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消息傳出,拜登即將做出重要決定,中美關係或迎來巨大變化

2020-12-18 武器講堂

自從拜登在大選中獲得了勝利之後,很多人都在想中美之間的關係相比之前而言會有什麼改變呢?其實,無論是誰當選美國的總統,應該都會堅持一個政策的,那就是遏制中國的發展。

近年來,美國一直視中國為頭號假想敵,所以這一政策基本是不會發生改變的。只是策略可能會有所不同,有人採取的措施會比較猛烈,有人的態度會比較溫和些。12月10日美國一家媒體報導,拜登將要做出重要決定,提名由貿易律師戴琦擔任貿易代表,很多人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表示,中美關係或許要迎來重大變化了,據悉,一直以來戴琦對中國的態度都不太友好,還曾經對中國提出過批評。

拜登表示,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必須要打造一個精良的團隊,戴琦曾經在美國的多家律師事務所裡工作過,後來因為表現突出加入到了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團隊,主要負責美中貿易相關過程當中涉及到的法律問題。戴琦的能力出眾,能夠應對危機,是這個職位的合適人選。她在美國知名大學求學,還在中國工作過一段時間。如果得到參議院的認可批准,她將順利接任這個關鍵職位,負責美國的進口貿易事務,並且負責與中國和其他國家談判貿易條件。從美媒報導的內容來看,很多美國人對於由戴琦來出任這個職務都是認可的。

美國現任的貿易代表是萊特希澤,相對而言,戴琦在上任之後更有可能傾向多邊執行機制,她曾經說過,對付中國的時候,應該堅持強硬的態度和適當的策略,所以很多人都認為,她擔任貿易代表未必會改變對待中國的強硬立場。白宮的一位前經濟顧問曾經發表過消息說,戴琦和萊特希澤對於中國不公平的做法都是有應對經驗的,這是他們認為最關鍵的貿易問題。不過兩人的做法可能是會有所不同的,戴琦可能會利用世貿組織或者是聯盟給中國施加壓力,迫使中國做出一些改變。

據美國的媒體報導稱,戴琦曾在推動修訂「美墨加協定」協議當中曾經發揮了關鍵作用,因為她的出謀劃策使得這一協定成功籤署。她因此事而獲得了國會同事們的大力支持,曾經有眾議院的女議員給拜登致信說,戴琦已經具備了執掌工作的獨特資格。稱讚她在談判中平衡了政客和利益集團,這樣的做法是很明智的。2007年到2014年戴琦曾在美國貿易辦公室工作,那時她還曾經因為中國的對外貿易做法,向世界貿易組織提出訴訟。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貿易代表是一個比較低的職位,其實在美國這個職位是起著至關重要作用的。貿易代表會做出一些決定,比如增加高額的關稅,和其他國家進行談判,籤訂一系列的貿易協議等等。拜登的貿易代表首要任務就是處理川普在職期間一些未完成的工作,其中就包括是否決定繼續對中國出口商品徵收關稅,還有部分公司的免徵關稅是否能夠繼續,有一部分規定在年底即將到期,是否會延長或者是進行改變,目前還不得而知。

新任職的貿易代表還需要負責調整機構職能,並且在鼓勵國內投資,促進購買美國貨幣計劃等方面作出努力。有人猜測在關於對外貿易方面,美國與歐洲,加拿大,墨西哥等國的緊張貿易關係並不會發生什麼改變,會延續川普在位時的做法。

據說戴琦曾經在2019年的時候,就呼籲改變之前的對中國進行的關稅戰的做法,表示徵收進品稅實則為一種防禦策略。很多戴琦的支持都認為,她曾經在中國任教,會說流利的普通話,在應對中國經濟挑戰方面,是具有獨特優勢的。

相關焦點

  • 拜登釋放三大信號,中美關係或迎來轉機
    2020年發生了很多事情,此前有人調侃稱,在座的各位都是歷史的見證者,現在眼看2021年即將到來,在國際關係方面,中美關係是否會迎來轉機?美國新總統拜登上臺後的對華政策將給中美關係帶來什麼變化?擺在中美面前的現實性難題又有哪些呢?對此,美國兩位國際政治學界大咖約瑟夫·奈和格雷厄姆·艾利森進行了深刻的分析,引發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 中美關係緊張之際,拜登對華態度終於曝光,引發國際熱議
    不過,從實際情況來看,拜登的上臺恐怕並不會讓過去四年間一度跌入低谷的中美關係出現"急轉彎"式的回暖。事實上,在美國,對華強硬已經成為了超越黨派矛盾的共識。就在不久之前,美國國會以壓倒性的支持率通過了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直接指出,該計劃將會"做好威懾中國的準備"。
  • 重要風聲傳出,美國正醞釀大招,中方已劃下紅線
    近日,重要風聲傳出,美國正在醞釀大招,果然又是衝中國而來,中方已劃下紅線。希望美國迷途知返,拋棄對抗,選擇合作。其實早在5月份,這項法案就在眾議院獲得了通過,而即將進行的跨黨派投票表決,也是通過特定的快速程序,這就意味著,不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對針對中國的方案都沒有什麼異議。
  • 多個消息傳出,美大選迎來重要轉折!川普同僚紛紛「背叛」
    而最近有眾多消息都表示,美國大選將迎來轉折點, 據報導,美國聯邦總務管理局已經正式開始拜登權力過渡進程,同時,白宮已經向外界承諾,將向拜登以及他所領導的過渡政府團隊移交一部分屬於美國總統的相關權利。
  • 97歲基辛格痛批川普,喊話拜登發出終極警告:中美儘快恢復對話
    據觀察者網11月17日報導,當地時間11月16日,97歲高齡的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2020創新經濟論壇上、就新的中美衝突發出警告。會議上,基辛格呼籲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迅速採取行動,儘快恢復與中國的溝通渠道,從而避免兩國關係出現更多問題,否則現在的危機很有可能會進一步升級為軍事衝突。
  • 拜登突然對華態度大變,入主白宮之際做出重磅表態,信息量巨大
    隨著今年美國大選結果的出爐,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的對華政策一直備受外界高度關注。 此前,就有美媒曾透露,拜登在上臺後會持續川普政府時期的對華立場,且拜登可能會聯合其他盟友共同應對來自中國的「挑戰」。 據環球網援引「美國之音」12月30日報導,當地時間28日,拜登再次強調了「聯合其他國家」對中國施壓的立場。
  • 中美蜜月期將至?美:我們正面臨5大威脅,應力求共存,避免同歸於盡
    距離拜登政府的上臺已經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今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可謂是「最難預測」的一場選舉,但是更加難以預料的是拜登政府上臺之後對中美關系所帶來的影響。
  • 川普、中美關係、疫情下撕裂的美國,拜登面臨的「三座大山」
    拜登在這屆被稱美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大選中,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面對不肯善罷甘休的川普,已經徹底撕裂的美國民眾及輿論場,百年未有之變局中的最大變局—中美關係?78歲終攀高峰的拜登又該如何翻越這"三座大山"。北京時間11月8日上午9:40,美國時間7日晚,拜登在他的家鄉德拉瓦州發表了他的勝選演說。他說:"現在是給美國療傷的時候了","我將成為一位尋求團結而不是分裂的總統"。
  • 中美競合|當拜登面對「川普主義」
    )以及氣候變化特使克裡(John Kerry)。我們面臨的世界與歐巴馬-拜登政府時期面臨的世界完全不同」,「川普總統已經改變了格局」。的確,在外交和國家安全政策上,即將入主白宮的拜登面臨如何處理「歐巴馬遺產」和「川普遺產」的難題。
  • 拜登公布一份重要名單後,蔡英文果然忍不住了
    儘管川普仍然拒絕承認敗選,但拜登方面已經開始了政權交接的準備工作。美國時間11月23日,拜登團隊宣布了一系列內閣成員的名單,這一消息引發了全球的關注。而民進黨當局不僅對於這一消息十分關注,還自作多情地找出了一些內閣提名成員與臺灣地區之間的聯繫。
  • 崔天凱:中美之間缺乏相互理解,更重要的是缺乏實現相互理解的真正...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網站12月5日消息,12月3日,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應邀出席中美研究中心2020年年會,就未來中美關係與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阿利森進行視頻對話。對話由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會長史蒂夫·歐倫斯主持。
  • 中美歐大三角如何演變?三大脈絡解析未來全局|新京智庫
    在過去一段時間,中美歐之間的競爭與合作趨向複雜。面對即將到來的後疫情時代,中美歐關係何去何從值得關注。與此同時,美國即將迎來新的總統,拜登政府對於中美歐三邊關係將產生何種連鎖反應,也令人關注。穩定中歐關係對中國很重要對於美國而言,基於全球霸權的需要,在中美歐三邊關係之間,美國會謀求儘可能地拉攏歐洲,藉助歐洲的力量對中國形成壓倒性優勢,通過美歐在政治、經濟、安全的合作,逐漸孤立中國。
  • 中美蜜月期將至?美:我們正面臨5大威脅,應力求共存,避免對抗
    一場空前的總統大選已經結束,美國總統川普敗選,美國政府即將迎來換屆,在此背景下,一直以來都備受國際社會關注的中美關係也再度成為熱議話題。那麼拜登團隊在接掌美國政府之後,究竟又會採取怎樣的對華態度呢?針對這一問題,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在近日接受觀察者網的專訪時作出了一番分析。
  • 中國海關突然傳出一則警示通報,澳洲心又懸了起來
    澳大利亞收斂了不少雖然印度和澳大利亞已經成功被美國拉攏,在這期間做出了不少針對中國的舉動。但畢竟如今的中國已經不同以往,他們想要對中國進行政治上的孤立,恐怕不會那麼輕易如願。同時在澳大利亞與印度,針對中國的時候,中國也進行了一些適當的反制措施,中國畢竟是一個享有聲譽的大國,一旦做出反抗,後果也是非常惡劣的。其他國家顯然也意識到這一點,澳大利亞最近收斂了不少,生怕中國對他們進行什麼限制。
  • 格雷厄姆·艾利森:拜登上臺,我還是認為中美會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目前我們正進入一個關鍵的轉折點,美國大選即將結束,或將產生一屆新的政府,因此今天是一次適時的討論。眾所周知,中美關係是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隨著時間推進,它將成為塑造全球化以及世界秩序的雙邊關係。 我想先談談在當前情況之下,尤其在中美關係之中,拜登領導的政府會是怎樣的。假設2021年1月20日拜登宣誓就職,你可以看到新任政府在以下三方面已經蓄勢待發。
  • 拜登剛說要對抗中國,中方就宣布一重要消息,打了美國措手不及
    與此同時,我國也因為大國之間,存在著惡性競爭而感到無比痛心,因此也希望該國在建立新的政府的同時,能夠在對華的態度上迎來新的轉機。當然,這並不是我國對美國惡意挑起的貿易戰感到恐懼,而是更希望美國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放棄對中國的偏見,共同尋求發展。然而拜登剛剛說起要聯合歐洲的盟友一起對抗中國,中方就宣布了一條重要消息,打得美國一個措手不及。
  • 【中美研究】何亞非:扭轉中美「自由落體」,需重新認識兩國關係
    中美戰略競爭並非中方所願,那是美國多年反思兩國關係之後得出的戰略判斷,或者說誤判,短期內恐怕難以改變。既然如此,現在的關鍵是如何把競爭關進籠子,扭轉兩國關係的「自由落體式」下滑,同時通過對話和建立信任措施爭取和擴大必要的合作空間。拜登上臺為中美對話提供了機會,雙方需要冷靜思考兩國關係「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問題,努力避免新冷戰,重新開啟合作空間。
  • 「新舊」總統各自出招,中美關係變局幾何?
    沈逸指出,川普政府這樣做主要還是在給下屆政府「挖坑埋雷」,以此規範和約束拜登未來處理中美關係,不過這種規範和約束更多的還是著眼於國內政治鬥爭的需要,為了在2022年國會選舉和2024年總統換屆選舉中挫敗民主党進行鋪墊。從中美關係角度而言,沈逸認為,眼下川普這種在外界看來十分莫名的舉動,更像是一場「困獸猶鬥」的表演。
  • 拜登即將登總統寶座,美軍最高將領表態:絕不可以和中國開戰
    在川普上臺以前,中美雖然也會發生不少矛盾,但是基本上都是以中國的忍耐而結束,中美關係長久保持著緊密的聯繫雖然給兩國帶來了不少的好處,但是也令中國習慣了屈居「老二」,而自從川普領導美國以來,其就不斷地對華開展各種非軍事戰,逼迫著中國不得不做出各種各樣必要的反擊。
  • 十大重磅消息來了!對A股能產生多大的影響?
    2、招商策略:不確定性逐漸落地,A股有望繼續上攻  美國大選的不確定性逐漸落地,拜登的上臺使得中美關係從脫離國際規則之下的不可預見的全面對抗和脫鉤,逐漸轉向國際規則框架之下的競爭。  短中期來看不確定性降低,此前美國對華政策中部分規則之外的部分有望得到修正,長期仍取決於國力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