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承擔攻關任務的各有關單位的共同努力下,"攀枝花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研究開發"項目取得不少技術和裝備上的重大突破,有的已轉化為生產力,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有的為下步產業化提供了依據,主要成果:
一、 白馬鐵礦風化礦處理工藝及成套技術研究
通過對處理含風化礦礦石的磁滑輪預先拋尾、階磨階選、磁場強度等的試驗研究和擴大連選試驗,推薦出最佳工藝流程,比原推薦流程節能17.8-22.2%,為白馬鐵礦選礦廠的建設提供了設計依據。建廠後,每年可創經濟效益400多萬元。
二、 白馬鐵礦合理選礦工藝流程研究
完成了九種流程的小型流程試驗和三個流程的擴大連續試驗,以及攀枝花鈦磁鐵礦的磁性研究,推薦出白馬鐵礦選礦的最佳工藝流程,其技術經濟指標可達到同類型礦石選礦的國際先進水平,為白馬選礦廠建廠提供設計依據。
三、 攀枝花微細粒級鈦鐵礦選礦工程技術及裝備研究
研製出適合微細粒級鈦鐵礦選別的強磁選設備,高效低毒浮選藥劑,開發出低濃度大體積量礦漿濃度自動控制和均勻分配技術及鈦精礦品位在線自動檢測技術,建成了年產1萬噸微細粒級鈦精礦試驗線,完成了微細粒級鈦鐵礦強磁-浮選工業試驗,突破了微細粒級鈦鐵礦回收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為下步微細粒級鈦鐵礦回收產業化提供了成套技術和裝備。同時,選鈦回收率由17%提高到26%,鈦精礦產量由10萬噸提高到15萬噸/年,目前累計創經濟效益3600餘萬元,預計微細粒級鈦鐵礦全部回收後,年創益可達4000餘萬元。
四、 攀枝花鈦精礦製取專用型鈦白的技術開發
自主開發出造紙鈦白成套生產技術並應用於攀鋼工業生產,產品質量達到美國Kronos 1000和日本W10標準,年創經濟效益800萬元以上,化纖鈦白的研製在南京楊子聚酯廠完成了工業應用試驗,其應用性能及相關指標達到日本TA-300的技術要求,形成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成套生產技術。
五、 用多釩酸銨製取V2O3的技術研究
國際上首家開發由用煤氣還原多釩酸銨製取V2O3的獨特生產技術,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為攀鋼引進德國GFE的V2O3生產裝置配套了生產技術,年創經濟收益1200萬元以上。
六、 用三氧化二釩冶煉高釩鐵技術研究
國內首家開發出用V2O3 冶煉高釩鐵生產技術,高釩鐵質量全部達到德國DIN17563-1965標準,整體冶煉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年可實現經濟效益2500萬元以上。
七、 用三氧化二釩製取碳化釩、氨化釩技術研究
開發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氮化釩生產技術,打破了美國的技術封鎖,試驗產品質量達到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的內控標準,其工藝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八、 冷軋酸回收副產物製取磁性材料原料的研究
利用冷軋酸回收副產物建成年產3000噸磁性材料專用氧化鐵粉的示範生產線,開發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非機械除矽技術,節省設備引進費3000-4000萬元,年創經濟效益300萬元以上。此外,還完成了合成噴射焙燒製取Mn-Zn鐵氧體預燒料的技術開發,形成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際先進技術。
九、 轉爐汙泥富集及制鐵粉的研究
開發出轉爐汙泥在線富集及利用富集物製取鈦白酸解還原用鐵粉和粉末冶金用鐵粉的成套技術和裝備,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建成了年產8000噸鐵粉的試驗生產線,為二次資源的合理利用找到了一條新途徑。
十、 硫鈷精礦回收利用技術設備研究開發
完成了從攀枝花釩鈦磁鐵生礦中選別及利用硫鈷精礦的成套技術和裝備的開發,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為攀枝花釩鈦磁鐵共生礦的綜合利用提供了技術支持,建廠後,年可創經濟效益2000萬以上。
十一、攀西資源綜合利用資料庫的開發
建立了網絡資料庫支持系統,採用當今Internet 的先進技術,設計了釩、鈦、鈷、銑、鎵、稀士資源綜合利用資料庫結構,建成了釩、鈦、鈷、銑、鎵、稀士的資源綜合利用資料庫,並具有信息廣、快、精、準的特點,實現了資料入庫方式和查詢手段的多樣化,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為把攀西的資源優勢轉為經濟優勢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持,具有較大的社會效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 科學技術部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