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物質因為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而出現在宇宙中時,物質在形態上分為能量物,質量物,以及質能混合物。物質不但有大小的不同,而且還有性質的不同。也就是,能量和質量並不只是我們傳統上所說的只有大小,而且還有性質。
性質分為兩種,正性和負性,兩種性質是對立的存在著,當然,正性和負性也是矛盾的統一體,有對立,也有統一,還有互化的矛盾的三大特性。
由於物質在大小上和性質上的不同,才引起了物質與其他外部的物質形成對立和統一還有互化的矛盾性。
同樣在物質的內部,部分與部分之間也存在著大小上和性質上的不同,也才會引起物質內部中部分與部分之間的對立和統一還有互化的矛盾性。
同樣的,在物質的內部,也一定會存在著部分與部分之間形成矛盾的統一體,部分與部分有對立,有統一,而且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下可以進行互相之間的轉化。
無論是物質與其他外部的物質形成的對立和統一還有互相之間的轉化,還是物質內部的部分與部分形成的對立和統一還有互相之間的轉化,所有的對立,統一還有互化(互相之間的轉化)歸根結底都是能量的對立,統一還有互化以及質量的對立,統一還有互化。一種是發生在物質與其他物質之間,另外一種則是發生在物質內部的部分與部分之間。
為什麼能量和質量會形成對立,統一還有互化呢?
因為物質與其他外部的物質在能量和質量的大小上和性質上不是完全相同的,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正因為這種相同與不相同的矛盾,也就是對立和統一的矛盾性,才產生了在兩個物質之間的互化。
同樣的,在物質的內部,部分與部分之間的能量和質量在大小上和在性質上不是完全相同的,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正因為這種相同與不相同的矛盾,也就是對立和統一的矛盾性,才產生了在物質內部的部分與部分之間的互化。
總的來說,不論是物質與其他外部的物質之間,還是物質內部的部分與部分之間,能量的大小和性質以及質量的大小和性質在每個時空點上有相同,也有不同,分布不均,才會形成兩者之間的互相轉化。
一切從接觸開始:
接觸分為互化式的接觸和非互化式的接觸。
互化式的接觸:
互化式的接觸是指矛盾式的接觸,物質內部,當部分與部分形成矛盾的統一體,那它們之間的互相轉化是必須有所接觸才能進行互化的,如在物質A的內部,黑白要互化,黑白必須有交叉點或者融合段形成雙方有所接觸才能進行彼此的互化。其次在物質與外部其他物質之間,若它們形成矛盾的統一體,那他們之間的互相轉化也必須建立在有所接觸的基礎之上的。如物質A和物質B,若它們形成了矛盾的統一體,那它們之間的互相轉化是必須有交叉點或者融合段才能夠讓彼此有所接觸才能進行互化的。所以這種接觸我們叫作互化式的接觸。
物質,就它本身而言,在它的內部會形成部分與部分之間在能量和質量上的大小和性質的對立,統一還有互化,在這種物質內部中部分與部分的質量和能量互相轉化的過程中就形成了力,同時這種互相轉化的過程也就體現出物質本身就是運動著的物質的這一特性。有物質就有運動,有運動一定是物質的運動。
物質是矛盾的統一體,物質內部的互化性不但表明物質內部有力的存在,而且也表明物質內部是在運動著的。物質,力,和運動三者不可分割,宇宙中一旦出現物質,那物質就包含著運動,也包含著力的存在。物質,運動和力同時產生,同時存在,同時消亡。沒有先後之分,沒有誰決定誰。
物質,力和運動:在物質內部發生時,理論上來說,是先有物質,然後在物質內部部分與部分之間進行互化式的接觸,接觸之後,才有力的產生,力產生之後,就形成了運動。但是當物質在宇宙中產生時,物質本身就是矛盾的統一體,部分與部分是有所接觸的,而接觸又是互化式的接觸的。所以物質內部力與運動的先後順序是不明顯的,所以我們才說,物質就它本身而言,物質出現在宇宙中時,物質就帶有力的存在,物質就是運動的物質。
物質一定是運動的物質,運動一定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有力存在的物質,力一定是物質的力。有力就有運動,有運動就有力的存在。
這個力是物質本身內部所形成的力,這個運動也是物質本身內部所形成的運動。
另外,物質與它外部的其它物質形成矛盾的統一體時,它們之間也形成了互化式的接觸,這種互化式接觸的過程中,也會形成力,力就產生了運動。兩個物質,兩個物質互化式接觸形成的力,在兩個物質身上產生的運動,物質,力,運動三者的先後順序是比較明顯的。有了物質才有力,有了力之後才有運動。
非互化式的接觸:
非互化式的接觸是指兩個物質之間沒有形成矛盾的關係,它們的接觸沒有形成雙方之間的對立,統一還有互相轉化。非互化式的接觸也能產生力,力又能產生運動。
我們要注意的是,並不是宇宙中的任何兩種物質或者兩種意識都能形成矛盾的統一體,在兩種物質存在和兩種意識存在之間,有的形成了矛盾的統一體,但是有的是沒有形成矛盾的統一體的。
雙方之間,有的是有矛盾性關係的,有的則不存在矛盾性的關係的,有的雙方之間是不存在任何關係的,雙方之間一點關係都沒有。
一切從接觸開始,沒有接觸,就沒有力的產生,沒有力的產生,就不會有運動的出現。
無論是物質內部的部分與部分的互化式接觸,還是物質與外部其他物質的互化式接觸,更或者是物質與外部其他物質的非互化式接觸。
所有接觸的實質上就是能量與能量的接觸,質量與質量的接觸或者質量與能量的接觸。當能量之間,質量之間,質量與能量之間有所接觸之後,就會形成力,在力的基礎上又會產生運動。
因為能量和質量是有大小和性質的,所以由能量和質量組成的各種相應接觸而形成的力就有大小和方向,在力的基礎上形成的運動也有速度的大小和運動的方向。
力的大小和力的方向決定運動速度的大小和運動的方向。力的大小與運動速度的大小是成正比的,而力的方向與運動的方向是呈相同方向的。
力的大小性和方向性以及由力產生的運動的速度大小性和運動的方向性是可以通過能量和質量變化的大小性和能量與質量的性質不同性所推論出來的。是可以用數學或者物理的方法而得到準確答案的。
在物質內部形成的力,在物質內部形成的力的基礎上而產生的運動,是物質最根本的特性,也就證明物質是存在力的物質,物質也是運動的物質。不存在沒有力的物質,不存在沒有運動的物質,力和運動是物質最根本的兩種性質。兩種性質與物質可以說是同時產生,同時存在,同時消亡的。
物質相對靜止的存在於宇宙的一個確定的時空點上,從外面看上去,物質在那個時空點上像是一動不動的,像是靜止的,像是沒有運動的,實際上在物質的內部,力和運動都在時時刻刻進行著的。靜止永遠是相對的,而運動永遠是絕對的。這種力我們可以稱作內力,由這種力所產生的運動我們可以稱作內部運動。內力和內部運動是不會改變物質在宇宙中存在的位置的,也就是說不會改變物質在宇宙中存在的時空點的。
在物質外部形成的力,無論是物質與物質之間是互化式接觸還是物質與物質之間是非互化式接觸所形成的。這種力我們稱作外力,由這種力所產生的在相應兩個物質身上的運動我們稱作外部運動,由這種外部運動所引起的在兩個物質身上的表現有以下幾種情況:
1.兩個物質在宇宙中的時空點都發生了改變。在兩個物質接觸之後所產生的力讓兩個物質作出相應的運動,運動從而改變了兩個物質在宇宙中的時空位置。
2.兩個物質在宇宙中的時空點都沒有發生任何改變。在兩個物質接觸之後所產生的力讓兩個物質沒有作出相應的運動,而是兩個都處於原來的相對靜止的狀態。
3.兩個物質中,只有其中一個物質在宇宙中的時空點發生改變。在兩個物質接觸之後所產生的力讓一個物質作出相應的運動,而讓另外一個物質還是處於原來的相對靜止的狀態。
物質運動的方式是物質運動速度的大小和運動的方向兩者的統一體,兩者同時存在,不可分割。物質運動,不管是物質內部的運動,還是物質在外部的運動,運動都是有一定的速度和有一定的方向的,不存在沒有速度和沒有方向的運動,運動就必須有速度的大小和運動的方向。
力有的時候只是一種單一的力,而有的時候又是幾個力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合力。
物質從一個時空點運動到另外一個時空點的相應的時空段中,力在每個時空點上的大小和方向是不同的,所以物質在一個時空段上運動速度的大小和運動的方向是不同的,最終推論出物質運動速度的大小和運動的方向永遠是一個近似值和平均值。而不是準確值和絕對值。
物質在運動的時空段中,時時處處受到力的影響,而力的大小和方向又是時時處處的不同,最終不僅速度的大小是一個平均值和近似值,而且運動的方向上永遠不是直線形的,而是曲線形的。看上去是作直線的運動,實際上是作曲線的運動。
在宇宙中,在物質存在的時候,物質運動的軌跡在兩點之間(兩個時空點)永遠不會存在直線,永遠是曲線形的。
直線只存在於意識的世界裡......
比如,光這種物質:
光從A運動到B,速度的大小是每秒30萬公裡,這是一個平均值和近似值。
同時,運動方向看上去的呈直線形的,其實不是,而是呈曲線形的。曲率永遠不可能是0,可以趨向於0,但不會是0。
因為光這種物質從A到B運動的過程中,時時處處受到的力的大小和力的方向是不同的。
意識世界的理論和物質世界的實際總是會有差別的:
理論中,會存在完美的圓形,但是在物質的世界裡,這個圓形一定是橢圓而不是圓形。理論中,會存在直線,但是在物質的世界裡,是不可能存在直線的,都是存在著一定曲率的曲線。
所有的球體看上去是標準的圓球體,實際上都是橢圓體。
所有的圓周運動都不是標準的圓周形運動,而是呈橢圓形運動的。
所有看上去是直線的運動,其實都是在作曲線的運動。
理論中,時間會停止,時間會倒退,但實際上,時間永遠是變化的,時間永遠是前進的。
至於慣性是怎麼樣產生的,我們在這裡特別說明一下:
慣性可以形象的說,就是前面的運動起來了,後面的還是靜止的。前面的靜止了,後面的還是運動的。什麼意思呢?如下圖:
物質內部各部分之間因為時間的差異性而出現的運動或者靜止所形成的拉力或者推力就是物質產生慣性的根本原因。
最後,至於力從哪裡來,我們在以後的章節中會解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