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世界上四種絨螯蟹中,就它個頭最大肉最多

2020-11-27 騰訊網

「海蟹吃肉,河蟹吃黃」,大閘蟹最值得說道的,還是蟹黃;「九雌十雄」,尤以農曆九、十月最為鮮美。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歐陽修說,「是時新秋蟹正肥」,中秋到了,又是一年吃蟹的季節。

蟹類家族十分龐大,僅我國就有800餘種,這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大閘蟹了。

今天我們就來嘮嘮,為什麼是偏偏大閘蟹?

河蟹河蟹

大閘蟹,學名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也就是俗稱的「河蟹」。

美味的秘密,就藏在這個「河」字裡。

古籍中的大閘蟹的特徵就是那毛茸茸的大鉗子,「絨鰲蟹」,意為螯足上長滿了絨毛的蟹。絨毛有點像鬍子,每次蛻殼才會多長一些。雄蟹螯足上的絨毛更為發達,啥作用還沒搞清,有學者推斷它大概有觸覺的功能。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通常認為,世界上有四種絨螯蟹,但就屬中華絨螯蟹(大閘蟹)個頭最大,肉也最多。

世界上四種絨螯蟹的背甲區別。分別是中華絨螯蟹、日本絨螯蟹、臺灣絨螯蟹、狹額絨螯蟹。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大閘蟹住在江河裡,各條河流之間往往有天然或者人工的溝渠相互連通,大閘蟹就藉助著這些河流擴散開來了。以長江和淮河為中心,南至珠江,北至鴨綠江,都有大閘蟹的身影。

《梅園介譜》中的日本絨螯蟹。繪/毛利梅園

梁實秋說,「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大閘蟹在中國的分布。製圖/monk

大閘蟹生活在水底,是體寬大於體長的動物,所以橫著走更為方便。它們爬行時,一隻腳彎曲,另一隻向外伸展,用指尖抓住地面後,彎曲的一隻腳便馬上把身體推向另一側;8隻步足的先後活動次序都很有規律,非常協調迅速。

大閘蟹肌肉收縮迅速而有力,加上前端尖銳的指節,它甚至可以垂直上爬,所以也經常會發生大閘蟹「越獄」的事故。圖/視覺中國

在河水裡生存,橫行直撞的大閘蟹練就了一身發達的肌肉,肉質彈性很好。肉裡富含丙氨酸、甘氨酸等鮮味物質;作為一種甲殼類動物,大閘蟹的肌肉只有橫紋肌,肉質細嫩且持水力強。比起在海裡生活的同胞,大閘蟹又少了幾分鹹腥,多了幾分鮮甜。

秋風起,蟹腳癢

「海蟹吃肉,河蟹吃黃」,大閘蟹最值得說道的,還是蟹黃;「九雌十雄」,尤以農曆九、十月最為鮮美。而這,還要從5000萬年前開始說起。

大閘蟹屬於方蟹科,根據現有化石顯示,5000萬年前它的祖先就出現了,那時螃蟹們還都終生棲息在海洋裡。

到第四紀時,地球進入了冰期和間冰期,發生了海侵和海退、地殼上升和下降等幾次輪迴性的交替變化,大概就在這一過程中,大閘蟹的祖先進入內陸溪水水域生活。但幼體仍然只能在半鹹水的河口淺海中生活,所以成蟹必須回到淺海裡繁殖。

德國北萊茵河裡的中華絨螯蟹,鰲上淺色的毛表示它剛剛脫殼。中華絨螯蟹為當地入侵物種。圖/《海錯圖筆記·叄》

自然界裡,生殖和繁育是頭等大事。為了長途遷徙和繁育後代,大閘蟹可謂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蟹古名「無腸公子」,其實大閘蟹長有腸子,只是很細小,許是為了彌補這一缺陷,蟹長出了發達的中腸腺。中腸腺就是大名鼎鼎的「蟹黃」,它相當於蟹的肝,是蟹用來存儲營養和吸收養料的器官,所以也被稱為肝胰腺。

就像鵝肝一樣,「蟹黃」存儲的大部分都是脂類物質,十分肥美。雌雄蟹都長有肝胰腺,從夏天就開始儲存能量,為接下來的後代繁育做準備。

蟹黃與蟹膏。圖/視覺中國

「秋風響,蟹腳癢」,大閘蟹的繁殖之時,便是秋冬之交、水溫下降之時。降低的水溫就是給大閘蟹的信號,它們開始發育性腺,集合成群,順流下遷至河口生育後代。民間常言「水不夠冷,蟹就不好吃」,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吃母蟹時,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兩種「蟹黃」;一種是黃色的,質地較軟,另一種是偏橘紅色的硬塊。前者公蟹也有,就是俗稱「蟹黃」的肝胰腺;後者也被稱為「紅膏」,其實是母蟹的性腺,也就是卵巢。

雌蟹內部構造。製圖/西湖醋魚

雌蟹要肩負著繁衍後代的重任,所需能量更多,農曆九月時,肝臟裡的養分便慢慢轉移到了性腺裡,這時候兩者大概各佔一半,最為美味。

而雄蟹的性腺則較小,增大的主要是副性腺和輸精管發育,蒸熟時呈乳白色的膠質,也就是「白膏」。因而比雌蟹發育慢,要在更晚一些的農曆十月才更好吃。

雄蟹內部構造。製圖/西湖醋魚

都說「九雌十雄」,便是這個道理。過了這兩個月,大閘蟹的性腺反而會過熟和退化,體積縮小。

還有一個時節也可以吃蟹,「六月黃」。大閘蟹的蟹黃主要是為了蛻殼和性腺生長提供能量,六月時性腺還未發育,就可以單獨享受肝胰腺的香味。在江南,大閘蟹一生約要經過20次蛻殼才能完全長成,六月還經常能吃到「雙殼蟹」,外層是硬殼,內裡還有一層未完全成熟的軟殼,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六月黃」的大閘蟹腥味較重,肉質細嫩,更適合做香辣蟹。圖/視覺中國

如何挑蟹吃蟹?

關於怎麼挑螃蟹,「博物君」張辰亮介紹了一個好方法,「頂蓋肥」:大閘蟹的屁股,也就是掀蓋的地方,和下面的臍之間有個縫,越寬就說明越肥,因為蟹黃多到把它頂起來了。據他所說,這是「本科時去洪澤湖,養殖大閘蟹的人教的,這個方法還是挺管用的,我現在也還在使。」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另外,挑蟹時還可以注意這幾點:

顏色:青色背、白色蟹肚的大閘蟹最佳。蟹是底棲生物,生活在環境較好的水域裡的大閘蟹,才能長出青背白肚

重量:捏捏蟹腿,硬實飽滿的更佳;同樣大小的螃蟹,掂著更重的說明肉更滿

活力:死蟹體內的組氨酸會被分解為有毒的組胺,故可以摸摸蟹眼睛,能動的說明還活著

海錯圖中的大閘蟹。繪/聶璜

從良渚文化開始,中國食蟹歷史已有4000多年了。深諳烹飪之道的中國人,在烹蟹的方式上崇尚樸素的方式,清蒸,這是食蟹而不失原味的最佳方法。周作人說,蟹別無什麼好的吃法,只是白煮剝了殼蘸姜醋吃而已。

蟹是天下至鮮,卻也是一種非常「難吃」的食物,不僅要小心挑出蟹鰓、蟹胃和蟹心等不能吃的部位,還有兩大難題:吃相難看、吃不乾淨。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挑剔的江南食客們,便用起了「蟹八件」。用圓頭剪刀逐一剪下兩隻大螯和八隻蟹腳,將腰圓錘對著蟹殼四周輕輕敲打一圈,再以長柄斧劈開背殼和肚臍,之後再拿釺、鑷、叉、錘,或剔或叉或敲,取出金黃油亮的蟹黃或乳白膠黏的蟹膏,取出雪白鮮嫩的蟹肉。

蟹八件。製圖/西湖醋魚

「蟹八件」早在明朝時期就已在蘇州盛行,是江南閨閣的高雅用品,甚至有用金銀打造用作嫁妝的。

它的最初來源已不可考,很可能是人們在吃蟹的實踐中逐步摸索出來的;根據需要,前天他製作一件,昨天你製作一件,今天我製作一件,便慢慢組成了這「蟹八件」。今天,「蟹八件」已是尋常之物了,不過真正要用起來,其實只剪刀、蟹鉗、蟹針三樣,就已經非常足夠了。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袁枚在《隨園食單》裡寫:「蟹宜獨食,不宜搭配他物。最好以淡鹽湯煮熟,自剝自食為妙。

自己動手,確實別有一番樂趣,中國人的吃蟹花樣也多的是。

大閘蟹拼出的蝴蝶。圖/《海錯圖筆記·叄》

張辰亮在《海錯圖筆記3》裡考證了一種古時的「拼蝴蝶」玩法:把螃蟹能活動的那根手指(可動鉗指)掰下來,會帶出兩片骨片,這是用來附著開鉗、閉鉗的肌肉的。大的那片叫「閉肌內突」,小的那片叫「開肌內突」。

把兩個可動鉗指並肩貼好,指尖朝下,一個向左,一個向右,把中間溼漉漉的絨毛使勁一摁,絨毛彼此糾結,幹了之後就結為一體,變成蝴蝶形狀了。細長的開肌內突是觸角,寬大的閉肌內突是前翅,後邊兩個指尖就是蝴蝶後翅上的鳳尾。

為何吃蟹總繞不過陽澄湖?

說起大閘蟹,總會想起陽澄湖。民國時期,章太炎夫人湯國梨親自蓋章「不是陽澄湖蟹好,此生何必在蘇州」。

中國古代三大名蟹,勝芳蟹(原產白洋澱)、花津蟹(原產古洪澤大湖)、陽澄蟹,只陽澄湖的大閘蟹一家獨大。為什麼偏偏是陽澄湖?

大閘蟹的主要產區。製圖/monk

江南,地勢平緩,河流湖泊星羅棋布,水草豐茂、氣溫適宜,一直就是大閘蟹的主產地。其實陽澄湖在宋代之前曾是一片陸地,後可能因婁江河道阻塞,洪水泛濫等原因,才形成了如今的湖泊。

因此湖底淺平,平均水深不過1.9米,正適宜大閘蟹生長。如果水深過淺,太陽一曬,蟹容易性早熟,又容易長不大了。

陽澄湖陽光晴好,長滿了豐茂的水草,慢慢的,魚蝦螺螄和浮遊動物也聚集了起來,這些正是大閘蟹最喜愛的美味食物。

陽澄湖上捕魚的漁船。圖/視覺中國

水草可以提供氧氣、淨化水質,還是大閘蟹的絕佳躲避場所。大閘蟹是底棲生物,都住在湖底,蟹能「隱居」在草叢裡生活,捕食其間的小魚小蝦為食,肉質鮮嫩,青背白肚。

陽澄湖是離長江口最近的草型湖泊,大閘蟹們便紛紛「搬家」到這裡定居。再加上這裡離長江出海口不遠,湖水含鹽量較高,這裡的大閘蟹蟹肉微鹹,反而更能激發出鮮甜。

再加上這裡離長江出海口不遠,湖水含鹽量較高,這裡的大閘蟹蟹肉微鹹,反而更能激發出鮮甜。

陽澄湖上的蟹農。圖/視覺中國

因此,陽澄湖出產的大閘蟹,可謂青背白肚、黃毛金爪,個兒肥大,肉質香嫩,玉脂紅膏,格外鮮美。

但在幾十年前,由於建壩築閘、水域汙染、河道整治和氣候變化,長江口的野生大閘蟹變得非常稀少了。今日河海生態改變,人工養殖只得以運輸取代了洄遊。

上世紀80年代後,大閘蟹的養殖技術得到突破,蟹農們便開始蜂擁養蟹,導致陽澄湖容量過載,蟹的質量一度嚴重下降。後來經過科學養殖,減少產量,補充水草和小魚螺螄,才得以恢復。

陽澄湖近年來水質和環境變好後,又有水鳥在這裡棲息了。圖/視覺中國

直到今天,陽澄湖大閘蟹仍然供不應求。但也不必只盯著陽澄湖,解決了大閘蟹養殖難題的「蟹學泰鬥」、上海海洋大學教授王武坦言,「現在最好的大閘蟹在東太湖,上海、安徽甚至臺灣,都有很好的蟹。」

大閘蟹近年來如此受歡迎,甚至內陸地區也能很方便的吃到,除了養殖技術和冷鏈運輸的成熟,價格下降更能被大眾接受以外。背後還藏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大閘蟹特別能「扛」。

大閘蟹是一種兩棲蟹類,能主動調節體內滲透壓、適應外界環境,在淡水、半鹹水或海水中都不會脫水或膨脹,甚至可以離水短暫生活。大閘蟹的「蟹黃」發達而滿貯養料,因此十分耐飢,扛個幾十天不吃東西也能活著。

有實驗觀察,大閘蟹甚至可以在可以在泥地裡生活30多天。圖/視覺中國

低溫還能降低它的代謝,因此在冰箱裡放幾天也不成問題,只是保存大閘蟹時最好覆蓋上幾塊乾淨的溼抹布,保持溼潤。實驗記錄,就算是暴露在空氣中,大閘蟹都可以挺過6-9天才會陸續死亡;死亡主要原因是鰓脫水後,蟹無法呼吸。所以大閘蟹運輸時往往要加溼布和一瓶冷凍水,也是因為這個道理。

蟹與月餅、菊花,歷來是中秋的象徵。圖/視覺中國

看到這裡的你,先不用急著下單,今年大閘蟹還在最後的蛻殼階段。再過十幾天,等到它們膏滿黃肥之後,叫上你的三五好友,拿出準備好的蒸鍋、生薑、料酒、紫蘇,還有,已經積攢了一整年的胃口,來一場盛大的大閘蟹之宴。

掀開後蓋的瞬間。圖/視覺中國

特別支持:張辰亮,專注科學傳播的「博物達人」,《博物》雜誌策劃總監,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

《海錯圖筆記·叄》張辰亮

《地道風物·蘇州》

《蘇州風物誌:大閘蟹》

《中華絨螯蟹生物學》 陳立橋 堵南山

《海南島潮間帶物種資源調查與研究》

《膠州灣與青島臨近海域底棲甲殼動物》

《東海深海甲殼動物:東海大陸架外緣和大陸坡深海漁場綜合調查》董聿茂

《味·道》

《魚蝦蟹貝這樣吃》

《舌尖上的中國》

- END -

作者丨蘇小七

特別支持 | 張辰亮

部分內容來源 | 《海錯圖筆記3》

設計 | 西湖醋魚

地圖編輯 | 程遠

封圖 | 視覺中國

相關焦點

  • 大閘蟹即中華絨螯蟹
    其螯足用於取食和抗敵,掌部內外緣密生絨毛,絨螯蟹因此而得名。雜食性動物,魚、蝦、螺、蚌、蠕蟲、蚯蚓、昆蟲及其幼蟲等均可作為大閘蟹的動物性餌料。 蟹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A,對皮膚的角化有幫助;對兒童的佝僂病,老年人的骨質疏鬆也能起到補充鈣質的作用。中國境內廣泛分布於南北沿海各地湖泊,其中以長江水系產量大,口感極其鮮美。
  • 大閘蟹,草莽英雄的真我人生
    大閘蟹的學名叫中華絨螯蟹,名字非常主旋律,就是一種鉗子有毛的蟹。隨著氣候惡化,北方戰亂,經濟中心南移,江南人民用竹閘誘捕中華絨螯蟹,才有了大閘蟹這個叫法。中國人吃飯講究文化趣味,在當時白居易、蘇軾等這些文化界大V 的加持之下,吃大閘蟹成為一件極其風花雪月的事。
  • 全球最好吃最有名的4種螃蟹,中國佔一個!你也吃過嗎?
    全球最好吃最有名的4種螃蟹,中國佔一個!你也吃過嗎?我國螃蟹的資源十分豐富,其中以長江下遊的固城湖大閘蟹、太湖大閘蟹、高郵湖大閘蟹、陽澄湖大閘蟹、蟹樓大閘蟹、興化大閘蟹、洪澤湖大閘蟹出產的大閘蟹為上品。
  • 什麼時候吃大閘蟹比較好?選多大的螃蟹吃?怎麼挑大閘蟹?
    大閘蟹有很多俗名,學名是中華絨螯蟹。我們總是將大閘蟹視為大包郵區的特產,但實際上它的生長範圍很廣。除了廣東福建一些地方有大閘蟹的近親日本絨螯蟹外,目前我國大部分省市,包括新疆都有自然或養殖的大閘蟹。 什麼時候吃大閘蟹比較好?
  • 為什麼陽澄湖的大閘蟹最出名?秋意濃蟹兒肥的季節,你就不打算把...
    吃大閘蟹有什麼美食禁忌?  新鮮的大閘蟹如何保存?  問題一、為什麼吃大閘蟹要選陽澄湖?陽澄湖大閘蟹為什麼出名?  陽澄湖是一個地理名字,陽澄湖大閘蟹之所以出名是因為佔領了天時地利的最佳位置。陽澄湖位於長江口,是大閘蟹洄遊路線上最近的湖泊之一,加之陽澄湖的水草茂盛、水質清澈尤其是適合大閘蟹的生長。
  • 國外大閘蟹泛濫成災,他們為什麼不用「吃」來解決?
    我國人民對於大閘蟹十分喜愛,不論是肥美的蟹肉還是金黃的蟹膏,都是我們的最愛,而這種大閘蟹通常指的就是中華絨螯蟹,基本在我國通海的江河中都有分布。成年的大閘蟹不僅食譜豐富,而且食量還特別大,在飽餐一頓後,它們會將部分能量存儲在肝臟中,用來蛻殼以及冬眠,所以在水溫低於10℃時,它們可以數月不進食,由此看來,中華絨螯蟹的耐飢餓能力也是極為高超。
  • 大閘蟹的身世起底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4種絨螯蟹《蟹譜》的序言,為什麼單單寫在「毛蟹」這幅圖邊上呢?因為中國人提到蟹,最正統的代表就是「毛蟹」,也就是今天的大閘蟹。大閘蟹的正式中文名,叫中華絨螯蟹。但是中國的絨螯蟹不止這一種。多數學者認為,世界上有4種絨螯蟹,分別是中華絨螯蟹、日本絨螯蟹、狹額絨螯蟹、臺灣絨螯蟹。
  • 同樣是蟹,大閘蟹、梭子蟹、青蟹有啥區別?弄清楚再買,別買錯了
    所以說大閘蟹並非是唯一好吃的螃蟹,其實青蟹和梭子蟹味道也非常不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白天隱藏起來,晚上出來活動覓食。除了大閘蟹外,梭子蟹和青蟹均為市場上供應較多的螃蟹。同樣是螃蟹,大閘蟹、梭子蟹、青蟹有啥區別?弄清楚再買,別買錯了。大閘蟹、梭子蟹、青蟹有啥區別?
  • 9-11月,被緊盯的生殖洄遊 中華絨螯蟹的整個十月
    &nbsp&nbsp  中華絨螯蟹棲息於淡水湖泊,喜穴居,沒有穴居條件時,就躲在石礫草叢中做隱士。雜食,用一對大螯剪斷水草,抓住魚蝦螺等底棲生物送入口中。愛吃腐食,包括有機碎屑、動物屍體。貪食好鬥,殘殺的結果是死蟹被吃掉。飽食後會把多餘的營養貯存在肝臟中,可以一個月不進食。
  • 在大閘蟹裡找尋法海,關於大閘蟹的冷知識
    法海不懂愛,雷峰塔倒下來傳說,大閘蟹原先是豎著走著。自從這位橫行霸道的法海住進大閘蟹的肚子中後,大閘蟹就改橫著走了。其實,「法海」只是大閘蟹的賁門胃而已。至於大閘蟹為什麼要橫著走,普遍認為是地球磁場的影響。中華絨螯蟹大閘蟹的學名叫做中華絨螯蟹,其螯足用於取食和抗敵,掌部內外緣密生絨毛。所以,民間也有叫它毛蟹的。上海崇明的人稱它為「老毛蟹」。關於其螯上絨毛的作用,至今沒有定論,有人猜測是用來檢測水流變化,從而使螃蟹可以感知危險或獵物的方向。
  • 黃浦江大閘蟹憑藉「三優」打響品牌
    近日,黃浦江大閘蟹開捕儀式在上海松江泖港鎮上海魚躍水產專業合作社大閘蟹養殖基地舉行,基地瀰漫著豐收的喜悅,科研人員和松江區大閘蟹行業人士圍繞著黃浦江大閘蟹不停地交流分享。這份喜悅的源頭是「江海21」中華絨螯蟹。
  • 中華絨螯蟹育苗和養殖關鍵技術開發與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am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完成單位】  上海海洋大學、華東師範大學&nbsp&nbsp&nbsp&nbsp  【成果探秘】&nbsp&nbsp&nbsp&nbsp  大閘蟹好吃
  • 入秋了,黃滿膏潤的大閘蟹去哪領?
    soogif俗話說的好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再耐心等上一段時間蟹黃鮮甜蟹膏黏潤肥美鮮甜的大閘蟹即將到達你的餐桌等吃上這口蟹秋天才稱得上愜意啊soogif讀者老爺們是不是都已經心癢難耐了其實在元朝時期,《平江紀事》就記載:「吳中蟹味甚佳,而太湖之種差大,殻亦脆軟,世稱湖蟹第一」,這湖蟹,也就是河蟹,全稱中華絨螯蟹。那個時候人們就發現海蟹的味道just soso,還是河蟹更好吃。有多好吃?畢卓、蘇東坡、陸遊都是「河蟹迷弟」,其中大吃貨蘇東坡看到新鮮的河蟹,還曾用詩來換。「堪笑吳興饞太守,一詩換得兩尖團。」
  • 黃浦江大閘蟹靠「三優」立口碑
    近日,黃浦江大閘蟹開捕儀式在上海松江泖港鎮上海魚躍水產專業合作社大閘蟹養殖基地舉行,基地瀰漫著豐收的喜悅,科研人員和松江區大閘蟹行業人士圍繞著黃浦江大閘蟹不停地交流分享。這份喜悅的源頭是「江海21」中華絨螯蟹。
  • 這麼懶的動物為什麼還沒有滅絕?天敵:它的肉不好吃
    大自然中有不計其數的動物,經過億萬年的演變和進化,很多已經滅絕。有一種非常懶的動物,行動異常遲緩,移動一公裡需要半個月,比烏龜都慢,而在弱肉強食的動物世界,這可是致命的,不過它們卻能奇蹟般的活到現在。很多人有一個疑問,這麼懶的動物為什麼還沒有滅絕?而它們的天敵則不喜歡吃它們的肉。
  • 研究如何讓大閘蟹膏更厚,17歲女生獲世界頂尖科學家大會頒獎
    採訪時,李依庭的媽媽也在現場,她給的答案是:興趣是最大的學習動力。「小學一年級,我第一次在電視上看到袁隆平,看他把科學研究應用到實踐,用雜交水稻技術造福人類,非常了不起,他是我唯一的偶像!」李依庭說,從很小的年紀起,她就對生物開始感興趣。
  • 中國螃蟹圖譜:大閘蟹並非品種,它來源於捕蟹或食用的方式
    不管有沒有癮,似乎不吃上一口大閘蟹或與之有關的美味,這一年都會覺得有所殘缺。 早在春秋時期,吳越地區(蘇州陽澄湖所在地)就有很多螃蟹,《國語》中「稻蟹不遺種」便能佐證。它們在水稻田間橫行生存,可以說是如今大閘蟹的先祖了。只不過那時有沒有人吃它,尚不得知。
  • 美食推薦:海鮮青椒炒魷魚須,清蒸大閘蟹,麻辣炒蛤蜊肉
    大家好,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海鮮美味的食物,受到很多人的稱讚,營養均衡,美味可口,非常下飯,方法很簡單,這些成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見,即使是廚房小白也沒有壓力,如果你願意的話,過來看看。鍋中燒開水,加入薑片和1茶匙料酒,燒開後,加入魷魚須焯約20秒,取出,用冷水瀝乾。2、青椒,小米椒,泡椒切塊備用。炒魷魚20秒,添加1湯匙生抽,1/2湯匙老抽,1湯匙黃豆醬,加入青椒和泡椒攪拌均勻。3、倒入一勺孜然粉(或胡椒粉)和一勺丟丟糖,攪拌均勻後取出。(因為有醬油和黃豆醬,你可以在出鍋前嘗一嘗鹹淡,稀釋後再加點鹽。)
  • 「烏小蟹」華麗轉身 上海牌大閘蟹爬上百姓桌
    提到大閘蟹,人們的第一反應便是「陽澄湖」。殊不知,大閘蟹的真正故鄉卻是上海崇明島。然而,不少「吃貨」覺得崇明本地產蟹在個頭、口味上遠不如其他產地,「烏小蟹」的戲稱不脛而走。  今年,一隻只名為「江海21」的本地大閘蟹爬上了滬上市民的餐桌,個頭更大、味道更鮮的「江海21」不僅成為市民的佳餚,更是帶領養蟹人走出一條致富路。
  • 六月黃大閘蟹怎麼做好吃,怎樣才能買到正宗的「六月黃」?答案來了
    六月黃大閘蟹怎麼做好吃,怎樣才能買到正宗的「六月黃」?答案來了 又到了盛夏七月,大街小巷到處都能看到賣小龍蝦的。每到這個季節,一到晚上,很多人都會約上幾位好友,三五成群,吃小龍蝦聊聊家長裡短,這也是在夏夜裡的一種休閒方式吧。但是你有所不知,在這個季節最得時令的不是小龍蝦,當屬「六月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