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哲學原理》-【物質和意識產生·存在·消亡的方式】

2020-10-18 楊世龍新書


宇宙是0,宇宙本身是一無所有的,完全空白,時間和空間是宇宙的兩大要素,時間是唯一的,空間也是唯一的,所以宇宙也是唯一的。時間之外再無時間,空間之外再無空間,宇宙之外再無宇宙。

宇宙是以唯一的方式存在著的。

當宇宙中的物質世界和意識世界因為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而出現時,宇宙才有實質性的意義。

 從以上幾個圖的關係可以看出,宇宙是從0開始,而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中出現物質和意識,物質和意識又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裡在宇宙中消失,讓宇宙重新回到0,從無極到太極,又從太極到無極,無極又再到太極,無限循環往復下去,以至無窮無盡.......

宇宙就是從0開始,又結束於00=0.這就是宇宙中最簡單的公式,也是對宇宙解釋得最完美的公式,宇宙中最複雜的公式也就是宇宙中最簡單的公式。

無極就是00就是完全,完全的狀態就是什麼都不存在的狀態。當物質世界和意識世界中某一種物質或者意識達到完全的時候,也就是這種物質或者意識即將消亡的時候。

宇宙中,要麼不存在物質和意識,如果一旦出現物質和意識的產生和存在,那麼所有的物質和意識一定是矛盾的統一體,一定是以太極的方式產生和存在著的。

矛盾就是太極,太極就是矛盾,西方人稱為矛盾而東方人稱為太極,無極就是00就是無極,西方人稱為0,而東方人稱為無極。

物質或者意識的產生和存在必有陰陽兩面,必有矛盾雙方的辨證,有陰無陽或者有陽無陰,有矛無盾或者有盾無矛都是完全的範疇,而完全的物質和意識是絕對不存在的。完全就意味著消亡,完全就意味著不存在,完全就意味著不真實。當物質或者意識達到純陰純陽,也即是有矛無盾或者有盾無矛的時候,這種狀態就是完全的狀態,完全的狀態也就是消亡的狀態,也就是這種相應物質和意識消失的時候。

因為完全就是00就是無極,0就是什麼都不存在了。

矛盾雙方,也就是陰陽雙方,雙方的比例總和是百分之百,正常情況下,雙方都是各佔百分之五十的,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變化,雙方的比例程度會不斷的發生變化,但是不管怎麼樣的變化,都不會變化到百分之100和百分之0的比例。這種比例就是有陰無陽或者有陽無陰的比例,也是有矛無盾或者有盾無矛的比例。這種比例就是一種完全的狀態,當物質存在或者意識存在達到這種比例的時候,也就是這種物質或者意識即將消亡的時候。如下圖:

 百分之0就是00就是不存在,百分之百就是完全,完全也還是不存在的意思,所以0就等於完全,完全就是0的意思。

物質或者意識都是以非唯一的方式產生和存在著的。在物質和意識的世界中, 都是以數學公式1+1=2的方式在宇宙中產生和存在的,產生1的同時,也產生了-1。也就是說物質和意識都是成雙成對,成偶數式的產生和存在著的。

物質或者意識同時也都是以非唯一的方式消亡的,在物質和意識的世界中,都是以數學公式1-1=0的方式在宇宙中消亡的,1消亡了,-1也會隨著消亡的。也就是說物質和意識都是成雙成對,成偶數式的消亡的。

1-1就是矛盾中的矛和盾,就是太極中的陰和陽,兩者之間是對立的,同時,兩者之間又是統一的,對立中有統一,統一中有對立,再者,兩者之間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下是可以進行互相之間的轉化的。

太極,也叫作矛盾,它的性質是有三大方面的:對立性,統一性,互化性。

我們可以這樣描述,當一種物質或者一種意識產生和存在還有消亡的時候,在它們的外部,一定會伴隨著與它形成對立,統一還有互化的另外一種物質或者另外一種意識的產生和存在還有消亡,這兩種物質或者這兩種意識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也就是一個太極,若我們把一個叫作白,另外一個叫作黑,那黑白就會形成一個矛盾體,也就是一個太極體,兩者之間是同時產生,同時存在,同時消亡的。只是雙方的比例不同而已,永遠不可能是百分之100和百分之0的比例,完全的時候,也就是物質和意識消失的時候,0=0時,也就是宇宙中什麼都沒有的時候。完全就是00就是完全。如男人與它外部的女人形成的矛盾體,地球與它外部的月亮形成的矛盾體。

不但是物質或者意識與它們外部的其它物質或者意識形成矛盾的統一體,形成陰陽的統一體,其實,在物質和意識的內部,也會形成部分與部分的矛盾的統一體,也會形成一個陰陽的統一體,兩部分之間,也如黑與白之間,黑白也是同時產生,同時存在,同時消亡的。如男人內部有小孩與老人形成的矛盾體,有青年男人和中年男人形成的矛盾體。地球內部有東部與西部形成的矛盾體,有北方和南方形成的矛盾體。如太極圖:

 太極圖就是矛盾圖,也是宇宙中所有物質和意識產生和存在的形式圖。

我們把黑白比作兩種物質或者兩種意識,他們之間互相對立,又互相統一,而且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下能夠互相轉化。雙方的轉化是通過他們的交叉點和融合段來實現的。

矛盾的規律也就是太極的規律,那就是:矛盾中的雙方(也就是太極中的陰陽)是對立的,同時又是統一的,而且雙方在對立中有統一,在統一中有對立,雙方有交叉點和融合段,雙方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下會通過交叉點和融合段進行互相之間的轉化。矛盾的雙方同時產生,同時存在,同時消亡,不可分割,只是比例不同而已。

首先黑白是對立的,黑就是黑,白就是白,而黑中有白,白中有黑,說明黑白又是統一的,對立中有統一,統一中有對立,再次,黑白有交叉點和融合段,交叉點是中間黑白分界曲線的中點,而融合段則是中間的整條黑白分界曲線。黑與白會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下互相轉化的。完全黑或者完全白就是純陰或者純陽,就是有矛無盾或者有盾無矛,就是完全的狀態,完全就是不存在的,完全就是0

在宇宙中,所有的物質和所有的意識都是以矛盾的形式存在於宇宙中的,而矛盾的體現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物質或者意識與它們外部的其他物質或者其他意識形成一個整體與整體之間的矛盾。如物質世界的:太陽系與其他星系,質量體與能量體,人與人外意識物,地球與月亮,有機物與無機物,生物與非生物等等。如意識世界的:愛與恨,幸福與悲傷,禍與福,對與錯,絕對與相對,政治制度方面的執政黨和非執政黨,經濟方面的公有制與私有制等等。

另外一種則是,在物質或者意識的內部也即是在整體的內部,所出現的在整體中部分與部分之間所形成的矛盾。這種方式的矛盾同樣體現出物質或者意識的世界中,是不存在唯一的現象的,看上去是唯一的的物質或者意識,看上去是沒有與它形成對立和統一還有互化的其他物質或者意識的存在,實際上,在它們內部還是會存在著部分與部分之間的對立,統一和互化。如物質世界的:地球內部的南極和北極,地球東部和西部的正負兩種性質的能量場。動物內部的雄性與雌性。人內部的男人和女人,大腦內部的左腦和右腦。如意識世界的:愛的內部的親情和愛情,恨的內部的小恨和大恨,歡樂裡面的大喜和愉快,一黨專政裡面的兩個派別等等。

無論是在物質和意識的外部所形成的矛盾的統一體,還是在物質和意識的內部所形成的矛盾的統一體,這兩種方式的矛盾都是同時存在的,而且不可分割的,一個是存在於物質和意識的外部,是整體與整體之間所形成的矛盾體,一個則是存在於物質和意識的內部,是內部中部分與部分之間所形成的矛盾體。兩種矛盾體同時產生,同時存在,而且同時消亡,只是所處的位置不同而已。

要指明的是,中間派其實是不存在的,它有的時候靠左,是屬於左派,有的時候靠右,是屬於右派,中間派的性質是不穩定的,變化是非常快的,它是在對立的兩派中不斷的變化位置,一下子是左派,一下子是右派,讓你看上去分辨不出它是什麼性質,其實把它固定在某一時空段來分析,一定能夠分辨出它的性質和它的派性。

宇宙中,要麼不存在物質和意識,一旦產生和存在物質和意識,它們產生和存在的方式一定是通過1+1=2的方式出現的,產生1的同時,一定會產生-1。 一定是以矛盾(又叫作太極)的方式產生和存在於宇宙中的,而矛盾的體現則是兩方面的,一方面是整體與整體之間所形成的矛盾的統一體,二方面則是在整體內部的部份與部分之間所形成的矛盾的統一體。

宇宙中,所有的物質和意識是通過1+1=2的方式產生和存在的,同時,所有的物質和意識也是通過1-1=0的方式消亡的,1不存在了,-1也會隨著消亡了,一定是矛盾雙方的同時消亡,一方不存在了,另外一方也會隨著消亡的。

我們可以列舉幾個例子來進行生動的說明。這兩種矛盾的體現是同時存在的,一個存在於外部,一個存在於內部。不會只有一種的存在,一定是兩種方式的矛盾同時存在。

所有宇宙中能量物,在它的外部,有質量物與它形成矛盾的統一體,而在能量物的內部,它又形成了正性能量與負性能量的矛盾的統一體,兩種矛盾的統一體,無論是能量物與質量物,還是能量物中的正能量和負能量,一定是對立中統一,統一中有對立,而且兩者會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下進行互相轉化。在能量物的外部,能量物中有質量物的成份,質量物中有能量物的比例,能量物和質量物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下可以進行互相轉化。而在能量物的內部,正能量中一定有負能量的成份,負能量中一定有正能量的比例,正負兩種性質的能量也可以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下通過它們的交叉點和融合段來進行互化的。

在意識的世界裡,每一個理論的出現,並不是絕對的完全的正確,一定是正確與錯誤的統一體,正確裡面有錯誤的成份,而錯誤裡面有正確的成份。正因為每一個理論的不完全性和非絕對性,所以在這個理論的外部,一定有一個和它形成矛盾的統一體的理論的存在。一定伴隨著另外一個理論的出現,另外一個理論的出現的目的就是把這個理論(也可以叫作前面的理論,前面的理論和後面的理論也是形成了一個矛盾的統一體)中錯誤的成份給拋棄掉,再結合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又產生出一種新的理論。

古代科學理論----近代科學理論----現代科學理論,都是服從矛盾的規律性的。

理論的外部,有其他理論和這個理論形成矛盾的統一體,而在理論的內部,有部分與部分之間形成矛盾的統一體,也可以說是這個理論的絕對性和相對性所形成的矛盾的統一體。

舊事物曾經是新事物,而新事物也會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而轉化成為舊事物的。新事物與舊事物是矛盾的統一體,新事物中有舊事物的身影,舊事物中有新事物的跡象,新舊事物會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下進行互相轉化。

愛的出現,在它的外部,一定伴隨著恨的產生,愛與恨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對立中有統一,統一中有對立,再者,愛與恨是可以互相轉化的,愛可以變成恨,恨可以變成愛。有多愛就有多恨,有多恨就有多愛。在愛的內部,有對自己的愛和對別人的愛,同樣的,對自己的愛與對別人的愛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而且雙方之間也會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下進行互相轉化。

快樂出現的時候,在它的外部,也會伴隨著悲傷的到來,快樂中有悲傷的身影,而悲傷中有快樂的成份,快樂會轉化為悲傷,悲傷也會轉化為快樂,所以任何時候,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不要太喜,也不要過於傷悲。同時,在快樂的內部,有不同程度的快樂的存在,如大喜和愉悅,雙方之間對立,雙方之間統一,再者,雙方之間可以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下進行互相之間的轉化。

有福出現的時候,一定暗含著禍的產生,在禍水到來的同時,也要看到福氣的出現。福與禍是對立的,也是統一的,而且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下是可以進行互化的。

危險和機遇是並存的,兩者之間是對立的,同時兩者之間也是統一的,對立中有統一,統一中有對立,兩者之間可以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下互化的。危險中有機遇的成份,機遇中有危險的比例,危險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下可以變化成為機遇,機遇也可以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下變化成為危險。

窮與富:窮,不會永遠窮下去,富,也不會永遠富下去,貧窮中帶有想富裕的熱情,富裕中伴隨著會貧窮的渙散,貧窮與富裕會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下進行互相轉化的。在窮的內部,窮也許會越來越窮,小窮變為大窮,也許會越來越不窮,大窮變為小窮。而在富的內部,大富會變化成為小富,小富會變為大富。

真理與繆誤:

在真理之外,有繆誤在伴隨著,而在真理的內部,則有絕對真理與相對真理的鬥爭,一個外部矛盾,一個內部矛盾,兩種類型的矛盾同時產生,同時存在,同時消亡。真理中有繆誤的成份,繆誤中有真理的比例,沒有完全絕對的真理,也沒有完全是繆誤的存在,真理與繆誤對立,統一,而且互化。同時,在真理的內部,絕對真理中有相對真理的成份,相對真理中有絕對真理的比例,沒有完全的絕對真理,也沒有完全的相對真理。

在宇宙中,除了宇宙是唯一的,時間是唯一的,空間是唯一的,它們都是完全絕對的真理,其他在物質和意識的世界裡,是沒有完全的物質存在和完全的意識存在的。也就是說不會存在完全絕對的真理的。

公有制與私有制:

在公有制的外部或者在私有制的外部,有私有制與公有制形成矛盾的統一體,公有制中有私有制的身影,私有制中有公有制的伴隨,雙方之間總有交叉點和融合段,兩者之間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中會相互轉化。

同時,在公有制的內部或者在私有制的內部,公有制中有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的矛盾的統一體,全民所有制是全國人民所有,而集體所有制則是部分人民所有。私有制中有個體私有制和團體私有制所形成的矛盾的統一體,個體僅屬於一個人所有,而團體則屬於二個以上含二人的所有。部分與部分之間也是服從矛盾的規律的,對立,統一和互化。

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

在資本主義的外部或者社會主義的外部,有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所形成的矛盾的統一體,兩者之間對立中有統一,統一中有對立,而且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下會互相轉化。沒有完全的資本主義和完全的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中有社會主義的成分,社會主義中有資本主義的配額。

同時,在資本主義的內部或者社會主義的內部,資本主義內部中有普通資本主義與特別資本主義兩者所形成的矛盾,社會主義內部中有普通的社會主義與特色的社會主義所形成的矛盾的統一體,其部分與部分之間也是有矛盾的三大特性的:對立,統一和互化。

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兩者形成整體與整體之間的矛盾的統一體,計劃經濟有計劃經濟的獨立性,市場經濟有市場經濟的特別性。同時,兩者之間又是統一的,計劃經濟中有市場經濟的身影,市場經濟中有計劃經濟的跡象,再者,兩者之間在一定時間和空間下是可以互相轉化的。當然,不存在完全的計劃經濟,也不會存在完全的市場經濟。

人與人外意識物:

在人的外部或者說在人外意識物的外部,有人與人外意識物所形成的矛盾的統一體,在宇宙中,人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擁有意識功能的物質,一定會存在同人類形成矛盾的統一體的人外意識物。兩者之間有對立的地方,也有統一的地方,而且會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下進行互相的轉化。雙方之間一定有交叉點和融合段。

而在人的內部,則有男人和女人的矛盾體。在人外意識物的內部,也會存在著部分與部分之間的對立,統一和互化。

進化與刺激,也稱之為內部的進化和外部的刺激:

在物質從低級發展到高級,由無機物變化成有機物的過程中,在人從人前動物演變成為人的過程中,一定是進化與刺激互相作用的結果。同時存在,而又互相作用於物質的變化和發展,不存在完全的進化,也不會存在完全的刺激。所有物質世界的變化和發展,一定是兩者共同作用的結果。

在進化的外部或者在刺激的外部,會形成進化與刺激的矛盾的統一體,沒有完全的進化,也不存在完全的刺激,兩者同時存在,作用有所不同。

在進化的內部或者在刺激的內部,同樣的,也會有它們各自內部中部分與部分之間所形成的矛盾的統一體。

我們列舉了這麼多,都是為了證明,在宇宙中,除了宇宙是唯一的,時間是唯一的,空間是唯一的,其他在宇宙中的任何物質存在和意識存在都不是唯一的。要麼不存在物質和意識,一旦在宇宙中因為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而出現物質和意識存在的時候,物質和意識的產生和存在一定是成矛盾性的,或者叫作成太極性的產生和存在的,是成雙成對,成偶數式的出現的,是通過1+1=2的數學方式來體現的,1產生了,-1也就產生了。物質和意識一定是以非唯一的形式存在的。

相應的,所有在宇宙中的物質和意識,因為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而在宇宙中消亡的時候,一定也是呈矛盾的方式,也就是以太極的方式消亡的,是成雙成對的,成偶數式的消亡的,是通過1-1=0的數學形式來體現的,1不存在了,-1也就隨著消亡了。

在物質或者意識的世界裡,當沒有矛盾的時候,沒有太極的時候,也就是0的時候,也就是無極的時候。那這種相應的物質和意識也就到了消失的時候。也就不會存在於宇宙當中。

當物質或者意識世界中,出現有矛無盾或者有盾無矛的時候,也就是純陰或者純陽的時候,也就是完全和0的時候,完全就是不存在的狀態,不存在的狀態就是0的狀態,所以完全就是00就是完全。那這種相應的物質和意識也就到了消失的時候。也就不再存在於宇宙當中。

在物質和意識的世界中,沒有百分之0和百分之百的比例存在。因為百分之0就是0,百分之百就是完全,因為0就是完全,完全就是無極,完全就意味著消亡,完全就是不存在。

1-1=0,這就是物質或者意識從宇宙中消亡的方式,1消亡的同時,-1也消亡了,在宇宙中,所有物質和所有意識的消亡都是通過1-1=0的方式進行的,都是因為物質或者意識與它們外部的其他物質或者意識所形成的外部的矛盾的統一體,同時在物質或者意識的內部中又形成部份與部分的內部的矛盾的統一體。物質或者意識在它們相應的外部矛盾和內部矛盾各自的互相作用下,才會從宇宙中消失和滅亡。

宇宙中的三個數學公式,0=01+1=21-1=0,是宇宙中最簡單的公式,同時,也是宇宙中最複雜的公式。表明了宇宙從0開始,又結束於00=00最終也還是0,宇宙本來就是一無所有的,完全虛無的。是因為時間和空間的變化,出現了物質和意識,讓物質和意識產生和存在於宇宙當中,它們的產生和存在是通過1+1=2的方式出現的,同時也因為時間和空間的變化,又讓物質和意識從宇宙中消失和滅亡,而他們消亡的方式又是通過1-1=0的方式進行的。1產生和存在的時候,-1也產生和存在了,1從宇宙中消亡的時候,-1也從宇宙中消亡了。


相關焦點

  • 《宇宙中的哲學原理》-【敢於批判權威】
    宇宙當中,宇宙是唯一的,時間是唯一的,空間是唯一的,物質和意識的產生,存在還有消亡是完全服從矛盾規律的。這就是宇宙中存在的完全的和絕對的公理。公理也作真理。真理就是公理,公理就是真理。所有的權威和所有的規律和理論也是意識的範疇。在宇宙中的物質和意識,都是以絕對與相對的統一體的方式產生和存在於宇宙中的,如果只有絕對而沒有相對,或者只有相對而沒有絕對,那就是完全的意思,完全就是無極,就是0,就是純陰或者純陽,就是有矛無盾或者有盾無矛,就是什麼都沒有,就是物質和意識的消亡。
  • 《宇宙中的哲學原理》-【宇宙中物質的產生是從能量體開始的】
    宇宙中的物質在起初剛產生的時候,是從能量體開始的,那個時候的宇宙,沒有任何的質量體,整個宇宙充滿了能量體,而能量體根據性質來說,又分為正性能量體和負性能量體。兩種呈相反性質的能量體同時產生,同時存在,同時消亡在宇宙中。
  • 《宇宙中的哲學原理》-【變化與運動】
    運動則專指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與運動是同時產生於宇宙,同時存在於宇宙,也同時消亡於宇宙的,運動是一種變化,運動從屬於變化。物質的變化則不僅包括物質的運動,而且還包括物質在宇宙中產生,存在和消亡的變化。
  • 《宇宙中的哲學原理》-【物質,運動和力的辯證】
    物質是矛盾的統一體,物質內部的互化性不但表明物質內部有力的存在,而且也表明物質內部是在運動著的。物質,力,和運動三者不可分割,宇宙中一旦出現物質,那物質就包含著運動,也包含著力的存在。物質,運動和力同時產生,同時存在,同時消亡。沒有先後之分,沒有誰決定誰。
  • 《宇宙中的哲學原理》-【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矛盾】
    量子理論中最根本的內容就是當每個人深入去研究物質的產生和構成還有運動的時候,總是確定中又含有不確定的因素,不確定中又含有確定的因素。明明你看到是A的存在,但是A中又帶有B的可能,明明你看到是B的存在,但是B中又帶有A的可能。
  • 《宇宙中的哲學原理》-【形上學與辯證法的融合段】
    在哲學的發展中,所有哲學家爭論的第一個基本問題就是物質與意識 誰先誰後的問題,到底是物質在意識中,還是意識在物質中,物質決定意識還是意識決定物質。其次,哲學家們所爭論的第二個問題,也就是哲學方法論的問題,或者說是物質,意識,物質與物質之間,物質與意識之間,是否存在著運動和變化,是否存在著互相之間的聯繫,還是不存在著運動和變化,不存在著互相之間有所聯繫的狀態中。
  • 死亡後意識可以存在於平行宇宙中?
    平行宇宙理論告訴我們,我們的宇宙是有多個的,其中再別的宇宙裡面也有一個自己,只不過這個「自己」人生軌跡和你完全不一樣而已,於是乎一個大膽的想法產生:人死後的意識會走到平行宇宙裡面去,人的死亡只是人類的錯覺?
  • 意識產生於原始吸引力和離心力,是物理學第二原理主要研究課題。
    物質運動先後出現中微子→夸克→中子質子→原子→分子,物質世界的誕生經歷了五次大爆炸,產生了這樣五種宇宙形態,從而有了今天的星雲星系恆星。科學家經過分析,整個宇宙天體中,暗能量佔73%。暗物質佔23%,物質佔4%。物質與暗物質的區別是什麼呢?物質的產生, 是物質自身能輻射,吸收,交流,自身內部存在 著吸引力與離心力。熱引力自旋團在增加到六個熱後,它要輻射,由於相互輻射,相互吸收,同時自身交流。
  • 政治知識:馬克思主義哲學之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
    法律知識  政治知識  | 科技知識  經濟知識  |  公基複習 | 行測題庫  考試題庫【導讀】中公事業單位為大家帶來政治知識《馬克思主義哲學之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包括兩方面內容。第一,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這一原理包括兩層含義:一是物質決定意識。二是意識具有能動作用。我們具體來看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在唯物論開篇我們就學習過了物質與意識各自的定義,我們說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它是不依賴於意識又能為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 宇宙本源、物質與意識——結合哲學、物理學、生物學談談個人思考
    無論是什麼宇宙模型,它總是存在著的,看起來好像解決了第一推動的問題,實際上只是表面上解決,只是告訴你宇宙就是這樣永遠自然而然地存在著,這個存在就是一切,不需要任何外部力量和推動力。其實,接下來的問題,必須從哲學層面去解決,因為,在以上的問題中,存在這個概念是最大的前提,而產生和認為宇宙存在的主體——我,才是問題最大的根源。
  • 宇宙選擇原理 原創:小宇宙科學哲學
    宇宙在這裡不僅僅是指宇宙本身,它指宇宙中所有的一切客觀存在事物—時間、空間、物質和能量,並且所有這一切客觀存在的事物是運動的、變化的、發展的。其次,宇宙選擇是條件論。所謂條件,是指同某一事物相聯繫的,對它的存在和發展發生作用的諸要素的總和。任何事物的產生都具有一定的前提條件,無論是侏羅紀的恐龍時代,還是現在的人類社會,都必須在一定的自然條件下才能夠產生,並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中進行繁衍生息。
  • 馬克思主義哲學(五)意識能動性原理
    辯證唯物主義的四大基礎原理:物質存在形式原理、實踐本質原理、意識能動性原理、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其中「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是整棟大廈的基石。一、意識的來源1、自然產物:意識的產生經歷了漫長的自然演化過程,經歷了三個決定性環節:由無機物機械的、物理的、化學的反應特徵發展到低等生物的襲擊感應性;由低聲生物的刺激感應性發展到一般動物的感覺和心理;由動物的感覺和心理發展到人的意識。2、社會產物:意識不僅僅是自然物質進化產物,還是社會的產物,是勞動的產物。
  • 意識是什麼?人的意識是從無到有,還是永恆存在於宇宙中的?
    意識是什麼?人的意識是從無到有,還是永恆存在於宇宙中的? 記得小時候學習哲學,一直對物質和意識這兩個概念弄不清。哲學書上總會有這麼一句話:「物質是意識的基礎,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應。」對於物質,大家都很清楚,那就是我們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也就是自然界中的任何真實存在的物品。
  • 意識的誕生,奇蹟的一躍丨宇宙中為什麼存在意識
    看到一個問題「為什麼宇宙中有意識的存在」。現在我喜歡簡單的說明問題,即使是假設,也不喜歡很長的論述。如果按照流行的假說,意識是量子糾纏的結果,那麼,再分析,意識的基礎就是微觀量子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正好這個也符合哥本哈根詮釋,信息是量子塌縮的結果,意識即信息。這是一個假設性的基礎認知,是下面分析的基礎。
  • 第二十一章 宇宙從漩渦中產生,在漩渦中消亡,黑洞和白洞的循環
    到底什麼是宇宙?宇宙又是如何形成的?它的運行方式是怎麼樣的呢?我們看見的星系群都是呈現一種漩渦狀的運動方向,正是這種漩渦狀這種結構才使得星系能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運行。通過這種方式不斷的把周圍的混沌物質和能量同化到這個漩渦當中。
  • 意識在宇宙中是怎樣存在的?又如何產生聯繫?
    有一點可以肯定我們人類意識的存在,肯定跟宇宙是有一些必然的聯繫,或許我們解開人類意識就能夠解開宇宙的很多奧秘,神奇的宇宙之中,可是存在著很多的未解之謎,這跟我們人類歷史或許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有科學家甚至提出了我們人類地球或許只是存在於宇宙的意識之中,這聽起來是不是讓人感覺非常的不可思議,但這或許真的是存在的。
  • 意識是宇宙唯一普遍的存在,如人於空氣、魚兒於水
    量子力學波粒二象性理論說明:物質受意識的影響和支配!我們知道,哲學源於宗教,科學又源於哲學,所以說宗教與科學其實是一直有聯繫的。何況無論是科學還是宗教都是為了探索宇宙真理、了解人生奧秘,都是服務於人類。更何況宗教已存在數千年甚至上萬年之久,而科學只有短短的兩百多年而已,兩百多年歷史的科學怎麼去證明和推斷比它歷史更悠久數十倍的宗教呢!
  • 從宇宙智慧和認知原理談宗教、哲學、科學之間的關係
    第一部分:宇宙智慧和認知原理我在《宇宙智慧的本質是什麼?》中指出,宇宙智慧是一種可以以智慧載體進行傳播的信息,這種信息具有驅動智慧載體群體與群體相關的所有組成的綜合系統熵值減小的能力。那麼人類歷史上的巫術、宗教、哲學呢?第二部分:人類認知中的宗教、哲學與科學如下草圖所示,我們從宇宙智慧這個大概念下進行分析,宇宙智慧不僅包括人類認知,也包括動物的基因傳播的經驗,也可能會有更高級的基因和非基因自由切換傳播模式。
  • 意識從何而來?或許意識是物質基本性質 遍布宇宙
    按照我們對事物的標準看法,意識只存在於高度進化的生物體大腦中,因此意識只存在於宇宙的一小部分,而且只存在於最近的歷史中。相反,根據泛心論,意識在宇宙中無處不在,是宇宙的一個基本特徵。這並不意味著一切都是有意識的。
  • 意識決定存在
    靈魂是否存在?黑洞的另一面是怎樣的世界?存在平行世界嗎?宇宙是幾維空間,是十維嗎?時間和空間、物質和能量是相互關聯的嗎?本文並不想去探討人類的一些終極問題,而僅僅是想從物理學角度引發一些思考。20世紀的物理學中的量子論和相對論發展,改變了我們對客觀世界的認知,顛覆了人類對世界的看法。在某種程度上,物理學更加接近於哲學,或者是給哲學提供了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