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點】二氧化碳竟然可以礦化變成石頭

2020-12-08 索比光伏網

CO2在玄武巖層中的礦化速度非常驚人,遠遠超過了研究人員預期,在不到2年的時間內,該項目近95%的CO2被礦化

工業革命之後,CO2的大量排放引發了全球變暖、極端天氣頻發以及氣候變遷等全球性環境問題。這些頻發的環境問題起了全球的廣泛關注。為了遏制因氣候變化帶來的全球性環境惡化,CO2深度減排是人類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必經之路。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在CO2減排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人力。

近日,由南安普敦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冰島大學等多國研究小組合作參與的碳捕集和封存(Carbon dioxide Capture and Storage,CCS)CarbFix項目,為CO2的有效減排帶來了新契機,文章發表在2016年6月10日出版的Science上。

研究人員宣稱,他們將CO2注入玄武巖層中,CO2與巖石發生了快速的化學反應並形成了新的碳酸鹽礦物,通過這一方法,CO2被永久的「禁錮」在玄武巖含水層裡。這是科學家首次成功的將CO2轉化為環境友好的碳酸鹽礦物並永久封存在玄武巖中。CO2在玄武巖層中的礦化速度非常驚人,遠遠超過了研究人員預期,在不到2年的時間內,該項目近95%的CO2被礦化[1]。

CCS是什麼?

20世紀70年代,CCS(碳捕集和封存)興起於美國,當時是利用CO2進行驅油以提高石油採收率的技術。經過多年發展,CCS逐漸成為在氣候背景條件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手段。2005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給出了CCS的定義,即將CO2 從工業或相關能源產業的排放源中分離出來,輸送並封存在地質構造中,長期與大氣隔絕的過程。CCS的基本操作思路可以歸納為:從排放源分離捕獲CO2,通過高壓管道壓縮後運輸到封存地點,最後將CO2與大氣隔離,達到永久封存的目的。

CCS技術環節解析(CCS在中國:現狀、挑戰和機遇)[2]

提高能源利用率、開發利用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以及CCS技術被視為CO2減排的三種重要手段。但就目前人類利用能源技術的水平而言,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在世界能源結構中所佔比例還比較低,且單位發電成本也高於化石能源,所以短時間內還難以作為國家支撐能源。因此,現階段化石燃料依然是人類賴以生活的主要能源。難以把控的CO2源頭排放,就使得尋求減少化石燃料使用過程中產生的CO2排放的有效方法顯得更為重要。

2008年國際能源署(IEA)的報告中顯示,全球氣溫在升高2℃的情況下,2020年、2030年以及2050年,由提高能效帶來的減排份額將分別佔當年能源相關減排量的65%、57%和54%。而CCS的減排貢獻則會從2020年的3%(佔總減排量的比例)提高到10%(2030年),並在2050年達到19%,CCS的減排比重逐漸上升。因此,為了將大氣環境中的CO2控制在相對穩定的水平,CCS因其儲量大和減排的高效性被廣泛研究應用[4]。

各技術減排量當年能源相關減排量的百分比(%)(IEA,2009)[4]

CO2安全封存是CCS是最終落腳點,這一環節從某種程度決定著CCS技術的可行性。目前常用的封存方式包括:海洋封存(將CO2直接釋放到海洋水體或者注入海底沉積層中)、地質封存(將CO2封存在地質構造中,常見的封存CO2的地質構造包括石油和天然氣田、不可開採的煤田以及深鹽沼池構造等)以及將CO2固化成無機碳酸鹽。

光伏行業最新動態,請關注索比光伏網微信公眾號:solarbe2005

投稿與新聞線索聯繫:010-68027865 劉小姐:news@solarbe.com

掃碼關注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首次研發出二氧化碳礦化發電技術
    「礦化1噸二氧化碳,能夠產出140度電能,同時產出1.91噸、價值人民幣2000元到3000元的碳酸氫鈉。」12月10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學校長謝和平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介紹,其課題組提出了一種利用二氧化碳直接發電的新礦化反應及化學原理。
  • 為了減緩溫室效應,他們居然把二氧化碳變成了石頭?!
    當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為人類活動提供動力時,它們會釋放出二氧化碳和甲烷等其他溫室氣體。去年五月,二氧化碳濃度已達到410ppm。密西根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到下個世紀中葉,二氧化碳排放量將飆升至5600萬年來從未見過的水平。
  • 減緩溫室效應 冰島地質學家把二氧化碳變石頭
    為了淨化空氣中造成全球暖化的有害排放物,被稱為「21世紀的鍊金術士」的冰島地質學家把二氧化碳變成了石頭。這項技術模仿耗時數千年的自然過程,但速度快了許多。冰島的交通運輸、工業和火山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對此,地質學家把二氧化碳注入多孔的玄武巖層中,使其凝固成碳酸鹽礦物,避免其排放到大氣中。
  • 對抗全球變暖有妙方 冰島把二氧化碳永久封入石頭
    中新網5月9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為了淨化空氣中造成全球暖化的有害排放物,冰島地質學家把二氧化碳永遠轉化為了石頭。據悉,這項技術模仿了需費時數千年的自然過程,差別在於速度快了許多。專家把二氧化碳注入多孔的玄武巖層中,使其凝固成碳酸鹽礦物,避免其排放到大氣中。
  • 「人工樹葉」讓二氧化碳變廢為寶—新聞—科學網
    一直以來,我國使用的常規二氧化碳轉化技術都需要高溫、高壓和催化劑,獲取這些條件離不開能源的使用。在我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背景下,傳統技術會導致額外的二氧化碳的排放。   「不能在轉化過程中產生新的二氧化碳,否則就成了拆東牆補西牆。轉化得算總帳,轉化量大於排放量才划算,我們的目標是零排放,讓二氧化碳實現淨轉化。」
  • 晚期礦化蝕變的作用
    但從黃鐵礦-硬石膏化之後所形成的一套蝕變巖及有關礦化與中期礦化蝕變時期的蝕變巖及礦化特點在整體上有明顯的區別。這說明分出晚期礦化蝕變階段是必要的。晚期礦化蝕變是寧蕪地區成礦氣液不斷作用並演化到了末尾階段的產物。熱液的溫度已進入中溫為主的階段,作用的範圍已更接近地表,因此在成分上水液的組分、包括地表水的滲入越來越多。
  • 中科院趨磁細菌生物控制礦化機理研究取得新進展
    > 鐵元素是地殼中含量第四的元素,它不僅是生物所必須的微量元素之一,而且還可以影響海洋和陸地系統的地球化學性質,對於維護地球生態系統的穩定具有重要貢獻。其中,在體內礦化合成鐵磁性礦物磁小體的趨磁細菌是一類重要的鐵細菌功能群,它已成為地質微生物學和生物礦化作用研究的模式微生物。然而,由於自然界絕大多數趨磁細菌尚不能在實驗室進行純培養,因此人們對環境中趨磁細菌的磁小體礦化機制及其生態功能,尤其是它們對鐵元素循環的貢獻等還缺乏深入認識。
  • 買回家的翡翠變成石頭?李女士不明真相,到底怎麼回事?
    但是很多人將翡翠買回家以後發現並不如意,還有一位女士買回家的翡翠,放了一段時間竟然變成了石頭。買回家的翡翠竟變成石頭?李女士不明真相,到底怎麼回事?李女士發私信過來,她說自己幾個月之前買了一款翡翠手鐲。自己很是喜歡,價格也並不便宜,李女士對待這塊翡翠像是對待寶貝一般。她買回去放在抽屜裡面一直沒戴。
  • 防止氣候升溫過快,將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儲存到巖石中去
    為了支持這一觀點,九州大學一個由日本領導的國際組織最近進行的一項計算研究顯示,被困住的二氧化碳是如何轉化為無害的礦物質的。 地表下的巖石具有高度的多孔性,捕獲過程包括在從排放源收集二氧化碳後將其注入孔隙。雖然二氧化碳通常被認為太穩定,不能與巖石發生化學反應,但它可以通過物理吸附與巖石表面緊密結合。最終它溶解在水中,形成碳酸,碳酸可以與水金屬反應形成碳酸鹽礦物。
  • 碳納米礦化還原環境治理技術通過國家級鑑定
    中國環境報訊 由瑞寶環境治理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碳納米礦化還原環境治理技術」近日在北京通過了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組織的國家級成果鑑定。  鑑定委員會專家聽取了項目技術報告、查新報告和研究工作報告,審查了相關技術資料,並實地考察了北京市南護城河水汙染治理項目。
  • 生物礦化作用
    礦化作用區別於一般礦化作用的顯著特徵是通過有機大分子和無機離子在界面處的相互作用。從分子水平上控制無機礦物相的結晶、生長,從而使生物礦物具有特殊的分級結構和組裝方式 。近年來研究表明,生物體對生物礦化過程的控制是一個複雜的多層次過程,其中,生物大分子產生排布以及它們與無機礦物相的持久作用是生物礦化過程的兩個主要方面。一般認為生物體內的礦化過程分為四個階段。(1)有機質的預組織:生物體內不溶有機質在礦物沉積前構造一個有組織的微反應環境,該環境決定了無機物成核的位置和形成礦物的功能。該階段是生物礦化進行的前提。
  • 文獻直達|牙本質的生物礦化
    Tay等通過研究樹脂粘結酸蝕牙本質的生物礦化,提供了一種使未完全滲透的樹脂牙本質接觸面再礦化的方法。很多研究使用了大量ACP穩定類似物和磷酸蛋白基質仿生類似物。通過使用雙仿生類似物,在樹脂粘結酸蝕牙本質中的脫礦膠原纖維內發現了分層的纖維內納米磷灰石沉積物,脫礦牙本質的機械性能可能因此可以通過生物礦化保留。該文章回顧了當前在牙本質生物礦化領域的磷酸鈣再礦化的觀念轉變。
  • 仿生基質小泡用於生物礦化研究
    其中,基質小泡是一類由成骨細胞分泌的細胞外囊泡,大量研究表明基質小泡是生物礦化的起點。那麼,有無可能利用基質小泡在礦化中的關鍵作用使其用於細胞礦化行為的調控呢?近日,武漢大學口腔醫院張玉峰團隊和袁荃團隊合作,設計了仿生基質小泡,探究其在細胞礦化行為調控方面的應用。
  • 模擬生物礦化合成碳酸鈣礦物材料研究獲重要進展
    首頁 » 人物 » 模擬生物礦化合成碳酸鈣礦物材料研究獲重要進展 模擬生物礦化合成碳酸鈣礦物材料研究獲重要進展 來源: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
  • 科學家發明新型催化劑:二氧化碳直接變成噴氣燃料
    人類和其他動物呼吸中會吸入氧氣吐出二氧化碳,化石燃料燃燒也是類似的過程,產生的二氧化碳被認為是氣候變暖的關鍵原因之一。英國多位科學家發明了一種新型鐵基催化劑,可以將二氧化碳變成烴類噴氣燃料。
  • CIA檔案:俄羅斯士兵被外星人變成石頭
    美國中央情報局(CIA)解密的一份報告聲稱,一群俄羅斯士兵於90年代擊落一艘UFO,但被外星人變成石頭。這份報告可在該局的網站下載,其內容來自烏克蘭一份報紙的報導翻譯。(CIA)該報告稱,據兩名倖存士兵的證詞,這些外星人合併成單一球狀物體,接著開始嗡嗡作響,然後變成明亮的白色。幾秒鐘後,這個球體變得更大,而且突然發出非常明亮的光線。頃刻之間,看到這個景象的23名士兵變成了石頭。只有兩名站在樹蔭下,比較少曝露於強光下的士兵得以倖存。
  • 不同的物種使用相同的機制進行生物礦化
    根據8月19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的一篇報告,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物理學教授Pupa Gilbert領導的一個團隊發現,貝殼、棘狀突起和珊瑚骨骼的製作方法不僅在許多現代動物譜系中是相同的,而且在古老的生物中也是一樣的,可以追溯到5.5億年前。此外,生物礦化還經歷了不止一次的獨立進化。
  • 礦化膠原材料及其在口腔臨床中應用研究進展
    礦化膠原材料在多孔結構和分層等級結構上與天然骨組織相似。首先,礦化膠原材料的多孔結構類似松質骨,有利於細胞、新生骨組織及微血管的長入,並且提供一個相互貫聯的通道,營造出骨生長的最佳環境。同時,礦化膠原材料重現了天然骨中礦化膠原的等級結構,包含有多個層次,是一種具有嚴格等級結構的三維多孔納米材料。
  • 自然科學基金會:我國學者在生物礦化機制方面的
    該研究揭示了牙、骨等硬組織礦化的新機制,為牙、骨等硬組織的發育與再生提供了新的思路。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學院牛麗娜副教授和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桑恩吉(Sang Eun Jee)博士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鄭智明、陳吉華及蔣勝孫教授為本文共同通訊作者。生物礦化是牙、骨等硬組織特有的發育過程,在天然骨組織的形成過程中,非膠原蛋白調控著整個礦化的進程。
  • 【展望】生物礦化在重金屬汙染治理領域的研究進展
    生物礦化在重金屬汙染治理領域的研究進展黨政1, 代群威1,2, 趙玉連1,2, 鄧遠明1, 董發勤1,21.西南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 四川 綿陽 621010;2.西南科技大學, 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四川 綿陽 621010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