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哲學原理》-【宇宙......時間與空間的統一體】

2020-10-18 楊世龍新書


宇宙是時間與空間的統一體,宇宙是唯一的,宇宙的唯一性就是時間的唯一性和空間的唯一性的統一體,也就是說,宇宙只有一個宇宙,而在宇宙中,時間也只有一個時間,空間也只有一個空間。

宇宙就是時間與空間的組合體。宇宙就是等於時間加上空間。

宇宙中的絕對中沒有相對的成份的真理之一,也就是說這個真理是完全絕對和完全正確的真理:那就是,宇宙是唯一的,時間是唯一的,空間是唯一的。(注意,我在後面的內容中,會說到,所有物質的世界和意識的世界都是絕對與相對的矛盾統一體,絕對中有相對的成份,相對中有絕對的比例,而且絕對與相對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下,是可以互相轉化的。真理,也可以說是公理,它是意識世界中的一種,同樣的,真理也是絕對與相對的矛盾的統一體,宇宙是唯一的,是完全絕對的真理,時間和空間都是唯一的,也是完全絕對的真理。)

時間是唯一的,時間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永遠不停的變化著,這是時間的絕對特性。也就是說,宇宙是沒有起點和沒有終點的。時間的變化軌跡從總體上來說是圓形的,但從部分上來說,也就是從某一個特定的時間段來說,則是呈直線形的變化的。

時間的變化是在前進中有輪迴,而在輪迴中有前進。

時間的停止和時間的倒退只存在於意識理論當中,而實際上是完全不存在的,時間一定是變化著的時間,而且又是前進中有輪迴,輪迴中有前進的時間。

同樣的,宇宙也只有一個空間,空間沒有中心,也沒有邊際,這是空間的絕對特性,也就是說,宇宙是沒有中心和沒有邊際的。

我們經常都在聽說到,宇宙是由大爆炸產生的,宇宙是在內縮的,宇宙是在膨脹的,這些說法都是錯誤的。

因為,從時間上來說,宇宙是無始無終的,若說宇宙是從大爆炸開始的,那就是說,宇宙在時間上是有起點的,這就違背了時間的絕對特性,即時間必須是沒有起點和沒有終點的。

你可以這樣思考,假如宇宙是從大爆炸開始的,那大爆炸之前又是什麼呢,難道宇宙的前面還有宇宙嗎,這就違背了:宇宙是唯一的,這一完全絕對的真理,時間是唯一的,時間是無始無終的。

再者,從空間上來說,宇宙是沒有中心也沒有邊際的,若說宇宙在內縮或者宇宙在膨脹,那就是說,宇宙是有中心和有邊際的,這就違背了空間的絕對特性,空間必須是沒有中心和沒有邊際的。

你也可以這樣思考,假如宇宙是在內縮或者是在膨脹的,宇宙是個正在內縮的宇宙,那麼在宇宙內縮的外面又是什麼呢,宇宙是個正在膨脹的宇宙,那麼在宇宙膨脹的外面又是什麼呢。難道宇宙的外面還有宇宙嗎,這是極端錯誤的想法。宇宙是唯一的,空間是唯一的,空間是無中心無邊際的,這是完全絕對的真理,是不容質疑的。

時間之外再無時間,空間之外再無空間,宇宙之外再無宇宙。

宇宙在時間上是永遠變化著的,時間的變化性體現了宇宙的動態性,而宇宙在空間上是沒有變化的,空間上的無變化性則體現了宇宙的靜態性,從這兩方面說明,宇宙是動態與靜態的統一體,動態中有靜態,靜態中有動態,動態與靜態不可分割,同時存在。宇宙是時間上的動態與空間上的靜態的統一體。兩者不可分割,同時存在。


相關焦點

  • 《宇宙中的哲學原理》-【敢於批判權威】
    宇宙當中,宇宙是唯一的,時間是唯一的,空間是唯一的,物質和意識的產生,存在還有消亡是完全服從矛盾規律的。這就是宇宙中存在的完全的和絕對的公理。公理也作真理。真理就是公理,公理就是真理。其他在物質的世界和意識的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是絕對與相對的矛盾的統一體,任何物質和任何意識,都是絕對中有相對,相對中有絕對,而且絕對與相對會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下進行互相之間的轉化。
  • 《宇宙中的哲學原理》-【變化與運動】
    宇宙中的變化,就是時間和空間,物質和意識四大要素的變化。時間是一維的,時間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時間是不斷的變化著的。時間的變化是圓周形與直線形的統一體,從部分上看,是直線的,從整體上看則是圓形的,時間是在作圓形中輪迴,在作直線中前進的變化。
  • 《宇宙中的哲學原理》-【形上學與辯證法的融合段】
    在哲學的發展中,所有哲學家爭論的第一個基本問題就是物質與意識 誰先誰後的問題,到底是物質在意識中,還是意識在物質中,物質決定意識還是意識決定物質。其次,哲學家們所爭論的第二個問題,也就是哲學方法論的問題,或者說是物質,意識,物質與物質之間,物質與意識之間,是否存在著運動和變化,是否存在著互相之間的聯繫,還是不存在著運動和變化,不存在著互相之間有所聯繫的狀態中。
  • 《宇宙中的哲學原理》-【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矛盾】
    完全就是消亡,消亡就是完全,宇宙中不存在純陰或者純陽的任何現象,不存在有矛無盾或者有盾無矛的任何存在。量子理論同樣如此,規律性和隨機性就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就是一種意識存在和它外部的其它至少一種意識存在會形成一個矛盾的統一體。
  • 《宇宙中的哲學原理》-【物質和意識產生·存在·消亡的方式】
    ,完全空白,時間和空間是宇宙的兩大要素,時間是唯一的,空間也是唯一的,所以宇宙也是唯一的。時間之外再無時間,空間之外再無空間,宇宙之外再無宇宙。宇宙是以唯一的方式存在著的。所有宇宙中能量物,在它的外部,有質量物與它形成矛盾的統一體,而在能量物的內部,它又形成了正性能量與負性能量的矛盾的統一體,兩種矛盾的統一體,無論是能量物與質量物,還是能量物中的正能量和負能量,一定是對立中統一,統一中有對立,而且兩者會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下進行互相轉化
  • 《宇宙中的哲學原理》-【宇宙中物質的產生是從能量體開始的】
    宇宙中的物質在起初剛產生的時候,是從能量體開始的,那個時候的宇宙,沒有任何的質量體,整個宇宙充滿了能量體,而能量體根據性質來說,又分為正性能量體和負性能量體。兩種呈相反性質的能量體同時產生,同時存在,同時消亡在宇宙中。
  • 《宇宙中的哲學原理》-【物質,運動和力的辯證】
    當物質因為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而出現在宇宙中時,物質在形態上分為能量物,質量物,以及質能混合物。物質不但有大小的不同,而且還有性質的不同。也就是,能量和質量並不只是我們傳統上所說的只有大小,而且還有性質。,兩種物質有對立,有統一,而且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下可以進行互相之間的轉化。
  • 宇宙選擇原理 原創:小宇宙科學哲學
    宇宙在這裡不僅僅是指宇宙本身,它指宇宙中所有的一切客觀存在事物—時間、空間、物質和能量,並且所有這一切客觀存在的事物是運動的、變化的、發展的。其次,宇宙選擇是條件論。所謂條件,是指同某一事物相聯繫的,對它的存在和發展發生作用的諸要素的總和。任何事物的產生都具有一定的前提條件,無論是侏羅紀的恐龍時代,還是現在的人類社會,都必須在一定的自然條件下才能夠產生,並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中進行繁衍生息。
  • 《宇宙中的哲學原理》-【矛盾雙方比例程度的變化】
    矛盾雙方的比例程度會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而不斷的發生變化,正常情況下,雙方是各佔百分之五十的,雙方是各佔一半的比例的,雙方是平衡的。但是由於時間和空間不斷的發生變化,矛盾雙方的比例 就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改變。
  • 宇宙產生之前有時間嗎?| 康德先驗哲學對時間的變革
    如果說在宇宙產生之前有時間,那麼時間就是一種獨立的,不依附於別的東西而存在的特殊存在,可是所有的事物都是在宇宙產生之後才有的,時間這種特殊存在又是什麼呢?回答沒有時間,則會陷入另一種迷思:「天地初開」之前是什麼呢?沒有時間的存在又是什麼樣的存在呢?
  • 何為宇宙?
    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來曰宙,空間、時間合二為一方為宇宙歷史是記錄並研究過去發生的一切重太事件的一門科學。般來說,傳始的質安學主要是研究人類社會發生發展過程中的條種場史現象。這裡所教太質史,顯然有著更加廣泛的含義,主要是研究自然史有和人類社會發展史的房金學,從更加宏觀的角度觀察和認識客觀世界與主觀世界的運動發展的過程,從中尋找出歷史演變的規律。
  • 承載宇宙的空間是從哪裡來的?
    宇宙的「外面」沒有空間,沒有任何東西。所以宇宙沒有之外,因為「之外」也是個空間。二,要想理解上面那些話,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要知道空間的概念和實質。搜狗百科上是這樣說的,空間是指具體事物的組成部分,是運動的表現形式,是人們從具體事物中分解和抽象出來的認識對象,是絕對抽象事物和相對抽象事物、元本體和元實體組成的對立統一體,是存在於世界大集體之中的,不可被人感到的但可以被人知道的普通個體成員。這是空間的概念。
  • 超燒腦科學推測:宇宙之外、負宇宙與虛無空間
    從我們的理解中,空間這個概念是很模糊的,它摸不到,看不得,只是我們都存在其中。那空間之外又是什麼呢?這個空間之外應該就是我們的宇宙之外了。在已知的理論中,我們得知空間充斥著整個宇宙,空間可能存在空隙,但是這個空隙非常小,小到比宇宙的最基礎粒子還要小。有人曾提出過,如果我們能撕裂空間,或者穿越空間的縫隙,我們就能超時空轉移,時間倒流。
  • 愛因斯坦表示,宇宙中不存在時間,那空間中真的空無一物嗎?
    愛因斯坦表示,宇宙中不存在時間,那空間中真的空無一物嗎?宇宙中最大的謊言家:時間,愛因斯坦曾指出,他提出的相對論與牛頓經典物理學的分歧點便是「光速不變原理」,那麼,光速不變原理究竟闡述了什麼?所謂光速不變原理是指光的運動速度與光源兩者,相對於觀察者的運動來說沒有任何關係,也就是說,任何一個慣性系中的觀察者,無論它相對於光源來說是否運動,運動速度的快慢是多少,最終,觀測得到的同一束光的速度均是相同的,愛因斯坦提出光速不變原理前,麥克斯韋提出的電磁理論中指出,電磁波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光速,也就是說光即電磁波,顯然,這一理論有違人們的常識,也與牛頓經典物理學相違背。
  • 從宇宙智慧和認知原理談宗教、哲學、科學之間的關係
    第一部分:宇宙智慧和認知原理我在《宇宙智慧的本質是什麼?》中指出,宇宙智慧是一種可以以智慧載體進行傳播的信息,這種信息具有驅動智慧載體群體與群體相關的所有組成的綜合系統熵值減小的能力。那麼人類歷史上的巫術、宗教、哲學呢?第二部分:人類認知中的宗教、哲學與科學如下草圖所示,我們從宇宙智慧這個大概念下進行分析,宇宙智慧不僅包括人類認知,也包括動物的基因傳播的經驗,也可能會有更高級的基因和非基因自由切換傳播模式。
  • 物理哲學簡介(II):時間與空間的哲學基本問題
    時間、空間、時空(或時間-空間,時間和空間的結合)等概念,是物理學、天文學、空間物理學和哲學等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關於它們的存在和本質是物理學哲學的中心課題。在許多哲學中,時間被視為變化。通常認為時間是一種基本量,即不能用其他量來定義的量。因為時間似乎是一個基本的概念,因此無法用任何更簡單的方式來定義時間。
  • 時間和空間在粒子的解釋下
    近代物理學家提出了空間、時間的概念,認為時間、空間無處不在,在生命眼裡時間、空間看不見摸不著,更感受不到,而且還在空間、時間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多維空間的構思,認為宇宙由時間、空間構成,不管這些理論是否正確,我們在宇宙中我們的時間在流逝,往前走,生活在這偌大的空間,為何我們感覺時間和空間不存在一樣
  • 終極探秘:宇宙之外
    宇宙是所有時間、空間與其包含的內容物構成的統一體,包含行星、恆星、星系、星系際空間、次原子粒子等所有物質與能量。所以,宇宙是由時間、空間、物質構成的統一體。從狹義角度,「宇宙之外」本質是人類對宇宙範圍的定義問題。如果人類將包含一切存在的統一體定義為宇宙,那麼,就不存在「宇宙之外」。若人類以「可觀測範圍」為依據定義宇宙,那麼,「宇宙之外」就是「未被觀測」部分的宇宙。廣義角度,「宇宙之外」可以是時間之外,空間之外或物質之外;也可以是時間、空間、物質之外的奇異存在。
  • 宇宙本源:時間,空間,數
    所以宇宙起源於無,它的總能量一直還是零。如果質量也有方向的話,那總質量也一直為零。下面我們以此為假定條件,來對時間,空間和數進行分析。1.時間(假設)時間是用來描述運動的過程的。世上本來沒有時間這個東西,有的只是物質運動。我們把物質運動的過程用時間這個詞來表述。時間的起點也就是宇宙的起點,宇宙的起點是無,時間的起點也是無。
  • 物質、時間和空間三足鼎立形成宇宙
    如果沒有物質,時間和空間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也就不會有時間和空間。如果沒有時間,物質就不能體現,也就不會有物質,空間也無存在的必要,也就不會有空間。如果沒有空間,物質就無法存在,也不會有物質,對於「純無」,時間就無存在的意義,也就不會有時間。綜上所述,物質、時間、空間,三者相互依存、相互統一,而不是對立或對立統一。它們之間不存在矛盾或自相矛盾,它們三足鼎立共同形成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