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普通人的毀滅與新生——讀梁曉聲長篇小說《重生》

2021-01-21 瀟湘晨報

小說《重生》,是著名作家梁曉聲推出的又一部長篇巨製。

小說主人公王文琪是一個值得被深入琢磨和研究的藝術形象。東京大學日本文化史博士身份的他,在抗戰期間,也只能隱於農村,教孩子們讀書識字。如果不是因了一場敵寇掃蕩的意外發生,他可能會繼續「歸隱」下去,憑著祖上的蔭產,只要活著,縱在亂世,也能活得相當不錯。但在一次日軍進村掃蕩時,為了挽救一個鄉親的性命,他暴露了身份,從此陷入了與敵寇周旋而引發同胞仇視怨恨的艱難、尷尬的處境之中。

在那場意外發生後,他頻頻向敵寇「阿諛獻媚」,被同胞視為「懦者」「叛徒」,使得他在敵寇兇殘和民族義憤的夾縫裡苦苦掙扎。

王文琪是懦者嗎?是,也不是。他在敵寇面前卑躬屈膝,無所不用其極,看似失掉了個人尊嚴和民族氣節,可他這是包含著大善、大智、大義的「懦」。

小說最後,王文琪親手斬殺了敵寇指揮官池田,又最大化呈現出他「勇」的一面。

懦與勇,人性的兩個對立面,在王文琪身上得以淋漓展現。梁曉聲試圖在此給這二者重新定義。懦,不是毫無自主思考,心下無根,唯唯諾諾,言聽計從;勇,亦非逞口舌之快、一己之意,不計後果,利己主義的血氣之勇,匹夫之勇。這是一對辯證關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王文琪恰是把這其中的分寸拿捏得很準,才能活得很穩。

王文琪註定不是懦者,他是英雄嗎?自古以來,我們把英雄定位得太過「高大上」,太過超能力、十全十美,離我們太過遙遠。梁曉聲並未把王文琪寫成這樣完美的一心捨生取義拯救蒼生於水火之中的「神」。他面對質疑也會急躁與怨懟,面對美色誘惑也會把控不住……他只不過是芸芸眾生中一個普普通通的平凡人,在那個特殊年代,做了一件並不平凡的事情。於是,才能產生文學化、戲劇化的張力。

梁曉聲擁有數十年的文學創作經驗,寫起這部字數不算多的小長篇來,自然駕輕就熟,遊刃有餘。整部小說讀起來十分過癮,梁曉聲保持著一貫熟練高超的語言技巧,除了流暢自然的敘述,緊張氛圍的渲染,大段生動引人的人物心裡獨白等,於這樣的嚴肅題材中也不乏幽默的調子,如:「皇軍大人,你們思一思想一想,月亮代表我的心。」如此這般的妙語頻出,實堪玩味,叫人忍俊不禁。

回歸到小說的名字——「重生」,實有深意存焉。王文琪在夾縫裡苦苦掙扎的同時,確也產生過惶惑與懷疑,所以他也一直在尋求一種心靈上的救贖。最後一刻,他篤定信念,手刃敵寇,無疑是從一派毀滅的斷壁殘垣中走向了新生,告別了曾經陷於兩難之境迫於高壓之下,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行屍走肉般的日子,獲得了心靈上的慰藉和救贖,獲得了第二次生命。他把自己置之死地,因此而重生。

可是,故事卻沒有結束,還有一段「後來的事」,掀起又一次高潮。本以為從此之後不再飽受爭議與懷疑,能夠光明正大地走在陽光下的王文琪,由於其特殊經歷,與敵寇一度的交好關係,我們可以想見他在後來經歷了什麼事兒。這使得他剛剛新獲的「生命」再次遭受到毀滅性打擊,口誅筆伐帶來的恐懼和威力不亞於敵人的槍炮。王文琪與妻子,「只有用一個『忍』字相互開導著堅強地活下去」。殘酷的「暴風雨」過後,王文琪的「問題」徹底糾正,「歷史疑點」被宣布為無稽之談,一度被折磨得蓬頭垢面的他重煥新顏;與此同時,身患重症多年的妻子奇蹟痊癒。二人一起迎接新的曙光,涅槃重生,開啟了又一次生命體驗。

【來源:楚天都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火山噴發的無限熔巖,破壞性毀滅背後是重生?
    「火山」—— 一個充滿破壞性的詞常人見到這個詞會想像到的是充斥在天空中的滾滾濃煙瞬間噴湧而出的熾熱巖漿>這些突如其來的自然暴擊帶來的是難以抵擋的毀滅火山破壞性毀滅火山噴髮帶來的毀滅性事件有很多。重生:換個身份活著火山帶來的災害不容忽視,但是火山爆發之後的「重生」卻令人稱奇。其中比較經典的就是——騰衝北海溼地它是由火山噴發形成。火山熔巖堵住河床之後形成了湖泊,再隨著時間的流逝,水草不斷經歷循環老去和新生,才形成這塊漂浮著的草甸溼地。
  • 現實主義題材力作雲集——2018年長篇小說創作一瞥
    光明日報記者 韓寒 饒翔「2018年是長篇小說創作呈現井噴狀態的一年。這種井噴,不僅體現在數量上,還體現在創作的質量上。這種百花齊放的格局,讓長篇小說的評獎也成了一件為難的事。」近日,在中國出版集團、人民文學出版社、《當代》雜誌社主辦的第十五屆《當代》長篇小說論壇上,中國作協副主席閻晶明的一席話,概述了當前我國長篇小說的創作現狀。
  • 抱歉,這輩子我只想做個普通人了
    我讀小學四年級那一年,鎮上的氮肥廠倒閉了,父親從此沒了正式工作,經常一個人坐著唉聲嘆氣,我們家的夥食一下差了很多。在微博上看到一個提問:你什麼時候發現父母是個普通人?我大概是在十歲的時候吧:「終於知道很多東西別人有,是因為他的父母有;而我沒有,是因為我的父母沒有。」從那時起,我就明白了: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只能靠自己努力去爭取了。
  • 汶川地震十年回望|一個縣城和一所學校的重生
    「5·12」特大地震毀滅了整個北川縣城曲山鎮,近兩萬名同胞罹難。災後,國務院決定擇地重建北川縣城,在距離曲山鎮23公裡處重建北川縣城,命名為永昌鎮。被地震毀滅的曲山鎮成為全世界唯一整體原址原貌保護的規模最宏大、破壞類型最全面、次生災害最典型的地震災難遺址區。在北川地震遺址,我第一次直觀感受到大自然的巨大毀滅力。然後,我們來到了如今的北川縣城永昌鎮。
  • 一個充滿悖論的精神命題--讀陳世旭長篇小說《世紀神話》
    幾乎是一口氣讀完陳世旭的長篇小說《世紀神話》。閱讀過程中,有一種感覺不時衝上我的意識表層,這就是小說在形而下的藝術表現形式的背後,隱匿著一個形而上的充滿悖論的精神命題。隨著閱讀行為的完成,我對自己的感覺越加確信無疑。  作者在《世紀神話》的《後記》中說,小說的思路是想對當代文化人的精神問題作一些摸索。
  • 屠格涅夫的長篇小說(考研筆記99)
    一、說在前面的話:1、這是一個文學專業學生寫的考研複習筆記,是學習中做的摘錄、記錄,還有一點兒自己的隨想隨感。文中所錄的參考答題,也只是參考。歷史上有諸多文學理論家、批評家,如今身邊有老師、教授、專家,學生應該做的是懷著敬仰的心認真學習。
  • 茅盾記述《北歐神話》:冰與火、善與惡、毀滅與重生的神話故事
    03、毀滅與重生——北歐神話牢不可破的觀念北歐神話之所以稱為最接地氣兒的神話,神不是萬能的,他們常常會有做不了的事情,也會出現和我們一樣的各種情緒和小私心,還有各種身體上的殘缺,而且是神總有一天也會死亡。有生必有死,是北歐神話牢不可破的觀念,諸神也不例外。他們的能力很有限,要獲得能力,還得付出代價。
  • 夜讀|梁曉聲:「侍弄」心靈的花園
    主播讀經典,陪你您說晚安,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聽閃電夜讀,我是寧津縣融媒體中心主播馬林。今晚和大家分享作家梁曉聲的文章《心靈的花園》。誰不希望擁有一個小小花園?哪怕是一丈之地呢!若有,當代人定會以木柵圍起。那木柵,我想也定會以各人的條件和意願,擺弄得儘可能的美觀。然後在春季撒下花種,或者移栽花秧。
  • 首發丨對話「IP女王」吳鳳未:從天下霸唱到梁曉聲,千億巨頭入股...
    近兩年,當現實主義題材越來越成為新的行業風向標時,她又提前籤下了中國文壇巨匠梁曉聲,推出了梁曉聲的百萬字新作《人世間》的全版權項目,並聯動了騰訊影業共同開發電視劇。  梁曉聲家中,吳鳳未籤約著作《人世間》  70歲的梁曉聲老師至今沒有微信也從不上網,直到現在還發簡訊感謝吳鳳未當初的鍥而不捨:「和梁曉聲老師認識七年了,過去在北大
  • 古印歐人大遷徙:人類早期文明的衝擊、毀滅與新生
    在這跨越3500年的大遷徙中,古印歐人徵服毀滅了一個又一個古老的文明。與此同時,一個又一個新的文明也因此誕生了。一、冰河時代,古印歐人不得不四處奔波《留住我們的根》唱得好:為了生活,人們四處奔波,卻在命運中交錯。一切的一切,只為留住他們的根,古印歐人大遷徙史的血與火,活脫脫的囊括在這幾句簡單的歌詞裡面了。
  • 瑪雅曆法的預言傳說:五次毀滅和重生
    根據瑪雅曆法的預言傳說,我們所生存的世界,共有五次毀滅和重生周期——每一周期即所謂的「太陽紀」。按照這一傳說,現在人類正處在第五個「太陽紀」,曾經引起廣泛猜測的2012年,則是「第5太陽紀」的開始。第一個太陽紀是根達亞文明,這是一個超能力文明,人們的身高1米左右,男人有第三隻眼,是翡翠色,功能各有不同。
  • 馮驥才最新長篇小說《單筒望遠鏡》出版
    馮驥才先生的最新長篇小說《單筒望遠鏡》近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這部近十五萬字的長篇小說是馮驥才繼《義和拳》《神燈前傳》後的又一部長篇力作,三十年的沉澱,使這部作品呈現穿越歷史文化時空的厚重面貌,也書寫了馮驥才對歷史人性的透徹思考。2018年12月28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主辦的《單筒望遠鏡》新書發布會在京舉行。
  • 馮驥才長篇小說《單筒望遠鏡》出版,再續津味「怪世奇談」
    2018年12月,作家馮驥才的最新長篇小說《單筒望遠鏡》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這部近十五萬字的長篇小說是馮驥才繼《義和拳》《神燈前傳》後又一部長篇。19世紀,天津是東西方最早衝突的地方之一。天津是一個特別的地域,作為商業城市比較洋氣,作為一個碼頭又五方雜處,充滿地方民情和自己的特點。對於那段時期的材料,馮驥才看得非常多,從《義和拳》到《神燈前傳》,他一直試圖通過挖掘歷史來反思民族心理文化。《單筒望遠鏡》寫作,起源於馮驥才對上個世紀初中西文化碰撞的反思,在那個時代,世界的聯繫是單向的、不可理解的,就像隔著單筒望遠鏡一般,彼此窺探,卻又充滿距離感。
  • 10月新番被套路最深的女主,只想當個普通人,卻又重生成鳳傲天!
    的女主角堪稱是新番中被套路最深的主角,講述的是一個充滿「憂傷」的異界冒險故事。單看這部新番的名字就知道,很明顯地暴露出主角對能力值的不滿和控訴!一般異界轉生類動漫的主角,都是以「龍傲天」身份登場,當然這次的女主也不列外,可是這超高的能力值並不是她所期待的,人家只想要平均值而已啦,無奈現實總是事與願違,在這部新番裡面,女主角就連當個普通人都成為了奢侈的夢想。
  • 讀馮驥才長篇小說新作《單筒望遠鏡》看過去及未來
    對它的認識我們可能更多地還是來自觀影時留下的印象:一個洋老頭或洋老太端著一個單筒望遠鏡眯著一隻眼正在窺探著什麼。就是這麼一個鏡頭、這樣一個物件立馬將我們的想像帶入了一百多年前的那個世界,記住了那麼一副表情:一種單向的聯繫,一副窺探的狀態。這是一個充滿象徵意味的意象,馮驥才的長篇小說新作《單筒望遠鏡》的故事就是由此而展開。  當然,大馮在他的新作中所呈現出的意象並不止單筒望遠鏡這一個。
  • 從三體讀生命:假如外星人來毀滅地球,你會選擇逃亡,還是留下?
    在這本書中,作者還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假如說,離地球毀滅還有不到24個小時,現在有一個機會,你可以選擇乘宇宙飛船逃跑。當然,宇宙飛船的承載量是有限的,你可以選擇自己逃跑,也可以選擇把機會讓給別人。你會把這個機會讓給別人,還是自己先走?
  • 《遺蹟灰燼重生》教徒套配裝介紹 教徒套裝搭配推薦
    導 讀 遺蹟灰燼重生教徒套裝怎麼搭配?遊戲中大家打噩夢難度都是用的什麼套裝?
  • 《米》:一個關於欲望、痛苦、生存和毀滅的故事,裡面沒一個好人
    1991年,蘇童在他第一部長篇小說《米》的序言裡這樣寫道:"我想這是我第一次在作品中思考和面對人及人的命運中黑暗的一面。這是一個關於欲望、痛苦、生存和毀滅的故事。」作家蘇童以寫中篇、短篇見長,《米》是其為數不多的長篇小說裡舉足輕重的一部作品。
  • 長篇小說《大河之洲》創作談—一個高考落榜青年的平凡世界
    自從長篇小說《大河之洲》去年在《中國作家網》發表以來,我市文學界乃至我省文學界就在討論《大河之洲》在向人們訴說什麼樣的的信息符號,乃至於我的導師省作協副主席、我國著名文學評論家李掖平曾經多次面對面的問我:你的《大河之洲》是在向人們展示八十年代人們的生存狀況、愛情故事、還是對那個時代高考落榜學生人生意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