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自閉」在家,或使大腦萎縮兩成!

2020-12-05 最前延

你有沒有感覺到,躺在家「自閉」久了,不僅人會變得頹廢,做起事有氣無力,甚至腦子都有點沒以前好使了?

這並非懶惰散漫造成的錯覺,而是有實實在在的科學理論——長時間的社會隔離,會使某些大腦結構萎縮。

美國託馬斯傑弗遜 大學的神經科學教授 Richard J. Smeyne 為了研究隔離對社會性動物的身心健康有什麼作用,和同事對小鼠做了實驗,為了研究隔離對小鼠大腦的影響,首先要培養一批原本自由自在,但突然失去一切被禁足的小鼠。

為此,研究者在愉快的環境裡養了好幾代的「自由人」小鼠。還為他們準備了豪華的住所,裡面有各種玩具,小鼠可以自由活動和社交。

然後在一些小鼠3個月大的時候,他們把它們從寬敞的豪宅挪到了標準蝸居裡——

這種美國的標準研究用鼠籠,大小是25.4*19*15.24立方釐米,裡面沒有玩具,四面透明,一個籠子一個鼠,鼠和鼠之間相互隔離。小鼠雖然可以通過籠子看到對方並用聲音交流,但是不能互相接觸。

這樣做,是為了模擬一個近似於無接觸社交隔離、「單調宅家」的環境。

被隔離的小鼠有非常明顯的反應,它們會發出痛苦的求救聲。密西根大學的分子和行為神經科學研究中心主任 Huda Akil 表示,在齧齒動物聚集的時候,它們發出的超聲波和被隔離時發出的聲音完全不同。在被隔離的時候,齧齒動物會發出求救信號,而它們的大腦會加速遺忘和害怕有關的記憶。

而在這些小鼠被隔離了30或90天後,研究者把小鼠的大腦取出來,然後對神經元做了高爾基染色,方便觀察它們的變化。

研究者發現,一個月的隔離後,神經元的軸突(軸突是神經元傳輸信號的結構)的大小、樹突(樹突是接受從其它神經元傳入的信息的入口)的長度並沒有發生顯著改變,但是感覺和運動皮層的神經元體積減少了20%。

幸運的是,樹突棘,也就是神經元間形成突觸的部位的數量增加了17%。樹突棘對學習和記憶非常重要,當我們學習的時候,神經元間建立新的連接,樹突棘數量就會增加。

這說明神經元想要通過增加樹突棘的方式增強聯絡,彌補縮小的神經元造成的損失。換言之,1個月的隔離對於小鼠的大腦雖然有不利的影響,但是大腦還有「自救方案」,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自我調整。

研究沒有到此結束,隨著隔離時長的增加,大腦會繼續按照這個趨勢改變下去嗎?

90天的隔離後,當研究者再對小鼠的大腦進行檢測,發現神經元的各項指標都發生了更顯著變化,樹突的長度、軸突長度、神經元細胞體積變小了20%-25%,就連之前的「自救方案」——樹突棘的數量也減少了20%,研究人員 認為,這說明神經元已經「認清現實」,不再試圖通過增加樹突棘的數量彌補丟失的體積了。

某種定義來說,這也是生物的自我保護機制——各個器官適應環境帶來的改變。

相比之前,隔離四個月後小鼠的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水平下降了73%。BDNF即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是在腦內合成的一種蛋白質,它廣泛分布於中樞神經系統內,在中樞神經系統發育過程中,對神經元的存活、分化、生長發育起重要作用。BDNF 水平的降低對腦功能影響很大。

研究團隊沒有繼續將進行隔離實驗(會違反實驗動物管理與使用委員會規定,實驗用的社會性動物必須被圈養在能提供社交和娛樂的環境裡,並禁止將它們長期隔離),因此我們現在還不能得知,在長期隔離之後,大腦的這樣的改變是否是可逆的。

或許另一項研究可以給出答案。

近日,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報告稱,研究人員以德國諾伊邁爾Ⅲ南極科考站9名科考隊員為研究對象,檢測他們在科考前後大腦內BDNF的水平。

科考站位於韋德海附近的Ekstrom冰架上,被寒冷的荒野所包圍,符合「社會隔離」的條件。

研究人員發現,與同性別同年齡未參加科考的隊員相比,這9名「與世隔絕」了14個月的隊員,大腦明顯發生了變化——有利於情節記憶功能的海馬區的齒狀回萎縮4%至10%,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水平平均降低45%。

不僅如此,在科考結束後的一個半月裡,大腦的BDNF水平仍舊處於一個相對落後的水平。

這種情況下,人會變得社恐、遲鈍,是大腦萎縮的表現。

聽到這裡,可能會引起大家的心慌,畢竟,受疫情影響,我們剛剛經歷了一場長達兩月左右的「自我隔離」,大腦或許在某種程度上,都已經慢慢適應了這樣的「水平下降」。

以我自身體會為例,的確很難在短時間內從那種思維懶惰的狀態中恢復過來。但也無需驚恐,用進廢退,這一切都是大腦長期進化後的結果。

我們需要做的是,循序漸進,一點一點鍛鍊大腦,學習進取,開拓思維,爭取早日煥發那個充滿活力的自己。

聲明:

|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最前延觀點

| 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無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繫 我們以作處理。

相關焦點

  • 太可怕了,你的大腦每天都在萎縮!
    我們應該如何提前預防,減緩大腦萎縮的速度? 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長期的鍛鍊可以保持良好的心血管健康,讓更多的血液和氧氣輸送到大腦,減緩大腦萎縮的進程。但那些缺乏運動的人群,大腦萎縮的衰老現象來得更加明顯。增強機體各系統功能,保持其協調性,日常可多做一些有氧運動,遊泳、登山、踢毽子、抖空竹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 空氣汙染與大腦萎縮有什麼關係?
    隨著科學家們對空氣汙染與健康關聯的深入研究,大家習以為常的空氣汙染的長期危害,也越來越清晰明確。細顆粒汙染的長期危害細顆粒汙染是由懸浮在空氣中的化學物質、煙霧、灰塵和其它微小顆粒構成的汙染物。它們不超過 2.5 微米,比人類頭髮絲的寬度還小 30 倍,因此常被稱為 PM2.5。
  • DOTA 打多了,大腦真的會萎縮
    West 發現,與正常人相比,長期玩動作類遊戲會讓大腦海馬體灰質的質量明顯減少—即海馬體萎縮,後果十分嚴重,這會提高抑鬱症、精神分裂、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以及阿茲海默症等腦疾病的風險。「玩電腦遊戲確實對部分認知系統有一定益處,比如大腦中與短期記憶和視覺注意力相關的那部分。但是行為證據顯示,這種益處很有可能是以影響海馬體為代價的。」
  • 又一項最新研究:空氣汙染會讓大腦萎縮,增加女性患痴呆症的風險
    解讀最新科學前沿科研公路社出品根據美國神經病學學會醫學雜誌 Neurology2020 年 11 月 18 日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居住在空氣汙染水平較高地區的女性,可能會在年老時出現更多阿爾茨海默病中常見的大腦萎縮。
  • 色情圖片看的越多:大腦萎縮越快
    德國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瀏覽色情圖片時,大腦受到刺激會導致多巴胺激增,而不斷反覆的多巴胺激增可能會造成大腦反應遲鈍並萎縮。如果色情圖片看得太多,會讓大腦一直處於興奮狀態,久而久之大腦會變得麻木冷淡,並需要口味更重、數量更大的色情圖片來刺激,結果導致普通真實性愛都無法激起性慾。
  • 藏在你肚子裡的「第二大腦」,它還跟焦慮、抑鬱、自閉等有關
    我們一般認為,是大腦在控制內心和思想。但中西方語言中這3個魔性的短語,卻在冥冥中暗合了現代科學研究帶給我們的顛覆性認識——大腦的功能,至少有一部分是受腸道及微生物影響的! 2015年10月16日,《自然》雜誌又一次特別關注了腸道和大腦的關係,在一篇新聞特稿中特意用了這張魔性的圖:
  • 什麼是大腦的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
    短期記憶的實質是大腦的即時生理生化反應的重複,而長期的記憶則是大腦細胞內發生了結構改變,建立了固定聯繫。比如怎麼騎自行車就是長期記憶,即使已多年不騎了,仍能騎上車就跑。短期記憶是不牢固的細胞結構改變,只有"曲不離口、拳不離手"反覆加以鞏固,才會變成長期記憶。短期記憶是數量最多又最不牢固的記憶。一個人每天只將1%的記憶保留下來。
  • 視神經萎縮 的病因都有什麼,你知道嗎?
    視網膜神經細胞感受光線,並將光信息傳至視神經,再由視神經將信息傳送到大腦。視神經任何一段受損,或大腦後部視中樞發生病變均可導致視力障礙。視神經萎縮疾病病因,由多種原因均可引起,常見有: 1、顱內高壓致繼發性視神經萎縮。 2、顱內炎症,多見於結核性腦膜炎或視交叉蛛網膜炎。
  • 對自閉症的錯誤認知,讓更多的孩子陷入自閉漩渦,希望你沒在其中
    當發生了矛盾出現打架現象的時候,家長們馬上就想到了暴力的危害,甚至聯想到孩子以後因為暴力毀了自己的一生,於是勒令孩子不許打架,一旦發現孩子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立刻就對孩子進行思想教育,這種矯枉過正的方式和思想,讓孩子感受到周圍環境的壓抑,長期以往就會導致自閉。
  • 肌肉萎縮的檢查診斷
    (五)體感誘發電位:主要用於檢測周圍神經、神經根、脊髓、腦幹、丘腦及大腦的功能狀態。應用於格林-巴利症候群、頸椎病、後側索硬化症候群、多發性硬化、腦血管病、神經性膀胱、性功能障礙等。(六)事件相關電位:臨床可用於痴呆病、腦損傷、慢性腦病如肝性腦病、精神疾病等的診斷和療效判斷以及評價兒童大腦發育。
  • 專家稱網癮致大腦灰質萎縮 與鴉片依賴症類似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雷皓小組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青少年網癮的神經機制之一是大腦執行與控制功能相關腦區受損。這一最新成果引起了國內外的關注,我們也採訪了該項研究的負責人雷皓教授,請他為我們詳細解讀。
  • 視神經萎縮的症狀以及治療方法
    不可逆疾病 視神經萎縮會在根本的水平上影響視力,從而導致視力下降視神經就像一根超過一百萬條微型電線的電纜,它可以將視覺信息傳遞到大腦視覺皮層的神經纖維。如果這根「電纜」出現損傷,大腦將無法獲得所有的視力信息,從而使我們的視力變得模糊,視野缺損或色弱等等情況。 視神經萎縮一直被誤解為不可逆疾病,但在國際醫療上已研究表明用中草藥可對未徹底萎縮的視神經進行營養和修復。但是視神經萎縮的治療不像視神經炎或其他疾病的治療容易恢復。
  • 皇室戰爭自閉玩家的幾種類型
    雖然進攻手段單一且猥瑣,但是防守強度很高,所以很容易拖到隨機死亡時間,甚至平局,噁心別人也噁心自己,《皇室戰爭》活生生被玩成了「塔防」戰爭。因為整體來說,目前這款遊戲的防守收益還是太大,所以這類自閉打法是最容易「越級」上分的套路。通常在天梯排行榜前列如果有看到明顯比其他人等級低的玩家,多半就是靠的自閉上分,之前版本是X弩,當前版本是迫擊炮。這類玩家通常是相對氪金較少的玩家,在上分遇到瓶頸的時候突然在某個論壇或者貼吧看到了這個「越級上分套路」,就像發現了新大陸,一頭扎進來自閉的懷抱中。
  • 長期玩動作類電子遊戲傷大腦 小心抑鬱症來找
    科技日報北京8月13日電 (實習生 馬雨昕)加拿大蒙特婁大學心理學副教授格雷格·韋斯特的新研究表明,長期玩動作類電子遊戲會使大腦海馬體內的灰質下降,這意味著玩家更有可能得抑鬱症、精神分裂症、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和阿爾茨海默氏病等腦疾病。因此,神經學家不該繼續使用遊戲療法來提升病人的腦力。
  • 人類大腦正在萎縮?科學家作出回應:更應該擔心未來人不會說話
    而大腦是決定智慧水平的關鍵部位,科學家們對此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如果這種趨勢繼續發展,或許在未來會導致我們的大腦出現萎縮,不利於人類文明的進步。 其實,這種說法並沒有準確的科學依據,反而受到了人們的質疑。
  • 視神經萎縮的病因是什麼?怎麼治療最好?
    眼底視網膜 視神經不是大腦的一部分,但它和視網膜被認為是中樞神經系統的一部分視神經負責將電脈衝從視網膜傳送到我們的大腦。包含我們所看到的信息的衝動。視神經由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和膠質細胞組成。 視網膜神經節細胞接受來自光感受器的信息,並將這些信息傳遞到丘腦、下丘腦和中腦的大腦不同部位。膠質細胞不是神經細胞,但它們對視神經的健康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它們保護和隔離視神經,並向它提供營養。
  • 長期太空飛行會改變太空人大腦形狀:各腦區灰質有所增減
    據國外媒體報導,研究人員發現,太空人的大腦形狀在太空中會發生改變。密西根大學的科學家們對近期在國際空間站工作過的太空人大腦進行了功能性磁共振掃描(fMRI),結果發現部分腦區的灰質減少,其它部分則灰質增多。該研究將有助於治療其它影響大腦的疾病,如長期臥床病人易患的腦水腫等。
  • 你可能在傷害你的大腦
    之所以出現了如此大幅度的增長,一方面是由於酒吧、餐廳等公共餐飲消費的場所關停,使得酒精飲料的銷售流向個人;另一方面,疫情帶來的情緒焦慮、壓力和在家隔離的空虛也增加了人們飲酒的可能性。△來源:Pixabay過量的酒精對人體的傷害相信大家都有所聽聞,因此疫情中上升的酒精消費需要受到重視。事實上,飲酒沒有所謂的「適度」一說,它增大了全因死亡率和中風、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 「吟詩樣言語」——典型小腦萎縮語言障礙_滋腎榮腦湯
    人類的小腦就像一個調節器,通過它與大腦、腦幹和脊髓之間豐富的傳入和傳出聯繫,參與軀體平衡和肌肉張力(肌緊張)的調節,以及隨意運動的協調。研究表明,除了大腦外,人類的小腦在語言功能方面也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大腦皮層發出大量纖維通過腦橋到達小腦皮層,這些纖維在小腦皮層有一定的局部定位關係。
  • 雪豹寶寶被抓住後頸,瞬間自閉成球體:完了,我大概是豹廢了
    雪豹寶寶被抓住後頸,瞬間自閉成球體:完了,我大概是豹廢了大自然中存在著許多生物,他們在大自然中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對於大型貓科動物來說,人們的第一直覺就是兇猛殘暴,一雙銳利的雙眼令人望而生畏,但是小時候的他們卻異常呆萌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