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立-布萊克威爾公司旗下三分之二期刊已擁有影響因子

2021-01-13 科學網
威立-布萊克威爾公司旗下三分之二期刊已擁有影響因子

 

根據2009年Thomson ISI®Journal Citation Report(JCR)顯示,Wiley-Blackwell(威立-布萊克威爾出版公司)旗下三分之二的期刊(67%,1013種)現已擁有影響因子。這一比例比其他任何主要期刊出版商的比例都要高。在這些期刊排名中,近四分之一的期刊在其所屬學科分類中躋身前十名(332種),同時其中三分之二期刊的排名在各自學科分類排名的中線之上。

 

Wiley-Blackwell擁有36個排名第一的期刊,頂級期刊總數合計在整個排名中所佔的比例最高。Wiley-Blackwell的期刊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仍以87.925的影響因子在所有期刊中名列榜首。

 

2009年JCR中新加入了51種Wiley-Blackwell旗下的期刊,其中4種為再次收錄。

 

去年Wiley-Blackwell的平均影響因子提高了5.3%。今年公司的平均影響因子是2.1,而去年該數值則為2.0。這是在2008年到2009年的JCR中整體平均影響因子下滑了1.7%的背景之下所取得的成績。

 

總體上看,Wiley-Blackwell出版了11.2%的期刊,11.3%的論文,並受到了11.1%的引用。

 

影響因子是反映同行評審期刊被研究人員引用頻率的度量標準,是評估期刊質量的重要工具。

 

相關焦點

  • Wiley-Blackwell宣布旗下具有影響因子的期刊持續增長的好消息
    WWiley-Blackwell宣布旗下具有影響因子的期刊持續增長的好消息 相比於2009年期刊引用報告,2010年實現了7%的增長,其中包括首次獲得影響因子的58種期刊。Anatomical Sciences Education初次登場就贏得了科學教育學科期刊的第一名。共包含317種排名前10位的期刊。
  • JCR:愛思唯爾旗下期刊影響因子顯著提高
    :根據《2006年期刊引用報告》(JCR),愛思唯爾旗下超過65%的期刊影響因子在2006年中顯著提高,其中53種期刊影響因子(IF)位居相關領域首位。     影響因子是一種衡量方法,計算在某個期刊上發表的文章在特定年份內被引用的頻率。它是衡量同一領域內期刊相對質量的主要參考指標。
  • 期刊影響因子的「含金量」
    然而,部分科學家已對這一指標能否真正反映單篇論文乃至作者學術水平提出質疑,加上每年發布這一指標的湯森路透公司在本月早些時候宣布把相關業務轉售給兩家投資公司,影響因子未來能否繼續維持其「影響力」令人存疑。   廣泛影響   根據湯森路透發布的信息,該公司已同意將旗下智慧財產權與科學業務作價35.5億美元出售給私募股權公司Onex和霸菱亞洲投資。
  • 國際出版商學術期刊定價影響因素探析
    圖1泰勒-弗朗西斯不同領域10本期刊的電子版定價與載文量的關係註:國際出版商一般提前一年進行銷售。1.2影響因子期刊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是代表期刊整體學術質量的一項定量指標。影響因子最初設立的目的,只是為圖書館制定採購計劃提供依據。在國內,影響因子在科研評價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 美國微生物學會宣布旗下期刊不再支持影響因子
    美國微生物學會(ASM)官網最新消息:ASM期刊總編和ASM領導層決定,以後將不在ASM期刊網站上公布影響因子(IFs影響因子評價系統過分強調高影響因子,這一決定正是為了避免為這一扭曲的系統「推波助瀾」。高影響因子期刊限制刊發論文數量,創造出一種排他性的印象。而且,有些研究人員因為在高影響因子期刊上發表論文而獲得了不恰當的獎勵。這樣的扭曲評價系統損害了科學本身,阻礙了科研工作的交流。ASM期刊總編和ASM領導層希望,通過從ASM期刊網站上撤除影響因子,遠離這一系統,遠離其對期刊影響因子的過度關注。
  • 電子科技大學與世界三大科技出版商之一合辦頂級期刊子刊
    電子科技大學與世界三大科技出版商之一合辦頂級期刊子刊 記者從電子科技大學獲悉,近日德國約翰威立國際出版公司與電子科技大學在成都籤訂協議,共同創辦頂級期刊《先進材料》的子刊《信息材料》。
  • Nature旗下的SCI論文期刊,最新影響因子為5.4分
    去年發布的JCR影響因子3.640,2020年6月29日,最新影響因子5.404。關於Horticulture ResearchHorticulture Research是由南京農業大學與Nature出版集團(現Springer Nature)合作創辦的英文期刊,是Nature旗下唯一一本園藝領域專刊
  • 愛思唯爾期刊影響因子提高
    本報訊 《2006年期刊引用報告》顯示,2006年,全球最大的科學、技術及醫學出版商愛思唯爾旗下超過65%的期刊影響因子顯著增長,其中53種期刊影響因子位居相關領域首位。 勵德愛思唯爾中國區董事長梅山說:「期刊影響因子的上升是全體愛思唯爾作者、審稿人和編輯共同努力的結果。
  • 最新版學術期刊影響因子發布:最高187—新聞—科學網
    (Web of Science)中各大學術期刊的最新影響因子出爐。 為人們所熟知的一些期刊中,《柳葉刀The Lancet》2016年影響因子為47.831,《自然Nature》為40.137,《科學Science》為37.205,《細胞Cell》為30.410。 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是國際上通行的一項期刊評價指標,衡量的是一本學術期刊的影響力。
  • SCI期刊及影響因子前途未卜,中國科研評價何去何從?
    此文中,作者系統分析了11份影響因子高低不同的期刊,這些期刊65%以上的論文引用數都低於其雜誌的影響因子,其中Science雜誌中低於其影響因子的論文比例最高,為75.5%。Nature為74.8%。PLoS Genetics雜誌中低於其影響因子的論文比例最低,也還有65.3%(表1)。這一數據讓特別關注期刊影響因子的人們大跌眼鏡。
  • 最新版學術期刊影響因子:最高187,《科學》為37.2
    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是國際上通行的一項期刊評價指標,衡量的是一本學術期刊的影響力。根據影響因子的計算方法,最新發布的2016年影響因子是該期刊2014年和2015年所發表的論文在2016年的總被引數除以該期刊在這兩年所發表論文總數。
  • 最新SCI期刊影響因子出爐!
    :TPAMI:17.861TIP:9.34PR:7.196TMM:6.051IJCV:5.698TOG:5.064在CVer後臺回覆:影響因子,即可下載所有SCI論文的影響因子的匯總表格>正文6月29日,2019年度SCI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出爐。
  • 約翰威立與冷泉港亞洲籤訂媒體合作協議
  • 中國首次 上海一科技期刊影響因子超20
    ■上海科技期刊《細胞研究》影響因子為20.507,這是我國自主創辦的科技期刊影響因子首次超越20,在本學科領域期刊中排名世界第七、亞太第一    ■今年,中國共有九種本土學術期刊影響因子超過10,「上海原創」期刊佔據1/3    ■
  • 滾蛋吧,影響因子!出版界聯合發文呼籲影響因子改革
    2016年7月26日/生物谷BIOON/--一流期刊的出版精英想要終結影響因子這一指標的不合理使用。這一潮流就是抵抗影響因子---出版業最有爭議的指標之一---及其它對科學的巨大影響。在多家公司的計算和出版商的推動之下,本年度的期刊影響因子是一份期刊在過去兩年發表的論文的平均引用次數的衡量值。
  • 上海一科技期刊影響因子超過20
    走出去」進入國際評價體系「走進去」擁有學術話語權「走上去」躋身頂尖之列 中國首次 上海一科技期刊影響因子超20上海正致力培育一批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在國際學術期刊界形成「上海樣本」樹立「中國標杆」 ■上海科技期刊《細胞研究》影響因子為20.507,這是我國自主創辦的科技期刊影響因子首次超越20,在本學科領域期刊中排名世界第七、亞太第一  ■今年
  • 期刊影響因子的影響因素
    摘 要期刊的影響因子是測度期刊學術影響力的重要定量指標之一,因此,期刊編輯和論文作者難免會對其給予較多的關注。實際上,影響因子的設計和計算中有其不足之處,在使用中是需要了解和留意的。例如,2019年SCI材料科學領域的集合影響因子(Aggregate Impact Factor)為5.274(即將材料科學領域的314種期刊視為同一份期刊來計算影響因子),而數學領域324種期刊的集合影響因子為0.993,兩者相差超過5倍。3.
  • 最新SCI影響因子出爐:30分的精神科期刊誕生!
    6月26日,湯森路透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發布了2017年度 SCI 期刊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 IF)。2013年創刊的Lancet Psychiatry後來居上,實現影響因子的三級跳,由第五榮登第三,將上屆探花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擠至第四。Karger旗下的Psychotherapy and Psychosomatics異軍突起,影響因子暴漲4+,由第七躋身前五。
  • 影響因子首次突破20!科技期刊「中國陣營」崛起
    (均期刊編輯部供圖)  影響因子首次突破20!據科睿唯安最新發布的2020期刊引徵報告(JCR),《細胞研究》,一本誕生於上海的原創科技期刊,以20.507的影響因子,創下中國本土學術期刊影響因子的歷史新高。
  • 以期刊影響因子考核科研人員誤人子弟
    利用我們自己的眾多期刊,我們提供數據解釋為何沒有一篇文章能夠依據它所發表的期刊的影響因子來進行評價。 這篇合作完成的文章呈現了11份期刊(包括PLoS Biology、PLoS Genetics和PLoS ONE)的頻率曲線圖(即引用分布圖),其中這些期刊的影響因子從小於3到30以上(以2015年計算出來的影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