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攝影)科學:神秘小巷,只見影子不見人!

2021-01-13 一點OnePoint


前不久,很多媒體都報導了我國著名科普節目《走近科學》停播的新聞。

作為十大童年陰影/話題之一,這檔節目的停播著實令人唏噓。



無論是詭異的題目,還是嚇人的旁白,再或是奇葩的結局……《走近科學》都令人印象深刻。所以,本🐰這回也想 「致敬」 一下。


當然,我並不是真想走獵奇路線,而是希望通過今天文章裡描述的內容,讓大家感受下光影的奇妙,和畫面的各種可能性。正所謂:


攝影版的走近科學,

帶你走近的,其實是光影的奧秘。



故事,是這樣的。

有這樣一個小巷子……


你在這裡拿手機拍路人,路人就會「消失」,但是他們的影子不會。

於是,你拍出的照片就成了下面這樣:



再次強調的是,這靈異的畫面並不是後期製作的,而是前期直接拍出來的,後期只做了轉黑白處理。


顯然,這是違反我們的視覺常識的。因為我們都知道,光線只有被物體擋住後,才會形成影子:



但這個場景裡,我們並沒有看到理應存在的「人」,而只見到了「影」。而且,人影的輪廓還非常清晰。



這是怎樣形成的?在我把照片發到微博上後,不少人都做了推測:

PS說:有人說是我把人 「P沒了」

打光說:有人說我從後面給這兩人打了個光,

道路說:還有人說在路右邊還有一個更高的道路,是那條路上行人的影子投射了過來……


但這些猜測都不準確,《走近(攝影)科學》的記者特意採訪了上面照片的拍攝者——本🐰,終於為你還原了事實真相!



其實,這有點靈異的畫面,

還是特殊的光線造成的。


為了演示,本🐰帶你來到了 「事發現場」 看個究竟:


這就是把路人拍沒了的小巷子,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地方 —— 畫面右邊的地下車庫入口處,有一盞特別特別亮的 LED 燈:


它發出的光線,從道路右側照射向左側,正好能讓路過的人的影子投射到牆上。

也就是下面這樣:


所以,你看到的畫面中的路燈,並不是在牆上投下陰影的那盞燈。真正的 「幕後黑手」 是遠在馬路另一邊的那盞 LED 。


但這還不算完,要想拍出只有影子的照片,你還需要滿足一個條件:


人要遠離牆壁行走,不能走在牆壁前。

否則,他/她還是會出現在畫面裡。

像上面這樣的路人是拍不出開始那樣的效果的。他必須在更靠近右側的地方行走才行。


當然,如果你不想那麼靈異,那麼拍靠近牆壁的人也是OK的,就像下面這張:


還有一點,或許你也注意到了,那就是我並沒有正對著牆壁拍攝,而是以一定角度拍攝的。


這樣做的原因有兩個,其一是保證畫面有一定的遠近縱深感,不會太平,其二就是要利用線條的引導關係,將觀看者的視線引向畫面中那盞路燈




因為這盞路燈就像魔術師的雙手,它能起到吸引視線,忽略關鍵信息的作用。你會特別在意這盞溫暖漂亮的路燈,從而忽略它其實並不會讓路人在牆壁上留下影子,因為它距離牆太近了。


這盞路燈,也是欺騙視覺的關鍵。


總之,正因為有了道路右側的 LED ,以及那盞欺騙性的路燈,才有了最終的畫面效果:




到這裡,本期《走近(攝影)科學》就可以告一段落了,因為我已經把照片的秘密告訴了你。

但我們能從中收穫什麼?說那麼多僅僅是為了告訴你如何拍出一張靈異照片嗎?

是,也不是。


通過這個例子,我希望你記住兩件事:

有光,就有影子。這始終是不變的事實。當你看到一盞燈時,就應該去思考它會帶來怎樣的影子,會造就怎樣的光影效果。


你看到的燈,不一定是造成影子的燈。


要細心觀察生活。我是在去超市買糖葫蘆的路上,注意到的這個小巷子,當時我還騎著共享單車。

在買完糖葫蘆之後(並沒耽誤吃~),我特意沒有騎車,而是步行回到了這個地方。然後在不同位置嘗試拍攝,等待合適的人走過,失敗了很多次之後,才捕捉到了最開始那樣的畫面效果。



但並沒有耽誤我吃糖葫蘆~


如果你總是目的性很強,而沒有愜意放鬆的心態,沒有觀察周圍的習慣,那麼這樣有趣的場景可能就會錯失掉。


它或許不能給你帶來傳統意義上的攝影大片,但是,卻能讓你獲得一種神奇的視覺體驗,一張絕對稱得上獨特的攝影作品,還能讓你的生活更加多彩有趣~








相關焦點

  • 《走近科學》停播,再見了童年陰影
    節目最終揭秘,其實是飛蛾掠過攝影頭的影子。如今再翻看以前的節目時,會驚覺《走近科學》才是震驚體、標題黨的鼻祖。「奇怪、詭異、神奇、恐怖、神秘、靈異、驚嚇」等等字眼,都是節目文案中的常客。從節目傳播的角度上來說,《走近科學》這樣接地氣兒的科普方式無可厚非。 對科學真正感興趣的人也許只有10%,但對日常生活中奇談怪事感興趣的人卻超過了90%。用獵奇話題來製造噱頭,用懸疑片的手法增加可看性,最後再站在科學的立場上,釋義這是一場誤會,不失為一套成功的節目公式。
  • 大班科學教案:神秘的影子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大班科學教案:神秘的影子   活動實錄:   一天陽光燦爛,我帶著孩子們準備去體鍛。
  • 為什麼《走近科學》播放的神秘事件,總是讓人看完想砸電視?
    相信大家都看過央視的《走近科學》吧,這檔節目每集都會播放一個詭異的神秘事件,無論是配樂還是場景,都營造的跟鬼片似的。隨著主持人的不斷引導,節目的漸漸深入,把人們的好奇心勾引到了頂點,當臨近節目尾聲的時候,卻拋出來一個十分弱智的答案,讓人看的都想砸電視!
  • 《走近科學》 再見啦……
    還記得那些年被《走近科學》嚇到難道,真的是狗能看見我們看不見的東西?在經過無數次試驗,各種調查,專家終於得出了結論:老房子年久失修,地下埋的電線有一截漏出來了,所以燈接觸不良,忽明忽暗。而因為電線悄悄漏電,人穿著鞋走過去感覺不到什麼,狗走過去則會被電到,因而狂叫......
  • 《走近科學》停播了
    正是這次搬家,讓《走近科學》搖身一變,收視率迅速攀升。原因麼?用批評者的話講,似乎是「走近科學」變成了「走近不科學」。這個階段的《走近科學》,大多數報導的是各種靈異事件,經過曲折迷離甚至是驚心動魄的發展,最終的「科學」結論是,原來當事人搞錯了。借用《傳媒見聞》公號文章舉的幾個廣泛流傳的例子。
  • 《走近科學》的走近科學
    國慶前夕,微博認證用戶為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博士的張勁碩首先發消息稱《走近科學》即將停播,而後這一信息不脛而走,眾多網絡科普達人隨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我個人也在朋友圈和微博寫下了這樣一段話,「要和《走近科學》說再見了!曾經有那麼一段,因為收視率主導,它打著科學的旗號,以偽科學的手法,拍出了玄幻的效果。
  • 《走近科學》全劇終了
    《走近科學》竟然完結了?」當然了還有一部分網友的反應是:「什麼?《走近科學》竟然到現在才完結?」除了這些反應之外,還有許多網友開始回憶起了,當年那些被《走近科學》嚇到徹夜難眠的童年回憶。,通過錄像和配音配樂來渲染緊張氣氛,增加了許多懸疑離奇的緊張感覺,但往往最後這些離奇故事的真相被揭開後,卻往往都是一些讓人忍俊不禁的故事原理。
  • 歐洲最神秘河流,未走近就能聽到水流聲,走近後卻一滴水也看不到
    歐洲最神秘河流,未走近就能聽到水流聲,走近後卻一滴水也看不到眾所周知,人類居住的地球素以"水球"之稱,正如"三山七水一分田",可想而知,水在大自然中佔據多重的分量!而筆者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這條河流也獨具特色,未走近就能聽到水流聲,但是走近後卻一滴水也看不到,因此被不少驢友調侃是世界上最神秘的河流。這條神秘的河流叫做"石頭河",位於歐洲地區的俄羅斯,發源於烏拉爾山脈。
  • 《走近科學》劇終!我們誤會它啦……
    《走近科學》竟然完結了?!《走近科學》竟然才完結?!請了很多人看都不見好,後來帶去給心理醫生治療,才發現:怪異的行為都是裝的,只是為了博得父母的關心…… 對了,這一期的節目叫做《別讓我孤單》。
  • 童年陰影《走近科學》停播?這才是最不科學的
    一層層鋪墊,一點點渲染,神秘事件讓觀眾的心懸到了嗓子眼,但他們最終等到的,卻是一個啼笑皆非的結論。真好奇,如果由《走近科學》欄目組按「走近科學」的套路,來拍攝一期以「看走近科學」為謎底的節目,會出現怎樣的效果?
  • 神秘死亡、貴族滅門、離奇失蹤…美版《走近科學》讓人毛骨悚然
    正因如此,《走近科學》這檔神奇的節目,才成了一眾觀眾的心頭好。《走近科學》首播於1998年,於去年9月30日正式宣告停播。他們發現,酒店旁邊的矮樓上,有一個奇怪的洞,而瑞的人字拖剛好就出現在洞口附近。而且酒店裡的所有人,也沒有發現窗外出現異樣。所以這項推論,同樣也不成立。
  • 《走近科學》停播,專家怎麼看?
    正是這次搬家,讓《走近科學》搖身一變,收視率迅速攀升。原因麼?用批評者的話講,似乎是「走近科學」變成了「走近不科學」。這個階段的《走近科學》,大多數報導的是各種靈異事件,經過曲折迷離甚至是驚心動魄的發展,最終的「科學」結論是,原來當事人搞錯了。
  • 神秘死亡、貴族滅門、離奇失蹤…這部美版《走近科學》讓人毛骨悚然
    正因如此,《走近科學》這檔神奇的節目,才成了一眾觀眾的心頭好。《走近科學》首播於1998年,於去年9月30日正式宣告停播。他們發現,酒店旁邊的矮樓上,有一個奇怪的洞,而瑞的人字拖剛好就出現在洞口附近。然而,網飛推出的這部《未解之謎》,卻是有《走近科學》的開頭,沒有《走近科學》的結尾。每集結尾,它都會出現這樣一段提示語:如果你有關於本案的任何線索,請到網站unsolved.com上參與揭秘和提供幫助。
  • 剛剛《走近科學》劇終!我們誤會它啦…
    9月30日,《走近科學》最後一集播出沒有任何特殊,沒有任何煽情就那麼安靜靜的告了別卻讓無數人瞬間回憶起那段被它「支配」的歲月《走近科學》,央視著名科普類電視節目,於1998年6月1日起每日晚20:00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首播,2001年7月9日起改為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首播,陪伴了不少人的童年
  • 央視欄目《走近科學》劇終
    IT之家10月1日消息 據媒體報導,央視科教頻道知名科普欄目《走近科學》9月30日播出最後一期節目,今後頻道或將會擇機重播該欄目。此外,國家動物博物館策劃總監,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張勁碩@國家動物博物館員工 30日下午也在微博透露: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最著名的節目,《走近科學》,將於今日下午播出最後一期,從此不再有《走近科學》了。《走近科學》最後一期收官節目是「治理水花生」,至此,陪伴了我們20年的《走近科學》,終於要和我們說再見了。
  • 《走近科學》停播:中國少年童年陰影終結了
    最後結論:這三隻「水怪」分別是烏龜,水獺和朝鮮人開的汽艇。這些案件已經成為《走近科學》最廣為流傳的槽點,雖然最後的結論讓人想怒砸電視機,但是也的確是最為科學的解釋。不過也有幾期節目給人感覺是節目組到最後無法自圓其說,只好強行給了一個科學的解釋,比如最為著名也最有爭議的一期《誰在背我飛行》:1977年,河北省肥鄉縣農民黃延秋曾先後三次神秘失蹤,他聲稱被兩個能飛行的人「高登民、高延津」劫持了。
  • 《走近科學》正式停播,我們可能一直以來都誤會它了
    近日,一個消息震驚無數網友:《走近科學》完結了! 國家動物博物館策劃總監,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張勁碩@國家動物博物館員工 在微博透露: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最著名的節目,《走近科學》於9月30日下午播出最後一期收官節目「治理水花生」,從此不再有《走近科學》了。
  • 中國最沙雕科普節目盤點:《走近科學》只排第二?
    人過去一點事的沒有,狗狗過去就會出現如此反常舉動,難道是狗狗看見了一些人看不見的不乾淨的東西?讀過足夠多書的人當然對節目的科普感到不屑一顧,可是,這些人也並不是《走近科學》真正的受眾。《走近科學》節目一開始成立的目的,是做科普教育。
  • 「童年陰影」《走近科學》停播了今天我們才明白它的意義
    「走近科學」≠「走進科學」  《走近科學》每一期節目的選題和故事,光看標題就能讓人脊背一涼,自動腦補畫面:《第47口棺木之謎》《捉鬼詐屍》《捉鬼夜半鬼剃頭》《行走的殭屍》《血染趙莊》《奪命水井》《老窯吞人》《香屍謎案》……  在節目劇情上,《走近科學》稱得上是最深諳「歐·亨利式結尾」的中國電視節目。
  • 《走近科學》竟真的完結了!網友擔心起主持人:沒想到迎來大結局
    根據央視網公布的節目單顯示,9月30日15:42分,科教頻道播出了《走近科學》2019年第145期,主題為《治理水花生》。得知這個消息,部分網友都是這個反應:「什麼?《走近科學》竟然完結了?!」另一部分網友的反應則是「什麼?《走近科學》竟然才完結?!」網友們紛紛回憶起那些年,被《走近科學》嚇到睡不著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