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鑄盾護民強大合力——新中國人民防空創立70周年紀念活動剪影

2021-01-21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編者按 剛剛過去的10月31日,是新中國人民防空創立70周年紀念日。70年枕戈待旦,70載春華秋實。70年來,人民防空歷經創業起步、全民建設、調整改革、創新發展、奮進新時代等階段,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史性跨越。

近段時間以來,全國各地普遍通過開展宣傳教育、訓練演練、成果展示等各項活動,向新中國人民防空70歲生日獻禮。這既寄託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喜悅之情,更表達了牢記統帥囑託、鑄就堅不可摧的護民之盾的堅定信心。現刊發紀念活動的一組報導,以期讓廣大讀者對人民防空這一國之大事、國家戰略、長期戰略的了解更進一步、更深一層,為加強人防建設贏得更廣泛的支持、凝聚更強大的合力。

全國人防科技創新展示活動在河南省洛陽市舉辦

線上線下共享「科技盛宴」

■本報記者 賈 勇 通訊員 林曉冰

某參展企業負責人在河南省洛陽市會展中心介紹人防科技創新成果。李 浩攝

地下人防工程內走來了旋轉式消毒機器人、無需電力的水動力防洪閘破解地下空間防淹難題、智能化人防車引導社區群眾快速疏散……

10月29日至31日,全國人防科技創新交流和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成果運用展示(以下簡稱:人防科技創新展示)活動,在河南省洛陽市會展中心舉辦。全國各省、區、市人防辦通過視頻會議系統,同步觀摩這項活動。3天時間裡,146家參展單位推出的200多項科技成果、5000多件(套)產品,讓全國人防系統共享一場「科技盛宴」。

近年來,國家人防辦大力推動「科技強防」,制定出臺《人民防空科學研究暫行管理辦法》,發布《人民防空科研選題指南2018—2020》。「現在不缺乏科技研發力量,缺少的是研發需求信息。」國家人防辦相關領導告訴記者,明確了研發方向和重點,全國人防科技創新活動蓬勃開展。他們及時組織成果鑑定,積極推進成果轉化運用。

「可以結合紀念新中國人民防空創立70周年,組織開展人防科技創新展示活動,既能夠促進創新成果的推廣運用,又能夠展示新時代人民防空形象,進一步贏得地方黨委、政府和軍事機關的支持。」在籌劃2020年度工作時,河南省人防辦向國家人防辦提出上述建議。

河南省人防辦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在辦機關專門設置「科技與信息化處」,去年以來,推薦上報的6項成果均獲得國家有關部門的肯定和推廣。考慮到河南省人防科技創新工作基礎厚實,國家人防辦便將此項活動交由他們牽頭組織。

為把最優秀的科技創新成果推薦給全國人防系統,河南省人防辦會同有關部門,緊扣國家人防辦《人民防空科研選題指南2018—2020》重點內容,聚焦工程防護、指揮通信、預警報知、信息軟體、科技裝備5大類研發成果,從軍事科學院國防工程研究院和全國26個省、區、市的相關企業中,篩選具有推廣價值的科技成果。

據統計,上會的科技成果中,新技術135項,獲得科技進步獎18項,獲得專利640項;新材料11項,獲得科技進步獎2項,獲得專利39項;新工藝9項,獲得專利8項;新設備71項,獲得科技進步獎35項,獲得專利12項。

「一地開展活動,全國線上觀摩,這在近年來還是第一次。」國家人防辦業務部門負責人介紹說,組織全國人防部門同步收聽收看這項活動,也是對人防通信科技含量水平的一次檢驗。各省、區、市人防部門普遍反映:圖像清晰,聲音良好,參展單位的優質產品盡收眼底。

一扇玄武巖纖維防護門,重量只相當於傳統防護門的五分之一,防護能力卻與傳統門相當。有的參觀者半信半疑,舉起參展商準備的大鐵錘砸起門來。「咣——咣」的錘打聲,讓線上線下的觀摩人員忍俊不禁的同時,也讓大家深切地感到:科技強防的時代已經來臨!

一臺坦克外形的人防工程巡檢車吸引了大家的目光。由於人防工程建在地下,安全隱患檢查比較困難,而這臺車憑藉智能化的視覺、聽覺、嗅覺系統,能夠自動檢測出工程內的火災隱患、有毒有害氣體,還能夠在工程遇到危險時引導人們向安全地帶轉移。

水動力防洪閘汛期自動擋水,無需人員值守:地下工程入口處水位低時,水推動閘板起浮擋水;水位高時,水推動閘板全部豎立;平時,還可作為入口處的車輛限速帶。

戰時人員掩蔽到地下空間,地下與地上如何實現通信聯絡?透地D波技術設備看上去不起眼,卻能夠實現地上與地下垂直800米區間內雙向語音互通,被譽為應急通信的「土行孫」……

「科技創新重在實踐轉化,只有推廣運用創新成果,才能讓它們『走出深閨』為人識。」交流中,專家的意見獲得線上線下觀摩人員的普遍認同。

作為主辦方,河南人防部門在活動期間便與數家參展單位達成合作意向。記者了解到,像河南人防部門一樣,全國不少人防部門都以觀摩這項活動為契機,積極引進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助推應戰應急能力快速提升。

重慶市人防辦加緊練兵強能

專業隊與「中軍帳」齊淬火

■本報特約記者 王誠潔

重慶市人防辦機關人員練習實彈射擊。王誠潔攝

「迷彩綠」「天使白」「救援藍」「消防紅」飛奔而來、並肩上陣……人民防空創立70年了,人防隊伍到底是個什麼樣?10月28日,重慶市在沙坪垻區組織的一場人防專業隊演練,讓人們看到了新時代人防隊伍的風採:

防空警報驟然響起,人防通信專業隊迅速出動,空曠的野外頃刻間矗立起一座機動指揮所,在座機、手機等日常通信手段失效的情況下,保證指揮部與救援一線的實時通聯。

為營救被困樓內人員,應急救援專業隊員沿著高空繩索攀爬入樓,採取擔架陪伴下降技術將人員移出險境。

某電廠內,偽裝防護專業隊嚴陣以待,先後釋放空飄氣球,施放垂直煙幕,發射錫箔幹擾彈和空拋雷,為電力設施打造立體防護網……

與此同時,人防志願者把地面群眾帶到附近防空洞內掩蔽。防空洞內,防疫消毒、心理疏導、生活物資分配等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展開。

專業隊伍上陣練兵,指揮員也在加鋼淬火。10月20日至29日,重慶市人防辦組織機關幹部開展「準軍事化訓練」。這次訓練不僅設置了防空襲戰技術、野外生存等大家比較熟悉的課目,而且專門安排了實彈射擊,讓大家嗅一嗅硝煙的味道。

訓練中,大家印象最深刻的還是軍事理論學習。去年5月,根據西部戰區安排,重慶市組織開展城市人民防空演習,將人民防空行動融入戰區聯合防空作戰計劃,進一步豐富了戰時人民防空行動理論,形成不少新戰法。

比如,傳統的人民防空行動強調單純地防護。結合對去年演習的深入剖析,大家在這次學習中形成共識:未來防空襲鬥爭,人民防空隊伍必須在戰區統一指揮下,與防空作戰部隊聯合行動,將「被動防」與「主動打」結合起來,有效攔截敵方空襲兵器,最大程度降低遭受襲擊的概率。

深入討論中,參訓人員的思想共識進一步深化:新中國人民防空創立70年來,戰爭形態發生了深刻演變,但無論情況怎樣變化,人民戰爭這一制勝法寶不能丟,必須按照全民國防的要求,發動社會各界了解人防常識、支持人防工作、參與人防建設,鑄就全民防護的銅牆鐵壁。

「抗日戰爭時期,重慶遭受了侵華日軍長達5年半時間的戰略轟炸,人民群眾傷亡慘重。」重慶市人防辦主任鄭平告訴記者,撫今追昔,人民防空力量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從指揮機關到基層專業隊伍必須常備不懈,決不能讓歷史悲劇重演。

北京市在香山公園開展宣傳活動

紅色紀念地展示人防歷程

■本報特約通訊員 王佔明 魏 鑫

遊客在北京香山公園參加新中國人民防空創立70周年宣傳活動。王佔明攝

70年,人民防空怎樣一步步走來?10月29日,由北京市人防辦與香山公園共同主辦的新中國人民防空創立70周年宣傳活動在香山公園啟動,為期1個月的宣傳活動將向人們展示人民防空不平凡的歷程。

「在香山公園舉辦人防宣傳活動,不僅僅因為這裡是秋遊盛地。」北京市人防辦主任劉寶傑介紹說,1949年3月25日,毛澤東同志率領中共中央進駐北京香山,在進京的前10天,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築造的防空洞,在毛澤東同志居住的雙清別墅內建成。這座防空洞成為新中國最早的人防工事之一。

「這場宣傳活動,不僅展示了北京人民防空70年曆程,而且豐富了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紀念地的內容。」香山公園負責人告訴筆者,他們積極配合人防部門開展宣傳活動,讓廣大遊客在觀賞漫山紅葉的同時,多了解一些國防知識。

此次宣傳活動分為兩個展區。原中央警衛處辦公區內,「北京人防70年曆程擷英」展覽,將北京人防的發展歷程翔實呈現;在雙清別墅,「人防工程 護民之盾」展覽,生動講述了人防工程建設從全民「深挖洞」應急戰備狀態,到平戰結合融入城市發展、服務保障民生的歷史性轉變。

參觀中,不少細節令人印象深刻。比如,1969年10月1日,北京地鐵1號線試運營,這是新中國第一條城市地鐵線路,也是第一座地鐵人防工程。「想不到人防就在身邊。」許多觀眾恍然大悟:不僅僅是地鐵,不少位於地下的停車位、儲藏間、商場、超市,乃至社區居民休閒娛樂的地下空間,都屬於人防工程。

「我們從市民關注的停車難等問題入手設計這次展覽,就是要提高遊客興趣,增強宣傳效果。」北京市人防辦相關人員介紹說,目前,全市用於公益便民類的人防工程近5000處、2100萬平方米,向社會提供地下停車位近40萬個。遊客了解到這一情況,對人防工程「戰時保護生命、平時服務生活」的獨特優勢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

參觀者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照片由黑白變成彩色,黑黝黝的防空洞變成豐富多彩的地下空間。近年來,北京市按照戰備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相統一的原則,統籌推進人防工程與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形成了以結建工程為主體、地鐵工程為骨幹、配套工程為重點的人防工程建設新格局。「看到『地下長城』隨首都城市建設一起延伸,心裡的安全感滿滿的。」一些參觀人員深有感觸地說。

護民之盾越來越堅固,人防力量越來越壯大,是參觀者的共同感受。在北京2012年「7·21」特大自然災害救援、2008年奧運安保,以及汶川、雅安抗震救災中,都活躍著北京人防工作者的身影。一些參觀者情不自禁地記下了他們身上「CCAD」(中國人民防空英文縮寫)的標誌。

「依託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紀念地展示發展歷程,是北京人防的光榮。」該市人防辦幹部職工表示,要以這次宣傳活動為新起點,不斷開拓創新,向黨和人民交上更加出彩的答卷。

來源:中國國防報

相關焦點

  • 全息影像帶你認識不一樣的地下室 杭州這場「人防70年」展覽值得一看
    新中國人民防空創立70周年這次「杭州人防70年」專題展位於杭州市黨群服務中心,由杭州市人民防空辦公室、中共杭州市委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中共杭州市委黨史研究室、杭州市檔案館聯合舉辦。今年是新中國人民防空創立70周年,為展現人民防空70年的建設成就和積極貢獻,激發全社會關心人防、支持人防、建設人防的良好氛圍,鑄就堅不可摧的護民之盾,根據國家人防辦、省人防辦和年度工作安排,舉辦此次展覽。展覽分為引子、人民防空的產生和發展、新時代的人民防空三部分。
  • 雙語總結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閱兵亮點
    在10月1日舉行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中,空中護旗梯隊拉開了閱兵分列式的序幕,中國共產黨黨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飄揚在天安門上空。20架直升機組成巨大的「70」字樣。
  • 藉助「城市大腦」 鑄牢護民之盾
    人民防空如何藉助新技術實現新發展?近年來,浙江省杭州市人防辦依託「讓城市變得更聰明更智慧」的杭州「城市大腦」平臺,在獲取運用數據、提高防護能力方面積極探索,為鑄就堅不可摧的護民之盾提供了有力支撐。「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本版對他們的探索進行整理刊發,以期為科技強防工作提供借鑑。
  • 我國人民防空的發展歷程?(下)
    1984年,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條例》,對人民防空工程的維護管理作了明確規定。1996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確立了「廣泛動員、紮實建設、嚴密防護、力保潛力」的指導思想。第五階段:全面協調發展階段(2001年至今)。2001年,頒布了《關於加強人民防空工作的決定》,確定了新世紀人民防空建設的指導思想、原則、目標和要求。
  • 弘揚團結奮鬥精神 凝聚強大發展合力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也曾遭遇敵對勢力的長期封鎖,遭遇像「三年自然災害」那樣的嚴重災難,但是黨始終自覺保持團結統一,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戰勝了重重困難,把一個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國家建設成為強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使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毛澤東曾寫下「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的豪邁詩句。
  • 衛視精心編排節目 廣電矩陣合力升溫70周年報導
    隨著新中國成立70周年腳步的日益臨近,一批批以小見大反映70年來我們國家的發展、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人民的幸福的內容正在呈現。 創新方式手段讓傳播更具新意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這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全國各地的廣電媒體做強做亮主題宣傳的方式、手段讓人眼前一亮。
  • 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觀後感英語必備詞
    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   閱兵 military parade   勝利日大閱兵 V-Day parade   抗日戰爭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   the military
  • 介休市舉行紀念張頷先生誕辰100周年系列活動
    黃河新聞網晉中訊(宋暉 曹煒嚴)11月16日,是張頷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日,今年也是享譽學術界的「侯馬盟書」發現55周年,在張頷先生故裡山西省晉中市介休市,為了紀念這位享譽國內外的文博大家、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和書法家,介休市委、市政府在介休市博物館舉行紀念張頷先生誕辰100周年系列活動。
  • 在蒙中資企業舉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聯歡會
    人民網烏蘭巴託9月19日電(記者 霍文)作為中國駐蒙古國大使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之二,由蒙古國中華總商會和中國駐蒙古國大使館共同主辦的在蒙中資企業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聯歡會19日在烏蘭巴託成吉思汗飯店舉行,駐蒙古使館外交官、中資企業代表、蒙古國商業理事會代表以及旅蒙華人華僑等300餘人出席。
  • 紀念新中國民航「八一」開航70周年
    70年前的今天,對於中國民航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日子。1950年8月1日,天津經由漢口飛往重慶的首航班機「139號」,載著14名乘客於上午8時30分在天津機場起飛,同日上午10時30分,由毛澤東題名的「北京號」飛機從廣州經漢口飛向天津。新中國民航最早的國內航線由此正式開通,史稱「八一」開航,拉開了新中國民航事業的序幕。
  • 新中國考古從這裡起步!專家共聚新鄉紀念輝縣考古發掘70周年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袁楠 通訊員 郭強 饒勝11月7日,「紀念新中國輝縣考古發掘70周年暨古代文明研討會」在新鄉召開,來自國內外考古學界專家、高校學者、各級文物部門負責人160餘人,圍繞新鄉古代文明以及各領域研究熱點等內容進行了深入探討交流,為我省文物考古工作建言獻策
  • 戰疫·蘇史記|蘇州市人民防空辦公室志
    ,通過「三個一線」(黨旗飄在一線、堡壘強在一線、黨員衝在一線)、「三個平臺」(學習強國、智慧辦公、微信公眾號)和「三學一爭」(主題實踐活動),統籌抓好疫情防控這個重中之重和人民防空這個主責主業,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開展、高效落實。
  • 70位作家70部兒童文學作品,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新中國成立...
    10月20日,由北京出版集團旗下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主辦的「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兒童文學經典作品集」新書發布會在京舉行。發布會當天,北京出版集團總編輯李清霞首先代表出版方致辭,她談到,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在這個時間節點上,推出一批主旋律突出、正能量強勁的優秀主題出版物,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豐富、更有營養的精神食糧,為社會貢獻可以傳之久遠的精品力作,是國家之需、民族之需、時代之需,也是出版人的使命與追求。
  • 今天,紀念渡江勝利暨南京解放69周年
    今天,是南京解放69周年的紀念日。渡江勝利、南京解放是重大歷史轉折事件它宣告了國民黨政權的滅亡,標誌著中國近代史的結束,新中國的誕生,同時賦予了南京英雄之城、勝利之都的歷史文化內涵。同時,中共南京地下市委組織力量保護城市、學校、工廠、商店和組織機關的工人、學生、店員等進行護校、護廠、護店;將2000多名原國民黨警察組成人民警察總隊在市內分區警戒。大校場機場電臺和指揮塔臺、獅子山炮臺、駐笆鬥山的海防第二艦隊相繼起義。35軍偵察人員在江北岸尋得一隻木船,由船主童達興駕駛到下關尋找渡船。
  •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舉辦紀念建所四十周年系列活動
    12月1日,為紀念建所四十周年,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舉辦了系列紀念活動。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副校長朱信凱,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清史研究所名譽所長、一級教授戴逸,以及來自海內外的嘉賓、校友、在校學生等共二百餘人參加了活動。
  • 中科院院士曾呈奎誕辰11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在青島舉行
    為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紀念曾呈奎為我國海洋科學事業做出的卓越貢獻,緬懷他「愛國敬業、耕海澤農、前瞻布局、甘為人梯」的偉大科學精神,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黨委於6月18日舉行曾呈奎110周年誕辰系列紀念活動。
  •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優秀徵文:我的「中國夢、統戰情」
    【編者按】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年,市委統戰部在全市統一戰線範圍內開展徵文比賽活動,活動得到各地統戰工作者、統戰對象等的積極響應。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只有堅定人民立場,堅守民生情懷,發展實績才能更有「溫度」、惠民答卷才能更有「厚度」。 因此,只有將初心鐫刻於胸、將責任扛在肩上,才能用奉獻擔當使命、用奮鬥書寫人生。業務不精,知識貧乏,思想就會缺乏靈氣,講話就缺少底氣,行動就缺少朝氣,工作就缺少銳氣。初識統戰工作,我從學習開始。
  • 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新聞中心就民主黨派人士對抗日戰爭的認識...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有機會和中外記者朋友們交流互動,我是深感榮幸。2015-09-02 09:27:35鄭建邦: 現在中國全國各地都在隆重地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
  •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舉行建所70周年紀念活動
    8月1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隆重舉行建所70周年紀念活動。結合疫情防控要求,海洋所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雲所慶」,紀念活動通過網絡同步在線直播。中國科學院瀋陽分院院長韓恩厚代表中國科學院向海洋所成立70周年表示祝賀。
  • 新華全媒直播勝利日大閱兵-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
    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當天上午10時,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紀念大會。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將發表重要講話並檢閱部隊。新華網將進行現場直播,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