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談STEM教育中的「E」

2021-01-08 騰訊網

這幾年,工程思維在STEM教育中廣受重視。為什麼要在中小學教育中強調工程教育?在STEM教育中E處於怎樣的位置,有什麼作用?教師在設計實施STEM教育時如何體現工程要素?解決好這些問題,是有效實施STEM教育的關鍵。寶華小學的這個案例,為我們展示了E在STEM教育中的角色,以及如何藉助工程設計,學習科學、數學和技術的概念、技巧和思維習慣,對於我們進一步理解STEM教育以及課程開發提供了思路。

案例介紹

來自濟南市寶華小學的「海綿家園」案例是為解決濟南市雨水四季分布不均導致泉水停湧、雨季積水成「海」這一現實問題提出的STEM學習項目。該問題來自學生的真實生活,具備有意義的情境,是結合地域資源提出的項目研究問題。學生在此過程中,以工程設計流程為指導,逐步研究利用海綿體控制地表徑流、淨化水至中水再利用等方法,從根本上解決城市水資源分布不均的難題,實現改善家園環境的目標。

1.課程開發依據

STEM課程如何開發?這是很多學校在實施STEM教育時面臨的問題。濟南市寶華小學的課程開發經歷了數輪迭代,最終確定以國家課程標準為依據,結合國家標準和學生核心素養要求確定STEM課程目標,在此基礎上尋找合適的課程資源,實施課程教學,進行課程評價。「海綿家園」研究項目在小學階段實施,以小學科學、數學等學科的國家課程標準和《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為課程開發指導依據,併兼顧語文、藝術等學科,強調工程設計思想在其中的體現。

在寶華小學看來,STEM課程與國家課程互相支持,共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STEM課程的實施離不開國家課程已學內容作為知識和方法基礎,並依據國家課程標準,圍繞核心素養而展開;同時,對於國家分科課程中由於課時有限無法顧及的內容,如本項目中泉水的成因調查、家庭用水中長期觀察和數據分析、設計淨水系統等,STEM教育為培養學生運用跨學科知識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問題提供了機會,有助於學生聯結抽象知識與現實生活,是目前分科教學的有效補充。

在課程開發過程中,寶華小學經歷了以下流程:

歡小編認為,寶華小學在實施STEM教育時,沒有拋開國家課程標準另闢途徑,而是從研讀國家標準出發,只不過研讀的範圍從本學科擴大到多個學科,以單人閱讀豐富到教師團隊集體研讀;將課程標準中與研究項目相關的分段目標作為參考依據,從S、T、E、M四個維度制訂目標,併兼顧A領域,最終將各領域目標打通、整合,參考《下一代科學課程標準》(NGSS)中提出的三維統整目標,提出科學探究與工程設計、跨學科知識與技能、科技與現實生活三個維度的目標【思維方法、知識與技能、與社會的聯繫】。

簡而言之,該項目目標的制訂經歷了以下四個環節:

當然,這一過程並不是課程目標制定的標準答案,也不是終極結論,大家可以有借鑑,有創新。

2.本案例中S、T、E、M、A內容分析

3.工程教育怎麼看,怎樣做?

(1)工程的內涵和特徵

工程是在特殊的情境中達成特定的目標或解決特殊的問題。工程師通過使用數學、科學、技術等專業知識,進行反覆的設計、決策、建模、分析並進行最優化動態調整。工程設計是中小學工程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我們常常在藝術、時尚領域使用「設計」一詞,教師也常常需要進行教學設計。何為工程設計?美國國家工程院和國家研究委員會將工程設計定義為「工程師賴以解決問題的方式——通常是為達到某一特定目的尋找製造設備或工藝的最佳方式」。紐約州在其STEM教育標準中提出:「工程設計是一個反覆的建模和最優化的過程,在既定條件下發現最優的解決方案。」【見《美國中小學STEM教育研究》】

通過這兩個定義,我們不難看出工程設計的一些核心特徵:

通過上圖,歡小編將工程設計概括為兩件事情:明確問題,解決問題,當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需要時不時「回頭看」,不斷明確問題的具體要求。

(2)工程思維是21世紀公民必備的技能之一

工程知識包羅萬象,在中小學STEM教育中應該怎樣給學生開展工程教育?《k12教育中的工程:理解現狀和提升未來》指出,k12工程教育應促進培養學生的工程思維習慣,「工程思維習慣是21世紀公民必備的技能之一」。

何為工程的「思維習慣」?通俗來說,就是培養學生的思維,使其像工程師一樣思考。從這一要求來看,工程教育的目標不是簡單地讓學生學會動手製作一個模型,會做出一個物品,而是將培養的著眼點放在學生思維層面,培養的是學生的高階認知能力和思維方式

《k12教育中的工程》報告將工程中的思維習慣表述為以下5個方面:

為什麼要把工程設計思維引入中小學教育中?為什麼說它是21世紀公民必備技能之一?歡小編認為,具備工程設計思維者具有以下能力:

系統思考問題的能力,不是片面地分析現象,不從簡單的線性因果關係分析問題【現實世界不正如此嗎?很多事情之間都有著盤根錯節的關係】

審視批判世界,認為世界可以被改造,每種技術都有可能被改善【不斷迭代,批判性思維】

積極應對挑戰,掌握思考問題的方式、解決問題的程序,懂得問題可以被解決【積極的問題解決者】

善於合作,能綜合不同視角、知識和能力成員的貢獻【合作、共贏】

充分考慮限制因素和具體要求【了解現實需求】

(3)E和S、T、M之間的關係

工程與STEM中的科學、技術和數學學科存在著天然的聯繫。工程設計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和學習環境,在其中,科學提供解釋和認識世界的概念、原理知識和探究方法,有助於工程問題的確定和做出工程設計決策;數學為工程學習提供工具基礎,如數據收集方法、數據分析和處理工具、問題解決模型等;技術與工程的關係更加緊密,呈現半分離的狀態,工程是技術的選擇和集成,技術不僅串起了工程內容的「珠子」,為工程設計提供實現手段,也可以是工程內容本身。同時,在工程學習環境中,科學、數學、技術的學習有了更豐富的意義和價值。

在上周末安徽舉辦的「中國STEM教育2029行動計劃種子及骨幹教師培訓會議」上,中國教科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王素主任請大家繪製STEM框架——你認為的STEM各要素之間的關係。我也嘗試一把,把四者間關係描述如下:

(4)在中小學階段引入工程教育具有怎樣的意義

給學生提供一種新的視角,嘗試用批判性的思維看待自然世界和設計世界的不同。Katehi、Pearson和Feder等研究者認為,工程設計是中小學工程教育的最高層次追求,它讓學生理解世界是如何設計的,為什麼如此設計,反過來設計又怎樣影響我們。以「海綿家園」案例為例,學生通過調查研究、動手設計「海綿家園」,理解家鄉的水資源問題是可以通過一定的辦法解決的,需要藉助科學、數學、技術和工程學知識,成為積極的問題解決者。同時,在設計過程中,不斷思考社會、環境、經濟等限制因素,使設計不斷聚焦,方案不斷優化。實踐成功的設計方案可以解決家鄉的水資源問題,改善我們的生活。

給學生提供一個真實的情境,理解抽象概念及其與社會的作用。工程設計為學生提供一種情境,在這一情境中,學生進行知識的深度學習,理解知識與社會的相互作用,以更加全面的方式思考和行動。在「海綿家園」這個案例中,通過工程創設的學習環境,學生不僅理解科學、技術和數學概念,同時掌握如何在真實情境中應用這些概念、方法和思維方式,理解其對社會的貢獻。

提供系統的思維方式。《學習羅盤2030》提出,個體必須學會成為「系統思考者」(systems thinkers),解決真實世界問題。設計之所以成為工程師的重要工作,在於其複雜性和難以把握性。當運用設計時,我們面對的是複雜的具體情境,這一情境是真實的,受大量外部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影響,如「海綿家園」案例中「如何保持趵突泉的可持續噴薄活力」這一問題情境。通過設計解決問題的過程不是一個線性的、按部就班的過程,學生可能需要經歷反覆的設計和測試,以及體驗失敗,並不斷調整完善自己的做法。在「海綿家園」這個案例中,學生的設計活動經歷了如下過程:

(5)中小學工程教育怎麼做

如何做是一線教師們最關心的問題。結合美國k12工程教育委員會的觀點和「海綿家園」這一案例的具體做法,本文提出以下三點供大家參考。

第一,為學生提供足夠的課堂時間,拓展工程設計活動。

第二,鼓勵學生有目的地對設計進行反覆修正

第三,依據從易到難的原則對工程教育的內容排序。

重要的概念和技能無法通過單一課堂獲得,思維習慣更是需要長期培養,因此,只有給予學生足夠充分的時間體驗和設計,才能引發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的理解,實現學生的深度學習。在「海綿家園」這個案例中,除去課下調研和查閱資料的時間,教師將課堂學習分為8個課時,分主題、分層次逐步實施,化繁為簡,拔丁抽楔:

而在每一個模塊的學習中,又以工程設計流程引導學生體驗設計思維,學習科學、數學和技術知識,解決問題。

結語

設計是工程學的核心,也是STEM教育的顯著特徵。不是搭建一個橋梁就是工程設計活動,只有具備設計特徵的製造和建造活動才能稱為工程活動。在STEM過程中,體現工程思維,不是看學生是否動手組裝材料,而要看在此過程中,是否體現了「設計」思想

設計通常是創新,對於情境問題無現成答案,需要提供一種方案解答;

設計又是反覆的,面對複雜問題,設計的過程必然是一種反覆修正、改良和協商的過程,在此過程中,設計者依據限制條件、測試結果、客戶要求,不斷優化解決方案,直至最大化滿足要求。

工程教育將STEM的跨學科特性充分顯現出來。在STEM教育中,我們既要注重培養學生跨學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要重視單學科領域的教學。濟南市寶華小學「海綿家園」案例從單學科國家課程標準出發,以工程設計綜合STEM學習的做法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案例參考。

讓我知道你在看

相關焦點

  • stem教育案例
    近幾年,stem教育教學已經被家長熟悉,學生接受。STEM課程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是一種重實踐、跨學科,區別於傳統注重書本知識的單一學科教學的教育概念。接下來,格物斯坦小坦克來說說stem教育。
  • 河南省兒童stem教育培訓_睿誠教育
    河南省兒童stem教育培訓,睿誠教育,2018年獲得亞太機器人競賽全球總決賽總冠軍(雙冠軍)。河南省兒童stem教育培訓, 16歲青兒童STEAM教育品牌的產品研發和營銷推廣,是國內唯一一家集課程評價、教學區運營、比賽舉行、師資培訓與驗證於一體,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STEAM文化教育綜合服務平臺和青少年兒童自主創新服務平臺。不論是只做樂高教育,還是致力於智慧機器人現代化的技術性文化教育,又或者綜合性的STEAM教育雲平臺,都是有分別的生存環境。非原創內容會有明確作者及來源標註。
  • 例談均值定理的「湊」與「配」--中國數字科技館
    《中學生數理化》開博時間:2016-07-01 14:43:00 一貫堅持以為素質教育服務
  • 科普教育設計_學生該選steam教育還是STEM教育?
    簡單來說,steam教育與stem教育都是一種教育理念,都為了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是steam教育多了一個「藝術」教育,屬於「文理」綜合,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而stem是「理科」,偏思維邏輯、知識應用及現實問題的解決!
  • 你一定想知道究竟國內stem教育現狀如何
    在中國stem教育是一個從國外引入的概念,中國stem教育興起有兩個重要因素,首先是國家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政策,第二個原因是信息技術發展。2016年stem和創客教育被寫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文件,此後stem教育在中國進入蓬勃發展階段。下面由格物斯坦小坦克帶您看看中國stem教育的發展現狀。
  • 小學stem教育課程開發和實施案例
    雖然大家已經知道了stem教育在中國越來越受到重視,也非常贊同讓孩子接受stem教育,但是據格物斯坦的數據調查,被問及stem教育課程具體學什麼,接觸哪些題材,怎麼開展的。大家是一頭霧水,完全不清楚的,今天這篇文章小坦克就以一節小學stem教育課程為例,給大家做一個初步了解。
  • R語言中使用stem函數繪製莖葉圖
    莖葉圖R語言中繪製莖葉圖的函數stemR語言中的基礎包中使用stem函數繪製莖葉圖。其語法格式如下:stem(x, scale = 1, width = 80, atom = 1e-08)下面使用一個例子來說明stem函數的具體使用方法:參數x參數x是數值向量,用於繪製莖葉圖的數據。繪製結果如下圖所示:
  • 當我們談STEM教育中重視「E」(工程學)時,我們應該怎麼做?——以...
    圍繞新出版的STEM教育、科學教育方面圖書,提煉書中內容、特點,給出使用建議。便於讀者了解掌握。這幾年,工程思維在STEM教育中廣受重視。為什麼要在中小學教育中強調工程教育?在STEM教育中E處於怎樣的位置,有什麼作用?教師在設計實施STEM教育時如何體現工程要素?解決好這些問題,是有效實施STEM教育的關鍵。
  • 劉蔣巍:學思堂教育研究院院長、中考命題人導師
    教研員曾任學思堂教育南通分校教研中心主任,負責教研工作,兼任學科網調研員。2016年調至學思堂教育研究院,承擔學思堂教育教研工作。》 [36]《例談數學題的生長》 [37]《立意新穎,界定明確,有效區分——一道高中數學聯賽(一試)模擬題的命制與解析》 [38]《例談高中數學教材試題的衍生——以江蘇高考數學試題命制為例》 [39]《數學多媒體教學中的問題及改進建議》 [40]《利用多媒體輔助數學複習課的教學與診斷》 [41]《試題編制中的「組合與分離
  • e積分,讓教育行走在春光裡!
    前段時間實施的e積分,感覺自己就像舞臺上那個搔首弄姿,擠眉弄眼的小丑,上竄下跳,急功近利。讓臺下觀眾哈哈一笑,目的就達到了。身在其中,感覺良好,如同井底之蛙。「道」沒有找準,怎麼努力都是白費,切膚之痛啊!深刻反思,當時自己實施e積分的初衷發生了變化。剛開始確實是考慮到學生的發展,幸福每一個孩子。
  • 學習實踐教育e積分管理的四種境界
    由生及師,很多學校在推廣學生e積分後,感受到效果很好,就又開始嘗試教師e積分管理,將老師的工作以積分的形式進行客觀呈現,也收到了很不錯的效果。今天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所理解的學習教育e積分管理的四種境界:「道」是方向。
  • [STEM教育與科技教育]STEM教育的教學法案例(三)
    在中小學的STEM教育中,利用這一類型實現科技教育乃至創新教育的意義是十分基礎性的,不僅是為了讓學生認識科技,更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學會使用以已有認知探究更多未知的基本方法、思維和套路,甚至更是為了在早期儘早讓學生建立科學探究的習慣。
  • stem學校教育
    在中國教育體系裡,科技教育做得不夠,根本問題在於升學考試制度的壓力。進入初中和高中的孩子沒有太多時間上動手課程,通用技術等課程雖然都已經進行了十年了,格物斯坦認為:通用技術課是以實踐為主、理論為輔的。雖然每年對初高中的科技教育政府的採購挺多,但如果現有考試升學不發生變化,動手實操課程的發展還是有瓶頸的。中國家長對科技教育的態度也有所改觀,但現在還是矛盾心態。最早,家長們只有很少的比例願意讓孩子在科技教育方面花精力,但絕大多數還是熱衷於升學考試培訓。慢慢地,年輕一代的家長肯定了科技教育的價值,開始在小學階段培養孩子的科技素養,但等孩子小學畢業,科技教育就又幾乎被放棄掉了。
  • Germ Stem Cell
    Key words: DNA; life; stem cell; germ; differentiate Abbreviations: ESC, embryonic stem cell; MSC, mesenchymal stem cell; PGC, primordial germ cell; SC, stem cell; SSC, somatic stem cell;
  • 科創的stem 教育
    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教育裝備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發揮的作用越發凸顯,裝備成為教書育人的必要條件.格物斯坦表示:為此學校要不斷加大教育裝備投入,為教育跨越式發展提供物質條件,為多媒體教學、在線學習、微課、翻轉課堂等多種教學方式的實踐提供技術支撐。
  • Glucagon-like peptide 2 for intestinal stem cell and Paneth ...
    TRANSPLANTATION| SEPTEMBER 17, 2020Glucagon-like peptide 2 for intestinal stem
  • Stem Cells:科學家找到維持肝臟細胞更新的神秘來源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一類與雙能肝臟幹細胞/祖細胞(LPC)不同的肝臟祖細胞,這類細胞能夠持續存在於小鼠肝臟,可能有助於組織的維持。一般來說科學家們分離EpCAM+細胞作為LPC,而肝臟祖細胞是CD45-TER119-CD31-EpCAM-ICAM-1+細胞群體中所富含的一部分細胞,這個複雜的細胞群體分離自妊娠晚期胎鼠和出生後胎鼠的肝臟。
  • 火爆美國的STEM早教法,怎麼用?1個實驗方法,輕鬆在家培養
    前兩天,我在北京一家教育機構考察時,拍下了他們的課程安排——校長還透露,表格上4年級學生的課程,基本上7歲的孩子就可以掌握。很多家長總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然而等孩子上中學再接觸,早就錯過了3至6歲這個理科知識啟蒙的黃金期!
  • 看看一家半官方的STEM教育機構是怎麼開展STEM教育的
    9月份教育部出臺的推進教育信息化文件中提到的源於美國的STEAM以及創客教育概念,也有他作為華東師範大學博士貢獻的力量。除卻教改外,這家由他負責的連接三方的機構還為中國的創新教育做了許多事。也說校企合作 STEM雲中心能更好利用特有優勢「我們最主要的工作在教研上,當然,我們也會對接學校,將STEM教育引入學校。」
  • Clonal hematopoiesis: mechanisms driving dominance of stem ...
    cell differentiation in pluripotent stem cells.Goodell, Department of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 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 One Baylor Plaza, N1030, Houston, TX 77030; e-mail: goodell@bcm.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