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系統帶來的利潤
亞度家具生產周期由35天縮短到5天,流動資金佔用率降低7成,人工成本節省40%。2019年,在終端產品價格下降40%的情況下,公司利潤增加60%
◎智能化工廠的飛躍
每年漫味龍廚工廠預計生產火鍋底油、底料、肉製品10萬噸,方便火鍋組裝盒、菌粉包組裝1500萬包。但人工至少節省30%
一整塊板材被切割成小塊,加工成一款定製衣櫃,板材的利用率是多少?在整個家具製造行業,平均數約為60%。而位於德陽中江的亞度家具車間裡給出的數字是98.9%。將近40個百分點的差距,來源於亞度家具的「秘密武器」——APS排產執行系統,這是企業打造的工業網際網路中的核心一環。
與之相距165公裡的眉山市經濟開發區,生產火鍋底料的漫味龍廚,在打造工業網際網路的道路上正進行一場自我革新:機器人炒料、全自動灌裝……充滿市井氣的四川火鍋,被打上高科技烙印。
家具製造、食品加工,這些人們眼中古老的傳統製造業,也有著雲化、數位化的強烈衝動。然而,即使是在這條賽道上已經領跑的企業,一樣有「成長的煩惱」。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彧希
【一線調查】
樣本一:讓利潤增加60%的一套系統
亞度家具還叫「亞度沙發」時,僅是位於成都市雙流區龍橋的一家作坊式家具廠。經過多年發展,企業逐漸「長大」,並在中江建了佔地76畝的廠房。
「2017年生意特別好,尤其是定製化家具的訂單開始井噴。」四川亞度家具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季雷回憶,慢慢地,公司發現有點不對勁——
定製家具的訂單越多,企業的利潤反而越薄:2017年,訂單量增加1倍,毛利率卻從60%以上下滑到30%。分析原因,亞度家具發現病根出在管理模式上。
如何改變管理方式和生產方式?數位化轉型進入公司管理層視野。然而,轉型第一步,亞度家具就走了彎路。
「我們花了1000多萬元,購買了一家公司的軟體管理系統。」季雷說,幾個月過去,這個系統並沒有給公司帶來明顯收益。「2018年是公司最艱難的一年。」
亞度家具決定靠自己。
組建技術團隊,深入分析梳理家具製造全流程後,亞度家具搭建了自己的工業網際網路系統。
「這套系統運行後,生產周期由35天縮短到5天,流動資金佔用率降低7成,人工成本節省40%。」季雷說,2019年,在終端產品價格下降40%的情況下,公司利潤增加60%。
「現在,只要客人在線填寫訂單,我們的OMS訂單處理系統的後臺『大腦』就會自動計算,原料、人工、物流等是否足夠,能否按期交付。」季雷介紹,接著APS排產執行系統會根據不同的家具原料、顏色、工藝、交付期限進行排列組合,「在車間裡,一塊板材被精準劃線,每小塊都標註著它的『主人』。」季雷說,98.9%的原料利用率就是這麼來的。
樣本二:一個驚豔的火鍋底料廠
一到飯點就在小龍坎門前排起長龍的人們,也許從未想到,沸騰湯鍋裡的火鍋底料,是由機器人炒制出來的。
10月19日下午,眉山市經濟開發區。四川漫味龍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炒料車間內,並沒有見到來往穿梭的工人。一輛橙色的AGV穿梭車載著裝滿原料的4個大桶,從配料車間駛出,沿著地面由二維碼標記的路線,熟練地行駛到機器人面前。
辣椒桶、花椒桶、牛油桶、蔥姜蒜……機器人準確識別原料種類,然後用機械臂抓取原料桶,投入反應釜中。在電腦精準的溫度控制下,經過約1小時40分鐘的炒制,成品火鍋底料由下方的管道被直接輸送到包裝車間。
在碼垛環節,車間內也全部採用碼垛機器人進行,「一天的量在100噸左右,這在以前,至少需要10個工人。」公司總經理夏志強說。
「我從20年前就開始接觸工業自動化領域,對此有很深的思考。」夏志強說,2018年,「小龍坎」決定在眉山建火鍋底料加工廠。彼時,國內火鍋行業的底料加工,一般採取代工、貼牌的方式。
「驚豔」,是夏志強用來形容心目中未來工廠的一個詞。他認為,要做到川渝調味品行業領軍品牌的目標,就必須打造一個數位化、智能化的工廠。
本著這樣的想法,漫味龍廚找到工業網際網路領域的頂尖企業西門子,一番對接,西門子給出2000萬元的報價。
2000萬元,對於一貫輕資產的餐飲行業來說,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怎麼辦?一方面,漫味龍廚引入合作夥伴;另一方面,向省經信廳申請四川省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專項資金項目。即便如此,漫味龍廚的投資還是達到近千萬元。
「這期間,同行的質疑聲紛至沓來。」夏志強說,傳統製造業向智能化轉型需要承擔多大的風險、智能化轉型的成本有多高、轉型之後效率能提升多少?這些都是未知數。
咬著牙堅持改造的效益,很快體現出來。「人工至少節省30%。」夏志強說,全智能化生產為產能與效率帶來跨越量級的飛躍。每年該工廠預計能生產火鍋底油、底料、肉製品10萬噸,方便火鍋組裝盒、菌粉包組裝1500萬包。
【專家點評】
數位化轉型要避免三件事
□四川大學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博士 郭敏
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將為製造業帶來四方面的智能化提升:一是智能化生產,即實現從單個機器到產線、車間乃至整個工廠的智能決策和動態優化,顯著提升全流程生產效率、提高質量、降低成本;二是網絡化協同,即形成眾包眾創、協同設計等新模式,大幅降低新產品開發製造成本、縮短產品上市周期;三是個性化定製,即基於網際網路獲取用戶個性化需求,通過靈活柔性組織設計、製造資源和生產流程,實現低成本大規模定製;四是服務化轉型,即通過對產品運行的實時監測,提供遠程維護等服務,並反饋優化產品設計,實現企業服務化轉型。
傳統企業在進行數位化轉型過程中,要避免三件事:避免「一步到位」的想法;避免脫離自身的人才結構制定升級方案;避免脫離自身的生產場景。此外,工業網際網路在我國製造業中的滲透率仍較低,部分中小型製造業企業轉型意願不強,行業布局仍面臨諸多「梗阻」。問題導向很重要,在做遠景規劃時,一定要注重解決企業、行業當前實際問題,這樣才可能有持續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