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年輕人吃什麼?——代餐市場的機會

2020-11-29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胖鯨頭條」(ID:pangjing-toutiao),作者 胖鯨研究所,36氪經授權發布。

在2019年「雙十 一」中,一個叫王飽飽的麥片代餐品牌獲得麥片品類TOP1的成績,超過了桂格、卡樂比等國際大牌。日前粉絲數已將近100萬,來自紐西蘭的代餐品牌 Smeal單品賣出100萬瓶,銷售額突破1150萬元,而Smeal今年5月才在天貓旗艦店開售。

在「吃」這件事上,2019年中國更多的年輕人多了一種選擇——代餐。這一年,代餐品類於中國市場集中爆發,國外代餐品牌紛紛「搶灘」,成熟食品品牌相繼入局,網際網路初創代餐品牌高頻次「上線」。

一個更為廣闊的代餐市場正在中國強勁而迅速地鋪開。據歐睿國際數據統計,2017年,全球代餐市場達到661.6億美元,其中,中國達到571.7億人民幣,預計2022年中國代餐市場會達到1200億人民幣。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聯合天貓食品發布的《天貓食品行業趨勢分析報告》指出,從銷售體量及消費者人數上來看,代餐食品的整體銷售均有著穩步的增長且呈現大於50%的增長率。

一、代餐帶給年輕人的是什麼?

為何中國代餐市場在這樣的時間節點爆發?隨著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人們的飲食選擇日益豐富,超市裡的零食玲琅滿目,街邊的餐廳層出不窮,外賣的方便日新月異。顯然,年輕人選擇代餐不再是為了飽腹和美味,那麼,代餐帶給年輕人的又是什麼呢?

健康感:消費升級使得更多人開始關注健康問題,人們更關心每天所攝入的食物是否為身體真正需要,代餐即剔除了餐食當中不必要的脂肪和糖,只選擇健康成分,能夠使年輕人在飲食與自身之間建立起一種「自洽」的健康感。

時尚感:被稱為「食物終結者」的美國代餐牌Soylent走紅,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黑客氣質:一日三餐完全替代傳統食物、誰都可以拿到配方的開源模式、卡路裡和天然食用原料數量完全可控、直擊程式設計師加班熬夜吃不上飯的痛點,很快成為風靡年輕人中的極客食品。源起矽谷的這股風潮從國外到國內,都是被營銷成為「一種更時尚的生活方式」。

方便感:代餐出現也是與當下的「懶人社會」相契合,用最短的時間獲得正餐所需要的營養和能量,將年輕人從廚房勞動中解放出來,不必買菜做飯、也不必洗碗。同時,其食用場景也正在多元化:上班族早餐、加班、開車、開會和夜宵等場景下的「能量彈藥」,為身陷高強度工作的年輕人節省更多時間。

安全感:更為隱秘的一點是,代餐還給了年輕人一種「胖瘦自己說了算」的心理自由。有人會覺得:代餐就像是一種「安全感」,想放縱的時候完全可以大吃大喝幾天,再吃幾天代餐就可與之相互抵消。國內代餐品牌超級零就推出了過「三日燃卡餐」 ,打出的宣傳語為:三天瘦五斤,精準數字的背後正是這種「胖瘦可控的安全感」。

二、代餐「生意」背後的兩種商業邏

正是基於以上這些現實、心理層面的需求,代餐成為了食品行業近幾年的一門「好生意」,而支撐於背後的大致為以下兩種商業邏輯。

1、靠吃就能瘦——可能沒有比這更好的減肥方式了

在國內最早接觸代餐的應該是健身人群,但如果僅僅是把代餐食品放在運動營養領域,即便健身領域正在增速保持高增長,用戶體量和市場規模依然很受限,據統計我國的運動營養食品規模不足 100 億元,仍以進口為主。然而代餐這個品類的特性,順勢將消費者從運動營養拓展到了體重管理圈層。在減脂這件事上,不用健身也可以變瘦變美。

Smeal雖然在國外市場曾經以 「超級食物」、「未來食物」為賣點,但在國內市場將自身定位為「熱量控制產品」。對此,Smeal CEO曹鵬表示,「超級食物」在國外已有較高的接受度,但在中國消費者眼裡,用一瓶瓶裝的粉末來代替一日三餐的做法簡直不可思議。

這樣的市場定位讓渡給消費者的是間歇性和自由性,通過代餐實現體重管理,聽起來似乎沒有那麼枯燥和艱巨。國內創業品牌野獸生活旗下「理想燃料」產品線和超級零的「斷糖代餐」產品線也是主打的這一市場定位。超級零創始人王珂認為,在教育市場初期,「減脂」依舊是代餐產品的最佳切入點,這是一個極大的消費痛點。」

這一邏輯所面臨的問題

1.中外飲食習慣的差異

代餐在國外已有較高的接受度,但在飲食習慣方面,中國消費者是著有自己的固執的,幾千年來中國餐桌文化要求食物種類和口味要足夠豐富。

短期內Soylent這種完全替代正常飲食的食物在中國是很難能夠流行起來的,即使流行也只可能是小眾,在一些特定的群體裡。仁弘資本投資經理楊雯就曾表示,在中國這樣一個吃貨大國,民以食為天,追求健康而口味欠佳的輕食,在目前看來,還不具備普及的必要條件。

2.「健康服務」路徑的打通

在中國消費者一日三餐食用代餐不現實,帶來的直接問題就是產品復購率不夠高。提倡健康生活方式的產品附著以相關服務,是用戶粘性和復購的基礎。與代餐產品相對應的就是「健康服務」,用戶還需要的是包括飲食行為記錄、營養師的指導、線上社群監督打卡在內的一整套解決方案。

野獸生活和超級零均為做內容平臺起家,在推出產品後,也一直在探索內容、產品、服務之間的相互打通。今年4月,擁有 2 億註冊用戶的 Keep 也上線了「3日減脂盒子」和代餐奶昔等品類,其優勢正是平臺上大量用戶個人運動數據。從內容決策到產品、服務設計,還有待更多有效的定製化模式出現。

2、1分鐘解決一頓飯——讓進餐多一種省心的選擇

代餐的「破圈」不只在於從運動營養到體重管理,還正在向大眾市場蔓延,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代餐的目標消費者。

Soylent 早期鼓勵程式設計師們完全代餐的導向也發生了轉向,希望主打更加廣泛的人群,偶爾一兩餐選擇走進便利店購買 Soylent。2018 年8 月,Soylent 開始推出瓶裝飲料,一瓶 400 卡路裡咖啡口味代餐乳,更加方便,而且還有咖啡、印度奶茶 Chai 和純素食口味。

Soylent 早期鼓勵程式設計師們完全代餐的導向也發生了轉向,希望主打更加廣泛的人群,偶爾一兩餐選擇走進便利店購買 Soylent。

法國創業代餐品牌Feed出口經理Sebastien Herriau表示, Feed不是替代食品,而是提供健康的另一種選擇。當消費者生活匆忙,甚至沒時間吃午飯,又或者消費者不想或不知道如何烹飪時候,Feed就會出現,為人們提供健康方便的餐食。另外,Feed的產品不僅僅面向企業領域,還面向預算有限的學生、素食主義者和沒有時間準備健康食品的遊戲玩家。

在國內,與Soylent 對標的代餐品牌若飯同樣選擇了不以「體重管理」為目的,打出「1分鐘解決一頓飯」的口號,提供一種更營養、高效的進餐解決方案。若飯創始人邵煒認為,儘管若飯是正餐粉,但並非要求消費者放棄傳統食物、必須要一日三餐只吃若飯,而是將若飯定位成讓吃飯多一個省心的選擇。

由小眾到大眾市場的拓展,催生的是代餐的零食化。為了同時覆蓋這兩個市場,野獸生活與超級零都是雙產品線,蒙牛、娃哈哈、康師傅、香飄飄、旺旺等品牌切入代餐市場也正是迎合的這種需求,代餐也正在引發零食市場的新一輪改造。

這一邏輯所面臨的問題:

1.渠道之選的「兩難」

數據顯示,歐美國家 80% 的能量棒消費並非來自健身人群,而是大眾消費者。在國外超市、報刊亭、甚至是咖啡館,貨架或者收銀臺上隨處可見代餐產品的身影。在國內,代餐產品還主要在線上渠道銷售,在快消品渠道中並未佔據主流,尤其初創品牌。目前Soylent在美國已經滲透到13000多家線下零售渠道,Target 、沃爾瑪、Meijer、7-11等渠道,其中沃爾瑪從最早的400家商店已經拓展到1800家商店。

野獸生活、超級零推出的長保質期大眾產品也正在嘗試進入商超、便利店等線下渠道。從線上走向線下,意味著這些初創健康食品品牌要面臨可口可樂、雀巢、康師傅等成熟品牌的嚴酷競爭。野獸生活創始人程鵬曾在採訪中表示:「大眾消費品路線」不適用於初創消費品牌。在這種「渠道」的兩難之選中,也意味著,這些初創品牌需要拿出更好的產品和營銷策略。

2.售價的大幅度偏高

隨著產品能夠滿足更多大眾的消費需求,市場也在關注:在中國市場,若飯能否做到像Soylent在美國普及度那麼高,還要看未來若飯是否能夠滲透到線下零售渠道。對於若飯來說,目前最核心問題在於產品售價,液體版產品售價還保持在30元-35元/瓶,這對於線下零售渠道來說是屬於高價產品,尤其是飲料這個類別,如果未來能夠將產品售價每瓶控制在20元以內,才有可能在線下零售渠道裡實現一定動銷,不然可能會加大若飯作為一家初創企業的壓力。

在矽谷區餐廳一餐基本在50美元以上,而吃上一星期Soylent只需85元,在歐美國家,代餐的價格優勢顯而易見,而在國內,代餐價格在很大幅度上高於普通餐飲和零食價格。壓低成本,也是國內代餐產品走向「大眾」的一個重要挑戰。

三、人們需要怎樣的代餐產品?

一方面是廣闊的市場前景,另一方面是兩種商業邏輯的市場探索,對於這樣一個相對新興的市場,各方面的產品規則的設定也正處於進行時狀態。

營養

毫無疑問,不夠營養的代餐不是好代餐。其他品類食品大多是含有單一或是複合幾種營養,代餐則提倡「全營養」。代餐主打蛋白質、主糧、蔬菜、水果等成分,力圖以滿足人體所有所必須的營養素。

以Doylent為首的初創代餐品牌都在強調自己為全營養素食品,是真正的食物,而非膳食補充劑或替代品。來自法國的Vitaline品牌的一份扁桃仁麥片中就含有30多種天然成分、19克蛋白質,且富含抗氧化劑和ω-3。同樣來自法國的Feed的瓶裝系列產品,每瓶150克,含有無麩質燕麥片、豌豆蛋白、亞麻、米粉和可溶性咖啡。

相比傳統的五穀代餐粉,全營養型代餐除了使用天然食材,還會額外添加複合蛋白、膳食纖維和微量元素等,以確保能提供全面的營養。如Smeal推出的NOTO代餐奶茶,每瓶可提供相當於200g牛奶的蛋白質、1000g蔬菜的膳食纖維以及20種維生素礦物質;若飯粉末版則補充膳食纖維、EPA、DHA和微量元素。

好吃

代餐剛剛興起時,曾有人評價:輕食是反人性的,當一種食物在口味上不具有記憶點和成癮性,就意味著,這款產品大概率不會被主流市場接受。也有投資人透露:雖然一直在關注健康食品領域,但始終沒有投資該類公司,產品不好吃是關鍵。

試想一下,Doylent和若飯最早、最基本的代餐粉,可以做到「開源」配方,鼓勵消費者自行配製,數種營養食材粉末的混合物,味道想必不會太妙。

為了不讓更多人因為不夠好吃望而卻步,代餐的升級產品也在口味上不斷出新。若飯配合主產品推出口味補丁包,讓用戶可以選擇將代餐調配為抹茶味、可可味等。Smeal由食材的原味搭配出豐富的口感,目前研發出了黑豆黑芝麻、玄米抹茶、布魯塞爾可可、椰香紫薯、泰晤士奶茶、炭燒拿鐵咖啡六種口味,儘量從味覺上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超級零 「三日燃卡餐」也分為熱辣版和甜蜜版兩個版本。

但聯繫到前文所提到中國消費者對於飲食口味的執著,代餐產品要想在中國真正發揮「代餐」功能,現有的零食感的口味顯然還無法滿足「中國胃」的要求,或許還需要更多貼合中國口味的產品出現。

便攜

代餐的大眾化和多場景使用,都對其便攜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由袋裝到瓶裝,真正意義上縮減了消費者的時間成本。市場上最早代餐產品大多為袋裝、罐裝,攪拌不均勻、結塊等都會影響食用體驗。Smeal提出了代餐瓶裝粉末品類,消費者只需向PET瓶內倒入水,搖晃8秒即可享用一瓶代餐。若飯迭代至2.0瓶裝版,也是直接將粉末灌裝在瓶。不用準備杯子、勺子,而且去洗杯子的麻煩,甚至可以直接冷泡,熱水也因此成為非必需品。

據《中國線上代餐消費趨勢洞察報告》中顯示,袋裝是代餐產品的主流包裝形式,但瓶裝在近一年也實現了超50倍的銷售額增長,瓶裝奶昔就迎來了爆發性增長。

Soylent瓶裝即飲版產品

若飯液體版產品

也有更多代餐產品直接過渡到「幹吃」形式,獨立小包裝的能量棒、代餐餅乾、纖維麵包等成為可以隨身攜帶的代餐零食。

Soylent Squared,這也是 Soylent 第二次嘗試推出固體代餐。

高顏

眾多95後、00後的快節奏生活方式對於冷泡、幹吃的概念更易接受。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聯合天貓食品發布的《天貓食品行業趨勢分析報告》顯示,95後取而代之90後,已經佔據代餐主要消費者地位。根據淘寶數據,代餐粉超80%的購買者為女性。

當年輕、女性兩個消費概念疊加,代餐產品包裝自然需要的是高顏值。同時,在這個「顏值即正義」的時代,年輕消費者更傾向於值得社交分享的高顏值包裝。在包裝設計上,可以與年輕人產生交流的設計語言成為首選,若飯以極簡黑白配色為主,超級零以少女粉為主打色,野獸生活則體現了歐美運動風。Smeal的圓潤的瓶型包裝在小紅書上被網友親切地稱為「胖胖瓶」,在剛剛過去的FBIF2019 Marking Awards中,Smeal還獲得了設計前瞻獎。

四、代餐市場的聚焦——未來年輕人吃什麼?

最後,從通篇來看,代餐是一種介於正餐與零食交叉地帶的一種細分品類。而這樣一個小的品類卻正在「攪動」傳統飲食模式——以粉末衝劑為主的代餐,將「吃」飯變成了「喝」飯,消化系統所需的「咀嚼」行為開始被年輕人所拋棄。

在若飯網站上,將自己稱為「未來食物探索者」

曹鵬表示,代餐是Smeal的起點,但不是目的地,Smeal的定位並不是「瓶裝粉末代餐」,而是「瓶裝一切粉末類」。邵煒表示,未來食物這個概念,其實是偏向於若飯、甚至說是我自己對於未來的一個想像,我們吃什麼、怎麼吃這件事是存在很多不確定性的。

近乎所有的代餐品牌都聚焦於——未來年輕人吃什麼。從更長遠的時間維度來看,代餐可能更像是人類未來食品的一種現代表徵;伴隨代餐食品的發展,與之糅雜的可能是人類未來食品形態的一種深層變革。

相關焦點

  • 想知道未來吃什麼?是3D列印食物?代餐?
    如果我們想避免將來發生人吃人的慘況,必須仰賴科技……人類一直面臨食物問題,據聯合國預測,2025年時全球總人口數將達81億,比目前多了將近10億,所有人都需要食物,屆時的人口也會讓地球的資源消耗到達極限。
  • 2020年中國代餐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未來千億市場規模靜待...
    2020年中國代餐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未來千億市場規模靜待開啟  2020-12-03 16:09:36
  • 代餐減肥?後悔沒早點知道真相
    現實生活中,為了追求纖細身材,又不想運動減肥,很多年輕人熱衷於吃代餐,甚至有些一日三餐都在吃代餐。有位網友表示自己曾一日三餐各吃20克代餐粉,吃了一個月後雖然瘦了些,但是感覺每天喝20克其他的東西也能瘦。小優倒覺得所謂的代餐不就是變相的節食嗎,我每餐只吃幾根黃瓜,肯定也能瘦。更何況代餐不僅不好吃,價格還貴。
  • 網上一年賣出超10億元的代餐食品 真能拯救減肥中的你嗎?
    至此,全部飲食場景都有了代餐的身影。資本市場的「鷹眼」也盯上了代餐賽道,僅在7月就有多起融資。而對我們來說,最關心的莫過於:形形色色的代餐,真的健康嗎?事實上,代餐已成為新一代的餐盤團寵,創業公司扎堆而上。資本也在躁動,據天眼查數據顯示,僅在7月,代餐市場就有多起融資事件。7日,Smeal獲得中路開牛股權融資;16日,咚吃宣布完成數千萬A輪融資;27日,ffit8首輪獲投數千萬元;29日,Wonder Lab獲IDG和凱輝基金股權融資。薄荷健康、超級零、野獸生活等多個代餐品牌此前已獲得資本市場青睞。
  • 雀巢、蒙牛、香飄飄都擠進代餐市場,新銳品牌如何突圍?
    但「代餐」確實成為了微信、小紅書、抖音、新浪微博等社交平臺上近期常見字眼,WonderLab在上市後曾在短期內密集轟炸過微信朋友圈。整個代餐市場預計在今年成為百億規模的體量。根據歐睿國際數據,2017年,中國的代餐市場規模達到了57.34億元,2018年,中國的代餐市場規模達到了62.96億元。預計在2020年中國代餐市場將超過100億元。
  • 全球巨頭押注「未來食品」
    國內的代餐生意經風生水起,國際巨頭也在加碼健康的「未來食品」。 2019年《柳葉刀》全球飲食報告顯示,富含植物性食物且較少動物源性食物的飲食,既有益於健康,又有益於環境。伴隨歐美國家健康和環保意識抬頭,主導肉類和乳製品替代品市場的競爭正在升溫,植物肉和植物奶蘊藏著巨大的商機。
  • 減脂沙拉、蛋白能量棒……減肥路上,年輕人到底...
    像夏樂樂這樣,試圖通過代餐「作弊」的,還大有人在。根據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聯合超級零發布的《功能營養代餐市場消費趨勢》,最近一年,營養代餐消費市場呈現出快速增長趨勢,消費金額和消費人數增速均突破50 %。其中,一二線城市的年輕女性是功能代餐市場的實力「金主「,並且,95後的貢獻位居C位。
  • 良品鋪子開賣代餐食品,跟百事雀巢一起搶市場
    良品鋪子告訴界面新聞,良品飛揚代餐耐心擁有的「三重控糖黑科技」(一重低升糖、二重幹擾糖、三重抑制糖)是良品鋪子的獨家技術方案,已申請國家專利。 跟Wonderlab代餐奶昔和樂純代餐奶昔一樣,良品飛揚的產品也來自同一家代工廠——杭州衡美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 21世紀第三個十年 Z世代佔據消費市場C位
    而滋補養生品和代餐的走紅,則暗含了現代人對健康的焦慮、對身材的追求,以及「顏值即正義」的價值觀,當下炙手可熱的消費方式也少不了Z世代的助力,而這也成為未來行業發展的風向標。「小而美」的商品更受關注,以往的香檳都是750mL大瓶裝,為了適應中國市場,酩悅香檳在天貓首發了一款不到200mL的小瓶裝一炮而紅,從此掀起了小瓶裝的風潮。  以往20斤裝的大米是每個家庭採購的標準件,如今電商平臺上越來越多1斤裝的大米,也頗受90後年輕人的歡迎。甚至金龍魚、魯花等食用油也跟著推出了500mL的小包裝,既能保證新鮮度,又避免了浪費。
  • 10月國內45款新品盤點:代餐、助眠市場大牌湧動,乳品高端化升級…
    文:Sandra Zhang 來源:Foodaily每日食品(ID:foodaily) 10月,蒙牛新品牌甄簡低調布局大健康,貝因美推出低致敏兒童營養奶粉,東阿阿膠推抗衰老品牌「CHINELLE真顏」,君樂寶、養樂多推助眠乳品,康師傅推「陽光優纖」能量棒進軍代餐市場
  • 不僅僅是代餐,三草兩木推出MISS SOSO蕎麥高纖穀物棒
    隨著消費者對健康飲食的需求持續增長,一方面市場上高營養價值的有機食品正備受青睞;另一方面,面對品類繁多的健康食品,消費者又該如何選擇呢?三草兩木給出了與眾不同的答案。這主要還是得益於膳食纖維和果蔬纖維對於控制卡裡路和代餐方面的出色表現。如何在保證控卡的時候,同時為身體攝入必需的營養元素,就成為滿足當下年輕人需求的重點。三草兩木推出的MISS SOSO蕎麥高纖穀物棒無疑完美契合這樣的需求。
  • 小瘦同學:讓輕食代餐從小眾走向大眾
    目前國內代餐市場的規模在百億級,預計2022年將達到1200億元,其中營養補充飲料是增長最快的品類,複合增長率為12%,2011-2016 年期間中國這一品類銷售額增長了近 100 倍。因為"三高"的特徵(高增速、高利潤、高粘性),無論是食品巨頭還是創業公司,都將代餐納入產品的矩陣中來。
  • 全民健身路上,運動營養品市場紅利漸顯
    新華網體育北京6月8日電(記者 李旭)蛋白粉、營養棒、功能飲料、塑性左旋、代餐零食……琳琅滿目的運動營養品已逐漸成為大眾健身人群的「必需品」。但放在十幾年前的中國,這種現象甚至不能想像。「作為一個熱衷鍛鍊的人,十幾年前當我想在國內買一罐蛋白粉時,發現自己竟然找不到賣的地方。」
  • 雀巢、蒙牛、香飄飄都去做代餐,新銳品牌如何突圍?
    整個代餐市場預計在今年成為百億規模的體量。根據歐睿國際數據,2017年,中國的代餐市場規模達到了57.34億元,2018年,中國的代餐市場規模達到了62.96億元。預計在2020年中國代餐市場將超過100億元。 但代餐粉市場競爭趨勢也變得更加明顯,競爭的主力變成了大公司、新品牌與老字號。
  • DZC「U輕燃」代餐奶昔全球上市,飲領纖體健康新潮流
    緊跟時代潮流,為大健康產業賦能對於大眾消費群體來說,這是一個人人都渴望擁有健康與美麗的時代;對產業格局而言,傳統百貨受衝擊,新零售孕育發展機會,大健康產業是國內市場中的新契機。據統計,中國代餐市場以30%增長率逐年上升,到2022年預計突破1200億市場體量,由此可見,後疫情時代,大健康產業將會強勢崛起!
  • 7大品牌代餐奶昔測評!
    還要拿這事來說我真的接受不了以後不想再回應這事了下面是正經測評內容~01什麼是代餐奶昔?代餐奶昔,奶如其名就是可以替代作為餐點食用,便捷地為人體提供必需的營養物質,具有高纖維、低熱量、飽腹強等特點。一開始倒出來的時候我有點懵,這紫色的是什麼,嘗了一下竟然是紫薯顆粒!!味道應該做過處理,沒有甜味甚至有點苦,但是脆脆的,已經儘量還原了粗糧本身的味道。奶茶的甜度不是很高,3分糖的樣子吧。味道不錯,跟店裡點的奶茶相差不大,不會有任何自己是在喝代餐的失落感。饞奶茶的時候來一杯很有效!
  • 水果代餐,減肥不成反惹脂肪肝?打破水果的甜蜜「謊言」!
    水果代餐,減肥不成反惹脂肪肝?打破水果的甜蜜「謊言」!水果代餐有什麼營養?吃水果會長胖嗎?水果代餐會導致身體出現不良狀況嗎作為水果熱量來源的糖類,常常被人忽視。
  • 減肥代餐產品低能量的標準為什麼是每100克1200千焦?
    那麼能量究竟是什麼?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人體消耗能量都是先消耗碳水化合物(糖),然後才開始消耗脂肪,從而達到減肥的效果。在國際上,因為存在龐大的減肥需求,減肥用代餐產品也已發展多年,成百上千種減肥代餐產品帶著各種不同的減肥理念,令人眼花繚亂,讓消費者無所適從。
  • 研究:熱量控制加代餐、魚油減肥效果佳
    食品夥伴網訊   據臺灣「中央社」消息,臺灣一項研究指出,代謝綜合症患者在為期12周的減肥計劃時,額外使用代餐、魚油,會比只是控制熱量更能甩肉,降低更多降低體脂肪及膽固醇。    此次臨床研究針對188位臺灣代謝綜合症患者,分為《熱量控制飲食組》、《熱量控制飲食搭配代餐組》、《熱量控制飲食搭配魚油組》以及《熱量控制飲食搭配代餐及魚油組》共4組進行12周飲食控制計劃,最後共179人成功完成實驗。
  • 「吃土青年」愛「吃草」 輕食是泡沫還是藍海?
    ,成為了不少年輕人的三餐「標配」。據歐睿國際數據統計,2017年,全球輕食代餐市場達到 661.6億美元,中國達到 571.7億人民幣,預計 2022年中國輕食代餐市場會達到 1200億人民幣。面對巨大的市場空間,輕食究竟是一個泡沫?還是一片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