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網路遊戲會讓孩子頹廢,荒廢學業,父母該怎麼做

2020-12-04 新育兒理念

接受教育是一個人一生的必修課,在幼兒時期,父母教我們如何養成自理能力;在學生時期,老師教我們學習人文、科學、數理等知識去武裝頭腦;在中年時期,社會教我們世間千姿百態;在老年時期,時代教我們如何去坦然面對變遷。

學習這種行為發生在我們生活中的很多片段中,比如學習如何去處理情緒、如何去使用高科技產品、又或者如何去教育我們的孩子。今天我們要講的是關於孩子過分的沉迷於網絡怎麼辦?對於每一個家庭來說,孩子是這個家庭最寶貴也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孩子能夠健健康康的長成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人是每一個爸爸媽媽最希望看到的,但是現在有不少的孩子整天沉迷在網路遊戲當中,甚至有一些孩子因為自身的辨別是非的能力不強,被騙子套入了網貸當中。

在生活裡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個畫面:老師和家長知道孩子逃課了以後,第一反應就是到附近的網吧去找。這個場面在生活裡我們經常能夠看到,我們也能夠經常聽到家長朋友抱怨說自己的孩子整天幾乎不睡覺的打遊戲,父母每天苦口婆心的勸說,但是他們還是戒不了這個壞習慣。對於每一個為孩子正在擔憂的父母我都特別的心疼,因為父母是這個世界上與孩子親密也是最愛孩子的人,他們有的甚至為了維持一家人的正常開銷或者是為了供孩子上學,不得不遠走到異鄉去拼命的工作。

但是有的孩子因為深深的被網路遊戲給迷住了,不知道去理解父母為了賺錢不得不拼命的辛苦。當在外拼搏幾年後父母回到家裡看到自己日日夜夜都在想念的孩子變得成為遊戲的奴隸,他們是有多心痛和無奈啊。

網絡上面有著海量的可以幫助人們學習的知識,也有著一些不好的東西。很多人說如果沒有網絡那麼就不會有這麼多煩惱,但其實我們又不能完完全全的不去使用網絡,因為從我們每一天的生活內容就可以看出來,沒有誰能夠完完全全的和網絡分開。而且就拿手機來說,我們與家人與朋友與同事同學保持聯繫的最常用的工具就是手機,而手機上也有很多很多的網路遊戲,比如: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神廟逃亡等等。

所以首先父母應該引導孩子去正確的去用好手機或者電腦,可以讓孩子通過手機或者電腦去多看一些有意義的視頻,或者用手機去查詢學習過程中需要用到的知識,從而幫助孩子實現從「遊戲機」到「學習機」的轉變。

之前我在網上就有看到過這樣一個新聞:一個初中生開學第一天就和同學相約逃課出去打遊戲,從那以後更是每天都偷偷地翻牆出去玩。最過分的時候甚至晚上翻牆出去玩,老師發現情況不對以後立馬聯繫了家長,他的媽媽為了幫助孩子戒掉這個不好的習慣,嘗試了各種各樣的方法,但是越這樣做越是讓孩子的叛逆情緒高漲,孩子和媽媽之間一時間變得水火不容了。

爸爸看到這樣的情況後,他想了一個妙招,他專門申請了一個號裝成陌生網友的樣子去跟兒子聊天,而且每天都上線去邀請孩子打遊戲,一開始孩子還以為是遇到了知己。可是每天打遊戲的時候爸爸都把孩子「虐」的體無完膚,孩子一開始還覺得只是自己發揮失常,但是慢慢的孩子發現自己幾乎每一次都輸給這位「網友」,於是他開始討厭這個遊戲,再然後他就再也沒碰過這個遊戲了。

上面這個爸爸通過了解孩子的喜好,他知道通過自己單純的說教是無法讓孩子真正的戒掉網癮的,與其自己每天苦口婆心的跟孩子嘮叨個沒完,那不如自己來跟孩子打遊戲,用孩子喜歡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得到的效果往往是很好的。

網絡的快速發展和普及給我們的生活方方面面都帶了許多影響,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的便捷和方便了,但是對於自我約束力和辨別好壞能力不強的孩子來說,極其容易被網絡上的各種各樣的陷阱迷惑。對於網路遊戲來說,適當的玩耍可以讓孩子釋放一些生活上和學習上所帶來的壓力,但是如果過度地沉迷在其中,那麼就是百害而無一利了。所以父母應該主動去幫助孩子改掉沉迷於網路遊戲的壞習慣,讓孩子能夠開心快樂成長。

相關焦點

  • 施冬健教授:遊戲癮七宗罪,荒廢學業、近視都是小事,家長鬚警惕
    歡迎訂閱專欄《10堂課讓孩子遠離遊戲癮》。遊戲不可怕,家長升級觀念,換來孩子更好的前途!今天討論的話題是:提醒家長,遊戲成癮的危害超出我們的想像。一位家長很苦惱:讀初三的兒子沉迷遊戲,視力越來越差,班主任反映上課神情恍惚,自己提出來要休學。這個年齡不讀書,今後可怎麼辦啊?擔心荒廢學業和近視, 這是孩子遊戲成癮後家長的典型心理。
  • 網路遊戲堪稱「精神鴉片」,但何嘗不是大自然的一種淘汰機制?
    1840年,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同樣也是100多年恥辱史的開始,西方列強靠著鴉片打開國門,弱我中華兒郎之體魄,滅我中華人民之精神,摧我中華軍人之信念,種種劣跡罄竹難書,今日之網路遊戲,極似百年前之鴉片,而不需一槍一彈,不費一兵一卒,亦可達當年之功效。以前,躺著是在抽大煙,現在,躺著是在玩手機,馬克吐溫曾經說過: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這句話是經過歷史的考驗,將網路遊戲比作洪水猛獸亦不為過。
  • 「絕不能讓孩子碰遊戲」:父母的自以為是的保護,對孩子只有傷害
    太多的孩子沉迷於網絡世界,無法自拔。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電腦和手機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它為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便捷時,也帶來了一些潛在的隱患,比如沉迷於電子遊戲。李玫瑾教授說,孩子沉迷遊戲的背後,一定是有問題的家庭環境,和破裂的親子關係。 孩子只有在家庭關係中得不到應有的溫暖和關注,得不到肯定和認可,才會轉而在虛擬世界尋求這些欠缺的東西。 而90%的父母都意識不到,問題出在自己身上,他們習慣性地甩鍋給遊戲,認定是遊戲禍害了孩子。
  • 孩子對網路遊戲成癮?巧用「阿倫森效應」,幫助孩子戒掉網癮
    在這個網絡發展速度飛快的時代,很多孩子的童年樂趣已經變成了各種網路遊戲,孩子經常為了玩到手機,與父母鬥智鬥勇,展開一場漫長的拉鋸戰,為此,許多父母都非常頭疼。我的小侄子今年才七歲,剛上一年級,正是一個調皮搗蛋的年齡,本該在這個年紀裡對很多事情抱有好奇心,也喜歡到處玩,可我這個侄子並不是這樣的,他最喜歡的事就是抱著家裡的平板電腦玩各種遊戲,一玩就是好幾個小時,有時候叫吃飯還要表示再等一等,這一局遊戲結束再吃。孩子這麼小就如此沉迷網路遊戲,這令我的哥哥嫂嫂十分苦惱。
  • 馬斯洛需求模型:孩子遊戲上癮並不是因為貪玩,家長都理解錯了
    但玩遊戲很容易上癮,不少成年人都會沉迷於遊戲從而荒廢自己的事業或學業,把時間過多的浪費在遊戲上面。成人尚且難以抵制遊戲的誘惑,更何況是孩子呢。案例小朋剛剛上幼兒園,年紀小小卻早已經離不開電子設備,在家裡的時候,就能一個人拿著父母的手機坐在椅子上玩上一整天,就能吃飯,都能在爺爺奶奶的一邊餵食下,一邊操縱著手機遊戲。年紀小小,就已經成了網癮兒童。
  • 班主任直言:青春期的孩子沉迷手機遊戲就對了,不然才有問題
    家長擔心孩子玩手機,看太多無聊的視頻,玩太多沒有營養的遊戲,對眼睛不好,耽擱學業,影響成長發展。但是,關於青春期的孩子愛玩手機,家長還是要理性地看待這件事情,不能把孩子愛玩手機,當成不能容忍的大錯。 上次我和一位班主任交流孩子沉迷手機遊戲,這位班主任直言不諱地說,青春期孩子沉迷手機遊戲,是天性使然,如果孩子接觸過手機遊戲,但是毫不動心,才有問題呢?
  • 媒體評沉迷網遊:要學會與之相處,進化個體自控力
    據報導,上述這位家長曾經有10年時間都被一種痛楚和不安糾纏:兒子沉迷於網路遊戲不能自拔,以致荒廢學業,高考失利,後經10年努力,兒子才從網遊中脫身。因為有這種切膚之痛,最近在看到一篇網遊少年持刀搶劫的新聞時,這位家長忍不住寫了一篇引發了討論的文章。據說,昨天遊戲商已經主動聯繫上了這位家長,就網遊的問題聽取他的意見。
  • 馬斯洛需求模型:孩子遊戲成癮是因為貪玩?其實娃在意的不是玩
    但是如果這件事情發生在正在上學的孩子身上,那麼想必每一位家長都絕對是笑不出來的。當看著孩子沉迷遊戲荒廢學業,甚至廢寢忘食的時候,可想而知家長心中的怒火簡直就要衝出體內,恨不得砸掉孩子面前的電子產品。01為什麼人們玩遊戲容易上癮?
  • 科技會讓人類頹廢麼?遊戲並不是孩子學習退步的根本原因!
    曾經在網吧的門前看到過這樣一段文字:人生就應該和幾個朋友多出去走走,爬爬山,跑跑步,聊聊天,喝喝茶,一天下來,你會發現,還是玩遊戲更有趣。是的,現在的人越來越多的願意呆在家裡玩遊戲喝可樂,也就是所謂的宅男。曾經的人民家裡沒有什麼娛樂設施也沒有電視電腦因此都喜歡出去走走。
  • 袋鼠家:用大數據「拯救」沉迷手機遊戲的孩子
    中新網3月8日電  把手機、iPad連同裡面的幾十款遊戲一起交給孩子,您可以放心嗎?孩子沉迷手機iPad,看不住管不了,成績下降視力下降,怎麼辦?如何解決家長的普遍困擾?怎樣讓孩子「有節制」地使用手中的智能設備?  3月4日,一款名為「袋鼠家」的國內首款管理孩子手機應用,出現在央視《創業英雄匯》舞臺上。
  • 孩子要經歷什麼後,才能懂得學業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
    現在的孩子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很充沛的環境中長大,已經沒有了責任擔當!他們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已經習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應有盡有的生活,所以貪圖享受貪圖安逸,那還管什麼學業和前途更不會去想父母的艱辛和不易,有的孩子確實需要經歷一下家庭的突然變故,才能懂得責任擔當,懂得學業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父母的初衷是愛,而結果是「害」。
  • 盤點沉迷遊戲的花樣死法 玩遊戲會得病?
    [摘要]在很多專家眼中,沉迷遊戲是種病,得治!雖然很多玩家不是很認可這種說話,但是確實有的人因為玩遊戲得了疾病。玩家為遊戲肌肉受傷、禿頭,甚至用頭撞車;專家:這是病,得治!在很多專家眼中,沉迷遊戲是種病,得治!
  • 疫情之下 美英如何防止學生沉迷網絡
    英國網際網路安全委員會針對青少年網絡安全為家長和監護人編寫了實踐指南,幫助家長識別孩子可能遇到的風險,同時提供風險最小化的實用技巧,建議家長與孩子經常溝通交流,以便隨時掌握孩子的情況。英國有專門的遊戲介紹網站,幫助家長了解孩子接觸的每款遊戲。英國互動娛樂協會為此啟動了一個相關項目,鼓勵更多的父母和監護人使用工具管理兒童的屏幕時間和在遊戲上的消費。
  • 盤點長期玩遊戲對身體十大危害!
    適度的玩一下網遊可以放鬆緊張的心情,但是如果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就不好了,很多青少年在網吧玩遊戲經常「廢寢忘食」,這就不是娛樂的目的了,特別是孩子,沉默網遊危害非常大,而且孩子的自控力往往都會很低,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的監督與協助了。今天我們就整理下玩遊戲的十大危害!
  • 孩子遊戲上癮就是貪玩?馬斯洛需求模型:很多父母並不了解孩子
    而在遊戲中,孩子可以通過網絡社交來實現自我存在感,這時的孩子可以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視、被認可的。在心理學上有一種馬斯洛需求模型,在模型中個體的需求有五個層面,生理層面的滿足只是最基本的,可見很多父母並沒有如他們所想的那般了解孩子。孩子玩遊戲上癮更多情況下是在內在需求的驅動下。因為父母總是忽視、批評孩子,所以孩子就會缺乏自信。
  • 比爾蓋茨透露真相:為什麼我們有錢人,都不讓孩子玩遊戲?
    但是家長有沒有發現,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沉迷在電子遊戲中,如果是成年人的話,那麼他的工作多半比較清閒,如果是孩子的話,那麼他們的家庭條件一定不會太好,因為遊戲只是有錢人給窮人設計的消遣工具罷了。如果家長仔細調查過富人的生活,就會發現絕大多數的有錢人都不會讓孩子去玩遊戲,這種做法只是為了防止遊戲影響孩子的學業嗎?
  • 醫生稱遊戲玩家的腦電波與老年痴呆的相似,長期沉迷或影響智商?
    沉迷網絡,沉迷遊戲原來是一種病,越來越多的小孩子,青少年步入了患者的行列,近年來沉迷網遊的熊孩子層出不窮,因為沉迷網絡各種失去理智。11歲男孩打賞主播,半年內刷走母親4萬多小學生花1.38萬打賞主播19歲學生作息不規律沉迷遊戲,導致血糖飆升,危及生命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當父母看到這樣的孩子,心疼的同時也痛到了極點,變形計中一位網癮少年的母親說孩子玩兒起遊戲,感覺所有的東西都不重要了,只有遊戲最重要,整個人像變了一樣
  • 17歲婁底少年沉迷網路遊戲 每天上網超五小時
    一段時間的情緒低迷後,李輝迷上了網路遊戲,平均每天上網時間都超過五個小時。   「成績下降的厲害,他也變得很敏感。」李輝的爸爸說,家人只要提到學習,他就跟誰急。漸漸的他變得很自卑,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玩網路遊戲,甚至通宵上網。家人很苦惱,但是又沒有很好的方法,「吃飯都不出門,更別說出去玩。」   「除了上網,對什麼都不感興趣。」
  • 了解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你就明白,為什麼越禁止孩子越沉迷遊戲
    所以同樣的,對於孩子來說,他們也遵循行為合理化的內在心理規律。孩子那些看似矛盾的合理化行為孩子的很多行為,其實都可以看作是行為合理化的結果。就比如說孩子愛玩遊戲,並且越是禁止,孩子反而越容易沉迷。按理說,當我們就某個行為懲罰孩子時,孩子應該避免該行為才對。因為孩子知道再犯此錯誤,他們肯定會受到懲罰。
  • 12歲男孩沉迷遊戲一緊張就拔頭髮 頭頂出現「斑禿」
    背後原因嚇的網友趕緊把手機扔了)因自然脫髮禿頂的人有許多然而故意拔頭髮導致斑禿的人卻很少見頭頂出現「斑禿」近日,記者從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了解到,該院酒癮網癮科接診了一名12歲的「小網蟲」,他因沉迷「吃雞「遊戲導致情緒激動,精神一緊張就拔自己的頭髮,接著頭頂就出現了「斑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