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空間天氣預測中心人員到訪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北京地面站

2020-12-04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靜報導 10月10日下午,美國空間天氣預測中心Terry博士參觀了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北京地面站,並與地面站人員進行交流。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北京地面站副站長郎宏山介紹了該站的基本情況、特點及管理工作。Terry博士表示,非常感謝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為此次參觀活動做的準備和策劃,並將進一步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

  Terry博士參觀了北京地面站的接收天線、風雲三號極軌衛星接收裝置、靜止衛星接收裝置等衛星接收設備,讚嘆中國的衛星技術發展迅速。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北京地面站是我國衛星接收站四站之一,可以同時接收風雲靜止氣象衛星、風雲極軌衛星、美國NOAA系列衛星以及歐洲METOP衛星。

  

  (責任編輯:王永慶)

  

相關焦點

  •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持續加大衛星氣象科普工作力度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的科普工作由辦公室歸口負責,設兼職科普工作人員兩名。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始終把科普教育工作當作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歷屆領導高度重視,持續加大衛星氣象科普工作的力度,尤其是2000年以後,中心擠出三樓有限的房間建成了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展室,這在中國氣象局大院內是個首創。十幾年來,衛星中心不斷在展覽內容、展品設計等方面進行更換和補充,設置專職及兼職講解人員。
  • 世界氣象中心(北京)的榮光與責任
    在1979年5月WMO第8次世界氣象大會上,中國首次被認定為WMO全球資料加工和預報系統的區域氣象中心,即北京區域氣象中心;1988年6月經WMO執行理事會第40次屆會批准,北京區域氣象中心被過渡為基於地理概念的區域專業氣象中心—北京區域專業氣象中心。從「風雲」衛星到自主研發的GRAPES數值預報,再到國家突發預警信息發布平臺,我國逐漸具備全球觀測、全球預報、全球服務的能力。
  • ——走進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北京氣象衛星地面站
    記者一到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北京氣象衛星地面站門口,就被這嚴謹的問話攔住了。  1月26日,記者走進位於北京市海澱區東北旺鄉的北京氣象衛星地面站,探尋神秘的氣象衛星數據接收與分發的第一站。        24小時無縫隙堅守  「滴,滴,滴。」走進靜止衛星數據接收的業務值班室,這種聲音一直充斥耳朵。
  • 世界氣象中心(北京)
    就在昨天,世界氣象組織(WMO)認定的世界氣象中心(北京)正式授牌啦!去年5月,在世界氣象組織執行理事會第69次屆會上,中國氣象局被認定為世界氣象中心,其業務運行掛靠國家氣象中心(中央氣象臺),對沒錯就是萌臺的臺裡,高大上有木有?!呱呱叫有木有?!世界氣象中心誒!(挺胸抬頭驕傲臉)
  • 世界氣象中心(北京):
    對此,世界氣象中心(北京)(WMC-BJ)通過業務網站,為世界氣象組織(WMO)提供針對莫三比克等受此次風暴影響的非洲東南部國家的最新颱風監測和預報產品。  事實上,這樣的服務自2017年中國氣象局被正式認定為世界氣象中心的那一刻起,就已在不斷推進。
  • 把握太陽的脈搏——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十年發展綜述
    十年來,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作為國家級空間天氣業務機構,依託中國氣象局在監測、預報、服務以及技術支撐等方面完整的體系平臺,在成長的路上留下了一個又一個堅實的腳印。  2003年,中國氣象局在氣象中長期發展規劃中將空間天氣列為中國氣象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004年7月1日,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業務運行正式啟動,這標誌著我國國家級空間天氣業務正式開始。
  • 科學網—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太陽強烈爆發仍將持續
    本報訊(記者潘希)北京時間3月7日8時24分,編號為11429的太陽黑子群爆發了一個X5.4
  •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遙感應用服務中心組織遙感沙塵會商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任素玲報導 4月24日,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遙感應用服務中心組織了全國衛星遙感沙塵會商,針對今年1月至4月份沙塵天氣監測情況,分析沙塵天氣趨勢及其影響。
  • 鄭國光聽取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工作匯報
    6月28日,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在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聽取了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工作匯報,要求進一步明確定位,理清發展思路,推進空間天氣監測預警業務持續發展。    鄭國光對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成立九年來取得的成績給予肯定。他表示,九年來,空間天氣監測預警業務從無到有,邊建設邊應用邊服務,風雲系列衛星有效載荷的研發能力逐步加強,地面空間天氣監測預警觀測網逐步建立,業務服務體系初步形成,在國內外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
  • 世界氣象中心(北京)今年將展開多項「自選動作」
    中國氣象報記者黃彬 通訊員周慶亮報導 記者近日從世界氣象中心(北京)運行辦公室獲悉,今年,世界氣象中心(北京)將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氣象防災減災為重點,踐行「全球監測、全球預報、全球服務」理念,為世界氣象組織
  • 世界氣象中心(北京)網站為阿富汗應對乾旱提供支持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王毅報導 自2018年9月以來,中國氣象局持續推進落實習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提出的關於「中方願利用風雲二號氣象衛星為各方提供氣象服務」承諾的相關工作。
  •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氣象分隊「探風觀雪」 護航嫦娥五號著陸
    中新網北京12月16日電 (常豔玲 李昀錫 王瑞林郭超凱)嫦娥五號返回器最後一次搜索演練結束沒多久,一場降雪便飄飄灑灑落在了四子王旗著陸場。嫦娥五號「回家」途中遭遇風雪怎麼辦?記者16日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獲悉,這場降雪,氣象分隊四五天前就已經預報到了。
  • 世界主要空間天氣中心將發布全球空間天氣諮詢
    從今年11月7日起,世界主要的空間天氣中心將響應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CAO)的需求開始發布全球空間天氣諮詢,包括空間天氣對高頻無線電通信、衛星通信以及基於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導航和精確定位的影響,並增加了對飛行人員的輻射風險。
  • 世界氣象中心(北京)門戶網站上線
    中國氣象報報導 6月6日,已通過審定的世界氣象中心(北京)門戶網站正式上線。這標誌著世界氣象中心(北京)正式實現業務運行。該網站是本批認定的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英國、加拿大、日本及中國北京5家世界氣象中心中,目前開設的唯一一家門戶網站,將為世界各國用戶實時提供多項氣象預報預測業務產品及支持。世界氣象中心(北京)是目前設在發展中國家唯一的世界氣象中心,在2017年5月召開的世界氣象組織(WMO)執行理事會第69次屆會上獲得正式認定。
  • 坐標北京!看它如何成長為九大世界氣象中心之一
    世界氣象中心的牌匾。那麼,究竟何為「世界氣象中心」?它是WMO核心的全球氣象預報、預測業務機構設置,需要為世界各國開展實時氣象預報、預測業務提供穩定、豐富、高質量的無縫隙天氣氣候分析、預報、預測指導產品,並牽頭開展國際氣象預報技術交流、技術培訓等活動。
  • 公眾可登錄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網站免費下載
    中國氣象報記者盧健報導 自10月24日開始,我國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以下簡稱「碳衛星」)數據正式對外開放共享。社會公眾可登錄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網站免費進行數據檢索和下載。
  • 國家氣象中心(中央氣象臺)
    分管辦公室、計劃財務處;聯繫生態和農業氣象中心、中國氣象局環境氣象中心、氣象服務室(中國氣象局災害監測預警評估中心)和預報系統開放實驗室。分管業務科技處、世界氣象中心(北京)運行辦公室;聯繫天氣預報室、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強天氣預報中心、天氣預報技術研發室。
  • 氣象科普|天氣預報如何預測天氣?
    現代天氣預報如何預測天氣02完成一份天氣預報,首先需要依次收集在一定時間段裡從地面到高空的氣象數據包括氣溫、氣壓、風向、風速、溼度等。全國各地的人工地面氣象站和自動地面氣象站每天定時觀測並記錄下這些氣象數據,匯總後發給中國氣象局氣象數據中心。向氣象數據中心匯報氣象觀測記錄,因此,它是氣象測站網的重要補充。氣象雷達(都卜勒雷達)是通過目標對雷達波的反射來確定目標的位置和特性的。
  • 世界氣象中心(北京)門戶網站正式上線
    人民網北京6月7日電 (施麟)據中國氣象局消息,6月6日,已通過審定的世界氣象中心(北京)門戶網站正式上線。這標誌著世界氣象中心(北京)正式實現業務運行。該網站是本批認定的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英國、加拿大、日本及中國北京5家世界氣象中心中,目前開設的唯一一家門戶網站,將為世界各國用戶實時提供多項氣象預報預測業務產品及支持。 世界氣象中心(北京)是目前設在發展中國家唯一的世界氣象中心,在2017年5月召開的世界氣象組織(WMO)執行理事會第69次屆會上獲得正式認定。
  • 世界氣象中心(北京)將進一步拓展全球業務
    世界氣象中心(北京)將進一步拓展全球業務提升全球監測預報服務能力 強化國際影響與技術輻射3月30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今年世界氣象中心(北京)將圍繞國家總體外交大局和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結合「全球監測、全球預報、全球服務」需求,著眼全球著力區域積極拓展全球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