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是染色體端部的部分,其生物學作用在於維持染色體的穩定性

2020-12-05 李大媽廚房

隨體:指位於染色體末端的球形染色體節段,通 過次縊痕區與染色體主體部分相連。位於染色體 末端的隨體稱為端隨體,位於兩個次縊痕中間的 稱中間隨體。

端粒:是染色體端部的特化部分,其生物學作用 在於維持染色體的穩定性。一般認為端粒起到細 胞分裂計時器的作用,端粒核苷酸複製和基因 DNA不同,每複製一次減少50-100bp,其複製要 靠具有反轉錄酶性質的端粒酶來完成,正常體細 胞缺乏此酶,故隨細胞分裂而變短,細胞隨之衰 老。

2)著絲粒或著絲點:指初級縊痕處兩個染色單體 外側表層部位的特殊結構,它與紡錘絲微管相接 觸。

四、核仁和核基質(了解)

核仁的數量和大小因細胞種類和功能而異。一般蛋白質合成旺 盛和分裂增殖較快的細胞有較大和數目較多的核仁。核仁在分 裂前期消失,分裂末期又重新出現。核仁的主要功能是轉錄 rRNA和組裝核糖體單位,即核仁是「核糖體工廠」,裝配成的 核糖體顆粒由核孔進入細胞質。

核仁在電子顯微鏡下可辨認出有3個特徵性的區域:①纖維中 心——是被緻密纖維包圍的一個或幾個圓形結構,主要成分為 RNA聚合酶和rDNA,這些rDNA是裸露的分子。②緻密纖維組 分——呈環形或半月形包圍纖維中心,由緻密的纖維構成,是 新合成的結合蛋白質的rRNA。③顆粒組分——由直徑15- 20nm的顆粒構成,是不同加工階段的結合蛋白質的rRNA。說 明核仁功能活動的順序是核仁DNA→緻密纖維組分→顆粒區

核基質或稱核骨架,為真核細胞核內的網絡結構,是指除核被 膜、染色質、核纖層及核仁以外的核內網架體系。由於核基質 與DNA複製,RNA轉錄和加工,染色體組裝及病毒複製等生命 活動密切相關,故日益受到重視。

相關焦點

  • 端粒的作用是它們保護染色體使其免於核酸酶的降解
    牛刀小試 43.(08年)核仁組織區是核仁的中心結構,它的組成 成分是 CA.rRNA B.rRNA和蛋白質 C.轉錄rRNA的DNA D.核糖體蛋白 44.下列物質中,必須從核膜孔進入核內的是 BA.mRNA B.RNA酶 C.呼吸作用酶系 D.葡萄糖45.巴氏小體是 BA.端粒
  • 【走近諾貝爾醫學獎】2009年得主:揭示端粒和端粒酶對染色體的保護...
    聲明說,布萊克本與其他科學家合作發現的端粒酶,「揭示了一種對決定細胞壽命和在細胞老化和癌症形成過程中都起到關鍵作用的機制。」 聲明還稱讚布萊克本具有「慷慨精神、好奇心和非常樂於和他人合作的品格」。聲明說:「她作為科學家、同事、導師和女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對美國和全世界都是一種鼓舞。」
  • 科學網—端粒效應——揭開染色體與衰老之間的秘密
    染色體的「保鏢」 在生物的細胞核中,有一種載有遺傳信息的線狀物質,它們被稱為「染色體」。染色體主要由DNA和蛋白質組成,是生物生長發育的「指導手冊」。在染色體的末端有個染色體的「保鏢」,即端粒。人類的端粒由6個鹼基的重複序列和結合蛋白組成,它對染色體的功能有著重要的作用。
  • 美媒報導染色體端粒長度關壽命 縮短可能患病
    研究人員稱,在身體內,染色體尾端結構也會洩露細胞的年齡,敲響生命的警鐘。  這些尾端結構被稱之為端粒,對承載基因的染色體起著保護作用,會隨著我們年齡的增加而老化,因此它們也許可能用來預測我們的壽命,甚至預測人們早死的危險性。一些研究還發現,端粒的長短和某些疾病的發病率有關聯。如果我們能進一步了解端粒和健康長壽之間的關係,也許我們就能明白如何保護或增強這些染色體尾端。
  • 端粒效應——揭開染色體與衰老之間的秘密—新聞—科學網
    染色體的「保鏢」 在生物的細胞核中,有一種載有遺傳信息的線狀物質,它們被稱為「染色體」。染色體主要由DNA和蛋白質組成,是生物生長發育的「指導手冊」。在染色體的末端有個染色體的「保鏢」,即端粒。人類的端粒由6個鹼基的重複序列和結合蛋白組成,它對染色體的功能有著重要的作用。
  • Nat Commun:發現TERRA是維持端粒結構所必需的
    2016年8月22日/生物谷BIOON/--儘管端粒具有特別緊湊和難以接近的結構,但是它們像DNA剩餘部分一樣發生轉錄。由端粒轉錄產生的長鏈非編碼RNA被稱作TERRA,而且它們的功能是保持這些保護性結構所必不可少的。
  • 首次揭示端粒t環保護染色體機制
    2019年11月19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位於端粒末端的環狀結構(loop)起著至關重要的保護作用,可阻止染色體發生不可挽回的損傷。
  • 或與染色體端粒長短有關
    而一項最新研究發現,22歲以上成年人對感冒的免疫力,與一種染色體端粒的長短密切相關。  染色體端粒越短就越容易感冒  這項由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謝爾頓·科恩教授領銜的研究主要為了研究染色體端粒長短與一些中青年常見病的關係。在試驗中,科研人員邀請了152名18至55歲不等的志願者作為實驗對象,並事先觀測他們細胞內染色體端粒的長短。
  • 端粒的秘密
    什麼是端粒?人的體細胞中含有23對染色體,端粒覆蓋在染色體的末端,是特殊的結構,保護染色體的穩定性,同時避免與其他染色體融合,因此端粒對於維持人及其他生物細胞基因組的穩定性至關重要。圖(1)端粒結構示意圖人體染色體端粒是由幾百至數千個TTAGGG的短重複序列組成,總長度約為5-20kb,由於出生時端粒的長度就已經確定
  • EMBO J:揭秘染色體端粒的調節機制
    2019年3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染色體頂端有一種稱之為端粒(telomeres)的結構,端粒就好比是鞋帶末端的塑料保護罩,其類似於一種保護帽,來預防遺傳物質伸展並被「腐蝕」,當端粒無法有效發揮功能時,其就會導致遺傳物質被完全「腐蝕」,並誘發癌症以及年齡相關的疾病。
  • 研究揭示酵母染色體端粒粘附到細胞核內膜上的調控機制
    研究揭示酵母染色體端粒粘附到細胞核內膜上的調控機制 2019-01-09 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在裂殖酵母細胞中,端粒與細胞核內膜的連接通過端粒蛋白Rap1和核內膜蛋白Bqt4來完成。然而其具體的相互作用模式以及細胞周期性調控機制並不是很清楚。
  • 【諾貝爾2009】非凡意義的端粒
    頒獎詞稱,之所以將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他們三人,是因為他們共同解決了生物學的一個重大問題,即「在細胞分裂時染色體如何完整地自我複製以及染色體如何受到保護以免於退化」。「這三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已經向我們展示,解決辦法存在於染色體末端——端粒,以及形成端粒的酶——端粒酶。」端粒和端粒酶染色體是DNA的載體。
  • 新研究發現染色體端粒更長增加患腦癌風險
    科技日報訊 據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科學家領導的最新基因組研究揭示,兩個普通的基因變異會使染色體端粒變得更長,但也會大大增加患神經膠質瘤腦癌的風險。此前許多科學家認為,端粒的功能只是防止細胞老化,保持細胞健康。相關論文在線發表於最近的《自然·遺傳學》網站上。
  • 酵母轉錄中介複合物參與端粒特殊調控
    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端粒與細胞衰老研究小組發表題為「The tail-module of yeast Mediator
  • 中國人工合成生命裡程碑:創建全球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籌)副所長、深圳市合成生物學協會常務副會長戴俊彪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對研究成果點評道,「這是人類首次通過實驗手段,實現對一個物種的染色體數目進行系統和大規模的改造。」戴俊彪未參與此項研究。
  • 一作解讀|ph1基因誘導染色體重組特徵解析
    該項研究揭示了同源重組和部分同源重組的差異主要是量化差異,對小麥  ph1  基因的作用機制的理解和通過操縱  ph1  基因誘導外緣(部分同源)染色體與小麥ABD染色體重組來豐富小麥種質資源提供一定依據。
  • 【學術前沿】雷鳴組揭示CST複合物調控端粒複製和確保端粒末端穩定...
    獲取更多CSCB2020相關資訊真核生物線性染色體必須克服末端保護和末端複製問題。端粒是位於真核細胞線性染色體DNA的末端,由串聯重複的DNA序列與端粒結合蛋白組成的特殊結構。
  • JAMA:歐米茄-3脂肪酸對端粒有保護作用
    據1月20日刊JAMA上的一則研究披露,對冠心病患者來說,那些具有較高歐米茄-3脂肪酸血濃度者,其端粒長度(端粒長度是生物學老化的一個染色體標記)縮短的相關比率也較低,從而為人們提出了這些脂肪酸對細胞老化具有保護作用的可能性。有數項研究顯示,攝取具有高含量海產歐米茄-3脂肪酸食物的人在罹患心血管疾病之後的存活率會增加。
  • 精華盤點:端粒與人類疾病!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體線性DNA分子末端的結構。形態學上,染色體DNA末端膨大成粒狀,像兩頂帽子那樣蓋在染色體兩端,因而得名。在某些情況下,染色體可以斷裂,這時,染色體斷端之間會發生融合,或者斷端被酶降解。但正常染色體不會整體地互相融合,也不會在末端出現遺傳信息的丟失(被降解之類)。可見端粒在維持染色體和DNA複製的完整性方面有重要作用。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所葉星研究員團隊發布首個大口黑鱸染色體...
    為更好地了解大口黑鱸的物種進化史、開展其重要性狀遺傳基礎的研究以及種質資源開發與利用,該團隊開展了大口黑鱸基因組研究。結合PacBio單分子實時測序與Hi-C技術,獲得了首個高質量染色體水平的大口黑鱸基因組。大口黑鱸基因組大小為964Mb,contig N50和scaffoldN50分別為1.23Mb和36.48Mb。結合PacbioRNA測序一共注釋出23,701個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