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Comm.:非共線反鐵磁性調控自旋極化

2020-09-27 知社學術圈

自旋霍爾效應實現了電荷電流和自旋電流之間的有效轉換,基於此的自旋軌道矩可以通過電流驅動磁翻轉,是現代自旋電子學的關鍵領域。低功耗、定向性的磁翻轉需要自旋電流的自旋極化方向與磁矩方向共線。然而,對稱性限制自旋極化指向面內方向,不利於適用於高密度存儲的垂直磁化磁存儲單元翻轉。這意味著更大的器件功耗,並且通常還需要外加磁場誘導的對稱性破缺以實現定向性磁翻轉。因此,如何調控自旋極化方向成為該領域亟需解決的科學問題,在磁隨機存儲器中有重要應用價值。



近日,清華大學微電子所南天翔助理教授,威斯康辛大學Chang-Beom Eom教授,聯合內布拉斯加州立大學、康奈爾大學、牛津大學、美國能源部阿貢國家實驗室、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挪威科技大學、以及韓國浦項科技大學等研究團隊,報導了利用非共線反鐵磁性導致的對稱性破缺,在具有三角形磁矩結構的反鐵磁材料中成功實現了對自旋電流中自旋極化方向的調控,為反鐵磁自旋電子器件的設計提供了新思路。該研究成果以 「Controlling spin current polarization through non-collinear antiferromagnetism」為題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圖1. Mn3GaN材料的晶體、自旋結構以及其非常規自旋霍爾效應的理論計算。

圖2. Mn3GaN/Py外延異質結。


在常規的自旋霍爾效應中,對稱性要求電荷電流、自旋電流和自旋極化方向互相垂直。降低自旋電流源材料的對稱性,有可能使自旋極化方向發生偏移。結合對稱性分析和理論計算,作者實驗發現反鐵磁Mn3GaN中具有較大的非常規自旋霍爾效應/自旋軌道矩,即體系存在與電荷電流方向平行(面內x方向)或與自旋電流方向平行(面外z方向)的自旋極化,有別於常規自旋霍爾效應產生的自旋極化(指向面內y方向)。其中,面外自旋極化可以在零外加磁場條件下更有效的驅動垂直磁化翻轉。

圖3. 非常規自旋軌道矩的實驗觀測。


此前該團隊曾在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研究論文「Epitaxial antiperovskite/perovskite heterostructures for materials design」(6,eaba4017,2020),報導了反鈣鈦礦結構的Mn3GaN外延薄膜在幾種鈣鈦礦氧化物襯底上的獨特界面結構,並預測這種阻挫量子自旋材料由於其獨特的對稱性和自旋結構會在自旋電子器件中有很大的應用潛力。

圖4. 自旋軌道矩在反鐵磁-順磁相變過程中的變化。


Mn3GaN的反鐵磁矩呈三角形排列,這種非共線自旋結構可以有效降低體系對稱性,產生的自旋電流具有三種不同的自旋極化方向(圖一)。在高質量的Mn3GaN/坡莫合金外延異質結中(圖二),作者通過自旋轉矩鐵磁共振實驗成功觀測、區分且分別量化了具有不同自旋極化方向的自旋軌道矩效率(圖三),並發現其與理論計算結果相吻合。在Mn3GaN材料反鐵磁-順磁相變過程中,結合中子衍射表徵的自旋結構,作者發現隨著非共線反鐵磁性的消退,非常規自旋軌道矩消失(圖四),進一步驗證了反鐵磁材料自旋結構和非常規自旋霍爾效應的強關聯性。本文提出的通過對材料自旋結構設計控制自旋極化方向的策略為反鐵磁自旋電子器件開闢了新的道路。


清華大學微電子所南天翔助理教授為論文第一作者,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Chang-Beom Eom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

相關焦點

  • 電場控制的反鐵磁自旋電子器件
    而隨著研究的深入,近年來反鐵磁自旋電子器件的興趣日益增長。與鐵磁體相比,反鐵磁性材料具有更快的自旋動力學特性和對雜散磁場的低靈敏度,這使其成為自旋電子存儲器件的理想選擇。一方面,反鐵磁自旋在外部磁場下的穩定性與自旋翻轉場HSF有關,其可達到100特斯拉以上。另一方面,零場反鐵磁共振頻率可以高達太赫茲(THz)。
  • 自旋電子學Nature:反鐵磁氧化鐵中的可調長程自旋輸運
    近年來,研究人員發現在鐵磁絕緣體中可通過溫度梯度驅動自旋的定向運動,從而產生自旋流及其長程輸運(Long-distance transport)現象。相較於鐵磁絕緣體,反鐵磁性有序材料具有零淨磁矩的特點,是應用於自旋電子學器件的理想材料。然而,反鐵磁體中自旋輸運現象的直接觀測目前只限於幾個納米的範圍,嚴重製約了相關材料的發展。
  • Rev.綜述:自旋電子學材料第一性原理設計
    將中間層換為非磁性的絕緣體後,電導率的差別會更大。這種巨磁電阻材料可以應用在磁場傳感器、磁阻隨機存儲器中。儘管自旋電子器件具有很多潛在優勢,但同時也面臨著很多問題,例如完全自旋極化載流子的產生和注入、自旋的長程傳輸以及自旋方向的調控和探測。這些問題的解決一方面依賴於器件製造工藝的優化和發展,另一方面也需要有目的性地進行新型自旋電子材料的設計。
  • Nature Mater.重磅:鋰離子電池中的自旋極化電容
    該工作利用自主構建的原位磁性監測技術,基於自旋電子學理論揭示了過渡族金屬化合物Fe3O4的額外容量主要來源於過渡族金屬Fe納米顆粒表面的自旋極化電容,並證明這種空間電荷儲鋰電容廣泛存在於各種過渡族金屬化合物中,費米面處3d電子高電子態密度發揮關鍵作用。
  • 科學家在自旋極化輸運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鄭小宏小組與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山西大學等國內外單位合作,在基於二維垂直異質結獲得完全自旋極化電流的研究中取得新的進展
  • Nature Materials重磅:鋰離子電池中的自旋極化電容
    該工作利用自主構建的原位磁性監測技術,基於自旋電子學理論揭示了過渡族金屬化合物Fe3O4的額外容量主要來源於過渡族金屬Fe納米顆粒表面的自旋極化電容,並證明這種空間電荷儲鋰電容廣泛存在於各種過渡族金屬化合物中,費米面處3d電子高電子態密度發揮關鍵作用。
  • 硬核長文:極化中子技術
    因此,測量極化中子的自旋改變可以區分材料的核散射與磁性散射這兩種不同的相互作用,這是非極化中子散射所無法實現的。中子在變化磁場中的衍變非常複雜,在當前的極化中子實驗中,目前只有中子的絕熱磁場變換與完全非絕熱變換這兩種常用方法。拉莫爾進動的存在使得在極化中子實驗中,可以通過外加磁場來對中子的極化進行調控,這一應用廣泛地存在於各類極化中子實驗中,是完全極化分析[9]、中子自旋迴波技術[7]、極化中子相干成像[18]等諸多極化中子應用的技術基礎。
  • 硬核長文:極化中子技術
    中子在變化磁場中的衍變非常複雜,在當前的極化中子實驗中,目前只有中子的絕熱磁場變換與完全非絕熱變換這兩種常用方法。拉莫爾進動的存在使得在極化中子實驗中,可以通過外加磁場來對中子的極化進行調控,這一應用廣泛地存在於各類極化中子實驗中,是完全極化分析[9]、中子自旋迴波技術[7]、極化中子相干成像[18]等諸多極化中子應用的技術基礎。
  • 複合費米子中布洛赫鐵磁性的觀察
    在大密度下,複合費米子完全自旋極化(全部沿一個方向旋轉)。當密度降低到n = 4.2×10 ^ 10 cm ^ -2以下時,完全的自旋極化消失了(即某些複合費米子順時針旋轉,其餘的則逆時針旋轉)。然而,在甚至更低的密度下,n = 3.51×10 ^ 10 cm ^ -2,複合費米子突然變得完全自旋極化(全部在一個方向上旋轉),從而發出布洛赫樣躍遷。
  • 進展 | 高壓製備具有高自旋有序溫度的發光磁性半導體
    磁性半導體具有特殊的磁電和磁光性質,是先進多功能自旋電子器件的重要候選材料。然而,大多數磁性半導體 - 譬如磁性離子摻雜的稀磁半導體以及EuO、CdCr2S4等非摻雜的本徵鐵磁半導體 - 均具有遠低於室溫的磁有序溫度,大大限制了這類材料的潛在應用。因而,如何製備具有室溫以上磁有序溫度且磁、光、電等多種功能屬性耦合在一起的磁性半導體材料是極具挑戰的研究方向。
  • 中國科大在氧化物自旋電子學研究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人工反鐵磁體是由鐵磁層和非磁層交替生長形成的多層膜材料(層數N,各層厚度在納米至亞納米量級),由於相鄰鐵磁層之間具有所謂的反鐵磁層間交換耦合,各層磁化在零場下呈反平行排列。相比於單相反鐵磁晶體中巨大的交換場(幾十萬高斯),人工反鐵磁體的層間交換作用要弱得多(幾十到幾千高斯),並且隨層厚等製備參數變化大小可調,使實際應用成為可能。
  • 高壓製備具有高自旋有序溫度的發光磁性半導體
    SrCrO3與SrFeO3是兩個已知的反鐵磁金屬材料,均具有簡立方鈣鈦礦結構,理論計算表明在布裡淵區的一些高對稱點形成了空穴型的導電費米袋能帶結構,而費米面附近主要由氧的2p軌道佔據。因此,在這些體系中引入氧空位有望調控載流子濃度以及能帶結構,從而實現金屬到半導體/絕緣體的轉變。
  • 進展|高壓製備具有高自旋有序溫度的發光磁性半導體
    磁性半導體具有特殊的磁電和磁光性質,是先進多功能自旋電子器件的重要候選材料。然而,大多數磁性半導體 - 譬如磁性離子摻雜的稀磁半導體以及EuO、CdCr2S4等非摻雜的本徵鐵磁半導體 - 均具有遠低於室溫的磁有序溫度,大大限制了這類材料的潛在應用。
  • 實現利用人造分子馬達,操縱電子自旋!
    現在研究人員製造了一種電子自旋過濾裝置,它可以通過光輻照或熱處理來改變自旋極化方向。這一結果有利於納米分子開關運動所產生固態功能的發展。在自旋電子學中,由於輕元素的弱自旋軌道相互作用(SOI),使得有機材料具有較長的自旋弛豫時間和較長自旋擴散長度。因此有機材料作為一種「自旋輸運材料」近年來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 進展 | 在磁性外爾半金屬中首次提出「自旋軌道極化子」概念
    磁性量子材料的缺陷工程及其局域量子態自旋的調控,有望構築未來實用化的自旋量子器件,是目前凝聚態物理研究的熱點領域之一。在這些近層狀堆疊的晶體材料中,過渡金屬元素原子呈三角形和六邊形在平面內交替排列,形成了獨特的拓撲結構,例如具有狄拉克錐的電子能帶結構特徵和強自旋軌道耦合的平帶特徵等。並且,這些材料表現出鐵磁、反鐵磁以及順磁等豐富的磁性基態。因此,它們成為人們廣泛研究的對象。
  • 在磁性外爾半金屬中首次提出「自旋軌道極化子」概念
    磁性量子材料的缺陷工程及其局域量子態自旋的調控,有望構築未來實用化的自旋量子器件,是目前凝聚態物理研究的熱點領域之一。
  • 物理所發現自旋三重態超導電流產生自旋轉移力矩的實驗證據
    超導體中的庫珀對通常是由一對自旋相反總自旋為零(自旋單態)的電子組成。然而,在某些特殊情況下,超導-鐵磁界面處可以產生自旋三重態的庫珀對。由於自旋三重態的庫珀對攜帶淨餘磁矩,它們在輸運時會產生一個無能量耗散的自旋極化電流,將會極大地降低自旋電子學器件的能耗。同時,三重態的庫珀對具有的另一特點是對鐵磁體中的交換場不敏感,因而在鐵磁體中具有極長的關聯長度。
  • 反鐵磁性氧化鐵可遠程傳輸數據
    一個國際合作研究小組已成功觀察到,絕緣反鐵磁體——反鐵磁性氧化鐵具有遠程傳輸數據的性能。反鐵磁體是一組磁性材料,擁有比傳統鐵磁部件更快的計算速度。這項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    基於現有材料和半導體技術的常規裝置在運行時會過熱,導致速度達到極限,從而限制了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而反鐵磁性氧化鐵可解決這一問題。反鐵磁性氧化鐵是鐵鏽的主要成分,作為一種可以傳輸磁波的電絕緣材料,不會有電流通過產生過多熱量的不利影響。
  • 二維鐵磁體中自旋手性漲落的研究
    拓撲材料橫跨凝聚態物理領域多種體系,其中挫折磁體和手性磁體中非共面自旋結構可以形成自旋手性,在實空間內產生一個有效磁場,使得電子的行動軌跡發生偏轉,從而導致拓撲霍爾效應。由於拓撲霍爾效應和非共面自旋結構之間的密切聯繫,拓撲霍爾輸運測量被用作檢測非傳統磁序的有力手段。事實上,拓撲霍爾效應長久以來和手性磁體或異質結中的斯格明子相聯繫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