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鄉上慄縣發現數千件哺乳動物牙齒化石 初步鑑定屬種40 個

2020-12-05 萍鄉頻道

  (萍博宣)

  2014年10月,萍鄉博物館在江西萍鄉上慄縣長平鄉楊家灣洞穴發現哺乳動物化石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同號文研究員於2014-2015年兩次帶隊前往實地調查,並與萍鄉博物館一起對化石點進行了考古發掘,專家認為此洞穴遺址是江西省為數不多的更新世化石點中出土化石最為豐富多樣的;其中,在2015年發掘工作中,於原洞穴遺址50米開外處又開挖了另一個山洞,也發現了不少哺乳動物化石。為便於考古研究將兩個洞分別命名為「楊家灣1號洞」和「楊家灣2號洞」。這兩個洞都是發育在二疊系灰巖中的溶洞,但兩者不在同一個水平上,洞內堆積物也不盡相同。

更多相關新聞及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國江西網萍鄉頻道(djwpxpd)"和"江西新聞(jxrb_jxnews)。

中國江西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註明「中國江西網訊」或「中國江西網」、「大江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中國江西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國江西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註明「中國江西網訊[XXX報]」或「中國江西網-XXX報」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江西日報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國江西網·XXX報」。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中國江西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不授權任何機構、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截取、複製和使用。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繫,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繫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繫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稿件請投:1642308157@qq.com

中國江西網萍鄉分站新聞熱線
座機:0799—6321110

熱忱歡迎廣大網友提供新聞線索!

中國江西網萍鄉分站【萍鄉頭條】

相關焦點

  • 江西發現大量古人類活動時期熊貓、劍齒象等動物化石
    新華社南昌3月3日電(記者吳鍾昊)記者從江西省萍鄉市獲悉,萍鄉市上慄縣長平鄉楊家灣1號洞考古挖掘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洞內所發現的數千件哺乳動物牙齒化石,其中包括巴氏大熊貓、劍齒象等已滅絕動物的化石。據萍鄉市博物館館長鄒松林介紹,2014年10月,萍鄉市博物館在楊家灣洞穴發現哺乳動物化石點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專家兩次帶隊前往實地調查,與萍鄉博物館一起對化石點進行發掘。數千件哺乳動物牙齒化石經中科院專家初步鑑定,共計6目20科40種(含未定種)。
  • 江西萍鄉發現十餘枚恐龍蛋化石 專家:經鑑定距今約9000萬年(圖)
    中新網江西萍鄉9月17日電 (記者 劉佔昆)連日來,江西萍鄉發現十餘枚恐龍蛋化石引起廣泛關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王強博士17日向記者表示,經初步鑑定,它們屬於距今約9000萬年的晚白堊世早期恐龍蛋化石。
  • 江西萍鄉一施工地發現至少10枚恐龍蛋化石,萍鄉曾為恐龍生活地
    新京報訊(記者 吳淋姝)9月16日,新京報記者從江西萍鄉上慄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遊局文物辦獲悉,15日,上慄工業園區一工地挖掘出至少10枚晚白堊世早期的恐龍蛋化石。目前,恐龍蛋化石已得到妥善保管,待後續修復和研究。江西萍鄉上慄工業園區內施工現場發現的恐龍蛋化石。
  • 萍鄉孽龍洞發現罕見「蛇龍」化石 脊骨清晰可見(圖)
    孽龍洞發現兩條疑似「蛇龍」化石,脊骨清晰可見、黃相人、李小濤報導:9月30日,記者在上慄縣孽龍洞景區獲悉,該景區發現兩條罕見的疑似「蛇龍」的灰色東西,脊椎骨骼清晰可見。該縣地質礦產局黨組成員、地質工程師歐陽萍帶隊現場勘查,初步判斷,這是第四紀古脊椎動物化石,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  記者在現場看到,兩條疑似「蛇龍」的化石,一條長約70釐米,地面隆起部分約1釐米;一條長約90釐米,地面隆起部分約1釐米。雖然有些受損,但不影響其科研價值。
  • 中國科學家發現新猿人頭骨化石 初步判斷在更新世中期
    經過多次發掘,位於安徽東至縣華龍洞古人類遺址取得重大發現,出土20餘件古人類化石、以及古人類製作使用的石器和大約6000餘件的脊椎動物化石,其中還包含1件古人類頭骨化石。2006年7-9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華龍洞進行了初步的發掘,發現了一枚人類的牙齒、一件人類額骨殘片化石和一些哺乳動物化石。 2014年-2015年,文物部門對華龍洞進行了再次發掘,發掘的面積分別為18平方米和28平方米,這兩次發掘發現了一批重要的古人類化石。
  • 我國學者發現直立人兒童化石 有助解讀人類演化
    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2012年在孫家洞作搶救性發掘,於原生層位發現古人類化石,同時伴有大量的哺乳動物化石,以及少量人工石製品。出土的6件古人類化石,包括上頜殘塊(附帶第一臼齒)、下頜殘塊(附帶第一臼齒)和4枚牙齒(分別是上頜第二前臼齒,下頜外側門齒,2個下頜第二臼齒)。這些標本代表3個古人類: 1個成年人和2個未成年人,其中未成年人的牙齒生長狀況分別與現代人6-7歲和11-12歲的兒童相當。
  • 動物牙齒化石藏了50年 一經鑑定是珍品
    楊先生收藏的化石   本報訊 昨日,家住大營坡的楊先生將收藏的一塊動物牙齒模樣白色石頭,拿到貴州省化石博物館鑑定,經專家初步鑑定認為:這是動物牙齒化石,該化石通體白色,非常少見。  經過專家鑑定,這是一塊牙齒化石,是一種古代植食動物頭部骨骼化石,至於是什麼物種,生活在什麼時期,還需進一步鑑定。專家稱,白色化石萬裡挑一,只可惜楊先生現在剩下的化石太小,如果稍微完整點,考古價值會更大一些。(責任編輯:羅園) 微博推薦
  • 北京猿人牙齒化石揭示古人類生活細節
    新華網北京4月28日電(記者楊春雪)科學家近日在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發現了一枚被遺忘的北京猿人牙齒。科學家認為,重新發現這枚牙齒為學術界提供了周口店發掘最早期階段的珍貴北京猿人化石材料。  生活在距今60萬年前的北京猿人化石極其稀少,多在二戰中丟失。
  • 福建三明寧化發現8顆萬年前人類牙齒化石
    三明寧化發現萬年前人類牙齒化石  臺海網7月3日訊 (海都報記者 李熙慧)三明寧化意外地發現了8顆萬年前人類牙齒化石。據悉,這些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在1982年採集的標本,已於日前正式移交當地文管部門保管。
  • 巡查工地發現古生物牙齒化石 未石化處露潔白鈣質
    ,專家初步鑑定認為屬於「久遠原始動物」,是恐龍牙齒的可能性很小  廣州日報順德訊(記者曾毅攝影報導) 在建築工地進行例行巡查,順德杏壇鎮馬東村的治安員梁志發隨意一瞥,居然被他發現了一個古生物的牙齒化石。
  • 瀘州村民溶洞探險 發現「六排牙齒奇怪化石」(圖)
    村民發現的奇怪化石。李驍 攝  四川新聞網瀘州10月30日訊(記者 嶽東)瀘州市古藺縣村民李政林稱,在當地一個溶洞裡面撿到一些奇怪石頭,疑似遠古生物的牙齒化石。這些牙齒不是單獨一排的,而是數排連在一起。
  • 內蒙古發現7萬年前古動物牙齒化石
    2007-09-18 04:16  編輯:楊晨雨   新華社呼和浩特9月17日專電(宋景軍徐穎)日前,內蒙古自治區翁牛特旗新發現了3枚動物牙齒化石,經中美聯合考古隊4位考古學者初步鑑定,這是生活在7萬年前的類似犀牛的巨型動物牙齒化石。
  • 天山哈密發現世界最大最富集翼龍化石遺址
    這支新疆哈密科考隊與地方合作,在當地發現一處新的白堊紀翼龍動物群。這一翼龍化石分布區,不但是世上已知最大和最富集的翼龍化石產地,也是目前唯一一處三維立體保存的翼龍蛋和雌雄個體共生化石遺址。(記者 徐瑞哲)  翼龍是會飛的爬行動物,比鳥類早約7000萬年飛向天空。
  • 廣東三水發現大型骨骼化石 或是食草類恐龍化石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健源  繼南海大瀝發現恐龍蛋化石後,三水盆地近日又有新發現!最近,三水化石愛好者趙燦輝向廣州日報報料稱,他在三水周邊的四會大沙發現疑似恐龍骨骼化石,最大的「骨頭」直徑達20釐米左右,較大的有七八件,另外還有數十塊化石碎片。此前,趙燦輝在該地點已發現過動物牙齒化石,被專家鑑定為霸王龍牙齒。他最新發現的這些「大骨頭」是恐龍骨骼化石嗎?
  • 雲南臨滄發現早更新世晚期哺乳動物化石
    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高峰在接受光明日報記者獨家專訪時介紹,當地考古工作人員日前在雲南省臨滄市鎮康縣桃源村發現了袁氏劍齒象臼齒等早更新世晚期哺乳動物化石。鎮康縣位於滇西南汀河下遊和怒江下遊南北水之間。
  • 池州華龍洞考古發掘出一塊猿人頭骨化石(圖)
    成果發布已確定古人類化石屬於直立人華龍洞位於池州市東至縣堯渡鎮汪村村龐汪組。2006 年7~9 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華龍洞進行了初步發掘,發現1 枚人類牙齒、一件人類額骨殘片化石和一些哺乳動物化石。發現上述化石的地點為一個暴露有含化石堆積及鈣質膠結的山坡。
  • 外媒:澳大利亞發現500萬年前巨大鯨魚牙齒化石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這枚鯨魚牙齒化石長30釐米,比霸王龍的牙齒還要大。(法新社)參考消息網4月22日報導 外媒稱,澳大利亞首次發現了一枚有500萬年歷史的巨大鯨魚牙齒化石,這是世界首次在美洲以外地區發現這種已絕種巨型抹香鯨的化石。
  • 早期哺乳動物長什麼樣?生物學家發現遠古牙齒,還原出它們的形態
    在2002年4月,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來自中美聯合的科學家團隊表示,在我國遼寧地區,發現了一個有胎盤的哺乳動物化石,從時間上推測,距今至少有1.3億年的歷史,很可能是包括人類在內,所有胎生哺乳動物的祖先。
  • 雲南出土罕見舊石器時代人齒化石及石器
    、2000餘件具有歐洲人類的石器製作技術特點的石製品,日前在雲南 富源大河鄉茨託村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出土。其論據之一就是中國以至亞洲地區缺少可靠的距今4-10萬年間的人類化石。  據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考古發掘隊領隊吉學平介紹,這個舊石器遺址位於雲南富源縣城東南約17公裡,共發現2個洞穴。初步年代測定1號洞文化層的年代大約距今10萬年,2號洞晚於1號洞。  經雲南省地礦廳水文隊專家劉經仁鑑定,1號洞內的動物化石和石製品確認為舊石器時代遺址。
  • 有完整舌骨的哺乳動物化石竟然被你發現了
    日前,由瀋陽師範大學領導的國際合作課題組在中國內蒙古寧城五化地區距今約1.64億年的侏羅紀地層中,發現並證實了新的哺乳型動物化石——「微小柱齒獸」 (Microdocodon), 這是中國發現迄今最早的舌骨保存完好的哺乳型動物化石。7月19日,這一研究成果發表於美國《科學》雜誌,這對於研究我國及全球早期哺乳動物演化做出了新的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