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哲學原理》-【物質,運動和力的辯證】

2020-10-18 楊世龍新書


當物質因為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而出現在宇宙中時,物質在形態上分為能量物,質量物,以及質能混合物。物質不但有大小的不同,而且還有性質的不同。也就是,能量和質量並不只是我們傳統上所說的只有大小,而且還有性質。

性質分為兩種,正性和負性,兩種性質是對立的存在著,當然,正性和負性也是矛盾的統一體,有對立,也有統一,還有互化的矛盾的三大特性。

由於物質在大小上和性質上的不同,才引起了物質與其他外部的物質形成對立和統一還有互化的矛盾性。

同樣在物質的內部,部分與部分之間也存在著大小上和性質上的不同,也才會引起物質內部中部分與部分之間的對立和統一還有互化的矛盾性。

 
          不論是哪一種形態的物質,在物質的外部,一定會有一個其他物質與這種物質成雙成對的出現在宇宙中,兩種物質有對立,有統一,而且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下可以進行互相之間的轉化。

同樣的,在物質的內部,也一定會存在著部分與部分之間形成矛盾的統一體,部分與部分有對立,有統一,而且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下可以進行互相之間的轉化。

無論是物質與其他外部的物質形成的對立和統一還有互相之間的轉化,還是物質內部的部分與部分形成的對立和統一還有互相之間的轉化,所有的對立,統一還有互化(互相之間的轉化)歸根結底都是能量的對立,統一還有互化以及質量的對立,統一還有互化。一種是發生在物質與其他物質之間,另外一種則是發生在物質內部的部分與部分之間。

為什麼能量和質量會形成對立,統一還有互化呢?

因為物質與其他外部的物質在能量和質量的大小上和性質上不是完全相同的,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正因為這種相同與不相同的矛盾,也就是對立和統一的矛盾性,才產生了在兩個物質之間的互化。

同樣的,在物質的內部,部分與部分之間的能量和質量在大小上和在性質上不是完全相同的,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正因為這種相同與不相同的矛盾,也就是對立和統一的矛盾性,才產生了在物質內部的部分與部分之間的互化。

總的來說,不論是物質與其他外部的物質之間,還是物質內部的部分與部分之間,能量的大小和性質以及質量的大小和性質在每個時空點上有相同,也有不同,分布不均,才會形成兩者之間的互相轉化。

 
 

           一切從接觸開始:

接觸分為互化式的接觸和非互化式的接觸。

互化式的接觸:

互化式的接觸是指矛盾式的接觸,物質內部,當部分與部分形成矛盾的統一體,那它們之間的互相轉化是必須有所接觸才能進行互化的,如在物質A的內部,黑白要互化,黑白必須有交叉點或者融合段形成雙方有所接觸才能進行彼此的互化。其次在物質與外部其他物質之間,若它們形成矛盾的統一體,那他們之間的互相轉化也必須建立在有所接觸的基礎之上的。如物質A和物質B,若它們形成了矛盾的統一體,那它們之間的互相轉化是必須有交叉點或者融合段才能夠讓彼此有所接觸才能進行互化的。所以這種接觸我們叫作互化式的接觸。

物質,就它本身而言,在它的內部會形成部分與部分之間在能量和質量上的大小和性質的對立,統一還有互化,在這種物質內部中部分與部分的質量和能量互相轉化的過程中就形成了力,同時這種互相轉化的過程也就體現出物質本身就是運動著的物質的這一特性。有物質就有運動,有運動一定是物質的運動。

物質是矛盾的統一體,物質內部的互化性不但表明物質內部有力的存在,而且也表明物質內部是在運動著的。物質,力,和運動三者不可分割,宇宙中一旦出現物質,那物質就包含著運動,也包含著力的存在。物質,運動和力同時產生,同時存在,同時消亡。沒有先後之分,沒有誰決定誰。

物質,力和運動:在物質內部發生時,理論上來說,是先有物質,然後在物質內部部分與部分之間進行互化式的接觸,接觸之後,才有力的產生,力產生之後,就形成了運動。但是當物質在宇宙中產生時,物質本身就是矛盾的統一體,部分與部分是有所接觸的,而接觸又是互化式的接觸的。所以物質內部力與運動的先後順序是不明顯的,所以我們才說,物質就它本身而言,物質出現在宇宙中時,物質就帶有力的存在,物質就是運動的物質。

物質一定是運動的物質,運動一定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有力存在的物質,力一定是物質的力。有力就有運動,有運動就有力的存在。

這個力是物質本身內部所形成的力,這個運動也是物質本身內部所形成的運動。

另外,物質與它外部的其它物質形成矛盾的統一體時,它們之間也形成了互化式的接觸,這種互化式接觸的過程中,也會形成力,力就產生了運動。兩個物質,兩個物質互化式接觸形成的力,在兩個物質身上產生的運動,物質,力,運動三者的先後順序是比較明顯的。有了物質才有力,有了力之後才有運動。

非互化式的接觸:

非互化式的接觸是指兩個物質之間沒有形成矛盾的關係,它們的接觸沒有形成雙方之間的對立,統一還有互相轉化。非互化式的接觸也能產生力,力又能產生運動。

我們要注意的是,並不是宇宙中的任何兩種物質或者兩種意識都能形成矛盾的統一體,在兩種物質存在和兩種意識存在之間,有的形成了矛盾的統一體,但是有的是沒有形成矛盾的統一體的。

雙方之間,有的是有矛盾性關係的,有的則不存在矛盾性的關係的,有的雙方之間是不存在任何關係的,雙方之間一點關係都沒有。

一切從接觸開始,沒有接觸,就沒有力的產生,沒有力的產生,就不會有運動的出現。

 
 

無論是物質內部的部分與部分的互化式接觸,還是物質與外部其他物質的互化式接觸,更或者是物質與外部其他物質的非互化式接觸。

所有接觸的實質上就是能量與能量的接觸,質量與質量的接觸或者質量與能量的接觸。當能量之間,質量之間,質量與能量之間有所接觸之後,就會形成力,在力的基礎上又會產生運動。

因為能量和質量是有大小和性質的,所以由能量和質量組成的各種相應接觸而形成的力就有大小和方向,在力的基礎上形成的運動也有速度的大小和運動的方向。

力的大小和力的方向決定運動速度的大小和運動的方向。力的大小與運動速度的大小是成正比的,而力的方向與運動的方向是呈相同方向的。

力的大小性和方向性以及由力產生的運動的速度大小性和運動的方向性是可以通過能量和質量變化的大小性和能量與質量的性質不同性所推論出來的。是可以用數學或者物理的方法而得到準確答案的。

在物質內部形成的力,在物質內部形成的力的基礎上而產生的運動,是物質最根本的特性,也就證明物質是存在力的物質,物質也是運動的物質。不存在沒有力的物質,不存在沒有運動的物質,力和運動是物質最根本的兩種性質。兩種性質與物質可以說是同時產生,同時存在,同時消亡的。

物質相對靜止的存在於宇宙的一個確定的時空點上,從外面看上去,物質在那個時空點上像是一動不動的,像是靜止的,像是沒有運動的,實際上在物質的內部,力和運動都在時時刻刻進行著的。靜止永遠是相對的,而運動永遠是絕對的。這種力我們可以稱作內力,由這種力所產生的運動我們可以稱作內部運動。內力和內部運動是不會改變物質在宇宙中存在的位置的,也就是說不會改變物質在宇宙中存在的時空點的。

在物質外部形成的力,無論是物質與物質之間是互化式接觸還是物質與物質之間是非互化式接觸所形成的。這種力我們稱作外力,由這種力所產生的在相應兩個物質身上的運動我們稱作外部運動,由這種外部運動所引起的在兩個物質身上的表現有以下幾種情況:

1.兩個物質在宇宙中的時空點都發生了改變。在兩個物質接觸之後所產生的力讓兩個物質作出相應的運動,運動從而改變了兩個物質在宇宙中的時空位置。

2.兩個物質在宇宙中的時空點都沒有發生任何改變。在兩個物質接觸之後所產生的力讓兩個物質沒有作出相應的運動,而是兩個都處於原來的相對靜止的狀態。

3.兩個物質中,只有其中一個物質在宇宙中的時空點發生改變。在兩個物質接觸之後所產生的力讓一個物質作出相應的運動,而讓另外一個物質還是處於原來的相對靜止的狀態。

物質運動的方式是物質運動速度的大小和運動的方向兩者的統一體,兩者同時存在,不可分割。物質運動,不管是物質內部的運動,還是物質在外部的運動,運動都是有一定的速度和有一定的方向的,不存在沒有速度和沒有方向的運動,運動就必須有速度的大小和運動的方向。

力有的時候只是一種單一的力,而有的時候又是幾個力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合力。

物質從一個時空點運動到另外一個時空點的相應的時空段中,力在每個時空點上的大小和方向是不同的,所以物質在一個時空段上運動速度的大小和運動的方向是不同的,最終推論出物質運動速度的大小和運動的方向永遠是一個近似值和平均值。而不是準確值和絕對值。

物質在運動的時空段中,時時處處受到力的影響,而力的大小和方向又是時時處處的不同,最終不僅速度的大小是一個平均值和近似值,而且運動的方向上永遠不是直線形的,而是曲線形的。看上去是作直線的運動,實際上是作曲線的運動。

在宇宙中,在物質存在的時候,物質運動的軌跡在兩點之間(兩個時空點)永遠不會存在直線,永遠是曲線形的。

直線只存在於意識的世界裡......

比如,光這種物質:

光從A運動到B,速度的大小是每秒30萬公裡,這是一個平均值和近似值。

同時,運動方向看上去的呈直線形的,其實不是,而是呈曲線形的。曲率永遠不可能是0,可以趨向於0,但不會是0。

因為光這種物質從A到B運動的過程中,時時處處受到的力的大小和力的方向是不同的。

意識世界的理論和物質世界的實際總是會有差別的:

理論中,會存在完美的圓形,但是在物質的世界裡,這個圓形一定是橢圓而不是圓形。理論中,會存在直線,但是在物質的世界裡,是不可能存在直線的,都是存在著一定曲率的曲線。

所有的球體看上去是標準的圓球體,實際上都是橢圓體。

所有的圓周運動都不是標準的圓周形運動,而是呈橢圓形運動的。

所有看上去是直線的運動,其實都是在作曲線的運動。

理論中,時間會停止,時間會倒退,但實際上,時間永遠是變化的,時間永遠是前進的。

至於慣性是怎麼樣產生的,我們在這裡特別說明一下:

慣性可以形象的說,就是前面的運動起來了,後面的還是靜止的。前面的靜止了,後面的還是運動的。什麼意思呢?如下圖:


           物質A由兩部分組成的,而兩部分又是由很多細小部分組成的,大圓形表示物質A,大圓形中的小圓形表示物質內部是由無數個小部分組成的,當處於物質前面的部分運動起來時,由於時間的先後差異,物質後面的部分還是靜止的,那就會形成物質前面的部分對物質後面的部分的拉力。當物質的所有部分都在運動一段時間之後,物質前面的部分即將作出靜止狀態時,物質後面的部分,因為時間的先後差異還在處於運動狀態,那麼物質後面的部分就會形成對物質前面部分的推力。

物質內部各部分之間因為時間的差異性而出現的運動或者靜止所形成的拉力或者推力就是物質產生慣性的根本原因。

最後,至於力從哪裡來,我們在以後的章節中會解釋到的.......

 

相關焦點

  • 政治知識:馬克思主義哲學之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
    法律知識  政治知識  | 科技知識  經濟知識  |  公基複習 | 行測題庫  考試題庫【導讀】中公事業單位為大家帶來政治知識《馬克思主義哲學之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包括兩方面內容。第一,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這一原理包括兩層含義:一是物質決定意識。二是意識具有能動作用。我們具體來看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在唯物論開篇我們就學習過了物質與意識各自的定義,我們說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它是不依賴於意識又能為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 《宇宙中的哲學原理》-【形上學與辯證法的融合段】
    在哲學的發展中,所有哲學家爭論的第一個基本問題就是物質與意識 誰先誰後的問題,到底是物質在意識中,還是意識在物質中,物質決定意識還是意識決定物質。其次,哲學家們所爭論的第二個問題,也就是哲學方法論的問題,或者說是物質,意識,物質與物質之間,物質與意識之間,是否存在著運動和變化,是否存在著互相之間的聯繫,還是不存在著運動和變化,不存在著互相之間有所聯繫的狀態中。
  • 《宇宙中的哲學原理》-【變化與運動】
    運動則專指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與運動是同時產生於宇宙,同時存在於宇宙,也同時消亡於宇宙的,運動是一種變化,運動從屬於變化。物質的變化則不僅包括物質的運動,而且還包括物質在宇宙中產生,存在和消亡的變化。
  • 西方近現代哲學中的最強陣容:法國啟蒙哲學和德國古典哲學!
    宇宙需要一個最初的推動者;有限的物質的運動和引力需要上帝給與;思維需要上帝置入到物質中。2、認為上帝僅僅作為宇宙的第一推動者和自然規律的制定者而存在,他在創世後便不再幹預宇宙了。上帝猶如一位建築師。3、認為上帝的存在對道德世界也是必要的。他說:「即便上帝不存在,也要創造一個。」
  • 宇宙選擇原理 原創:小宇宙科學哲學
    宇宙時刻都在運動和變化著,宇宙之中所有的物質,從微觀粒子到宏觀星系團都是宇宙運動變化之後選擇的結果。我們現在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便是宇宙運動變化後選擇的一個產物,而地球上的一切生物也是宇宙運動變化後選擇的一切產物。宇宙選擇是動態條件論。首先,宇宙選擇是動態論。
  • 運動的絕對性和運動軌跡的相對性
    物體運動的動力來源於外力的作用和內在的慣性,外力和慣性符合哲學動因論的「等效原理」。包括唯物辨證法在內的哲學流派指明了物體運動的永恆性,既然外力和慣性形成了物體運動的基本原因,那麼以「廣義等效原理」為依據,我們可以推斷「傳遞原理」,以「傳遞原理」為依據,我們可以得出外力和慣性永恆存在的結論、或物質運動和外力、慣性符合哲學永恆論的「等效原理」。
  • 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系統論的關聯性研究
    通過這點我們能夠看出,馬克思主義哲學和系統論都是以自然科學為基礎的,同時又都結合社會科學形成自身理論。因此,從構成和指導作用的關係來看,系統論和馬克思主義哲學存在一定的聯繫。最後,馬克思主義哲學和系統論都包含著發展和聯繫的觀點。從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中的內容來看,物質是運動和發展的,運動是不需要任何條件的,規律是物質存在的方式。
  • 常樸子《差異相對論原理》:萬有引力原理
    萬有引力原理1687年,牛頓在他發表的論文《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裡,描述了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這些描述奠定了此後三個世紀裡物理世界的觀點,並成為了現代工程的基礎。他通過論證開普律行星運動定律與他的理論間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體與天體運動都遵循著相同的自然定律;為太陽中心說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持,並推動了科學革命。
  • 《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精彩書摘
    在物理學上,笛卡爾及其追隨者強調有某種特殊的物質「以太」(牛頓所說的「隱秘的質」),它們充滿空間,因為「自然厭惡真空」,以太傳遞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使物體的運動得以持續。「以太」是一種想像中的物質存在,一種純思辨的產物,它排除了物質世界裡和物體運動關係中神的作用,但為探究自然規律設置了新的障礙。困難在於它既無法測量,又難以想像。
  •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要內容和基本原理
    一、認識的本質(討論實踐和理論的辯證關係)在馬克思之前的哲學理論,都是側重於強調哲學原理的,也就是說重點是解釋世界。馬克思將「實踐」賦予極高的哲學地位,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指出: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社會生活的本質、實踐是人區別於動物的本質。由此引發了哲學中關於「實踐第一」的討論。
  • 能量守恆是物質永恆運動的根源
    目前的宇宙大膨脹相當於宇宙處在一次大循環的「半周期」階段,宇宙從誕生到現在經歷了將近138億年,這說明宇宙大循環的半周期至少達到數百億年。人體和宇宙的生命周期似乎「先天註定」、或生命和宇宙運動的周期性符合哲學先天論的「等效原理」,生命的周期運動取決於生命屬性的「基因密碼」,依據科學哲學的等效關係原理,我們因此推測,在宇宙的周期運動中存在未知的「宇宙基因」、或「宇宙密碼」。
  • 2020年4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模擬練習題3
    形上學唯物主義將物質理解為A.不可再分的原子B.客觀實在C.原初物質D.作為世界本原的精神5. 物質的根本屬性是A.矛盾B.運動C.空間和時間D.可知性6.這一原理運用於實際,形成了我們黨的A.理論聯繫實際的作風B.批評自我批評的作風C.為人民服務的宗旨D.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19.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是A.唯物主義和辯證法B.實事求是C.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D.生產力理論20.在從猿到人的過程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是
  • 對哲學和科學「相對性原理」的認識
    太空社會學對應了太空經濟學,未來的太空社會學不是簡單地複製地球社會學,在地球和太空社會形態等效性關係中包含了更多的差異性。高度發達的技術和太空資源的無限性將對未來的太空社會形態產生怎樣的影響?技術和資源狀態必然對社會形態、或人們的交往方式產生影響,這是歷史唯物論的一個觀點,然而,我們不能精確地預測末來太空社會的具體形態,這是科學哲學「廣義測不準原理」決定的判斷。
  • 《宇宙中的哲學原理》-【敢於批判權威】
    宇宙當中,宇宙是唯一的,時間是唯一的,空間是唯一的,物質和意識的產生,存在還有消亡是完全服從矛盾規律的。這就是宇宙中存在的完全的和絕對的公理。公理也作真理。真理就是公理,公理就是真理。成雙成對的產生和存在,成雙成對的消亡。從0開始,又到0結束。這是一個完整的循環。在這個循環裡面,我們見證了宇宙中的四大要素:時間,空間,物質,意識,它們的變化和互相之間的影響。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中,產生和存在物質和意識,而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中,物質和意識又從宇宙中消亡了。
  • 馬克思主義哲學,期末單選,看到就是賺到……
    A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關係問題 B辯證法和形上學的關係問題C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 D世界是否可知的問題(2)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方法是(D)。惠能的觀點說明(C )A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B運動與物質不可分C精神是運動的主體 D精神運動是物質運動的一種形式(18)「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包含的哲理是(D )A物質運動的客觀性和時空的主觀性的統一
  • 2020年4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模擬練習題2
    1、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式是 ( )a、形上學唯心主義和辯證唯心主義b、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c、徹底的唯心主義和不徹底的唯心主義d、自然觀上的唯心主義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種具體實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這種觀點屬於( )a、樸素唯物主義 b
  • 科學哲學原理和應用
    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用於探測微小的物質結構,它是一部物質學探索的機器。由於宇宙學研究最大的物質結構,物質學或粒子學研究最小的宇宙結構,因此,宇宙學和物質學、天體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符合科學哲學結構論的等效原理。科學哲學既不是純粹地以科學、也不是純粹地以哲學為研究對象,而是主要以科學和哲學的相互關係為研究對象。科學哲學是一門跨學科的交叉科學,科學和哲學的交叉性符合科學哲學共有論的等效原理。
  • 《宇宙中的哲學原理》-【宇宙中物質的產生是從能量體開始的】
    混沌是一種物質,混沌是看不見的,摸不著的,混沌是感知不到的物質。其實,混沌從科學的角度去認識它,那混沌就是能量體,在宇宙中的物質,是從混沌開始的,也就是說宇宙中的物質,是從能量體開始的。宇宙中的物質在起初剛產生的時候,是從能量體開始的,那個時候的宇宙,沒有任何的質量體,整個宇宙充滿了能量體,而能量體根據性質來說,又分為正性能量體和負性能量體。兩種呈相反性質的能量體同時產生,同時存在,同時消亡在宇宙中。
  • 2020年4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衝刺模擬題6
    這是對運動的(  )A、唯心主義理解 B、直觀唯物主義理解C、辯證唯物主義理解 D、庸俗唯物主義理解5.在物質和運動關係問題上,形上學唯物主義的錯誤是(  )A、誇大運動的絕對性 B、設想無物質的運動C、否認靜止的存在 D、設想無運動的物質6.在物質和運動關係問題上,唯心主義哲學的錯誤是( )A、設想無物質的運動
  • 物質分割的辯證關係
    物質分割的辯證關係時間、空間和物質是物理學中最重要最難定論的三大物理量。通過前面章節的介紹,我們知道:時間是對客觀事物持續性長久的度量;宇宙包括物質實在和虛空兩部分;物質是一種可觀測的具有質量的客觀實在,包括原始物質和新生物質兩大類;空間是物質分布到宇宙虛空中所表現出來的外部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