取防治心血管病和關節病的硫酸軟骨素原料藥……曾生產傳統生化藥的東誠藥業,把新藥開發的目光從陸生動物轉向海洋,「發掘」了許多寶貝。向大海覓寶,向深海挺進。
-
這就是山東|2020向海而興!國家海洋基因庫繪就深海生物藍圖
2年多來,基於海洋基因庫強大的資源和數據,青島華大從這裡發起了一系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海洋生命科學研究計劃,同時開始探索海洋基因的產業化。今天上午,魯網《2020向海而興》網絡主題直播活動現場連線青島華大基因研究院,研究院副院長範廣益先生從國家海洋基因庫的基礎研究成果、產業化應用和海洋育種經濟等方面向大家做了介紹,揭秘海洋生物基因對山東海洋經濟發展的帶動和貢獻作用。
-
連江縣生態產品市場化改革邁開高質量發展步伐
曾祉祥表示,通過該體系,自然資源能定點定量核算,變為可量化、有價值的生態產品。 評估和以前有什麼不同?以海域價值為例,以往評估只注重海產品價值,也就是實物量價值,卻忽視了其在固碳釋氧、汙染物吸收、生物多樣性保護及休閒遊憩等方面的無形價值,也就是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怎麼核算?「通過負債表就能實現。」
-
牛蛙的網箱養殖技術
牛蛙的網箱養殖技術 牛蛙是近年來頗受養殖戶歡迎的養殖項目,有著很高的養殖價值。而在牛蛙的養殖過程中,常常採用網箱養殖技術進行養殖,有著佔地少、成本低、飼養密度大、便於管理等養殖優點,能為牛蛙養殖帶來更好的綜合效益。現將牛蛙的網箱養殖技術介紹如下。
-
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批智能網箱開建 「海市蜃樓·煙臺八角...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蔡雲飛 通訊員 鄭義 煙臺報導12月22日上午,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批量產智能網箱開工建造暨「海市蜃樓·煙臺八角灣海上藝術城」項目籤約活動舉行。煙臺市委副書記、市長陳飛出席。
-
這就是山東|兩個世界第一!「長鯨一號」僅需4人就能餵養1000噸魚
今年5月份,,在渤海深處的大欽島附近海域,智能網箱「長鯨一號」正式下海。當客船靠近這座海洋牧場的生產平臺,記者首先被這個海上的龐然大物所震撼。登臺遠眺,腳下深海網箱中的魚群隨處可見。    作為目前國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網箱,「長鯨一號」長寬均為66米,上環高度34米,最大設計吃水30.5米,有效養殖水體為6.4萬立方米,設計使用壽命10年,相當於100個普通網箱。弘祥海洋牧場(長鯨一號)負責人宋守剛告訴記者,網箱集成了網衣自動提升、自動投餌、水下監測等自動化裝備,日常僅需4名工人即可完成全部操作。
-
好記者講好故事丨山東臺徐志偉講述他與「深藍一號」的不解之緣
海洋是人類的搖籃,也是人類的未來,寄託著我們蔚藍的夢想與希望。靠海吃海,膠州市漁民馬希慶打了一輩子魚,在採訪時老馬給我說過這樣一句話:「這船是越走越遠,可這魚呢,是越打越少,越打越小。」就在老馬為這事操心的時候,水產養殖專家們也一直在努力:克服困難,到深海去養魚!向海而生,向海而興,向海圖強。
-
網箱養蛭金滿池 ——湖北省荊門市華林公司水蛭養殖基地見聞
在荊門市牌樓鎮原種場社區的華林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小小水蛭便是致富的法寶。 網箱養蛭,生態飼料,養草調水,套養鱗魚……養殖基地技術員王豔明笑著說:「別小瞧了這小東西,管理起來可不簡單。」 8月2日,在華林的水蛭養殖基地,成片的水泥池錯落有致地建在空地上,水池內的網箱壁上密密麻麻地附著水蛭。
-
柘林湖永修水域網箱養殖未環評[圖]
「以前柘林湖的水源是很清澈的,可是如今因為網箱養殖使得水中含有大量青苔,水源無法飲用。」為了證實自己的說法,老張打開自家的水龍頭,記者注意到,水龍頭上被套上一隻用於過濾青苔的絲襪,雖然如此,但從水管裡流出來的水仍含有青苔。 為解決飲用水問題,老張和其他村民出資6萬元正在山上建兩個水池,一個沉澱用,一個蓄水用,「到時,把從水庫引來的水先沉澱,再儲蓄起來供村民飲用。」
-
藍光地產用精益求精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為客戶帶來美好的居住體驗
藍光地產也很快的抓住了消費者的消費需求,他們進行了對自身產品和服務的革新、升級。藍光地產堅持以精益求精的態度創造每一個產品,用心為每一個客戶服務。他們希望在他們的努力下,能夠帶給客戶們更多更好的居住體驗。
-
聚焦海洋裝備國產化,為建設海洋強國提供強有力的工具性支撐—新聞...
二 裝備掣肘、大而不強—— 深入思考海洋裝備的「瓶頸」制約問題 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擁有一萬八千多公裡的大陸海岸線,我們的港口航運在全世界名列前茅,我國的海洋水產品總量穩居世界第一,我國的海洋科學家總數和海洋產業就業人數在全世界絕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