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證券評「人民幣匯率被操縱」:警惕錨定效應 不應作繭自縛

2020-12-05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網站

來源:銀河證券

「人民幣匯率被操縱」的啟示:警惕「錨定效應」,不應作繭自縛

截止周二收盤,我們對市場的觀點從前期的「謹慎」調整為「謹慎樂觀」。認為市場不僅考慮了三季度經濟下滑和貿易談判偏悲觀的預期,也考慮了川普政府的各種可能變故,上證指數不會重新跌回2500點!更極端的外部環境定價就是值得貪婪的時候。因此,我們建議繼續採取「防守反擊」策略,市場下跌時買入調整過的核心資產。

行業配置方面,堅持兩手策略,一是精選核心資產,高端白酒、疫苗、保險、5G中確定性成長子行業(覆銅板、電路板)等景氣度較高的行業,二是繼續「排雷」。

主題投資方面,黃金類資產有利於對衝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強和美聯儲降息的風險。對於市場短期追捧的稀土股票,我們認為缺乏需求支撐的公司,難以長期維持,建議謹慎觀望。

相關焦點

  • 【刑事研究】警惕刑事審判中的錨定效應
    這其中,有一種廣泛存在卻未得到足夠關注的認知心理偏差——錨定效應。實踐中有罪推定、疑罪從有、同案異判、冤假錯案等現象均可從錨定效應中找到心理根源。 錨定效應的心理機制 錨定效應是指在不確定情境中,判斷決策結果受初始信息(錨信息)影響而向初始信息趨近的認知偏差。
  • 錨定效應|不懂這個效應,你連被怎麼操縱都不知道
    然而,曲奇並不是買一送一,同時,我也並不喜歡吃曲奇,我一般會選擇配薯片……錨定效應今天我要講的新知,叫錨定效應(Anchoringeffect),又叫沉錨效應,指在不確定情境下,判斷與決策的結果或目標值向初始信息或初始值即「錨」的方向接近而產生估計偏差的現象。
  • 身邊的江湖-錨定效應
    貌似不相關的保險帳號對學生的消費心理產生了明顯影響。 錨定效應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影響還是非常大的。舉個例子:當你進入快餐廳時,是什麼因素決定了你最後的消費?餐廳價目表上的價格主要由兩種因素決定,一是由店家的供給能力,還有一個就是由顧客群的需求。
  • 「錨定效應」是什麼?
    因為人們對不了解的事物缺乏合理的心理預期,這時出現的任何提示,都相當於給人們提供了一個參照物,就像一個錨一樣,將答案的範圍死死地限制在這個提示的附近。這一現象被稱為「錨定效應」。它發生的原因就在於前面的提示激活了人們大腦裡相應的記憶。
  • 朱邦凌:錨定效應 抄底創業板可能忽視的風險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放先看一個金融現象,叫做錨定效應。不確定心理學的鼻祖丹尼爾·卡尼曼和特沃爾斯基,早期在進行關於啟發式思維和認知偏差的研究中發現了「錨定效應」。如果讓人們進行多重選擇,那麼可以比較兩種選擇模式:一種是完全任意自主的多重選擇,一種是給定數值目標的多重選擇。結果是,人們的選擇會趨於向給定的數值目標集中。
  • 每日科技名詞錨定效應
    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定義:在評估問題時所依據的起始參照點不同而引起的判斷偏差。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延伸閱讀】1974年,認知心理學家特維爾斯基(Tversky)和卡內曼(Kahneman)在實驗中首次發現人在決策時存在錨定效應。
  • 警惕生活中的「錨定」陷阱
    生活中有太多的「錨定」效應,在婚姻、買房、投資中都會遇到,甚至逛商店、買衣服、菜場買個菜也可能會碰到。本文教你識別「錨定」陷阱,做出最佳選擇策略。錨定效應是諾貝爾經濟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1974年提出行為經濟學概念。
  • 錨定效應及其應用
    這就是心理學上的錨定效應。再用一句話概括來說,就是,人們喜歡的是佔便宜的感覺,如果一開始就把最低價或者出售價標出來,那大家並不會認為便宜,只不過是個正常的價格罷了。其實,錨定效應存在於方方面面,比如,戀愛中的錨定效應,第一印象,基本決定了後續的發展,或者說,前男友前女友,決定了她/他在跟你見面後,心理就已經決定了適不適合繼續發展。
  • 營銷中如何運用「錨定效應」
    前兩天在百家號發的文章中提到了」錨定效應「,過後有人問我你提到了「錨定效應」具體是什麼?介於此類問題,我突然奇想,可不可以在發布的文章中定期的穿插一些商學課程,這樣既可以幫助大家學習一些知識,同時也可以讓自己」溫故而知新「嘛!
  • 讓人產生錨定效應的對比策略
    一、錨定效應的概念百度百科上對錨定效應是這麼解釋的:指的是人們在對某人某事做出判斷時,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第一印象先入為主。「這可以讓我們理解兩個個問題:錨定效應要產生效果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是用戶對於相關信息(價格等)的熟悉程度。錨定效應要產生效果的另一個重要前提是用戶真的有需求。
  • 深度|3招,打破「錨定效應」的局限,避免社交的《傲慢與偏見》
    從《傲慢與偏見》中其他的社交場景裡,我們可以發現「錨定效應」不僅僅發生在主人公身上,而存在於絕大多數人身上,並讓人無意識的做出一連串不可以思議的事。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絕大多數人會忽視「錨定效應」,容易被表象所影響,思維被它操控,做出下意識的決策。當我們在「錨定效應」的控制下,做出的判斷往往與事實存在巨大的差異,為了我們在生活中不被其所左右,我們應深刻認識並有意識的去進行刻意練習,以減少「錨定效應」帶來的負面行為。
  • 什麼是錨定效應?不得不看的心理現象
    當我們在網上購物的時候,當看到某某產品促銷的時候,原價399元的,促銷價199元,比起沒有促銷價的商品,你會有更強的購買慾望,更加肯定這個商品的價格,原本不打算買的,最終還是受不了價格的誘惑,買下來了,也不去考究這個商品的原價是不是任意設置的,這就是心理現象,被稱為「錨定效應」。
  • 為什麼銷售一定要懂錨定效應?
    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一般又叫沉錨效應,是一種重要的心理現象。對於銷售來說,日常工作就是與人打交道,多少需要懂點心理學。一、什麼是錨定效應?錨定效應最初是由諾貝爾經濟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提出。所謂錨定效應,是指人們在做出判斷時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即初始錨的支配,以初始錨為參照點進行調整,但由於調整不充分而使得最後判斷偏向該錨的一種判斷偏差現象。
  • 生活中如何才能不被「錨定效應」牽著鼻子走?
    這種事例我們日常中經常碰到過,給定了這些價格叫錨點,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叫做錨定效應。錨定效應,又叫沉錨效應,指的是在對某人某事做出判斷時,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我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那麼,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錨定效應都有哪些,怎樣才能避免?
  • 心理實驗:剁手節,當你不理智的買買買時,也許是因為你中了錨定效應...
    其實,這裡面涉及很多心理學效應,比如從眾效應、錨定效應等等。如商品的價格欄,一般有兩個價格,一個現價,一個是原價,這個原價就是「錨」,讓你覺得以現價購買這個商品真是划算啊,從而讓你買買買。今天我們只說錨定效應,以後我們還會繼續分析其它效應,如果感興趣,那就趕快關注我吧!
  • 錨定效應:掌握人們心理中的錨,才能把控別人的心理
    錨定效應定義:指的是人們在對某人某事做出判斷時,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舉個例子:我們如今網絡上經常說的一句話:「長得帥的男人都比較花心」。很多女生先聽說這句話,這句話就是一個沉入海底的錨。
  • 中銀證券管濤:關於人民幣匯率的11個熱點問題
    也沒有必然呈現出口正增長,貿易順差擴大,人民幣就升值的情況。最重要的是,我們現在出現出口增加、貿易順差擴大,主要原因不是因為人民幣匯率的貶值,也不是因為人民幣匯率的低估。主要原因是疫情的錯峰效應。就是我們疫情控制住了,然後全產業鏈、供應鏈的復工復產。而海外由於疫情還沒有控制住,不能夠復工復產。
  • 新年第一周人民幣匯率繼續慣性衝高怎麼看
    二是升值情形下外匯市場的順周期效應。當周,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累計上漲541個基點,其中收盤價相對當日中間價偏強累計貢獻了391個基點,貢獻率為72%。同期,萬得人民幣匯率預估指數在上月下跌0.6%之後上漲1.0%。  三是離岸人民幣匯率(CNH)相對強勢加劇升值預期。
  • 生活中有趣的「錨定效應」
    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錨定效應」。指人們在估算時傾向於受之前經驗和他人建議的影響。人們在預測的時候,都會有一個最初定位,這個定位就像一個船錨一樣,決定了整個評價體系的大致標準。這種影響在數字上表現得尤其明顯,甚至與數字所在的領域完全不相關。你覺得身份證號碼和巧克力的價格有關係嗎?
  • 左曉蕾:人民幣被「低估」的理由站得住嗎
    在人民幣是否被低估了這個問題尚未討論清楚之前,就來談現在升值還是將來升值,小幅漸進升值還是一次性大幅升值,不在壓力下升值,要由中國主導升值等問題,恐怕都欠妥當。而從經濟學理論上看,因為前提被忽略,人民幣被低估的結論,有太多的偏頗和誤判。無論如何,應先理順內部的價格體制,然後再來確定匯率的價格。  美國施壓人民幣的理由是,人民幣低估並帶來一系列全球貿易的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