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微生物學會宣布旗下期刊不再支持影響因子

2020-12-03 生物谷

美國微生物學會(ASM)官網最新消息:ASM期刊總編和ASM領導層決定,以後將不在ASM期刊網站上公布影響因子(IFs)。影響因子評價系統過分強調高影響因子,這一決定正是為了避免為這一扭曲的系統「推波助瀾」。高影響因子期刊限制刊發論文數量,創造出一種排他性的印象。而且,有些研究人員因為在高影響因子期刊上發表論文而獲得了不恰當的獎勵。這樣的扭曲評價系統損害了科學本身,阻礙了科研工作的交流。

ASM期刊總編和ASM領導層希望,通過從ASM期刊網站上撤除影響因子,遠離這一系統,遠離其對期刊影響因子的過度關注。同時也希望其他期刊能夠追隨ASM的做法。

針對此事,ASM專門在旗下八本期刊上發表了相關社論八本期刊名單。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

Infection and Immunity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mBio

mSphere

mSystems

相關焦點

  • Wiley-Blackwell宣布旗下具有影響因子的期刊持續增長的好消息
    Wiley-Blackwell宣布旗下具有影響因子的期刊持續增長的好消息 Wiley-Blackwell出版的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再次成為自然科學版期刊引用報告中影響因子最高的期刊,影響因子為94.262,冠絕所有期刊。 在社會科學版期刊引用報告中,Wiley-Blackwell出版了其中13%的期刊和14%的文章,佔被引用次數的16%。
  • 期刊影響因子的「含金量」
    然而,部分科學家已對這一指標能否真正反映單篇論文乃至作者學術水平提出質疑,加上每年發布這一指標的湯森路透公司在本月早些時候宣布把相關業務轉售給兩家投資公司,影響因子未來能否繼續維持其「影響力」令人存疑。   廣泛影響   根據湯森路透發布的信息,該公司已同意將旗下智慧財產權與科學業務作價35.5億美元出售給私募股權公司Onex和霸菱亞洲投資。
  • 以期刊影響因子考核科研人員誤人子弟
    為了強烈地支持拋棄這種誤人子弟的習慣,7份代表性的期刊和2家獨立的科研機構團結在一起,共同發聲反對利用期刊水平指標衡量個人的科學價值。結果就是加拿大蒙特婁大學、英國帝國理工學院、PLoS期刊、eLife期刊 、EMBO期刊、英國皇家學會、Nature期刊和Science期刊本周在生物學預印網站BioRxiv合作發表一篇文章。
  • JCR:愛思唯爾旗下期刊影響因子顯著提高
    JCR:愛思唯爾旗下期刊影響因子顯著提高 來源:科學網 2007-07-24 09:18     近日,全球最大的科學、技術及醫學出版商愛思唯爾在阿姆斯特丹宣布
  • 滾蛋吧,影響因子!出版界聯合發文呼籲影響因子改革
    影響因子的目的是表徵期刊的質量,但是研究人員經常使用這一指標評估單篇文章的質量,甚至在一些情形下,評估它們的作者的研究水平。如今,在今年7月5日,發表在預印本伺服器bioRxiv上的一篇文章呼籲期刊出版商對期刊影響因子不予重視,而應支持反映一份期刊發表的論文所吸引的引用次數範圍。
  • 【學會動態】學會期刊《Protein & Cell》2020年最新影響因子再創...
    【學會動態】學會期刊《Protein & Cell》2020年最新影響因子再創新高 2020-07-01 04: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Nature發文,宣布改造影響因子,重塑期刊評價體系!
    Nature也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劃:重新塑造影響因子評價體系,讓評價體系多樣化。Nature稱期刊影響因子這種量化從本質上來說,過於簡化,而且甚至在使用過程中還存在被濫用的風險。如果僅僅依靠期刊影響因子來衡量一篇文章的好壞,而不注重這篇文章所帶來的潛在價值和引起的輿論影響,長此以往,這很容易導致一種病態行為。不得不說,期刊影響因子就是這麼一種「病態」量化指標。
  • SCI被237.3億拋售 ASM期刊公開宣稱放棄影響因子
    2.ASM發文宣稱放棄影響因子SCI被賣第二天,美國微生物學會(ASM)官網最新消息:ASM期刊總編和ASM領導層決定,以後將不在ASM期刊網站上公布影響因子(IFs)。其譯文如下:很多科學家都嘗試著將他們的文章發表在具有高的影響影子的期刊上,儘管使用影響因子來評估發表論文的重要性受到廣泛的譴責,但影響因子仍被廣泛濫用於出版、求職、項目申請和職務晉升等等各種科研環節。影響因子這種方法有很多問題,首先,期刊的影響因子是期刊水平的度量標準,而不是一篇文章水平的度量標準,將其用於決定一篇文章的影響力是存在統計缺陷的。
  • SCI期刊及影響因子前途未卜,中國科研評價何去何從?
    首先是今年7月5日,多名科學家和多家著名期刊(Science、EMBO、eLife)與出版社(PLoS 和Springer Nature)的主編及高管於在美國冷泉港實驗室運作的「生命科學預印本網站(BioRxiv)」上提交了一篇關於系統分析各大期刊影響因子的論文[1]。該文章揭示:期刊影響因子不能體現單篇論文的引用信息。
  • 最新版學術期刊影響因子發布:最高187—新聞—科學網
    (Web of Science)中各大學術期刊的最新影響因子出爐。 美國《臨床腫瘤雜誌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因主要發表臨床診斷標準,影響因子蟬聯第一,為187.040。《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居二,為72.406。
  • 威立-布萊克威爾公司旗下三分之二期刊已擁有影響因子
    威立-布萊克威爾公司旗下三分之二期刊已擁有影響因子 根據2009年Thomson ISI®Journal Citation Report(JCR)顯示,Wiley-Blackwell(威立-布萊克威爾出版公司)旗下三分之二的期刊(67%,1013種)現已擁有影響因子。
  • 最新版學術期刊影響因子:最高187,《科學》為37.2
    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是國際上通行的一項期刊評價指標,衡量的是一本學術期刊的影響力。根據影響因子的計算方法,最新發布的2016年影響因子是該期刊2014年和2015年所發表的論文在2016年的總被引數除以該期刊在這兩年所發表論文總數。
  • 【學會動態】熱烈祝賀學會期刊Cell Research影響因子首破20!
    【學會動態】熱烈祝賀學會期刊Cell Research影響因子首破20!(2019版)(Journal Citation Reports)顯示,由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卓越創新中心和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主辦的學術期刊Cell Research影響因子為20.507,在Clarivate Analysis(科睿唯安)195種細胞生物學領域期刊中排名第7,亞太地區生命科學領域學術期刊中繼續排名第一。
  • Wiley期刊的影響因子有所提高
    .於7月11日宣布其被收錄在Thomson ISI® 2011年期刊引用報告(JCR)中的期刊比例實現了連續增長。 「我們繼續見證了我們具有影響因子的期刊比例有所增長,我很高興看到對我們的編輯、學協會合作夥伴以及Wiley同事為期刊質量所付出的辛苦工作與奉獻的這種認可」,Wiley科學、技術、醫學與學術出版部高級副總裁兼執行董事Steve Miron說道。
  • 我國自主創辦的科技期刊影響因子首次超越20 中國科技期刊提升話語權
    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和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共同主辦的學術期刊《細胞研究》影響因子為20.507,在專業信息與分析服務機構科睿唯安195種細胞生物學領域期刊中排名第七,在亞太地區生命科學領域學術期刊中繼續排名第一。其影響因子已經超過多個《自然》和《細胞》旗下該領域內的高端子刊,學術水平躋身國際一流期刊之列。
  • Cell收編的醫學期刊,適合國人投稿,今年影響因子預計將漲到10分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雜誌叫:Molecular Therapy,該刊於2000年發行,是美國基因與細胞治療協會(ASGCT)旗下的月刊,愛思唯爾Elsevier 旗下的Cell Press出版社發行。原本是Nature出版集團,2017年被Cell收編。
  • 愛思唯爾期刊影響因子提高
    本報訊 《2006年期刊引用報告》顯示,2006年,全球最大的科學、技術及醫學出版商愛思唯爾旗下超過65%的期刊影響因子顯著增長,其中53種期刊影響因子位居相關領域首位。 勵德愛思唯爾中國區董事長梅山說:「期刊影響因子的上升是全體愛思唯爾作者、審稿人和編輯共同努力的結果。
  • 2017年SCI影響因子公布,17個中國期刊首次獲得影響因子
    從總排名上看,由美國癌症學會主辦的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以 244.585 的點數高居榜首,與第二名 79.258 分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和第三名 53.254 分的《柳葉刀》(LANCET)拉開了不少距離。
  • 【學會動態】喜訊!COCO期刊首個影響因子4.915,躋身全球同類期刊第七
    原創 中國複合材料學會 中國複合材料學會喜訊!COCO期刊首個影響因子4.915,躋身全球同類期刊第七在近日發布的最新期刊引用報告(JCR)中,由中國複合材料學會與Elsevier出版社合作開辦的國際期刊Composites Communications第一個影響因子為4.915,在SCI收錄的Materials Science: Composites類全球學術期刊中,排名第7。
  • 「影響因子」不再一家獨大 新指標將提升中國期刊國際地位
    人民網北京5月3日電(趙竹青)全球學術期刊出版巨頭愛思唯爾(Elsevier)2016年底開始引入一項新的期刊評價指標:CiteScore(縮寫為CS)。這一指標的推行,將使更多中國期刊將被納入到同一個國際權威數據平臺進行評價,有利於提升中國期刊的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