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之下,兩個孩子一個「頹廢」一個「興奮」,是什麼在起作用

2020-12-06 小魚奶爸日記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最近朋友和我抱怨一件事,他家裡有兩個娃,每天的時間都安排得滿滿的。

有次他準備做親子手工,兩個孩子都點頭答應,顯得很期待,看見膠水、剪刀、彩紙、畫筆,一時間興奮地跳起來,這次的材料包正是他們都喜歡的小汽車造型。

他對兩個孩子說:你看,我們首先要把這個紙沿著虛線剪開,再把多出來的部分粘在一起。而且,每一個動作都示範得很詳細:「會了嗎?這下輪到你們了!」

朋友的話音剛落,二寶馬上把紙用手撕開,扔在桌子上,還大聲喊著「我不會!不做了!」可低著頭的時候眼睛還瞟著桌上的剪刀。

大寶已經剪好紙張開始粘貼了,儘管造型弄得皺皺巴巴的,但還是說:「這不難!多好玩!」

聽大寶這麼一說,二寶更著急了,哇一聲就哭了!

朋友很是頭疼,同樣是手工遊戲,怎麼兩個孩子的反應截然不同?大寶把困難看成樂趣,積極面對,二寶乾脆就放棄不玩了。

挫折之下,兩個孩子一個表現積極興奮,一個孩子表現放棄頹廢,是什麼在起作用呢?其實和情緒風格不同有關係。

0101什麼是情緒風格?

這個概念首次出現,是在理察-戴維森和砂輪-貝格利共同編寫的情緒運作法則——《大腦的情緒生活之中》,他們將其具體分為6個維度。

維度一:情緒調整能力(Resilience)

面對挫折,你的情緒是怎樣的?用多長時間可以從挫折帶來的負面情緒上調整過來?

一個人能接納的情緒越多,情緒調整能力就越強,反之就會陷入很長一段時間的挫敗感中。

維度二:生活態度(Outlook)

這個維度是指你的積極情緒能持續多久?比如面對一串爛掉一半的葡萄,有的人覺得完了,葡萄爛掉吃不了了,真可惜;而有的人會覺得:哎喲,還不錯,還有些好的葡萄可以吃,把不好的去掉就好。

維度三:社交直覺(Social Intuition)

這個就是對於其他人的情緒察覺,主要是對別人的情緒變化是否敏感。一般來說,察言觀色就是一種直覺:他心情不好,我就不能再招惹他。

維度四:自我察覺能力(Self-Awareness)

我們是否能在特殊情況下敏感察覺自己的情緒,並且給出定義?比如有人會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定義為憤怒或激動,擁有清晰的認知情緒能力。

維度五:情境敏感性(Sensitivity to context)

面臨不同的情形,能調整自己的情緒,以適應當下的環境的能力。

維度六:專注力(Attention)

這就是注意力容易被分散還是可以隨時集中,調整注意力的能力,也是調整情緒的重要因素。當我們在積極情緒中時,大腦會產生一種叫多巴胺的快樂因子,可以幫助提高身體健康狀況。

換言之,好的情緒會讓心腦血管的血液流通順暢、降低血壓,保持人體的免疫系統,防止感染。

積極情緒不僅可以影響生理系統,還會牽動於身體健康。

然而即便是這樣,也不建議大家刻意將自己變成某一種情緒風格,只要做自己就最好了。

0202挫折為什麼會讓人產生頹廢的負面情緒呢?

1)心理預期和實際操作不匹配

我們在做某一件事情之前,會對這件事的結果產生期待,想像成自己可以掌握的樣子。

但真正做的時候並不那麼簡單,從而出現現實和預期不符合的情況。

比如家長想要的結果是兩個孩子聽懂自己的話,並且順利做好手工,但孩子卻遇到困難選擇了放棄,此時家長的預期和孩子的操作就是不符。

再者,孩子想像的是組裝小汽車自己能勝任,但實際上這個手工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剪刀使用不好、膠水粘不住等等,出現了心理落差,便會覺得自己做得不好,由此產生了頹廢的負面情緒。

2)能力不足以駕馭這件事

某件事的難易程度是有什麼決定的呢?實際上是與能力作對比的。

比如同樣一個手工,有的孩子經過家長每個步驟的講解,自己就可以獨立完成了,並且還能記住每一個重要的點。

但有的孩子就會覺得複雜,超出了自己掌控的範圍,自然就顯得沒有那麼自信和積極了。

了解了情緒風格,我們還要知道什麼情況下需要調整情緒風格。

很簡單,當情緒風格影響了生活狀態,限制了幸福感,妨礙完成任務的進度時,就要主動調整了。

0303如何教孩子積極面對挫折?

1)正視挫折,解決問題

孩子面臨挫折時往往是緊張的,需要身邊人的幫助和引導,這時我們應該幫孩子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可以把困難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一步步引導孩子完成。

比如做手工,孩子哪裡不會就多下功夫,剪刀不會使用,就引導孩子用手撕得更平整,手撕得還不平整,就引導孩子利用尺子等工具。

凡事總有解決方法,只要能保持耐心,而不糾結於挫折,孩子終究會克服的。

2)時刻保持正念

所謂的正念,就是讓自己保持幸福、陽光的心態。

保持幸福的方式,就是以欣賞、讚賞和感恩的心態面對問題,雖然孩子不願意面對挫折,但他勇敢地表達出來了,對外界的情境做出了正確反應。

換句話說,雖然孩子拒絕了做手工,但如果他願意和你一起完成,我們也要讚賞他的配合和繼續探索的信念。

儘管孩子的情緒也會影響我們的心情,但我們要始終感恩,是孩子讓我們有了做父母的權利,讓自己更加學會如何無條件地去愛。

這樣的「幸福療法」,不僅有利於提升自己,也可以感染到孩子。

3)帶孩子審視自己

與此同時,更清晰的自我判斷也很重要。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盯著別人的做法,而忘記審視自己的能力,孩子就更是如此了。看到大人做手工這麼容易,便會覺得自己也可以,從而被殘酷的現實打擊。

我們應該讓孩子清晰知道自己能達到的能力範圍是什麼,可以承受的情緒波動有多大。

比如帶著孩子進行一次簡單的「自我判斷故事會」,做出一個選擇輪,讓孩子寫出自己的優點、缺點、第一印象。

接下來轉動選擇輪,家長和孩子輪流說出答案。

小一點的孩子可以利用繪本,比如《我喜歡我自己》、《我從哪裡來》等等,來提高自我判斷能力。

4)做冥想練習

這個在國外已經非常流行了,家長和孩子在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下,閉上雙眼,席地而坐,去掉雜念,進行冥想。

你可能覺得孩子不會配合,但很多孩子都會在衝突發生時,大聲地喊出那句:我想靜靜。

只要循序漸進,堅持做冥想,孩子腦中的雜念就會慢慢褪去。

也許你不相信,但其實家長的雜念比孩子要多,適應的時間也要比孩子久一點。

只要孩子進入到冥想,他就會專注地享受這個過程,熟練後還能簡單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新的想法,大家不妨試一試。

請你告訴孩子:遇到挫折並不可怕,只要能從哪兒倒下就從中吸取經驗,再次振奮心態,保持正念,更好地前行就對了。成長的路上怎麼能沒有挫折呢?適時調整情緒風格,就會收穫更多的幸福和快樂。

相關焦點

  • 孩子常打人有攻擊行為?挫折攻擊理論:與常受「挫敗感」有關
    昨天,朋友帶著他家孩子東東到我家玩。我們兩個大人在孩子邊上聊天,兩個孩子做到地上玩積木遊戲。突然,孩子對東東說:"我們來比賽搭積木吧!"東東興奮地回答:"好。"於是,兩個孩子開始了搭積木比賽。"我搭好了!"孩子還沒搭完,東東就開口宣布他的勝利。孩子有些驚訝,我估計孩子可能覺得自己經常搭積木,肯定會贏過東東的。
  • 「隨意給差評的父母,是孩子最大的挫折」
    ,每次考試前都是再三批評;上一次表揚孩子大概是幾年前,甚至都很少對孩子笑,原因是怕孩子驕傲,再者孩子也的確沒做出什麼值得表揚的事情來……但是你會不由地發現,虎子的父母雖然給他取了「虎子」這樣威風的小名,卻從沒有像一隻真正的「虎」那樣去看待他。
  • 李玫瑾:現在的孩子為什麼動不動就想輕生?馬未都:缺乏挫折教育
    文丨禾禾媽媽心理學研究表明:適當的鼓勵和讚揚,對塑造孩子行為和培養良好的品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眾所周知,「鼓勵式教育「可以更好地幫孩子塑造良好的性格,讓孩子更加深入的認知錯誤,從而增加孩子做事情的積極性和自信心。所以「鼓勵式教育」也得到了越來越多家長的認可。
  • 孩子害怕失敗怎麼辦?巧用「一張紙實驗」,培養敢於面對挫折的娃
    可見挫折教育在孩子的生活中還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將來孩子在自己面對挫折時能夠戰勝困難,那麼這份歷程將會成為孩子寶貴的經驗,甚至很有可能會成為孩子的寶貴財富。而如果孩子沒有辦法直面挫折,不願意去接受挑戰那麼孩子的性格很有可能變得懦弱,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沒有自信心。不少孩子在面對挫折時不知道應該怎麼去處理,而有些就會因為害怕挫折直接放棄挑戰。
  • 為什麼天越冷人就越頹廢
    最近一直不想刷微博,滿滿的都是亂七八糟的東西,我似乎看不懂他們在想說什麼,也不知道他們想表達什麼,又或許是我也不知道自己想看到什麼日子。一天天冷了,生活還是那麼頹廢,考試一天天近了,卻仍然只想做一隻不用思考的豬,大概是要換個心態換個思路去面對接下來的日子。
  • 「爸媽,忘了我這個孩子,再見!」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如何培養?
    一個孩子的絕筆 每次看到有孩子用命去寫這樣的話時,我們唏噓後就會感嘆,現在的孩子怎麼如此玻璃心?怎麼這麼經不起打擊?抗挫折能力怎麼這麼差?怎麼這麼傻!
  • 孩子經不起挫折?3步提高「自我張力」,別讓他成為「草莓寶寶」
    斷斷續續上了半個月之後,老師找到薇薇媽媽說:「你們家孩子可能是個『草莓寶寶』!」原來孩子在幼兒園裡一直哭著找媽媽,也不和別的小朋友玩耍,而且自理能力很差,吃飯、喝水、上廁所都不願意學,完全沒有常規意識,做遊戲的時候遇到一點挫折就會崩潰,需要一個老師一直照顧她才可以。
  • 面對挫折一蹶不振,孩子的心理彈性,能從嬰幼兒時期開始培養
    文|小魚奶爸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不知家長們有沒有發現,現在大部分孩子的心理都處於亞健康狀態。在家庭中一帆風順,幾乎沒有什麼困難,一副現世安好的樣子。可一旦孩子進入學校或社會後遭遇挫折,就會表現出極差的抗挫力。
  • 為什麼有些人在經歷過幾次重大挫折後,就會對事業或工作提不起興趣?
    有些人認為只要自己做了什麼,就一定會出現什麼結果。於是,他們便做了許多事情,最後並沒有發現當初想要的結果。他們就開始消極、抱怨、焦慮、迷茫、墮落。他們沒有意識到這個世界絕不是機械式的,而是充滿著不確定性,許多事情沒有必然結果。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不單純信因果,而是要信真主前定的原因。
  • 孩子學習壓力大,產生心理問題怎麼辦?父母應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孩子本身所處在的環境就是一個競爭的環境,成績的比較更容易消磨孩子的自信心。當身邊的學生比自己優秀時,就會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這樣的心理周而復始,考試成績一次比一次差,更會讓他們產生質疑自己的心理。孩子的經歷並不像是成年人那麼豐富,他們自我消化的能力也有限。
  • 挫折教育要趁早,做好這3點,讓孩子在逆境中也能展翅飛翔
    事件二:西安一個8歲的女孩,從21樓縱身跳下。而其背後原因,也是媽媽不允許孩子看電視,孩子心生憤怒,便選擇了這樣極端的方式。事件三:研究生黃某因畢業論文又沒有通過,給老師發微信求救沒得到回應而跳樓自殺。這些孩子,都是在極為尋常的小事上,受到合乎常理的拒絕(挫折)時,就承受不住,而後用極端的方式——死亡,來回應愛TA們的家人,留下了無盡的悲傷與眼淚。
  • 一個實驗,讓所有打過孩子的家長陷入沉思
    生孩子前我也想做一個溫柔的媽媽,但孩子作起來就什麼都忘了。有了孩子,當爸媽的初心都是好的,誰不希望能母(父)慈子孝,家庭裡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之後所有被測試的孩子,都被帶到另外一個擁有吸引人玩具的房間,但在不久之後會告訴所有的兒童這些玩具是給別人準備的,以激發他們的挫敗感,進而產生憤怒情緒。
  • 挫折和失敗也是人生常態,父母要教會孩子正確面對,而非悲觀逃避
    有的孩子可能在某些方面弱勢了一些,有時候父母心中的戚戚然倒還要略勝孩子一籌。因此,「輸不起」是一種自然心態,父母與其總是擔心孩子「輸不起」,不如積極培養孩子樂觀的性格。有些孩子會躲在父母懷裡哭,有些孩子會衝父母發脾氣,還有些孩子會選擇藏在父母身後……我記得在小寶2歲多的時候,有段時間他特別喜歡和我玩「比比誰的多」的遊戲。也就是他手裡拿一些小積木,我手裡也拿一些小積木,我們兩個同時拿出自己的積木,看看誰的多,誰多誰贏。
  • 像烏鴉一樣愛一個人,愛到頹廢,愛到死
    隔壁的女郎在談論美國「垮掉的一代」 ,咖啡廳裡不知何時迴蕩起了某部王家衛電影的配樂。在這座百年建築的閣樓裡,她錯覺自己曾愛過,轟轟烈烈,卻發現自己已失去,空空蕩蕩。又或者,一切只是她杜撰的情節,起伏跌宕,絢麗枯寂,終於自生自滅。 如果醒來,發覺自己白髮蒼蒼,細紋滿臉,她也不會驚詫。
  • 你的愛太堅硬,配不上高貴的生命,我們與孩子活在兩個平行宇宙裡
    某領導對繆爸說,你家孩子自殺是她自己的事情,言外之意她太脆弱……評論區有人說了:80後的我們那一代,老師訓的還少嗎,那時抗打擊能力都很強,也沒人受挫跳樓自殺……祖國的花朵太脆弱,不能抗挫折? 地獄,真的不在另一個世界,就在我們周圍!
  • 孩子抗挫折能力差?作為爸媽一定要重視起來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個人都要經歷許多挫折,沒有人可以一帆風順地走完人生全程。用積極的心態去想,挫折又何嘗不是一個訓練自己的好工具呢?即便是現在家長教育孩子也是一樣,南希在別人都說自己兒子愛迪生是低能兒的時候,她沒有選擇放棄,最終成就兒子偉大的發明。
  • 男孩童年越優秀越要接受挫折!鄰家大哥活生生的例子,令人惋惜
    意思就是,孩子小的時候,吃點苦,遭遇一點困難是一件幸事,比等孩子長大了再去經歷來得更幸運!男孩身上寄託著很大的希冀,未來成家立業,一個男人能不能經受得住風雨考驗,直接關係著一個家庭的穩定感和幸福感。可是,同樣是男孩,表現卻相差甚遠,有的抗住了壓力與挫折的,最後真正蛻變為男人;有的邁不過坎,結果令人扼腕痛惜。
  • 當遇到挫折的時候,你知道如何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嗎?
    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在我們人生成長的道路上都難免會遇到挫折,而有的人抵抗挫折的能力強,便能很快地擺脫挫折帶給自己的不良情緒來迎接新的生活,而有的人則會一直沉浸在不良情緒中不能自拔,就會給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嚴重的影響。那麼當遇到挫折的時候,你知道如何調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嗎?
  • 「一個學生」的學校:為不失學兩個老師教他一個
    「一個學生」的學校:為了不讓孩子失學,兩個老師教他一個  9月7日上午,在江西九江市柴桑區獅子鎮三橋村中外運敦豪小學一間教室裡,兩位老師正在按照正規教學程序,給一名學生上課。一所學校、兩位老師、一名學生,這樣的情境,已經是第四個學年了。儘管學校裡只有一名學生,但老師仍然風雨無阻,每天準時上下班。
  • 給孩子一個野趣童年
    摘要 【給孩子一個野趣童年】我們從小到大的過程裡,生命一定會不斷地遭受挫折。你可以詠歌作畫,聆聽音樂或出外旅行,但無所不在的自然,卻是最好最實惠的安慰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