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勁松等ACS Nano:LiCoO2正極中的高壓循環誘導的熱脆弱性:氧空位遷移驅動的陽離子損失和氧釋放

2021-02-26 學研加

層狀鋰過渡金屬氧化物的熱降解而釋放的晶格氧是影響鋰離子電池安全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氧氣釋放主要是因為從層狀結構到包含較少晶格氧的尖晶石和巖鹽結構的相變。

有鑑於此,武漢理工大學吳勁松教授,Congli Sun,上海大學趙康寧報導了通過氧空位促進陽離子遷移和還原,發現了LiCoO2中不同的降解途徑。該過程留下了配位不足的O,這會導致氧氣釋放,而大多數缺陷區域的結構完整性得以保留。由於陽離子遷移的動力學控制,該氧釋放機理可以稱為表面降解。

文章要點

1利用像差校正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STEM)內部原位加熱來揭示高壓循環LCO正極的熱穩定性。聚焦離子束(FIB)用於橫截面STEM樣品,以便同時捕獲LCO正極的表面和中心。

2氧空位從表面向內部的向內遷移造成了內部氧空位的突然分布,並在表面區域開裂形成了納米空隙。另外,由於納米空隙富含氧缺陷,因此觀察到了氧空位分布的強烈局部異質性。原位加熱實驗表明,表面納米空隙區域更容易受到熱不穩定性的影響,這表明在較低溫度下氧會早期流失。

3表面熱脆弱性與氧空位直接相關,這有利於表面Co離子的遷移以逃離主晶格。Co的大量損失,使得O的配位不足,從而導致氧氣釋放。氧氣釋放進一步導致納米空隙的生長以及縮小了表面裂紋。

圖文賞析

文獻信息

Congli Sun, et al, High Voltage Cycling Induced Thermal Vulnerability in LiCoO2 Cathode: Cation Loss and Oxygen Release Driven by Oxygen Vacancy Migration, ACS Nano, 2020,DOI: 10.1021/acsnano.0c02237

https://doi.org/10.1021/acsnano.0c02237

想要免費下載文獻,點擊以下連結!

谷歌學術崩盤?快來加入免費文獻互助交流群,相互幫忙度過這段艱難時刻!

電池QQ交流群:939379408

如果喜歡就點擊關注我們吧!

能源谷組建了多個高水平碩士博士交流群,群內成員主要來源於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浙江大學,香港大學,清華大學,中山大學,香港理工大學,萊斯大學,波士頓大學等,歡迎您的加盟。溫馨提示:進群可以先加小編微信號(sci-huoxiongmao),或者是長按二維碼,添加小編,備註暱稱+單位+研究方向,謝謝

相關焦點

  • ACS Catal.:納米銳鈦礦型TiO2-x氧化物高活性催化丙烷脫氫
    熱催化學術QQ群:256363607研究人員根據異位/原位表徵結果和量子化學計算結果,對活性中心的動態形成和反應機理進行了詳細的研究。還原性丙烷及其衍生物可與納米銳鈦礦型TiO2的表面晶格氧反應,形成氧空位和配位不飽和Ti陽離子(Ticus),從而可以催化高丙烯選擇性的PDH,同時C3H6的生成速率與表面氧空位濃度成正比。要點2.
  • 四川大學傅強教授/吳凱副研究員《ACS Nano》:聚光相變儲熱技術的...
    ,通過誘導相變材料(PCMs)內部導熱網絡的多向取向,賦予了傳統PCMs「快速」、「均勻」、「可控」的傳熱特點,將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太陽光源源不斷地轉換成熱能和電能。  針對上述問題,在本文中,我們從冰晶生長熱力學和動力學出發,可控誘導氮化硼三維骨架的「overlapped interconnection」和「radial orientation」(圖2),解決了過去導熱材料面內方向和垂直方向導熱係數無法同時提升的難題,同時賦予了PCMs材料「定構傳熱」的效果:如圖3,聚光處的熱量可通過定構的氮化硼聲子網絡定向、可控地傳遞到整個PCMs,具有快速、
  • 多價態鈷氧化物薄膜體系B位陽離子遷移驅動的多態拓撲學相變
    研究表明,通過控制離子的有序遷移,可在過渡金屬氧化物ABOx中誘導產生拓撲學結構相變(topotactic phase transformation),從而實現材料在磁、光和電方面的物性調控。同時,離子遷移驅動的拓撲學相變過程的人工調製在化學傳感器、離子分離膜、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離子電池、氧化還原催化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 進展 | 多價態鈷氧化物薄膜體系B位陽離子遷移驅動的多態拓撲學相變
    研究表明,通過控制離子的有序遷移,可在過渡金屬氧化物ABOx中誘導產生拓撲學結構相變(topotactic phase transformation),從而實現材料在磁、光和電方面的物性調控。同時,離子遷移驅動的拓撲學相變過程的人工調製在化學傳感器、離子分離膜、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離子電池、氧化還原催化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 進展|多價態鈷氧化物薄膜體系B位陽離子遷移驅動的多態拓撲學相變
    研究表明,通過控制離子的有序遷移,可在過渡金屬氧化物ABOx中誘導產生拓撲學結構相變(topotactic phase transformation),從而實現材料在磁、光和電方面的物性調控。同時,離子遷移驅動的拓撲學相變過程的人工調製在化學傳感器、離子分離膜、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離子電池、氧化還原催化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 聚合物輔助在焦磷酸鈦中可控引入氧空位並用於鈉/鉀離子電池負極
    引入氧空位是一種有效提升電極材料電化學性能的有效策略,氧空位可以增加材料內部活性位,加速離子傳輸,延緩結構轉變以及減少離子嵌入的能壘,但是氧空位的形成大都需要嚴苛的還原環境、昂貴的設備等,如何簡單、高效且可控地構築氧空位是目前電極材料合成領域中一大挑戰。
  • 合肥研究院在富含氧空位的Ru/CeO2敏感材料的構築及...
    利用其構築的電化學敏感界檢測水環境中重金屬汙染物Hg(II),發現在550℃煅燒處理下的CeO2納米立方體表現出最優異的電分析性能。實驗結果表明,通過煅燒處理可以使氧空位被引入到CeO2納米立方體表面,且不同溫度煅燒後CeO2納米立方體表面所含氧空位濃度不同。
  • 《ACS Nano》電滲驅動水凝膠:疊層自組裝誘導裂紋電極
    他們報告了電滲驅動的水凝膠執行器,具有使用兩親相互作用誘導的逐層組裝的完全軟的基於整體結構的整體執行機制。對於這項研究,通過在疏水/親水溶劑界面上進行逐層組裝和金屬納米粒子的形狀轉換,在水凝膠上製備具有相互連接的金屬納米粒子的裂紋電極。
  • 《ACS Nano》電滲驅動水凝膠執行器:疊層自組裝誘導裂紋電極
    他們報告了電滲驅動的水凝膠執行器,具有使用兩親相互作用誘導的逐層組裝的完全軟的基於整體結構的整體執行機制。對於這項研究,通過在疏水/親水溶劑界面上進行逐層組裝和金屬納米粒子的形狀轉換,在水凝膠上製備具有相互連接的金屬納米粒子的裂紋電極。通過裂紋電極進行的電滲泵送瞬間通過可逆的大量液壓流引起水凝膠膨脹。
  • ACS Nano:提高鋰硫電池多硫化物錨定和轉化率的雙調節策略
    隨後,通過超聲將OFN分子引入Gh/FePc複合材料中,並且由此形成的三元複合材料(Gh/FePc+OFN)。此外,為了研究三元複合材料在Li-S電池中的應用,將Gh/FePc+OFN作為介體摻入碳納米管(CNTs)-S複合材料中,以形成CNTs/S/Gh/FePc+OFN正極。為了進行比較,還使用相同的方法製備了CNTs/Gh,CNTs/Gh/FePc和CNTs/Gh/OFN正極。
  • 江南大學劉小浩教授:揭示氧空位與二氧化碳催化加氫的構效關係
    如何利用氧空位、構建具有不同氧空位特性的催化劑來調變和控制反應物分子的吸附活化、解離,從而獲得優異的催化性能具有重要的意義。研究發現複合氧化物(MnOx/Fe3O4)中MnOx上的氧空位可以通過氧溢流接受Fe3O4上的氧原子,從而提升Fe3O4的還原和碳化。此外,在費託反應過程中,MnOx/χ-Fe2C5上的氧空位也可促進CO的解離,從而影響催化劑表面中間物種C*的濃度和碳鏈增長(Catal. Sci. Technol., 2018, 8: 1953-1970)。
  • 江南大學劉小浩教授團隊揭示氧空位與CO2催化加氫構效關係
    如何利用氧空位、構建具有不同氧空位特性的催化劑來調變和控制反應物分子的吸附活化、解離,從而獲得優異的催化性能具有重要的意義。研究發現複合氧化物(MnOx/Fe3O4)中MnOx上的氧空位可以通過氧溢流接受Fe3O4上的氧原子,從而提升Fe3O4的還原和碳化。
  • 高性能Ruddlesden-Popper鈣鈦礦用於雙功能氧電催化
    同時,鈣鈦礦的氧電催化活性可以通過調節B位陽離子的含量精準調控氧空位濃度以實現氧催化性能的顯著突破,既可以通過提高活性較高的過渡金屬陽離子(例如Co)的摻雜含量,或者相反地,也可以通過降低更惰性的摻雜過渡金屬陽離子(例如Fe)的摻雜含量。
  • 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怎樣實現可逆氧變價的結構
    在傳統觀念中,過渡金屬的氧化還原反應提供了離子脫嵌入材料過程中的電荷補償,因此正極材料的容量受限於層狀氧化物材料中過渡金屬的氧化還原能力。然而這一傳統觀念隨著鋰離子電池富鋰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O3結構Li[LixM1-x]O2)的發現而受到挑戰。富鋰材料具有超高可逆比容量(300mAh/g),但是該容量來源已經不能僅用過渡金屬氧化還原來解釋。
  • ACS Nano:單原子,雙功能:構效關係與反應途徑
    MPc通過與石墨烯片層的π-π共軛形成電子通道,提高了MPc-GO在析氧和還原反應中的性能。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表明,由於Fe原子對O2物種具有較高的親和力,FePc-GO在該系列催化劑中具有優異的ORR活性。Operando X射線吸收光譜和密度泛函(DFT)研究表明,催化劑的OER性能分別與低電位區和高電位區的熱力學或動力學控制有關。
  • Nano Lett. | 噴氣紡絲實現精確摻雜與包覆提升高電壓鈷酸鋰正極性能
    其中的正極材料性能是限制其能量和功率密度的主要因素。目前有許多先進的正極材料已經被報導出來,例如富鋰錳和富鎳過渡金屬氧化物,其研究也已取得很大進展。然而,這些材料依然面臨嚴重的電壓和容量衰減等重大問題。在已經商業化的正極材料中,鈷酸鋰(LiCoO2)是最主要、最成功的正極材料。然而,對於商用的LiCoO2正極材料,一般來說,它們使用的實際容量只佔其理論容量的一半多一點。
  • 氧空位氧化鎢作鋰電池負極材料優勢
    過渡金屬氧空位氧化鎢粉體之所以能很好地參與新一代鋰電池負極材料的製備,是因為其晶體結構較為獨特,而具備較強導電能力的原因。相對於目前商業化的儲能電池來說,含有氧空位氧化鎢材料的蓄電池擁有更廣泛的應用領域,如新能源汽車、電動工具、航天航空航海等領域。△紫色氧化鎢圖片氧空位氧化鎢作鋰電池負極材料有哪些優勢呢?
  • 氧空位氧化鎢作鋰電池負極材料優勢
    過渡金屬氧空位氧化鎢粉體之所以能很好地參與新一代鋰電池負極材料的製備,是因為其晶體結構較為獨特,而具備較強導電能力的原因。相對於目前商業化的儲能電池來說,含有氧空位氧化鎢材料的蓄電池擁有更廣泛的應用領域,如新能源汽車、電動工具、航天航空航海等領域。
  • 薄膜阻變效應中氧空位作用研究獲進展
    (a)-(c)為10 Pa、5×10-2 Pa、5×10-4 Pa氧壓下製備的LMO/SNTO界面。[001]方向的環形明場像(ABF)其中黑色襯度代表原子,顏色最深為La原子,其次為Mn原子,最淺為O原子。(d)-(f)為垂直方向的Mn-O鏈的線掃描結果,對應(a)-(c)中黃色區域,紅色小球代表O原子,顏色深與淺代表氧空位含量的少與多,藍色小球代表Mn原子。
  • 北理工吳鋒院士團隊在鈉離子電池材料結構設計和性能優化取得進展
    材料中的離子傳輸包括間隙擴散和空位擴散。金屬硫化物固有的開放框架結構,已具備間隙擴散優勢。因此,構建適量的晶格空位,有望引入空位擴散,進一步改善金屬硫化物中的離子傳輸速率。近年來,金屬氧化物中的氧空位( V O )效應已引起廣泛關注:a)在特定金屬原子周圍激發過量的電子,形成負電荷中心吸引Na+,並促進Na+快速傳輸;b)作為電荷載體,大大提高電導率;c)為氧化還原反應提供額外的反應活性位點,以增加電容性。此外,具有帶隙差的納米晶體之間,能夠形成內置電場效應。因此,構築異質結構可進一步增強材料的離子傳輸速率,實現電荷的快速傳輸和良好的反應動力學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