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二維(2D)金屬性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MTMDCs)是發現新型物理問題(例如量子金屬、非常規超導性、軸子絕緣、電荷密度波以及磁性等)的理想材料。同時,這些材料在革新下一代電子/光電/自旋電子器件和電催化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是,大多數2D MTMDCs不穩定且易於與大氣中的H2O/O2反應,然後僅在超高真空或覆蓋層下才能保持穩定,這極大地阻礙了本徵物理/化學性質表徵,器件結構以及應用的探索。具有高環境穩定性的2D MTMDCs的巧妙設計和可控合成一直是一個關鍵問題,並且已經探索了一些相關材料(例如PtSe2和PdSe2)。
NiTe2是II型狄拉克半金屬,其狄拉克點位於費米能級附近。有趣的是,NTe2的拓撲狀態與其費米能級重疊並且表現出可觀察到的自旋分裂(~120 meV)。通過理論預測並實驗證實了塊材NiTe2中的新奇量子現象,如超導性和平面霍爾效應。值得注意的是,2D NiTe2在厚度可控合成、環境穩定性探索以及在納米電子學和催化中的應用方面,只有很少的工作發表。
成果介紹
有鑑於此,近日,北京大學張豔鋒教授和史建平博士(共同通訊作者)等報導了一種通用的化學氣相沉積(CVD)方法,可以在原子級平坦的雲母襯底上製備厚度可調且大晶疇(約1.5 mm)的1T-NiTe2。通過CVD合成的1T-NiTe2具有超高的電導率(~1.15×106 S·m)和較高的pH普適性HER催化活性。製備的2D 1T-NiTe2在超過一年的時間裡保持了強大的環境穩定性,即使在經過各種苛刻的處理後也是如此。這些結果填補了合成環境穩定的2D MTMDCs方面的現有研究空白,從而在開發基於2D MTMDCs的器件/催化劑方面取得了根本性進展。文章以「Two-Dimensional Metallic NiTe2 with Ultrahigh Environmental Stability, Conductivity and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為題發表在ACS Nano上。
圖文導讀
圖1. 在雲母上APCVD合成大尺寸和厚度可調的1T-NiTe2納米片。(a)APCVD生長過程示意圖。(b)NiTe2/雲母的價帶光發射光譜,表明NiTe2的金屬特性。(c)SiO2/Si上轉移的NiTe2的XRD圖譜顯示其1T相特徵。(d,f,h)分別在~595,~635和~675 ℃的生長溫度下合成~15分鐘,在雲母上生長的1T-NiTe2的OM圖像揭示了可變的晶疇大小和形態。(e,g,i)雲母上生長的1T-NiTe2的相應AFM圖像和高度輪廓顯示其可調的厚度。(j,k)邊緣長度和厚度與生長溫度的函數關係圖。
巧妙地設計了一種APCVD工藝,以NiCl2和Te粉末為前驅體合成NiTe2,其原理如圖1a所示。圖1b中的價帶光發射光譜顯示出NiTe2的金屬特徵,因為與雲母襯底相比,費米面附近的態密度很高。SiO2/Si上轉移的NiTe2的XRD結果如圖1c所示,三個衍射峰分別對應於(001),(002)和(004)平面,清楚地表明其1T相結構。通過光學顯微鏡(OM)和原子力顯微鏡(AFM)研究了1T NiTe2的形貌、晶疇尺寸和厚度隨襯底溫度(或NiCl2前驅體溫度)從~595 ℃到~675 ℃的變化。隨著生長溫度從~595 ℃升高到~675 ℃,1T-NiTe2納米片的邊緣長度和厚度分別可在~4到~40μm和~3.1到~135.3 nm可調(圖1d-k)。最大1T-NiTe2納米片的邊緣長度~1.5 mm,超過了所有其他報導的2D MTMDCs。因此,APCVD合成的1T-NiTe2應遵循Volmer-Weber(VW)生長模式。總體而言,與較低的生長溫度相比,在較高的生長溫度下,優先形成更大且更厚的六邊形1T-NiTe2納米片。
圖2. 2D 1T-NiTe2納米片的原子結構和邊緣類型確定。(a)典型六邊形1T-NiTe2納米片的低倍TEM圖像。(b)SAED圖案。(c)1T-NiTe2納米片的代表性原子分辨TEM圖像,表明其高結晶質量。(d)六邊形1T-NiTe2納米片的低倍TEM圖像。(e&f)Ni和Te的相應EDS成像。(g)1T-NiTe2納米片的定量元素分析。(h)從六邊形1T-NiTe2納米片的晶疇邊緣捕獲的低倍STEM圖像。(i&j)1T-NiTe2的原子分辨HAADF-STEM圖像顯示出完美的蜂窩結構。(k&l)從1T-NiTe2納米片的晶疇邊緣捕獲的原子分辨HAADF-STEM圖像。
為了進一步了解CVD合成的1T-NiTe2的晶體結構和質量,同時通過HR-TEM和STEM對轉移的樣品進行了表徵。從1T-NiTe2納米片捕獲的低倍放大TEM圖像如圖2a所示,在轉移之後可以保留其六邊形形態。圖2b中顯示了一系列SAED圖案,僅存在一組衍射點,並且所有衍射圖案的方向都顯示出小於±0.3°的偏差,表明形成了單晶1T-NiTe2。此外,通過對比衍射圖案的線輪廓,確認了NiTe2的1T相特徵,其中(110)的衍射強度超過(010)。根據圖2c中的原子分辨TEM圖像,1T-NiTe2的(100)晶面間距~0.34 nm,並且計算出的相應晶格常數~0.38 nm,與塊材1T-NiTe2非常吻合。這些TEM結果表明CVD合成的1T-NiTe2具有超高的結晶質量。同時,進行了EDS成像以確定化學成分及分布(圖2d-g),六邊形納米片內均勻的顏色對比顯示了樣品的高結晶質量,同時Ni和Te的元素比為32.2:67.8,再次證明了1T-NiTe2的理想化學計量比。對轉移的樣品進行HAADF-STEM測量,探索1T-NiTe2的配位態和邊緣類型。低倍STEM圖像(圖2h)的均勻對比度表明其厚度均勻。NiTe2納米片的其他原子分辨STEM圖像(圖2i和j)表明1T相特徵,六個Te原子以六邊形構型圍繞一個Ni原子。此外,在STEM圖像中幾乎沒有觀察到明顯的缺陷,高度表明形成了高質量的1T-NiTe2納米片。根據從晶疇邊緣捕獲的原子分辨STEM圖像,邊緣沿zigzag方向終止(圖2k和l)。
圖3. CVD合成的1T-NiTe2的電導率表徵。(a)1T-NiTe2/雲母的照片。(b)在雲母上完全覆蓋1T-NiTe2納米片的OM圖像。(c)薄層電阻的分布(在50個點測試)。(d-f)使用1T-NiTe2/雲母作為集成電路的電極進行穩定性測試。(g)1T-NiTe2背柵器件的OM圖像。(h)1T-NiTe2器件的輸出特性曲線。(i)相應的轉移特性曲線。(j)1T-NiTe2電導率與厚度的關係圖。
理論計算結果表明,1T-NiTe2具有高電導率的II型狄拉克費米子,但是實驗探索仍然受到高質量樣品合成的限制。圖3a和b顯示了在雲母上完全覆蓋的1T-NiTe2納米片的照片和OM圖像。為了評估電學性能的均勻性,通過使用宏觀四探針法進行薄層電阻測量,在大多數區域中均勻的顏色分布表明電學分布均勻,平均薄層電阻為~595 Ωsq-1。同時,圖3c中顯示了從50個位置獲得的薄層電阻值分布,表明生長的1T-NiTe2具有高度均勻的電導率。經過2000次彎曲後,相應薄層電阻的變化可忽略不計,表明其作為柔性電極的巨大潛力。使用1T NiTe2/雲母作為電極來製造集成電路,可以穩定運行一年以上,為1T-NiTe2的電導率穩定性提供了更多可靠的證據(圖3d-f)。
為了在微觀尺度上定量研究1T-NiTe2的電導率,製備了1T-NiTe2背柵器件(圖3g),呈現出輸出特性曲線的線性和對稱關係,揭示了電極與1T-NiTe2納米片之間的歐姆接觸(圖3h)。同時,再次確認了1T-NiTe2的金屬特性,因為Ids對-60至+60 V的Vgs不敏感(圖3i)。因此,還提取了具有不同厚度的1T-NiTe2納米片的電導率(圖3j)。隨著厚度增加,電導率相應增加,並且在~103.1 nm的厚度下獲得的最大值~1.15×106 S m-1。簡而言之,CVD合成的1T-NiTe2具有超高電導率、優異的穩定性和良好的機械耐久性,可用作可穿戴電子設備的柔性電極。
圖4. 1T-NiTe2的環境穩定性和STM/STS表徵。(a)處理前,在雲母上生長的1T-NiTe2納米片的OM圖像。(b-d)分別在~50 ℃的H2O,0.1 M HCl和0.1 M NaOH中處理1 h後,雲母上1T-NiTe2納米片的OM圖像顯示出幾乎不變的形態。(e-g)相應的原子分辨TEM圖像揭示了1T-NiTe2的穩定性。(h)在不同條件下處理前後1T-NiTe2的拉曼光譜。(i)在HOPG上生長的1T-NiTe2的大面積STM圖像。(j&k)相應的原子分辨STM圖像。(l)在1T-NiTe2/HOPG上記錄的三個典型STS光譜。
為了評估1T-NiTe2的環境穩定性,在惡劣條件下(包括熱水,0.1 M HCl和0.1 M NaOH)處理了生長的樣品,然後仔細檢查其形態、晶體質量、缺陷密度和光學性質。圖4a顯示了雲母上厚度為~5.0至~10.0 nm的1T-NiTe2三角的OM圖像。有趣的是,在~50 ℃的水中處理1小時後,保留了1T-NiTe2的三角形形態(圖4b)。更有趣的是,在~50 ℃的溫度下在0.1 M HCl和0.1 M NaOH中處理1 h後,三角形1T-NiTe2納米片在形態上保持完美(圖4c和d),再次證明了CVD樣品的超高環境穩定性。為了進一步探索1T-NiTe2在原子尺度上的穩定性,將這些樣品轉移到Cu網上進行TEM表徵。原子分辨的TEM圖像清楚地顯示出完美的蜂窩結構,幾乎沒有可見的缺陷(圖4e-g)。在不同條件下處理後,拉曼光譜還用於評估1T-NiTe2的光學性質(圖4h)。幾乎不變的峰位/強度並且看不見NiO拉曼峰(~570,~730和~906 cm-1),共同表明CVD合成的1T-NiTe2具有出色的穩定性。
為了確定1T-NiTe2的表面形態、缺陷密度和電子性能,在HOPG上對生長的樣品進行了STM/STS表徵。從大面積STM圖像中觀察到1T-NiTe2的超淨表面,這歸因於其優異的穩定性(圖4i)。從原子分辨STM圖像觀察到完美的蜂窩晶格,原子間距離約為3.95 Å(圖4j和k),與塊材NiTe2吻合。計算得出1T-NiTe2的平均缺陷密度為~1.1×1011 cm-2,比半導體TMDCs低得多(2-3個數量級)。為了進一步探索1T-NiTe2的電子結構,對樣品進行了低溫STS探測。在費米能級附近觀察到明顯的下降,表明1T-NiTe2具有金屬特性。這一系列表徵結果表明,CVD生長的2D 1T-NiTe2納米片具有強大的環境穩定性,歸因於其超高的結晶質量。
圖5. 1T-NiTe2在pH普適性HER中的電催化應用。(a)在GC電極上CVD合成的1T-NiTe2納米片的OM圖像。(b&c)分別在1T-NiTe2的Ni邊緣,Te邊緣和基面上計算的氫吸附能。(d)在酸性介質(0.5 M H2SO4)中具有不同覆蓋率的1T-NiTe2納米片的極化曲線。(e)相應的Tafel圖。(f)具有不同覆蓋率的1T-NiTe2納米片的EIS。(g)電催化耐久性測量。(h&i)在鹼性介質(1.0 M KOH)中具有不同覆蓋率的1T-NiTe2納米片的極化和Tafel圖。(j)具有不同覆蓋率的1T-NiTe2納米片的EIS。(k)電催化耐久性測量。
2D MTMDCs材料具有超高電導率和豐富的催化活性位點,在電催化HER中具有誘人的應用潛力。然而,實際上尚未研究1T-NiTe2在HER中的直接應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玻碳(GC)襯底上合成了具有不同覆蓋率的1T-NiTe2納米片,然後直接用作HER的電催化劑(圖5a)。首先進行DFT計算來判斷催化活性位點(圖5b)。對於Ni邊緣、Te邊緣和基面,H吸附的吉布斯自由能(ΔGH*)值分別為-0.96,-0.72和-0.24 eV(圖5c),與2H-MoS2晶疇邊緣的值相當。這些結果表明,1T-NiTe2的催化活性位點主要位於晶疇邊緣和基面,與具有惰性表面的MoS2完全不同。使用CVD合成的1T-NiTe2納米片作為電催化劑,在GC上的覆蓋範圍從~30%到~85%,相應的極化曲線如圖5d所示。有趣的是,隨著覆蓋率從~85%,~70%,~60%,~40%降低到~30%,過電勢從~353,~360,~368,~371至~390 mV,表明催化活性位點逐漸減少。此外,Tafel斜率值計算為33-41 mV/dec(圖5e),接近Pt/C(~31 mV/dec),表明其優異的HER性能。此外,還收集了電化學阻抗譜(EIS)以顯示超低電荷轉移電阻(12-16 Ω),這表明1T-NiTe2/GC中存在超快界面電荷轉移(圖5f)。初始循環和2000次循環後的極化曲線差異可以忽略不計,證明了該電催化劑具有優異的耐久性(圖5g)。開發可在寬pH範圍內工作的高效催化劑至關重要,既可以闡明HER機理,又可以在不同pH條件下使用。圖5h給出了在鹼性介質(1 M KOH)中具有不同覆蓋率的1T-NiTe2納米片的電催化HER極化曲線。相應的Tafel斜率值計算為62-82 mV/dec(圖5i),表明即使在鹼性介質中1T-NiTe2的催化活性也很高。低電荷轉移電阻(15-22 Ω)表明了1T-NiTe2/GC中的快速界面電荷轉移和1T-NiTe2的高電導率(圖5j)。此外,通過HER耐久性測量(圖5k)再次證實了1T-NiTe2在鹼性溶液中的超高化學穩定性。值得注意的是,高價態元素(例如Ni4+和Mo4+)可用於增強H2O解離過程中OH*的吸附,對於提高鹼性溶液中的催化性能非常重要。
總結與展望
本文設計了一種APCVD策略,在雲母襯底上成功生長出了大尺寸且厚度可調的1T-NiTe2,具有超高電導率以及高pH普適性HER電催化活性。更重要的是,金屬性2D 1T-NiTe2由於其高結晶質量而具有出色的環境穩定性。這項研究工作代表了對環境穩定的2D金屬材料進行厚度可控合成方面的進步,為探索基本的物理問題和革新下一代自旋電子學以及能量轉換/存儲等應用開闢了新的研究道路。
文獻信息
Two-Dimensional Metallic NiTe2 with Ultrahigh Environmental Stability, Conductivity, and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ACS Nano, 2020, DOI:10.1021/acsnano.0c03940)
文獻連結: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0c03940
二維材料轉移平臺致力於精確地在襯底上定位樣品,實現以多方向多角度的相對移動,極大的簡化了堆疊過程,並可最大限度的設計器件的結構及疊放順序。襯底可用真空吸附的同時進行加熱等操作。精巧的設計,可以輕鬆置於手套箱中操作,隔絕空氣,可適用於更大範圍的材料研究。
光學顯微鏡搭配10x,20x,兩顆物鏡。同時保留一個物鏡孔,可用於後期增配其他倍率的物鏡。控制箱包含溫度控制,光源強度,樣品臺吸附開關,風冷開關等功能。可以最大限度滿足客戶的需求,最高加熱溫度可到260度左右。30秒加熱,加熱功率可調。冷卻速度快,兩分鐘自然冷卻到40度以下,使用風冷功能會更迅速。
上海昂維科技有限公司現在提供光刻掩膜版製作等微納加工服務,歡迎各位老師和同學諮詢,竭誠做好每一份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