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很多媒體都報導了我國著名科普節目《走近科學》停播的新聞。
作為十大童年陰影/話題之一,這檔節目的停播著實令人唏噓。
無論是詭異的題目,還是嚇人的旁白,再或是奇葩的結局……《走近科學》都令人印象深刻。所以,本🐰這回也想 「致敬」 一下。
當然,我並不是真想走獵奇路線,而是希望通過今天文章裡描述的內容,讓大家感受下光影的奇妙,和畫面的各種可能性。正所謂:
攝影版的走近科學,
帶你走近的,其實是光影的奧秘。
故事,是這樣的。
有這樣一個小巷子……
你在這裡拿手機拍路人,路人就會「消失」,但是他們的影子不會。
於是,你拍出的照片就成了下面這樣:
再次強調的是,這靈異的畫面並不是後期製作的,而是前期直接拍出來的,後期只做了轉黑白處理。
顯然,這是違反我們的視覺常識的。因為我們都知道,光線只有被物體擋住後,才會形成影子:
但這個場景裡,我們並沒有看到理應存在的「人」,而只見到了「影」。而且,人影的輪廓還非常清晰。
這是怎樣形成的?在我把照片發到微博上後,不少人都做了推測:
PS說:有人說是我把人 「P沒了」
打光說:有人說我從後面給這兩人打了個光,
道路說:還有人說在路右邊還有一個更高的道路,是那條路上行人的影子投射了過來……
但這些猜測都不準確,《走近(攝影)科學》的記者特意採訪了上面照片的拍攝者——本🐰,終於為你還原了事實真相!
其實,這有點靈異的畫面,
還是特殊的光線造成的。
為了演示,本🐰帶你來到了 「事發現場」 看個究竟:
這就是把路人拍沒了的小巷子,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地方 —— 畫面右邊的地下車庫入口處,有一盞特別特別亮的 LED 燈:
它發出的光線,從道路右側照射向左側,正好能讓路過的人的影子投射到牆上。
也就是下面這樣:
所以,你看到的畫面中的路燈,並不是在牆上投下陰影的那盞燈。真正的 「幕後黑手」 是遠在馬路另一邊的那盞 LED 。
但這還不算完,要想拍出只有影子的照片,你還需要滿足一個條件:
人要遠離牆壁行走,不能走在牆壁前。
否則,他/她還是會出現在畫面裡。
像上面這樣的路人是拍不出開始那樣的效果的。他必須在更靠近右側的地方行走才行。
當然,如果你不想那麼靈異,那麼拍靠近牆壁的人也是OK的,就像下面這張:
還有一點,或許你也注意到了,那就是我並沒有正對著牆壁拍攝,而是以一定角度拍攝的。
這樣做的原因有兩個,其一是保證畫面有一定的遠近縱深感,不會太平,其二就是要利用線條的引導關係,將觀看者的視線引向畫面中那盞路燈。
因為這盞路燈就像魔術師的雙手,它能起到吸引視線,忽略關鍵信息的作用。你會特別在意這盞溫暖漂亮的路燈,從而忽略它其實並不會讓路人在牆壁上留下影子,因為它距離牆太近了。
這盞路燈,也是欺騙視覺的關鍵。
總之,正因為有了道路右側的 LED ,以及那盞欺騙性的路燈,才有了最終的畫面效果:
到這裡,本期《走近(攝影)科學》就可以告一段落了,因為我已經把照片的秘密告訴了你。
但我們能從中收穫什麼?說那麼多僅僅是為了告訴你如何拍出一張靈異照片嗎?
是,也不是。
通過這個例子,我希望你記住兩件事:
1
有光,就有影子。這始終是不變的事實。當你看到一盞燈時,就應該去思考它會帶來怎樣的影子,會造就怎樣的光影效果。
你看到的燈,不一定是造成影子的燈。
2
要細心觀察生活。我是在去超市買糖葫蘆的路上,注意到的這個小巷子,當時我還騎著共享單車。
在買完糖葫蘆之後(並沒耽誤吃~),我特意沒有騎車,而是步行回到了這個地方。然後在不同位置嘗試拍攝,等待合適的人走過,失敗了很多次之後,才捕捉到了最開始那樣的畫面效果。
但並沒有耽誤我吃糖葫蘆~
如果你總是目的性很強,而沒有愜意放鬆的心態,沒有觀察周圍的習慣,那麼這樣有趣的場景可能就會錯失掉。
它或許不能給你帶來傳統意義上的攝影大片,但是,卻能讓你獲得一種神奇的視覺體驗,一張絕對稱得上獨特的攝影作品,還能讓你的生活更加多彩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