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圖|「大英百物展」時間軸:從兩百萬年前的砍砸器開始

2020-12-03 澎湃新聞

讀圖|「大英百物展」時間軸:從兩百萬年前的砍砸器開始

澎湃新聞 綜合報導

2017-06-30 11:43

6月29日,「大英博物館百物展:濃縮的世界史」在上海博物館二樓對外開放。「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發現,參觀排隊重現15年前上海博物館「晉唐宋元國寶展」的盛況。「大英博物館百物展」中,年代最早的展品是奧杜威砍砸器,來自180萬—200萬年前。年代最晚的展品則是最新呈現的二維碼。

看看上海博物館從時間軸角度整理並呈現的這些展品。

「大英百物」時間軸

1.奧杜威砍砸器

180萬—200萬年前

發現於坦尚尼亞奧杜威峽谷

2.奧杜威手斧

120萬—140萬年前

發現於坦尚尼亞奧杜威峽谷

3.冰河時代野牛巖畫

13000—14000年前

法國蒙塔斯特呂克

4.克洛維斯矛頭

13000—14000年前

發現於美國亞利桑那州

5.鳥形杵

公元前6000—前2000年

巴布亞紐幾內亞北部省

6.抽象牛頭紋碗

公元前5600—前5200年

伊拉克北部阿爾帕契亞地區

7.帶蓋繩紋陶罐

約公元前5000年

日本

8.玉斧

公元前5000—前3600年

德國比布裡希

9.喀帕蘇斯女性雕像

公元前4500—前3200年

發現於希臘喀帕蘇斯島

10.埃及化妝品調色板

公元前4000—前3600年

埃及

11.早期寫字板

公元前3100—前3000年

伊拉克南部

12.玉琮

約公元前2500年

中國

13.王后的裡拉琴

約公元前2500年

伊拉克烏爾城址

14.印度河流域印章

公元前2500—前2000年

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哈拉帕

15.半月形器

公元前2400—前2000年

愛爾蘭凱裡郡曼傑頓

16.米諾斯時代信徒像

公元前1700—前1450年

希臘克裡特島

17.拉美西斯二世雕像

約公元前1280年

埃及象島庫努姆神殿

18.沬司徒疑簋(康侯簋)

公元前1100—前1000年

中國河南省

19.奧爾梅克面具

公元前900—前400年

墨西哥

20.亞述浮雕

公元前700—前695年

伊拉克庫雲吉克(尼尼微)

21.大洪水記錄泥板

公元前700—前600年

伊拉克庫雲吉克(尼尼微)

22.塔哈爾卡的沙伯提俑

約公元前664年

蘇丹努裡

23.青銅鎛

約公元前600—前400年

中國

24.克羅伊斯金幣

約公元前550年

鑄造於呂底亞(今土耳其)

25.瑣羅亞斯德教徒像

公元前500—前400年

發現於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邊境奧克蘇斯河畔

26.武士頭盔

公元前500—公元700年

哥倫比亞

27.帶亞歷山大頭像的銀幣

鑄造於公元前305—前281年

土耳其拉普塞基(蘭薩庫斯)地區

28.北美水獺形菸斗

公元前200—公元400年

美國俄亥俄州

29.迪蒂摩斯墓碑

公元前100—公元100年

埃及

30.奧古斯都頭像

公元1—40年

義大利

31.六博俑

約公元1—200年

中國

32.密特拉屠牛像

公元100—200年

義大利羅馬

33.阿拉伯銅手

公元100—300 年

葉門

34.犍陀羅佛陀坐像

公元100—300年

巴基斯坦犍陀羅

35.儀式用球賽腰帶

公元100—500年

墨西哥韋拉克魯斯

36.莫切武士造型壺

公元100—700年

秘魯

37.索福克勒斯半身像

約公元150年

義大利拉齊奧地區

38.阿馬拉瓦蒂大佛塔雕刻

公元200—240年(雕刻年代)

印度安得拉邦阿馬拉瓦蒂

39.約拿圖像石棺

約公元260—300年

發現於英國薩默塞特郡埃利敏斯特

40.薩珊國王狩獵盤

公元309—379年

可能制於伊朗

41.霍克森胡椒瓶

公元350—400年

發現於英格蘭霍克森

42.鳩摩羅笈多一世金幣

約公元415—450年鑄造

印度

43.雙耳瓶

公元600—700年

中國

44.度母像

公元600—800年

斯裡蘭卡

45.阿卜杜勒·馬利克金幣

公元701年(正面)

公元711年(背面)

可能鑄造於敘利亞

46.唐代墓葬俑

約公元730年

中國河南省

47.瑪雅祭壇

約公元763—822年

宏都拉斯科潘

48.婆羅浮屠佛陀頭像

公元780—840年

印度尼西亞爪哇島

49.加洛林象牙雕板

約公元800年

可能制於德國亞琛

50.後宮壁畫殘片

公元800—900年

伊拉克薩邁拉

51.溼婆和雪山神女像

公元900—1000年

印度比哈爾加雅

52.基盧瓦陶瓷碎片

公元900—1400 年

發現於坦尚尼亞基盧瓦·基西瓦尼

53.瓦斯特克女神像

公元900—1521年

墨西哥帕努科河

54.戈爾茲伯勒窖藏

埋藏於約公元925年

發現於英格蘭北約克郡戈爾茲伯勒

55.日本銅鏡

公元1100—1200年

日本

56.伊費頭像

公元1100—1400年

可能來自奈及利亞伊費伊溫裡亞叢林

57.劉易斯棋子

約公元1150—1175年

發現於劉易斯島,可能制於挪威

58.日本武士刀

公元1200—1250年

日本

59.聖尤斯塔斯聖物匣

約公元1210年

瑞士巴塞爾

60.泰諾儀式用椅

公元1292—1399年

多米尼加共和國聖多明各

61.元青花盤

公元1330—1350年

中國江西景德鎮

62.希伯來星盤

公元1345—1355年

可能來自西班牙

63.聖傑羅姆像

公元1400—1450年

希臘克裡特島

64.朝鮮粉青盤(日本修繕)

公元1400—1500年

朝鮮半島

65.阿茲特克惡靈像

約公元1400—1521年

墨西哥

66.印加金羊駝

公元1400—1550年

秘魯

67.龍耳玉杯

公元1417—1449年

中亞

68.雙面浮雕寶石

公元1500—1600年

義大利

69.貝寧飾板:奧巴與歐洲人

公元1500—1600年

奈及利亞貝寧城

70.50枚馬尼拉

約公元1500—1800年

發現於奈及利亞

71.丟勒《犀牛》

公元1515年

德國紐倫堡

72.花卉紋伊茲尼克陶盤

約公元1570—1580年

土耳其伊茲尼克

73.環球航行紀念章

公元1589年

英國

74.八裡爾銀幣

公元1598—1621年

由在玻利維亞和墨西哥開採的銀鑄造

75.基督像

公元1600—1700年

印度果阿

76.復活節島雙頭人面界標

約公元1600—1800年

智利拉帕努伊

77.宗教改革百年紀念宣傳畫

公元1617年

德國萊比錫

78.莫臥兒王子細密畫

約公元1650年

印度

79.複式顯微鏡

約公元1650—1700年

荷蘭

80.柿右衛門瓷象

公元1650—1700年

日本佐賀縣有田市

81.什葉派宗教遊行儀仗

公元1650—1700年

伊朗

82.夏威夷編籃頭盔

公元1700—1790年

美國夏威夷州

83.毛利扁棍

公元1772年

制於英國倫敦

84.小獵犬號上的精密計時器

公元1795—1805年

英國倫敦

85.爪哇皮影戲偶

約公元1800年

印度尼西亞爪哇島

86.葛飾北齋《漫畫》

公元1814—1878年

日本

87.殖民地銀行紙幣

公元1839年

模里西斯發行,英國倫敦印製

88.維多利亞早期茶具

公元1840—1845年

英國斯塔福德郡特倫特河畔斯託克市

89.美國競選徽章

公元1868年

美國

90.索維面具

公元1880—1886年

獅子山歇爾布羅行政區

91.澳洲原住民的籃子

公元1900—1939年

澳大利亞北領地

92.俄國革命瓷盤

公元1921年

俄羅斯聖彼得堡

93.蘇族兒童服飾

公元1923年以前

北美洲

94.大衛·霍克尼《兩名年輕男子》

公元1966年

英國

95.阿富汗戰爭掛毯

公元1979—2005年

阿富汗

96.戰爭盾牌

公元1990—2000年

巴布內亞紐幾內亞瓦基河谷

97.信用卡

公元2009年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

98.太陽能燈和充電器

公元2010年

中國

99.山寨足球球衣

公元2010年

制於印度尼西亞

100.菲爾·多斯·桑託斯《母親》

公元2011年

莫三比克馬普託

101.二維碼(快速反應矩陣碼)

公元2017年

中國

註:序廳古埃及的佘盆梅海特內棺是為了向觀眾表明,對物品的研究如何能為我們提供大量的信息,並沒有算在大英百物時間軸內。(本文轉載自「上海博物館」公眾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大英百物展,時間軸

相關推薦

評論(28)

相關焦點

  • 大英博物館百件文物今日開展 康侯簋等展品首次回國「省親」
    本報記者 吳鏑攝 從砍砸動物骨頭的石器,到產自中國的太陽能充電燈,100件大英博物館藏品今起在國家博物館為參觀者講述200萬年世界史。包括西周青銅重器康侯簋在內的9件中國展品首次回國「省親」,中國製造的太陽能燈具與充電器則擊敗iPad,入選展品,以展示人類的創造力。
  • 《大英博物館》:這4件藏品代表了200萬年前的人類
    但是奧杜威 石制 砍砸器 (Olduvai Stone Chopping Tool)不一樣。01 奧杜威石制砍砸器1931年,年輕的考古學家路易斯·利基在大英博物館的贊助下,踏上了非洲探險之旅。就像在無邊沙漠裡看到人造的石堆一樣驚喜,他在奧杜威峽谷(東非大裂谷的一部分)的巖層裡找到了人手塑性的石頭——奧杜威石制砍砸器。隨後的地質勘探證明,砍砸器所在巖層約有200萬年歷史。論語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講的是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讓工具鋒利。
  • 《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談古史有現實關懷(圖)
    藏品中,最早的一件是發現於坦尚尼亞奧杜威峽谷的奧杜威石制砍砸器,是180萬—200萬年前留下的東西,最晚的一件是2010年中國廣東省深圳市出產的太陽能燈具與充電器。幾百年或幾十年後,它也可能成為一件文物。這100件藏品中,絕大部分是我們平時難得一見的珍品,包括霍尼吉提夫大祭司木乃伊、大洪水記錄板、莫爾德黃金披肩、拉美西斯二世雕像、《女史箴圖》,等等。其中,中國文物與英國文物最多,各佔10件。
  • 大英博物館《百物看世界》100件文物帶你了解完整人類發展史
    你知道大英博物館的藏品有多少件嗎?800多萬件。從中選出100件。便成了《百物看世界》展覽。這一百件文物,未必是最名貴的,一定是最有代表性的。現在這個展來到了香港。第一部分:起源002 奧杜威砍砸器 200-180萬年前 坦尚尼亞1931年,一個叫路易斯·利基的考古學家在大英博物館的資助下來到非洲,在奧杜威峽谷的地層中發現了好多獸骨,在獸骨堆中有這麼一塊石頭。拿在手裡大小剛剛適合持握和發力。
  • 百萬年前的「利刃」 是砸出來的還是錘出來的
    11月23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裴樹文研究團隊聯合西班牙高級科學研究委員會歷史研究所,對泥河灣盆地早更新世砸擊法剝片技術的最新研究揭示,百萬年前古人類為因地制宜地使用當地自然資源和環境,發展出一套獨有的技術適應行為。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專業期刊《考古與人類科學》上。
  • 百萬年前的「利刃」,是砸出來的還是錘出來的
    11月23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裴樹文研究團隊聯合西班牙高級科學研究委員會歷史研究所,對泥河灣盆地早更新世砸擊法剝片技術的最新研究揭示,百萬年前古人類為因地制宜地使用當地自然資源和環境,發展出一套獨有的技術適應行為。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專業期刊《考古與人類科學》上。
  • 石器實驗揭示百萬年前泥河灣古人類砸擊技術特徵
    近日,《考古與人類科學》(Archeological and Anthropological Sciences)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裴樹文研究團隊聯合西班牙高級科學研究委員會歷史研究所,對泥河灣盆地早更新世砸擊法剝片技術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百萬年前古人類對當地自然資源和環境的技術適應行為。
  • 石器實驗揭示百萬年前泥河灣古人類砸擊技術特徵—新聞—科學網
    ,揭示百萬年前古人類對當地自然資源和環境的技術適應行為。結果表明,砸擊法石核是最具辨識度的產品,經過砸擊法利用的石核較容易產生兩極特徵,並且具有明顯的砸痕,這些典型特徵使其能夠與錘擊法石核相區別。 對於砸擊石片而言,受制於當地原料質量較差,很多屬性如:打擊泡的有無、腹面形態、遠端形態等特徵,都不能作為區分砸擊法與錘擊法石片鑑別的依據,較為可靠的特徵只有石片的兩極屬性(同時具有上下兩個打擊點),點狀或線狀檯面上具有的嚴重的砸痕等典型特徵。
  • Instagram:國內讀圖爭奪剛剛開始
    國內「讀圖」爭奪才開始「讀圖」網站和應用為何能紅?傳播學認為,圖片比文字更加具有吸引力。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與密密麻麻的文字符號相比,五光十色的圖像和影像更容易吸引視線。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彭亞說,現在只要你置身於城市之中,就會發現自己的眼睛幾乎無時無刻不被各種圖片所充斥——大到路邊巨幅的廣告圖片,小到報刊亭中擺放的一份份報紙雜誌上的新聞圖片。
  • 《考古與人類科學》:石器實驗揭示百萬年前泥河灣古人類砸擊技術特徵
    ,揭示百萬年前古人類對當地自然資源和環境的技術適應行為。結果表明,砸擊法石核是最具辨識度的產品,經過砸擊法利用的石核較容易產生兩極特徵,並且具有明顯的砸痕,這些典型特徵使其能夠與錘擊法石核相區別。對於砸擊石片而言,受制於當地原料質量較差,很多屬性如:打擊泡的有無、腹面形態、遠端形態等特徵,都不能作為區分砸擊法與錘擊法石片鑑別的依據,較為可靠的特徵只有石片的兩極屬性(同時具有上下兩個打擊點),點狀或線狀檯面上具有的嚴重的砸痕等典型特徵。
  • 克蘇魯世界年表:百萬年前
    6百萬年前:來自木衛四(筆者認為應該是木衛六,在小說《超越時間之影》中有提到)的一個類昆蟲外星種族(猜測這個種族可能是下圖裡面的某個玩意......)被偉大伊斯人交換了精神。5百萬年前:在舊日支配者伊格的指引下,蛇人族建立的城市——約斯進入了繁榮時代。它們的科學先進到能夠自行創造僕從種族,比如沃米人(Voormi)。
  • 大英博物館:行走於百科全書的多重迷宮中
    陳列在展示櫃裡、懸於空中的每個物件,都代表著一個不可分割的時刻,物與物之間的時刻並不連續。導展員用他的想像聯結起這兩片漂浮於遠古埃及世界的時間切片,「基波林人的屍體被發現時,頭朝向南方。後來製作的木乃伊頭則朝向西方——埃及人所認為的靈魂永恆之地。很有可能,正是這種自然形成的乾屍啟發了古埃及人製作乾屍」。「也許」「很有可能」「推測」,這樣的詞時常閃爍在鮮活的導展詞中。
  • 安化黑茶百兩茶,具體有多少兩
    那您又是不是清楚,安化黑茶百兩茶,具體有多少兩?安化黑茶荒山百兩茶在砍柴哥的家鄉安化,有一首流傳久遠的童謠:冰磧巖、七星灶、金花朵朵藥;八木春、九重工、雪峰山水衝;十兩卷、百兩餅、茶馬古道飲;千兩茶、萬年藏、盛世茶都香
  • 大英博物館「北極」特展 探索北極原住民的文化與創造力
    北極圈是世界上最北端的區域,亦是極晝和極夜現象開始出現的分界線。在這佔地球面積為4%的極端環境中,生活著400萬人口,其中包括40萬土著居民,他們主要依靠狩獵、捕魚和馴鹿放牧為生。大英博物館新展「北極:文化與氣候」是該館首次舉辦以「北極及其土著居民歷史」為主題,通過出土文物、攝影作品、當代藝術作品等,呈現英國收藏的與北極相關的藏品,揭示當地土著居民如何適應氣候變化。在藝術評論家喬納森·瓊斯看來,這是一場激動人心的展覽,讚揚了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北極地區的文化與藝術創造力,也批判了斥責現代工業對北極地區生態影響。
  • 泥河灣古人類活動最新研究:百萬年前石器製作錘擊為主砸擊為輔
    中國和西班牙科研團隊最新合作研究表明,泥河灣古人類百萬年前為適應當地自然資源和環境,石器製作技術總體上以錘擊法為主、砸擊法為輔。記者23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該所裴樹文研究團隊聯合西班牙高級科學研究委員會歷史研究所,對泥河灣盆地早更新世砸擊法剝片技術的最新研究成果論文,近日已在國際專業期刊《考古與人類科學》發表。
  • 泥河灣古人類活動最新研究:百萬年前石器製作錘擊為主砸擊為輔
    中國和西班牙科研團隊最新合作研究表明,泥河灣古人類百萬年前為適應當地自然資源和環境,石器製作技術總體上以錘擊法為主、砸擊法為輔。記者23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該所裴樹文研究團隊聯合西班牙高級科學研究委員會歷史研究所,對泥河灣盆地早更新世砸擊法剝片技術的最新研究成果論文,近日已在國際專業期刊《考古與人類科學》發表。
  • 陝西出土一物,同類品僅存於大英博物館,專家:漢朝強大奧秘在此
    由於屈辱的近代史,中國很多國寶級文物流失到海外,尤其是英國的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一些國寶恐怕是獨一無二的,其中就有一件「秦劍之星」,國內一直也沒有類似的藏品。 這件「秦劍之星」是春秋時期的文物,學名叫「春秋透雕蟠龍紋金劍柄」。
  • 古脊椎所等揭示百萬年前泥河灣古人類遺址成因與生存行為
    鑑於泥河灣盆地在東亞早期人類演化和生存行為領域的重要性,研究人員從遺址埋藏特點、古人類活動範圍、技術策略與行為等多個方面,對盆地內目前發現和報導的10多處百萬年前的遺址進行梳理和評價。圖2.飛梁遺址出土部分動物化石及砍砸痕跡 (裴樹文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