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發現一個三星系統,周圍是混亂的塵埃盤

2020-09-04 cnBeta

據外媒BGR報導,天文學家們認為已經觀察到太空中的一個三星系統,周圍是一個混亂的塵埃盤,可能形成行星。這些恆星互相環繞,塵埃盤在不同的方向被撕碎。研究人員認為,圍繞這些恆星運行的物質足以形成30個地球。

這項研究發表在《科學》雜誌上,雖然並不能為研究人員提供任何 "類似塔圖因的世界 "的確鑿證據,但它確實提供了可能性。在大量的塵埃和碎片中是否潛伏著一顆行星?正如科學家們在論文中解釋的那樣,這三顆恆星是在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陣列的幫助下,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發現的。研究人員發現的是這個三星系統撕裂由塵埃和物質組成塵埃盤的證據,這些物質通常會形成行星和衛星。

通常情況下,當一顆恆星形成時,它會吸引附近的材料--或者有時這些材料已經在恆星周圍的軌道上等待,這取決於它形成的位置。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物質會沉澱成一個吸積盤,物質在這裡聚集成越來越大的球體。這些球體有時會相互碰撞,而其他較小的塊狀物則形成衛星,最終被困在較大天體的軌道上。

在這種情況下,吸積盤本身就有大量的材料可以用來製造行星。研究人員相信那裡有多達相當於30個地球質量的塵埃和碎片, 圍繞著這三顆恆星旋轉, 而恆星本身也在互相扭曲和旋轉。模擬研究表明,有可能是恆星彼此間的軌道足以將塵埃拋入研究人員所觀察到的混亂中。

相關焦點

  • 在遙遠的行星周圍,發現衛星形成盤,或將揭示太陽系之謎!
    利用地球上最強大的射電望遠鏡陣列,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一個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環繞行星盤,就像人們認為是木星衛星誕生的那個盤一樣。這一發現發表在《天體物理學》上,為PDS 70c行星的有趣故事增添了新內容。
  • 在太陽之星周圍發現太空糖
    多麼甜蜜的宇宙發現!在一顆年輕的類太陽恆星周圍的氣體中發現了糖分子,這表明即使外星體仍然在系統中形成,一些生命的基石也可能存在。這顆名為IRAS 16293-2422的年輕恆星是二元(或兩星)系統的一部分。
  •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發現一個奇特的三體星系,不久將爆炸!
    然而,在最近的一項新研究中,天文學家發現的一個三體星系,則是銀河系中前所未見的。一支國際天文小組利用歐南臺甚大望遠鏡拍攝到驚人一幕,三顆恆星被一片蜿蜒迴轉的塵埃氣體雲環繞,如同長蛇一般。於是,天文學家將其命名為阿佩普(Apep)。阿佩普是埃及神話中的神明,形象是一條蛇。
  • 新的觀測結果表明,行星盤被其三顆中心恆星撕裂了
    一個天文學家小組已經確定了第一個直接證據,證明恆星群可以撕裂它們的行星形成盤,使圓盤扭曲,並留下傾斜的圓環。這項新的研究表明,與《星球大戰》中的塔圖因不同,外來行星可能在多顆恆星周圍的彎曲圓盤中形成傾斜環。由於使用了歐洲南方天文臺的超大型望遠鏡(ESO的VLT)和阿塔卡馬大型毫米/亞毫米陣列(ALMA)的觀測,使得結果成為可能。
  • 天文學家發現新黑洞,距地1000光年
    ,一開始,天文學家是發現了這個命名為HR6819的雙星系統,它的視星等級很高,所以即使在地球上用肉眼,也是可以看到它的。,而且一種一顆恆星,似乎圍繞著一個天體在進行公轉,最終,天文學家發現了黑洞的存在,這也讓天文學家們「倒吸一口冷汗」,因為這個黑洞實在是太安靜了,它將自己完全藏匿與黑暗之中,甚至可能吸積盤都沒有。
  • 天文難題:塵埃盤內物質並不足以生成行星
    目前的天文認知以為年輕的恆星誕生後,氣體塵埃呈盤狀環繞其周圍,接著再從這些氣體塵埃中誕生一個個行星,故而把這個塵埃盤稱為「原行星盤」(protoplanetary disk)。然而最新一份研究卻讓天文學家們十分疑惑——環繞年輕恆星的原行星盤裡的物質,遠不夠形成它們系統裡的行星。
  • 新發現:三恆星系統的奇特原行星盤
    三恆星系統及周圍原行星盤的觀測圖片。利用超大大望遠鏡(VLT)和阿塔卡馬毫米/亞毫米陣列(ALMA),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罕見的圍繞三恆星系統的原行星盤。科學家認為原行星盤可能被恆星的引力拉斷了,或者是盤中誕生了一顆新行星。新發現的原行星盤隸屬於編號為GW Orionis的三恆星系統,它位於獵戶座,距離地球約1,312光年。
  • 驚奇,天文學家首次發現行星誕生於一個旋渦?
    驚奇,天文學家首次發現行星誕生於一個旋渦?文/袁玉剛 圖/來自網際網路太陽系有八大行星。行星誕生於吸積盤上,遵守「提丟斯-波德法則」。核心吸積理論認為:在萬有引力作用下,星際的氫氣和氦氣雲互相撞擊,直到其核心的密度和溫度足夠燃燒起來,就誕生了恆星;其餘殘留物圍繞在恆星赤道面上形成一個薄的吸積盤。吸積盤內重元素的固體顆粒聚集到一起形成「星子」。「星子」吸引周圍的氫氣、氦氣和重元素,迅速聚積為氣體行星和固體行星。「引力不穩定性」理論認為:恆星盤裡物質密度極高,物質自己的萬有引力導致物質收縮直接形成行星。
  • 天文學家新發現一個三體世界
    據美國宇航局NASA報導,天文學家最新確認了一個三體世界——存在於三星系統中的一顆行星,名為KOI-5Ab。看來三體人在宇宙中並不孤單,浸泡!浸泡!!早在2009年,NASA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射升空後不久,天文學家就曾注意到KOI-5Ab的蹤跡。
  • 天文學家發現彼得潘圓盤演化規律
    科學家認為行星是從恆星周圍一圈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圓盤內誕生,也叫原始行星盤。這個行星盤一般存在幾百萬到最長1,000萬年的時間,直到誕生所有繞行恆星的行星。近年來天文學家發現一種行星盤存在的時間可達普通行星盤的5~10倍左右,就像神話中永遠長不大的孩子,而得名「彼得潘圓盤」(Peter Pan discs)。什麼樣的特殊條件才會促生彼得潘盤,裡面行星與普通恆星系統的有什麼不同?這都是科學家好奇的問題。這份新研究用電腦模型,以各種參數模擬宇宙中可能出現的環境條件,研究彼得潘的演化過程。
  • 這個「盤」你想不到!研究發現恆星群可以撕裂它們的行星形成盤
    圖片來源:ESO/Exeter/Kraus等人近日,一項新研究揭示了第一個直接證據,表明恆星群可以撕裂它們的行星形成盤,使其扭曲和具有傾斜的環。由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天文學家領導的一個國際專家小組已經確定了一個恆星系統,其行星可能形成於圍繞多顆恆星的彎曲星盤的塵埃和氣體環中。相關論文近日刊登於《科學》。
  • 天文學家發現太陽死亡後,我們的地球仍有一線生機?
    這些殘骸的降落並不是雜亂無章,而是在周圍形成了行星的溫床(一個旋轉的物質盤)。關於太陽系的形成,天文學家們也同樣認為:起源於一團彌散在星際空間的氣體塵埃雲,在經過它自身引力的作用之後發生坍縮從而形成的。對於太陽系的探索,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人類,那就是當有一天太陽死亡,我們所生活的地球能否有一線生機?
  • 天文學家發現已知最年輕的熱木星
    天文學家利用來自NASA的過渡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和Spitzer太空望遠鏡的數據,發現了一顆正在運轉的熱木星系外行星,該軌道運行著一顆名為
  • 天文學家解開存在了16年的藍環星雲之謎
    混亂的粉碎留下了一顆恆星和令人著迷的藍色塵埃和氣體雲、一個星雲。這片雲延伸到約13光年的距離,這足以吞沒並排堆積的10個太陽系。據了解,這樣的場景可能曾發生在幾千年前的TYC 2597-735-1--這顆恆星距離地球超過6000光年。
  • 天文學家捕獲行星周圍恆星形成的稀有盤狀圖像
    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近日已經捕獲了15幅,位於數百光年以外的行星形成盤圈狀的圖像。這些塵埃和氣體的磁碟形狀類似於音樂唱片,形成於年輕的恆星周圍。這些圖像為研究行星系統的形成過程,提供了新的思路。「紅外幹涉儀正逐漸被用於發現天文物體的最細微的細節。將該技術與先進的數學方法相結合,最終使我們能夠將這些觀測結果轉化為圖像。」「您可以看到某些斑點更亮或更暗,如上圖所示:這暗示著可能導致行星形成的過程。例如:圓盤中可能存在不穩定性,可能導致圓盤積聚顆粒的渦旋逐漸生長並演化為行星的太空塵埃。」
  • 天文學家解開藍環星雲之謎:恆星TYC 2597-735-1碰撞造成
    混亂的粉碎留下了一顆恆星和令人著迷的藍色塵埃和氣體雲、一個星雲。這片雲延伸到約13光年的距離,這足以吞沒並排堆積的10個太陽系。據了解,這樣的場景可能曾發生在幾千年前的TYC 2597-735-1--這顆恆星距離地球超過6000光年。
  • 雙星系統將行星形成盤翻轉到極點位置
    博科園-科學科普:天文學類華威大學一位天文學家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了第一個被證實的雙星系統例子,該雙星系統將其周圍的圓盤翻轉到一個位置,並跳過這些恆星的軌道平面。國際天文學家小組使用阿塔卡馬大毫米/亞毫米陣列(ALMA)獲得小行星帶大小圓盤的高解析度圖像。整個系統呈現出不同尋常的景象,一個厚厚的氣體和塵埃環以與雙星軌道成直角旋轉。到目前為止,這種情況只存在於理論家的頭腦中,但是阿爾瑪的觀察證明了這種類型的極盤存在,甚至可能是相對普遍。這項新研究由英國皇家學會大學研究員、華威大學物理系的格蘭特·m·甘迺迪博士於2014年1月14日在《自然天文學》上發表。
  • 科學家發現首個年輕的三恆星系統,其中有一顆行星正在形成
    科學家認為在宇宙中由單一恆星構成的恆星系統是很普遍的,近些年隨著觀測設備的進步,又發現在銀河系中同樣存在大量的雙恆星系統,通過模擬運行發現由兩顆恆星相互環繞的系統是比較平衡的,但如果出現三顆恆星就會導致運行混亂,這意味著劉慈欣在《三體》小說中描述的三體星系一直沒有發現過,近日科學家宣布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馬陣列發現了首個
  • 天文學家發現一個異常的太陽系胚胎
    ALMA在豺狼座發現了一個Dagnello最近阿塔卡馬毫米/亞毫米波射電望遠鏡陣列(ALMA)在豺狼座的一個原行星盤周圍發現了一個奇特的氣體結構。我們印象中的原行星盤通常由一個個同心圓組成,但豺狼座RU的原行星盤卻由內向外伸展出了許多氣體「旋臂」,宛如迷你的旋渦星系。這個原行星盤實際上分為內外兩部分。中心部分的直徑大約為60 AU,相當於海王星軌道直徑的2倍。
  • 天文學家新發現了20顆土星衛星
    有兩顆新發現的順行衛星屬於因紐特群,傾角約為46°,而逆行衛星則屬於諾爾斯群。最靠近土星的兩顆順行衛星的軌道周期約為兩年,而更遙遠的衛星(包括兩顆逆行和一顆順行的衛星)的軌道周期超過了三年。另一顆順行衛星的軌道傾角接近36°,屬於高盧衛星群。有趣的是,天文學家認為兩顆新發現的因紐特衛星曾經是一顆更大的、後來分裂的衛星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