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體參比標準品為什麼對製藥工業的方法驗證十分重要

2020-10-31 DY締一生物

PCR為代表的核酸擴增技術(簡稱NAT)自1988年發明以來,已廣泛應用於科研和臨床,但用於生物製藥則較晚,這是因為標準化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時間。

我國藥典2020版《前言》指出:要「緊跟國際前沿,不斷擴大成熟檢測技術在藥品質量控制中的推廣和應用,檢測方法的靈敏度、專屬性、適用性和可靠性顯著提升,藥品質量控制手段得到進一步加強。如新增聚合酶鏈式反應(PCR) 法、DNA 測序技術指導原則等,推進分子生物學檢測技術在中藥飲片、動物組織來源材料、生物製品起始材料、微生物汙染溯源鑑定中的應用。」

在支原體檢查方面,藥典2020版在《通則3301 支原體檢查法》中也指出,除了培養法和指示細胞培養法(DNA染色法),「也可採用經國家藥品檢定機枸認可的其他方法。」實際上這裡的其他方法,就包括分子生物學方法(如NAT)。

2018年6月發布的《CAR-T細胞治療產品質量控制檢測研究及非臨床研究考慮要點》指出:

「由於藥典支原體檢查時間較長,因此也鼓勵研究者開發快速的支原體檢查法用於中間過程監測或放行檢測,但在臨床試驗過程中必須對快速方法進行充分的驗證,驗證方法可參考中國藥典的相關規定及國際要求,證明所用快速方法的最低檢出限至少不能低於藥典方法。即使選用商品化的檢測試劑,在使用前也需確認其最低檢出限不低藥典方法。在早期使用時,應與藥典方法平行進行,在獲得充分的比對數據後才有可能替代藥典方法。」即規定了建立支原體快速檢查方法的一般原則。

2018年8月,我國藥品監管部門還在《支原體檢查的核酸檢測方法及方法學驗證的思考》一文(見《中國藥事》第 8期)中,討論了方法驗證和標準支原體菌株的應用:

「開展支原體NAT方法學最低檢出限驗證需要2個關鍵元素的支持:

1)需要有正確鑑定的不同種類的支原體菌株,……;

2)這些菌株需要經過標化,即將支原體菌株製備分裝後,通過準確的支原體菌落計數或基因拷貝數定量對驗證用的支原體菌株樣本進行標化。目前,國際上有相關機構可提供這樣標定好的支原體菌株。」

目前,就筆者所知,德國MB(全稱Minerva Biolabs)即提供有這樣標定好的支原體菌株和支原體基因組DNA(拷貝數已經標定)。


在國際上,歐洲藥典2007年版即提到支原體NAT法可替代藥典方法,但需要進行驗證,並提到使用參比標準品。美國藥典和日本藥典也先後承認可使用驗證後的NAT法。

事實上,德國MB提供的支原體PCR和qPCR經典法試劑盒已經過MB公司自己的全面驗證,如使用MB公司的試劑盒,只需要再做樣本基質適用性的驗證。在驗證中,檢測限的驗證是主要內容之一。歐洲藥典指出,核酸擴增法如替代藥典規定的培養法,其檢測限需達到10CFU/ml,如替代指示細胞培養法,檢測限需達到100CFU/ml。也可通過核酸拷貝數確定檢測限,但應提前建立CFU與核酸拷貝數之間的換算關係。

德國MB即提供有標定過的10CFU/管和100CFU/管的支原體菌株。菌株均來自英國菌種保藏中心(NCTC),具有ATCC編號。為避免給實驗室帶來汙染,支原體已經過滅活,並且為凍乾粉形式,性能穩定。MB公司提供的支原體菌株有:萊氏無膽甾原體(A. laidlawii)、發酵支原體(M.fermentans)、豬鼻支原體(M. hyorhinis)、口腔支原體(M. oral)、精氨酸支原體(M. arginini)、肺炎支原體(M. pneumonia)雞毒支原體(M. gallisepticum)、滑液支原體(M. synoviae)、螺原體(Spiroplasma citri)、唾液支原體(M. salivarium),每種支原體靈敏度標準品都提供有CFU與GC(基因組拷貝數)的換算數值(每個批次均不同,詳見質控證書)。


表:MB生產的歐洲藥典列出的10CFU™支原體滅活菌株


德國MB還提供有經過精準定量的支原體基因組DNA,每管1×108拷貝數,梯度稀釋後可用於確定檢測限,制定標準曲線。


圖. 肺炎支原體DNA定量標準品梯度稀釋後的擴增曲線。DNA的量為2X105——2個拷貝。

MB還提供有用於特異性驗證的支原體基因組DNA以及細菌基因組DNA。

另需注意:按照國外藥典,支原體菌株和樣品需經支原體DNA抽提後,才能進行PCR檢測。因此,選擇合適的支原體DNA提取試劑盒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

事實上,我國藥典對標準品和參考品均有嚴格的界定。(見《中國藥典·生物製品國家標準物質製備和標定》)這裡所說的參比標準品,系迻譯自歐洲藥典的叫法。或可稱之為支原體參比物質樣本。

相關焦點

  • 科普:支原體標準品在核酸法驗證中的應用
    支原體核酸法是通過檢測支原體的特異核酸序列,以確定細胞上清或生物製品中是否存在支原體汙染的一種方法。本文締一生物為您分析科普:支原體標準品在核酸法驗證中的應用。由於它具有檢測時間短(只需3-4h)、操作便捷等特點,越來越受到生物製品企業的青睞。
  • 關於:口腔支原體、肺炎支原體的標準品如何應用
    在國際上,支原體核酸擴增技術(PCR/qPCR)由於具有操作簡單、節約時間、靈敏度高、特異性強等優勢,越來越多地用於製藥工業的支原體檢查。但如要替代培養法,其靈敏度需達到10CFU/ml;如要替代DNA染色法,其靈敏度需達到100CFU/ml,以防止發生漏檢。
  • 關於:口腔支原體、肺炎支原體的標準品如何應用
    國藥典規定:「主細胞庫、工作細胞庫、病毒種子批、對照細胞以及臨床治療用細胞進行支原體檢查時,應同時進行培養法和指示細胞培養法(DNA染色法)。病毒類疫苗的病毒收穫液、原液採用培養法檢查支原體。」本文締一生物為您分析關於:口腔支原體、肺炎支原體的標準品如何應用。
  • 從以往PCR對支原體汙染的檢測報導看方法驗證的必要性
    以PCR為代表的核酸擴增技術自1988年發明以來,已廣泛應用於科研和臨床,但用於生物製藥則較晚,這是因為標準化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時間。國外已有不少藥廠將PCR或qPCR用於工業放行檢測中的支原體檢查。PCR的靈敏度、特異性、適用性和可靠性具有達到藥典標準的潛在可能。
  • 關於支原體核酸擴增法的方法驗證
    為驗證支原體PCR/qPCR法的靈敏度,德國MB提供滅活支原體的靈敏度標準品,經過10CFU或100CFU嚴格標定,可用於支原體核酸擴增法的方法驗證。支原體株來自英國菌種保藏中心NCTC。2. 傳代次數少,支原體無變異。3. 產品為凍乾粉,保證其穩定性。4. 分析證書(COA)提供該批次GU:CFU比值(支原體基因組/菌落數比值)。5. 支原體已滅活,保障細胞實驗室安全。二、操作步驟步驟1. 離心,收集標準品凍乾粉至管底。步驟2.
  • 用於核酸擴增的支原體檢測方法說明和原理
    原裝進口的德國MB公司支原體10CFU™靈敏度標準品,用於以核酸擴增技術(NAT)為基礎的支原體檢測方法的耐用性和靈敏度驗證,本文締一生物為您分析。試驗說明:《歐洲藥典》第2.6.7章(EP 2.6.7)和《日本藥典》第17版第G3章(JP G3),對於核酸法(如PCR)檢測支原體,如替代傳統的培養法,都要求檢測限達到10 CFU/ml。
  • 『支原體qPCR檢測』的方法學驗證
    在生物製品和細胞治療領域,支原體檢查是保證產品和治療安全的重要一環。生物源性原材料、採用細胞培養技術製備的疫苗、抗體,以及細胞或基因治療產品在生產過程的不同階段都要進行支原體汙染的檢查。 傳統支原體檢查方法是培養法和指示細胞培養法,並為藥典所認可和收錄。
  • 「支原體qPCR檢測」的方法學驗證
    在生物製品和細胞治療領域,支原體檢查是保證產品和治療安全的重要一環。生物源性原材料、採用細胞培養技術製備的疫苗、抗體,以及細胞或基因治療產品在生產過程的不同階段都要進行支原體汙染的檢查。傳統支原體檢查方法是培養法和指示細胞培養法,並為藥典所認可和收錄。
  • PCR試劑盒靈敏度與方法驗證概說
    PCR方法已廣泛用於科研,在工業中也有不斷擴大應用的趨勢,它包括檢測一些病原體、檢測支原體汙染、檢測細菌汙染以及檢測殘留宿主DNA等。PCR在工業中的應用主要存在一個方法驗證的問題,尤其是靈敏度的驗證。靈敏度不夠,就會發生漏檢。
  • PCR檢查支原體是對藥典方法的重要補充
    支原體是導致體外細胞汙染的重要汙染源。用於生物製品生產的細胞基質或治療性細胞。產品被支原體汙染後,支原體或支原體代謝產物可進入人體,並對人體產生嚴重危害。因此,對支原體汙染的有效檢測是確保細胞基質及治療性細胞產品質量的前提。
  • LGC舉辦2018年度標準品與能力驗證技術交流會---成都、瀋陽站
    為了幫助用戶更好地理解ISO17025:2017和CNAS CL01對於標準物質的要求以及在ISO17034認證下生產的標準物質在實驗室檢測中的應用,全球標準品與能力驗證的主要供應商
  • CAR-T細胞治療用:支原體螢光定量PCR法介紹
    螢光定量PCR法(qPCR):是在常規PCR基礎上,將『針對支原體特異性保守序列的探針』做螢光標記,使PCR擴增後的產物帶有螢光,利用螢光信號的變化和配套軟體,進行DNA擴增反應的實時監測,簡稱qPCR。本文締一生物為您分析CAR-T細胞治療用:支原體螢光定量PCR法介紹。
  • 支原體螢光定量試劑盒(qPCR法)介紹
    螢光定量PCR法(qPCR):是在常規PCR基礎上,將『針對支原體特異性保守序列的探針』做螢光標記,使PCR擴增後的產物帶有螢光,利用螢光信號的變化和配套軟體,進行DNA擴增反應的實時監測,簡稱qPCR。本文第締一生物為您做支原體螢光定量試劑盒(qPCR法)介紹。
  • 細胞中支原體的汙染檢測有如下幾種方法
    支原體最早發現於1898年,1956年Robinson等首次從細胞培養物中分離出支原體,之後國內外關於支原體汙染細胞的報導屢見不鮮。它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有100餘種。現在只要是做細胞培養並發表論文,國際期刊就要求一定要做支原體檢測。一般要一周測一次支原體。
  • 問答| 仿製藥物與參比製劑的化學成分一樣嗎?
    問答 | 仿製藥物與參比製劑的化學成分一樣嗎?仿製藥物與參比製劑的化學成分一樣嗎?仿製藥是指與被仿製藥具有相同的活性成分、劑型、給藥途徑和治療作用的藥品。參比製劑原則上首選原研藥品,也可以選用國際公認的同種藥品。仿製藥一致性評價中包括化學物質一致性,因此仿製藥物與參比製劑的化學成分一致。答問2.
  • 青海7種藏藥入列國家天然產物標準品
    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歡     資料圖為青海西寧生物製藥羅雲鵬 攝   中新網西寧7月9日電 (記者 羅雲鵬)青海省科學技術廳9日披露,目前該省已成功研製7種藏藥為國家天然產物標準品,對於解決藏藥標準化建設過程中化學對照品匱乏等技術瓶頸問題具有重要的示範意義和應用前景。
  • 支原體螢光定量PCR檢測試劑盒qPCR一步法操作詳解
    支原體螢光定量PCR檢測試劑盒(qPCR一步法) VenorGem qOneStep 2.高特異性,一次檢測即可涵蓋所有常見易感染細胞的支原體物種(包括歐洲藥典規定的9種支原體)。與細菌和真核DNA無交叉反應。 3.高靈敏度,最高檢測限可達到≤10CFU/ml。 4.有相應配套的支原體 基因組DNA和細菌基因組DNA,便於特異性驗證。
  • 如何給我們的細胞做個支原體篩查
    其中,保證細胞不受支原體的汙染是決定實驗成敗的重要環節。然而,支原體汙染細胞的發生率又非常高,有報導高達63%。那麼,這些支原體汙染是從哪裡來的呢?因此,定期對細胞培養基、細胞培養上清進行支原體的監測是非常重要的。
  • 人肺炎支原體(MP)ELISA檢測試劑盒
    人肺炎支原體(MP)ELISA檢測試劑盒 使用說明書檢測原理試劑盒採用雙抗體一步夾心法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往預先包被人肺炎支原體(MP)捕獲抗體的包被微孔中,依次加入標本、標準品、HRP標記的檢測抗體,經過溫育並徹底洗滌。用底物TMB顯色,TMB在過氧化物酶的催化下轉化成藍色,並在酸的作用下轉化成最終的黃色。顏色的深淺和樣品中的人肺炎支原體(MP)呈正相關。
  • 2020年分析標準品市場總值15.6億美元
    許多因素,如醫藥行業嚴格的監管環境、全球範圍內越來越多的食品安全問題、政府對各行業研究活動日益增長的資助、蛋白質組學和代謝組學對分析儀器需求增長、生物製劑和生物仿製藥審批中分析測試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正推動著全球分析標準品市場不斷增長。另一方面,分析儀器成本較高和專業技術人員缺乏等因素也制約著全球市場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