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覆蓋率達100%,南海航海保障中心港珠澳大橋航標處正式掛牌

2021-01-13 騰訊網

12月30日,交通運輸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港珠澳大橋航標處(以下簡稱航標處)在港珠澳大橋口岸人工島正式揭牌成立。

港珠澳大橋航標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成立後將為過往船舶提供更加優質的導助航服務,提升船舶遇險應急處置能力,保障大橋及附近水域水上交通運輸安全便捷暢通。

港珠澳大橋是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橫跨的珠江口水域年通航船舶達150多萬艘次,每天船舶流量超過4000艘次,是世界上船舶密度最高的水域之一,航標管理對於保障水上交通安全尤為重要。

港珠澳大橋航標處成立後,將主要承擔大橋主體工程附近水域及轄區航標建設養護、航海保障技術支持及服務保障工作,下設橋區、高欄、桂山、三灶等4個航標管理站,轄區覆蓋西起小襟島、東至擔桿頭沿海120海裡,南起珠江口、北至淇澳島縱深50海裡沿海水域,負責管理448座各類航標,採用「重點值守、遠程監控、定期巡查、應急維護」的航標維護管理模式。

同時,截至2020年10月,港珠澳大橋水域公用航標已全部採用北鬥終端遠程管理,北鬥覆蓋率達到100%。

【記者】張子俊

【通訊員】謝薇 張建林 沈亮

【作者】 張子俊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南海航海保障中心港珠澳大橋航標處掛牌
    中工網北京12月30日電(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杜鑫)記者今天從交通運輸部獲悉,交通運輸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港珠澳大橋航標處在港珠澳大橋口岸人工島正式揭牌成立。港珠澳大橋航標處成立後,將為過往船舶提供更加優質的導助航服務,提升船舶遇險應急處置能力,保障大橋及附近水域水上交通運輸安全便捷暢通,更好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裡,是世界最長跨海大橋,年通航船舶達150多萬艘次,每天船舶流量超過4000艘次,是世界上船舶密度最高的水域之一。【來源:中工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港珠澳大橋實現5G網絡全覆蓋:高清人臉辨識、北鬥參與運維
    據香港文匯網7月3日報導,港珠澳大橋5G通信網絡建設日前通過驗收測試,標誌著大橋5G通信網絡全線開通,實現橋區內地部分5G信號全面覆蓋。 大橋管理局有關負責人3日在接受採訪時透露,5G網絡全覆蓋將為大橋開展沉浸式觀光遊覽、高清人臉識別、無人駕駛等應用奠定了堅實的網絡基礎;而且5G將攜手北鬥、大數據等新技術融入「港珠澳大橋智能化運維技術集成應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在開啟港珠澳大橋智能化運維探索新階段的同時,亦將為相同類型的「生命線工程」提供支撐。
  • 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了!看《人民畫報》上的超級工程
    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廣東珠海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儀式並宣布大橋正式開通。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總長約55公裡,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 卡特彼勒為港珠澳大橋提供CAT®(卡特)發電機組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播放視頻 工作中的CAT發電機組中國裡程碑之作,港珠澳大橋已於2018年正式開通,它是超級跨海工程,主體工程集橋、島、隧於一體,它也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總長約55公裡,120年設計使用壽命。
  • 世界史上最貴的大橋,港珠澳大橋厲害之處在哪?
    港珠澳大橋東起香港國際機場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島,向西橫跨南海伶仃洋水域接珠海和澳門人工島,止於珠海洪灣立交; 港珠澳大橋橋隧全長55千米,其中主橋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 橋面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100千米/小時; 工程項目總投資額1269億元。港珠澳大橋因其超大的建築規模、空前的施工難度和頂尖的建造技術而聞名世界。
  • 全面換新:瓊州海峽156座航標完成北鬥設備升級
    9月28日上午,新的北鬥航標遙測遙控設備被交通運輸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海口航標處的工作人員安裝在嶄新的航標上,更換至瓊州海峽船舶定線制原有的中8號和北9號燈浮標位置上。 隨著瓊州海峽定線制「中8」號燈浮標成功投放,由交通運輸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海口航標處實施的覆蓋瓊州海峽航標北鬥遠程監控設備更新升級全面完成。至此,瓊州海峽156座航標遠程監控設備全部被更換為北鬥設備,監測數據傳輸抗幹擾性顯著增強,為管理服務過往船舶提供更精準保障。
  • 港珠澳大橋有海底隧道嗎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如何建成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 全長6.7公裡 是世界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也是我國第一條外海沉管隧道。海底部分約5664米,由33節巨型沉管和1個合龍段最終接頭組成,最大安裝水深超過40米。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概述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迎來了全線貫通的歷史時刻!
  • 【新中國的第一】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
    原標題:【新中國的第一】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  2018年底,經過6年籌備、9年建設,全長55公裡的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這一超級工程集橋梁、隧道和人工島於一體,其建設難度之大,被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它的建成,不僅標誌著中國從橋梁大國走向橋梁強國,也意味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式駛入快車道。
  • 港珠澳大橋將啟動東人工島旅遊開發
    這也標誌著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的旅遊開發提上了日程。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基礎設施,港珠澳大橋自去年10月通車運營至今,已成為境內外遊客熱門「打卡」目的地。據港珠澳大橋邊檢站統計,截至本月6日,驗放出入境旅客已突破1000萬人次。在珠海經港珠澳大橋過關前往香港,成為不少遊客的新選擇。有遊客表示,正是為了能一睹港珠澳大橋的真容,才選擇這樣的方式出行。
  • 格力摘獲港珠澳大橋珠澳人工島1.5萬平地塊,配免稅產業!
    2021年1月12日,一宗位於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商務用地成功以總價8.8億元拍出,競得者是珠海太聯房產有限公司。 【20235/珠自然資儲2020-37】
  • 超強颱風「山竹」襲擊港澳臺 港珠澳大橋無恙
    針對網上不斷有人擔心「港珠澳大橋無法承受17級颱風山竹」的說法,中國氣象局已在官方微博闢謠。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局長朱永靈亦表示,現場情況一切正常。9月16日傍晚,強颱風「山竹」襲擊下的香港到處是倒塌的樹木。通往金紫荊廣場的綠化帶上多棵大樹被連根拔起。
  •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怎麼防止被水淹?
    作為鐵路工程師,我對港珠澳大橋一直比較關注,還寫過相關科普文章,港珠澳大橋有三個核心關鍵的工程,其一就是跨海大橋,其二就是跨海隧道,其三就是銜接隧道和大橋的人工島,這三個超級工程合在一起,鑄造了港珠澳跨海大橋這個舉世無雙的超級大工程,也證明了我國工程建造技術已經在世界上遙遙領先
  • 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核心部件用了24萬噸河北鋼
    港珠澳大橋橋梁基礎使用的高強鋼全部來自河鋼(資料圖)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記者當天從有關部門獲悉,這座我國建設史上又一裡程碑、世界最長跨海大橋不乏「河北元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用於海底隧道、橋梁基礎、鋼箱梁承重等核心部件的24萬噸高強鋼,它們全部來自河鋼。
  • 揭秘:你不知道的港珠澳大橋東西人工島
    仿佛珠江門戶的兩隻護院石獅,又如伶仃洋上兩艘相向而行的巨輪,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東西兩座人工島氣勢非凡。而在兩島之間,來往穿梭的航海巨輪、雲蒸霞蔚的海浪拍岸景象,配以北邊的珠海高樓林立的城市風景,將組成一幅浩瀚的海上圖景。
  • 港珠澳橋「5G+北鬥」通過驗收測試!
    港珠澳大橋5G通信網絡建設日前通過驗收測試,標誌著大橋5G通信網絡全線開通,實現橋區內地部分5G信號全面覆蓋,大橋管理局有關負責人3日在接受採訪時透露,5G網絡全覆蓋將為大橋開展沉浸式觀光遊覽、高清人臉識別、無人駕駛等應用奠定了堅實的網絡基礎,而且5G將攜手北鬥、大數據等新技術融入
  • 港珠澳大橋建設都攻克了哪些世界性難題?
    港珠澳大橋像一條海上巨龍,連通香港、珠海、澳門,不僅惠及三地,還將對整個珠三角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起到極大推動作用,標誌著我國從橋梁建設大國向橋梁建設強國邁出了堅實一步。自2009年12月動工以來,港珠澳大橋的建設者們面對重重考驗,運用多項尖端科技,攻堅克難推進工程建設,取得了500多項專利技術。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今日貫通:「海底呼吸順暢」
    但幾經挫折,從立項到冷卻、再立項,直到2009年12月,在中央的支持下,中央以及粵港澳共同出資正式推動港珠澳大橋開建。建成後的港珠澳大橋,將成為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中國新的地標性建築之一,被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英國《衛報》稱之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 預告|乘風破浪,港珠澳大橋是如何保護中華白海豚的?
    預告|乘風破浪,港珠澳大橋是如何保護中華白海豚的?金羊網  作者:李鋼  2020-07-11 珠江科學大講堂第73期將特邀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工程師林鳴,來講述港珠澳大橋建設的故事。
  • 世茂 港珠澳口岸城!港珠澳大橋人工島上唯一可開發可售的項目!佔據千億橋頭堡港珠澳口岸!
    港珠澳大橋橋頭堡兩大酒店集群佔位:香港東湧世茂福朋喜來登酒店和珠澳口岸島的世茂喜達旗下凡象,茂御,茂御居,睿選星級酒店。作為港珠澳合作創新(珠海)中心匯集兩岸三地高端人才。北側正對珠海拱北及吉大高端居住區,南側為澳門本島,東側為港珠澳大橋及珠江口遠眺香港大嶼山。
  • 港珠澳大橋:「中國製造」撐起超級工程「世界之最」
    這是鳥瞰港珠澳大橋建設中的西人工島(4月28日攝)。創下多項世界之最,橋島隧合一的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工程部門最終接頭於5月2日正式吊裝沉放,它的對接成功將標誌著全長5664米的海底隧道全線合龍。  老橋梁專家譚國順,1971年起就在中鐵大橋局工作,參與指揮建設包括東海大橋、杭州灣大橋、膠州灣大橋等在內的多所跨海橋梁,他用「集大成者」來形容港珠澳大橋:「世界之最」的背後,是港珠澳大橋在建設管理、工程技術、施工安全和環境保護等領域填補諸多「中國空白」乃至「世界空白」,進而形成一系列「中國標準」的艱苦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