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哲學原理》-【變化與運動】

2020-10-18 楊世龍新書


變化是指宇宙中時間與空間,還有物質和意識的變化。

運動則專指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與運動是同時產生於宇宙,同時存在於宇宙,也同時消亡於宇宙的,運動是一種變化,運動從屬於變化。物質的變化則不僅包括物質的運動,而且還包括物質在宇宙中產生,存在和消亡的變化。

宇宙中的變化,就是時間和空間,物質和意識四大要素的變化。

物質的運動是物質的一種變化,但物質的變化則不只是物質的運動。

時間是一維的,時間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時間是不斷的變化著的。時間的變化是圓周形與直線形的統一體,從部分上看,是直線的,從整體上看則是圓形的,時間是在作圓形中輪迴,在作直線中前進的變化。

空間是三維的,空間沒有中心,也沒有邊際,空間實際上是不作任何變化的,但我們經常把時間與空間聯繫在一起,稱之為時空,時空是時間與空間的統一體,時間的變化影響了空間的存在,也就是說時空是變化的存在著的。

時空是三維空間加上一維時間,我們稱之為四維時空觀。

四維時空是一個動態的時空,只有在動態的時空條件下,才會有物質產生的基礎。也才會有物質存在和消亡的根本動力。

宇宙因為時間與空間的性質,而形成了宇宙是靜態中有動態,在動態中有靜態的存在的。宇宙是靜態與動態的統一體。

物質是在一定的時空點上的物質,物質存在於一維時間和三維空間的時空坐標中。時空的變化性決定了物質的變化性。

物質在宇宙中產生,存在和消亡是因為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而引起的。

時間和空間的變化導致物質在宇宙中的變化:產生,存在和消亡。

意識,是物質的意識,意識是意識物特別擁有的功能,意識是物質的反應。意識是以物質作為載體而存在的意識。而物質則是在時空的變化中存在的物質。

物質是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下變化著的物質,所以意識也是變化中的意識,意識的變化是由物質的變化,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而產生,存在和消亡的。

時間和空間還有物質的變化決定了意識的變化。

時空的變化不需要力量來推動,力量我們簡稱為:力。

物質的變化是由時間和空間的變化決定的,所以,物質的變化性也不需要力量來推動。

意識的變化性是由物質的變化性而決定的,因為物質的變化性不需要力量來推動,相應的,意識的變化性也不需要力量來推動。

時間和空間的變化決定了物質的變化,而物質的變化又決定了意識的變化。

時間和空間的變化決定了物質和意識在宇宙中的產生,存在和消亡的變化。


相關焦點

  • 宇宙選擇原理 原創:小宇宙科學哲學
    宇宙時刻都在運動和變化著,宇宙之中所有的物質,從微觀粒子到宏觀星系團都是宇宙運動變化之後選擇的結果。我們現在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便是宇宙運動變化後選擇的一個產物,而地球上的一切生物也是宇宙運動變化後選擇的一切產物。宇宙選擇是動態條件論。首先,宇宙選擇是動態論。
  • 《宇宙中的哲學原理》-【物質,運動和力的辯證】
    當物質因為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而出現在宇宙中時,物質在形態上分為能量物,質量物,以及質能混合物。物質不但有大小的不同,而且還有性質的不同。也就是,能量和質量並不只是我們傳統上所說的只有大小,而且還有性質。內力和內部運動是不會改變物質在宇宙中存在的位置的,也就是說不會改變物質在宇宙中存在的時空點的。在物質外部形成的力,無論是物質與物質之間是互化式接觸還是物質與物質之間是非互化式接觸所形成的。
  • 《宇宙中的哲學原理》-【形上學與辯證法的融合段】
    在哲學的發展中,所有哲學家爭論的第一個基本問題就是物質與意識 誰先誰後的問題,到底是物質在意識中,還是意識在物質中,物質決定意識還是意識決定物質。其次,哲學家們所爭論的第二個問題,也就是哲學方法論的問題,或者說是物質,意識,物質與物質之間,物質與意識之間,是否存在著運動和變化,是否存在著互相之間的聯繫,還是不存在著運動和變化,不存在著互相之間有所聯繫的狀態中。
  • 《宇宙中的哲學原理》-【敢於批判權威】
    在這個循環裡面,我們見證了宇宙中的四大要素:時間,空間,物質,意識,它們的變化和互相之間的影響。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中,產生和存在物質和意識,而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中,物質和意識又從宇宙中消亡了。因為物質是可以消失的,物質因為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而產生和存在,又因為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而消亡,而能量物和質量物都是物質存在於宇宙中的方式而已,所以所謂的質量守恆和能量的守恆,也是正確與錯誤的統一體,也是絕對與相對的統一體。
  • 對哲學和科學「相對性原理」的認識
    太空社會學對應了太空經濟學,未來的太空社會學不是簡單地複製地球社會學,在地球和太空社會形態等效性關係中包含了更多的差異性。高度發達的技術和太空資源的無限性將對未來的太空社會形態產生怎樣的影響?技術和資源狀態必然對社會形態、或人們的交往方式產生影響,這是歷史唯物論的一個觀點,然而,我們不能精確地預測末來太空社會的具體形態,這是科學哲學「廣義測不準原理」決定的判斷。
  • 決定論物理觀的哲學的,是二元論哲學觀?還是行星軌道運動理論呢
    笛卡爾哲學「除了『第一性質』的模糊性之外,物質宇宙被認為完全是幾何的:笛卡爾它在整個空間中無限延展這樣一來,應用抽象數學的邏輯原理,便完全可以實現對宇宙自然原理的解讀,完成對物質世界的理解,數學被提到了等同於與物質存在變化相同的程度,數學原理被理所當然地解釋為自然原理。以牛頓為代表的機械唯物論及其經典理論體系的核心是「決定論」。用統成不變絕對的時空觀去表述宇宙萬物。決定論從人出發,關注的是一個接一個的事件系列,按照人先驗建立的世界觀去理解世界、解釋自然。
  • 《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精彩書摘
    因為它必須否認真空的存在,他設想宇宙中充滿以太,太陽的轉動在以太中形成宇宙渦旋,渦旋運動帶動各個行星運動,從而有我們所見到的天象奇觀。這一解釋從哲學思辨上來說,其成功是前所未有的,它首次提出了一個不訴諸神力的宇宙動力學模型,很有想像力,滿足了人們解釋天象的思辨需要。
  • 運動的絕對性和運動軌跡的相對性
    物體運動的動力來源於外力的作用和內在的慣性,外力和慣性符合哲學動因論的「等效原理」。包括唯物辨證法在內的哲學流派指明了物體運動的永恆性,既然外力和慣性形成了物體運動的基本原因,那麼以「廣義等效原理」為依據,我們可以推斷「傳遞原理」,以「傳遞原理」為依據,我們可以得出外力和慣性永恆存在的結論、或物質運動和外力、慣性符合哲學永恆論的「等效原理」。
  • 《宇宙中的哲學原理》-【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矛盾】
    量子理論中最根本的內容就是當每個人深入去研究物質的產生和構成還有運動的時候,總是確定中又含有不確定的因素,不確定中又含有確定的因素。明明你看到是A的存在,但是A中又帶有B的可能,明明你看到是B的存在,但是B中又帶有A的可能。
  • 量子理論三原理的哲學意義
    這三項原理中的任何一個突破,都足以震撼和改寫文明史。先說下波粒二象。科學家在測量量子運動的位置和運動能量時,發現量子的運動的軌跡既是波浪也是顆粒形狀的,就像海浪拍打礁石,既是波浪在運動也有無數水滴在運動,海浪由水滴組成,水滴也是海浪的一部分一份子。
  • 黑格爾《法哲學原理》被忽略的教學背景
    這部教科書由於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手稿發表以來所引起的興趣,也由於黑格爾復興運動和法哲學本身問題意識的激發,成為黑格爾備受關注也極具爭議的作品。學界目前傾向於假定《法哲學原理》是單純的學術著作,甚少談及該書的教學考量。教學使命就黑格爾的哲學原則而言,法哲學並不具備特殊的相對重要性。有鑑於此,年屆五旬的黑格爾突然傾全力創作和出版大部頭的法哲學教科書,頗為耐人尋味。
  • 《宇宙中的哲學原理》-【宇宙......時間與空間的統一體】
    宇宙就是時間與空間的組合體。宇宙就是等於時間加上空間。宇宙中的絕對中沒有相對的成份的真理之一,也就是說這個真理是完全絕對和完全正確的真理:那就是,宇宙是唯一的,時間是唯一的,空間是唯一的。(注意,我在後面的內容中,會說到,所有物質的世界和意識的世界都是絕對與相對的矛盾統一體,絕對中有相對的成份,相對中有絕對的比例,而且絕對與相對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下,是可以互相轉化的。真理,也可以說是公理,它是意識世界中的一種,同樣的,真理也是絕對與相對的矛盾的統一體,宇宙是唯一的,是完全絕對的真理,時間和空間都是唯一的,也是完全絕對的真理。)
  • 伯努利原理的哲學解釋
    反映包括空氣和其它氣體在內的所有流體的流動規律時,就少不了瑞士數學家、物理學家伯努利在1726年提出的伯努利原理,儘管我們在中學就學過運用功能原理④和初等數學方法推導出的反映理想流體⑤作連續流動時的能量變化規律的最簡單公式:p+(1/2)xρv^2+ρgh=常量(p、v、ρ分別為理想流體內部某點的壓強、流速和流體密度
  • 鼎鼎大名的《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 竟然來源於一場酒館賭局
    浙江在線11月6日訊 (浙江在線記者 鄭琳)今年是牛頓劃時代巨著《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以下簡稱《原理》)出版330周年。330年前的1687年,《原理》第一版出版。牛頓的《原理》是第一次科學革命的集大成之作,它在物理學、數學、天文學和哲學等領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 從宇宙智慧和認知原理談宗教、哲學、科學之間的關係
    第一部分:宇宙智慧和認知原理我在《宇宙智慧的本質是什麼?》中指出,宇宙智慧是一種可以以智慧載體進行傳播的信息,這種信息具有驅動智慧載體群體與群體相關的所有組成的綜合系統熵值減小的能力。那麼人類歷史上的巫術、宗教、哲學呢?第二部分:人類認知中的宗教、哲學與科學如下草圖所示,我們從宇宙智慧這個大概念下進行分析,宇宙智慧不僅包括人類認知,也包括動物的基因傳播的經驗,也可能會有更高級的基因和非基因自由切換傳播模式。
  • 2020年4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衝刺模擬題6
    一、單項選擇題1.物質的唯一特性是( )A、運動變化性 B、客觀實在性 C、具體性 D、可感知性2.中國古代哲學家荀子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這句話體現的哲學道理是(  )A、物質運動規律具有普遍性 B、物質運動規律具有重複性C、物質運動規律具有穩定性 D、物質運動規律具有客觀性3.物質無非是各種物的總和,是從這種總和抽象出來的。
  • 宇宙中能量的本質及世界能量運動規律
    當然,這也說明在我們身處的宇宙之外,不排除已有部分能量至少生成一個宇宙的可能性。結合上面的物質定義,這句真理就暗示了:能量能夠生成宇宙中的任何物質,且已生成的任何物質都可以消亡,全部轉化為能量,畢竟萬事萬物都有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否則,我們身處的宇宙就是永恆存在的,其年齡應為無窮大,但這與宇宙一百多億歲的有限年齡矛盾。
  • 蘋果落地與牛頓萬有引力,讀《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的一點覺悟
    很早/小就聽聞牛頓因被樹上落下的蘋果砸中而發現萬有引力的故事,小學的自然讀物寫萬有引力,中學的物理課本講萬有引力並引入數學公式來分析,及在那之後讀到的各種科普讀物上介紹牛頓和萬有引力,幾乎所有的這些都直接展示萬有引力原理、公式的直觀、正確,以不容置疑的方式來傳遞科學知識,同時彰顯牛頓的天才、偉大、非凡。
  • 《宇宙中的哲學原理》-【宇宙中物質的產生是從能量體開始的】
    其實,混沌從科學的角度去認識它,那混沌就是能量體,在宇宙中的物質,是從混沌開始的,也就是說宇宙中的物質,是從能量體開始的。我們知道,物質從形態上來分類:能量物,質量物,質能混合物。宇宙中的物質在起初剛產生的時候,是從能量體開始的,那個時候的宇宙,沒有任何的質量體,整個宇宙充滿了能量體,而能量體根據性質來說,又分為正性能量體和負性能量體。兩種呈相反性質的能量體同時產生,同時存在,同時消亡在宇宙中。
  • 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主義的主張
    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主義與一切唯心主義不同,它主張:世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世界的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千差萬別的現象,大至日月星辰,小至電子原子,都不過是物質的不同形式而已,因之現象儘管形形色色,卻是一個統一的物質世界。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主義認為世界上沒有一個離開物質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