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M】南京師大:超薄MOFs納米片中的非線性離子輸運

2021-01-10 網易

2020-10-23 09:29:00 來源: 新材料科訊

舉報

  近日,南京師範大學化科院古志遠教授課題組在納米孔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相關成果以「Nonlinear Ion Transport through Ultrathin Metal–Organic Framework Nanosheet」為題發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先進功能材料》上(Adv. Funct. Mater.2020, 30, 2004854)。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雜誌是Wiley公司的材料和化學領域的旗艦期刊,最新影響因子為16.836。

  

  固態納米孔技術是近十年新興的分析檢測技術,其利用目標物通過納米孔時引起的離子流變化,對目標物進行高時空分辨分析。該方法具有高精密度和高精確性的特點,可應用於蛋白質分析、DNA測序、智能仿生材料和能源轉化等領域。納米孔中離子傳輸的理論研究不僅有助於深入理解細胞膜上的離子通道,而且可應用於仿生或者能源轉化領域。

  二維材料在納米孔的製備上有其獨特的優勢,由於其厚度薄、表面可製備孔徑並可進行化學後修飾等特性比三維材料有更好的利用前景。目前研究領域內,二維材料主要有石墨烯、二硫化鉬、氮化硼、PET等,這些報導揭示了納米限域範圍內自然界中特殊的物理化學現象。但是目前的多數材料需要在膜表面進行精確的制孔操作,製備過程繁瑣昂貴,對人員專業要求高,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固態納米孔的發展。而二維金屬有機骨架材料(2-D MOFs)是新興發展的片層材料,由於其本身具有多孔結構的特性,而且其種類繁多,很容易進行後修飾和孔徑的改變,具有著很好的研究前景。目前已經有MOFs應用到固態納米孔領域進行離子傳輸的研究,而在超薄二維MOFs納米片中尚未有突破。

  近日,南京師範大學的古志遠教授課題組採用本身具有多孔性的2-D MOFs作為固態納米孔,提出基於電泳的MOFs納米孔製備新方法,發現了MOFs納米孔內非線性離子傳輸現象,並通過改變親疏水性和孔徑進行機理研究,最後以COMSOL多物理場模擬進行機理驗證

  

  首先通過電擊穿打孔的方式在SiNx上製備納米孔作為基底,其次利用自下而上的方式直接合成了二維Zr-BTB-BA納米片,利用電泳方式構建MOFs納米孔的研究平臺。通過改變溶液的酸鹼性,發現了在不同的酸鹼條件下,納米孔內的離子傳輸受到電荷作用和疏水作用的共同影響。在酸性條件下材料的疏水作用為主,導致了小電壓範圍內電流-電壓(I-V)曲線平臺的出現,且存在小幅度的離子整流;而在鹼性條件下材料的電荷作用為主,電性發生改變,同時導致了離子整流的反轉和增強。對比不同調劑合成的二維Zr-BTB-FA、Zr-BTB-PABA納米片的親疏水性,進一步驗證了I-V曲線上平臺的出現是納米孔的疏水作用所引起,而電荷作用導致整流現象的發生。最後利用COMSOL模擬進一步研究了納米孔內陰陽離子的傳輸行為,兩種離子在不同電壓極性時貢獻電流有很大的差異,從而導致離子整流現象的發生。超薄MOFs納米片非線性離子傳輸研究不僅對於理解納米孔中傳輸機理有重要的意義,更對納米孔在離子檢測等實際應用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化科院2017級碩士研究生張琦是該論文的第一作者,2016級本科生曹沛生、2017級本科生程悅參與了該論文的研究工作,南京師範大學為唯一通訊單位,古志遠教授為通訊作者。

  來源:南京師範大學

  論文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fm.202004854

  「在看"一下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南師大研究人員在納米孔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近日,南京師範大學化科院古志遠教授課題組在納米孔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目前已經有MOFs應用到固態納米孔領域進行離子傳輸的研究,而在超薄二維MOFs納米片中尚未有突破。 近日,南京師範大學的古志遠教授課題組,採用本身具有多孔性的2-D MOFs作為固態納米孔,提出基於電泳的MOFs納米孔製備新方法,發現了MOFs納米孔內非線性離子傳輸現象,並通過改變親疏水性和孔徑進行機理研究,最後以COMSOL多物理場模擬進行機理驗證。
  • 首次「看見」離子水合物的原子結構並揭示離子輸運的幻數效應
    反過來,水分子在離子周圍形成水合殼層,會對離子的電場產生屏蔽,並影響離子的輸運和傳導等動力學性質。尤其是在受限體系(比如納米流體)中,由於尺寸效應,這種影響尤為明顯。早在19 世紀末,人們就意識到離子水合的存在並開始了系統的研究。
  • 「2019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理論及其應用學術研討會」在閩南師大舉辦
    中國教育在線訊 10月4日—5日,由廈門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和閩南師範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聯合主辦的「2019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理論及其應用學術研討會」在閩南師大舉辦。來自香港中文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廈門大學等16所高校的40餘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就流體力學方程、等離子體物理中的偏微分方程,以及相關的數學物理研究領域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動態進行交流研討。  閩南師大校長李順興,「閩江學者」特聘教授、廈門大學科技處處長譚忠教授分別在開幕式上致辭。
  • 南大:熱納米壓印製備為解決電化學儲能電極厚度受限提供新方案
    通過提高離子擴散速率、有效體積和電子輸運效率,贗電容超級電容器有望將能量密度提高到與二次電池相當的水平。然而,由於贗電容材料自身導電率低、「死體積」比例高,特別是電子/離子的超長傳輸距離使其實際容量遠低於理論值。
  • 二維Bi2O2Se納米片中遷移率漲落調控的線性正磁阻
    近日,沙烏地阿拉伯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KAUST)張西祥教授課題組觀察到了化學氣相沉積(CVD)生長的貧硒和富硒Bi2O2Se單晶納米片中的線性磁阻。電子顯微成像和SdH振蕩分析表明,貧硒單晶納米片的較大LMR可歸因於由樣品的不均勻性所引起的遷移率波動,另一方面,富硒Bi2O2Se納米片中較小的LMR是由平均遷移率決定的,其中二維(Bi2O2)2+導電層中Bi位點上的Se位點是主要散射中心。
  • 金屬所《Science》:納米薄片膜,超快的離子傳輸性能
    納米通道在潮溼條件下的質子輸運,對於能量的儲存和轉換應用至關重要。然而,現有材料受到限制的電導率最高僅達0.2 S/cm。近日,來自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的任文才等研究者,報導了一類由二維過渡金屬磷三氟化鎵納米片組裝而成的膜,其中過渡金屬空位使離子電導率異常地高。
  • AFM vs. STM 分子級別解析度成像技術
    (A)掃描邊長為20納米的形貌圖。 (B)掃描邊長為20納米的相位圖。注意卟啉環結構在圖像的上部清晰可見。這些數據讓我想起了紐卡斯爾大學的Rob Atkin教授,諾丁漢大學的Peter Beton教授和南京大學的王欣然教授曾經發表的一些關於使用Cypher 在大氣環境下進行的AFM的研究 [iv-vi]。這裡我來具體介紹一下這些研究的成果。
  • 為解決電化學儲能電極厚度受限提供新方案:熱納米壓印...
    通過提高離子擴散速率、有效體積和電子輸運效率,贗電容超級電容器有望將能量密度提高到與二次電池相當的水平。然而,由於贗電容材料自身導電率低、「死體積」比例高,特別是電子/離子的超長傳輸距離使其實際容量遠低於理論值。
  • 新方法基於分子間隙納米器件檢測重金屬離子
    記者近日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智能所研究員劉錦淮等帶領課題組,創新性地提出了基於分子間隙納米器件檢測重金屬離子的新方法,實現了對汞離子的特異性電學敏感響應及檢測
  • 白瑩教授課題組在Advanced Science報導鋰離子電池界面離子輸運...
    LiTaO3壓電包覆層調控界面離子輸運示意圖近期,我校物理與電子學院白瑩教授課題組在調控鋰離子電池界面離子輸運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Local Electric-field-driven Fast Li
  • 大尺寸超薄α-Ga2S3納米片,實現高性能光電探測
    因此,2D層狀結構、本徵寬帶隙半導體特性和優異的光電性能,使α-Ga2S3納米片在下一代納米光電器件中具有吸引力。以往方法獲得的超薄納米片通常面臨尺寸小,材料質量差以及厚度和形態均勻性差等問題,因此,缺乏可控的大尺寸超薄α-Ga2S3納米片的合成是對其器件應用的主要挑戰。
  • 合肥研究院等離子體所科研人員參加美國等離子體輸運Task Force...
    此次會議共11個大會特邀報告,56個牆報報告,設立了非線性臺基湍流、高能粒子、三維效應、多尺度集成等9個工作組,各工作組共計28個口頭報告。副研究員潘成康代表EAST-DIIID聯合實驗工作組作了大會特邀報告,詳細分析了EAST/DIII-D聯合實驗的高極向比壓放電的能量輸運以及其離子和電子能量輸運的特點。報告引起了國際同行的高度關注和熱烈討論。會議期間,等離子體所研究員高翔的《EAST託卡馬克臺基湍流實驗》的報告介紹了EAST上運用微波反射儀研究臺基區域的湍流以及臺基內側漲落測量的最新進展。
  • 金屬納米片的製備及在鋅離子電池負極上的應用
    ,該方法利用兩性金屬或較活潑的金屬箔表面本身存在的超薄鈍化物層(主要是氧化物)作為阻擋層,利用單一金屬箔進行反覆自摺疊-軋制(SFR),然後液相超聲剝離成功製備了鋅、鋁和銅金屬納米片。本文進一步製備了分層結構的碳包覆鋅微米片用作鋅離子電池負極,該負極是利用自摺疊-軋制後超聲製備的鋅金屬微米片與粘結劑CMC混合,然後原位碳化製得改性的多層碳包覆鋅金屬負極(Zn MS@C)。
  • 二維CdTe超薄納米片
    主菜/Main Course國家納米中心何軍研究員課題組首次通過範德華外延生長,在氟金雲母表面獲得了大面積的超薄二維CdTe納米片。原位搭建的超薄CdTe納米片光檢測器展現出諸多優異性能,如~100 fA的超低暗電流、高的檢測限以及超高的光響應速度和開關穩定性。除此之外,CdTe納米片與傳統的微製造技術和柔性基底間兼容性良好,在柔性和高集成光電器件方面的應用前景廣闊。
  • 王中林院士《AFM》:可拉伸、耐洗、超薄摩擦納米發電機,實現高靈敏...
    摩擦電納米發電機(TENG)可以通過從周圍環境中收集機械能來驅動電子系統,具有自供電的傳感功能、環保和低成本低優點。現有的可拉伸TENG是由相對複雜工藝或結構製備的可拉伸電極構成,或者是將納米管、石墨烯等導電填料嵌入彈性體基底中。
  • 納米物理學:石墨烯中的電可調三階非線性光學響應?
    納米物理學:石墨烯中的電可調三階非線性光學響應?對二維材料的研究重點已經加強,它具有調節光線以獲得卓越性能的潛力,並實現了可以增強現有技術的應用。材料科學家目前正處於實驗初期階段,以實現石墨烯非線性光學響應的許多有趣特性,以幫助其破壞現有技術並促進廣泛應用的承諾。非線性光學系統的誕生歸功於彼得·弗蘭肯(Peter Franken)及其同事使用脈衝紅寶石雷射器進行的實驗,其中他們首次觀察到二次諧波產生(SHG,倍頻)的非線性效應。光學非線性的動態控制仍然局限於研究實驗室作為目前的光譜工具。
  • 納米領域的院士盤點(下)
    納米技術是一門交叉性很強的綜合學科,研究的內容涉及現代科技的廣闊領域。納米科學與技術主要包括:納米體系物理學、納米化學、納米材料學、納米生物學、納米電子學、納米加工學、納米力學等,而納米材料的製備和研究是整個納米科技的基礎。納米技術已逐步成為交叉性、引領性和支撐性的前沿研究領域,在推動全球科技創新發展中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超薄燈箱的核心技術——納米亞克力導光板原理
    新型的納米亞克力導光板革命性的改變了傳統導光板的導光原理,利用均勻分散在導光板中的納米粒子的光散射效應:陣線光轉變為面光。納米亞克力導光板採用了納米粒子導光,因此就不再需要印刷或雕刻,因為其外觀與優質的普通亞克力板材一樣。這就極大地簡化了超薄燈箱的製作工序,降低了製作技術難度,無論是大的燈箱製作企業還是小的燈箱製作服務部都可利用納米亞克力導光板輕鬆製作超薄燈箱。亞克力導光板超薄燈箱的核心技術是:陣線光源轉變為面光源的亞克力導光板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