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悟空問答問中國最牛的五名科學家你認為都有誰?其中有一篇文章把第一名給了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與諾貝爾獎獲得者的中國本土第一人的屠呦呦女士.文章說:
本來第一名是楊振寧先生的,畢竟楊振寧教授的學術成就是舉世公認的,而且他對國家的貢獻也是巨大的,只是他與翁帆的爺孫戀讓其一度成為噴子詆毀抹黑最慘的一位對象,讓人忘記了他對國家的貢獻與其堪比牛頓愛因斯坦的成就。(關於爺孫戀,一位網友說得好,雖然其(祖孫戀)在世俗的眼光中顯得有些另類, 但其雙方當事人非強迫非命令屬自願結合婚姻合法,無可厚非!)現在我們來看看楊振寧教授的故事。
▲年輕時的楊振寧
1957年楊振寧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曾被《NATURE》(自然)雜誌評為「在世的物理學家第一人」,是一位在粒子物理學,凝聚態物理和統計力學等領域熟知的物理學全才。
那是2000年,《自然》評選了人類過去千年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只有20多人上榜,楊振寧先生在這個評選中,名列第18位,並且他還是這個榜單裡唯一一個在世的物理學家,也是唯一一位華人.
▲九十多歲楊振寧教授依舊精神矍鑠
與他一同登上這個榜單的其他人,全部都是已作古的科學巨匠,包括牛頓,愛因斯坦,麥克斯韋,薛丁格,波爾,海森堡等等……
另外根據楊振寧的傑出貢獻,1994年,富蘭克林獎章和鮑威爾獎頒獎典禮上的頒獎詞說到楊振寧的成就:「這一理論模型已經與牛頓、麥克斯韋、愛因斯坦的成就比肩,並必然將對未來產生可相提並論的影響」,
除了「宇稱不守恆定律」以外,還有與其助手米爾斯一起創立的「楊-米爾斯理論」,這是一套非常基礎的理論,它為當時的前沿科學指明了方向,貼心的提供了一個非常精妙的理論模型,讓一眾跟隨其腳步的小弟拿諾貝爾獎,拿到手軟。
例如諾貝爾獎得主蓋爾曼從楊-米爾斯理論出發,創立量子色動力學(QCD),完整的描述了強力,然後獲得諾貝爾獎。
還有格拉肖、薩拉姆和溫伯格,遵循楊-米爾斯理論,進而完成了電磁力和弱力的統一,然後獲得諾貝爾獎。
可以說,目前物理世界已知的四種基本力,除了引力之外,剩下的電磁力、強力、弱力都是用楊米爾斯方程描述的。楊振寧先生的理論從誕生開始的幾十年時間裡面,至少完成了物理終極理想的75%!
這幾乎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壯舉啦,楊-米爾斯方程絕對稱得上是並肩麥克斯韋方程組、廣義相對論,物理學界最重要的方程組之一。
楊振寧先生的歷史地位,物理界坐五望四;活著的物理學家之中,當世第一人,當之無愧。
▲李政道與楊振寧
好多人對楊振寧先生對祖國的貢獻根本不知情,說其不如錢學森鄧稼先等人愛國。
其實是楊教授和錢學森等人並不一樣,楊振寧對於實驗物理是一竅不通,而當時祖國需要的是實驗物理人才。
1971年的時候,他就曾毅然決然回國講學,是中美關係解凍後的第一位來華訪學的知名華裔科學家,並提名要見正在落難的鄧稼先間接保護了一批科研人員。
▲年輕時的楊振寧與鄧稼先
回到美國後發起了保釣運動,是保釣運動的精神導師。不僅如此,楊振寧還在美國參議院聽證會上講述釣魚島是中國領土的事實。
另根據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院長聶華桐先生所說,當時楊振寧先生回國講學之後,他在全世界做了一系列演講,當時正處於冷戰時期,西方國家正對中國封鎖,外國人並不清楚中國的情況,對改變中國在全世界的形象,以及促進中美建交起到了促進作用:
許多美國人、尤其是科學家對中國持友好的態度,願意同中國親近,楊先生的功勞是非常之大的。
作為橋梁,其推動了一系列中美科技交流活動,催生了建國後第一批學術留學,提高了中國的科學水平。
楊振寧利用自己的影響,推薦1200多名青年學者出國訪問、深造,絕大多數都歸國成為科學界的棟梁之才。
楊振寧為中國協助或者直接建立一流物理實驗室60餘座,包括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科學研究所、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南開大學理論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等。
為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一共籌集約20億美金的科研經費。他以清華大學的名義發表SCI論文30多篇,將冷原子、凝聚態物理科研水平一下子提高了幾十年,為我國在世界科學界爭得了巨大榮譽。
據朱邦芬院士在南開大學講:楊振寧在清華大學的年薪為人民幣100萬元,但他分文不取,捐給了他1997年親自創辦的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
他變賣掉了自己在美國紐約的一處豪華住宅,向清華捐了100萬美元。在清華大學,他設立了「楊振寧講座」,「楊振寧獎學金」,「楊振寧基金會」,並親自擔任高等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基金會主席。
另外,楊振寧先生的國籍也改回中國國籍,並且勸說了姚期智、聶華桐、林家翹等一大批頂尖科學家回國!很多人可能並不清楚姚期智先生,姚期智先生是截止2017年,唯一一位獲得圖靈獎的華人學者。
▲對撞機
最為可敬的是做為已達九十多歲高齡的楊振寧老先生還依然關注著民生與祖國的各項建設,反對現階段建設不切實際勞民傷財的對撞機項目
有一篇文章關於對撞機建與不建應當遵守的幾個標準特別能說明問題(具體如下):
其實中國關於對撞機的爭論應當借鑑美國學界所經歷過的經驗和教訓。從60年代到90年代,美國學界、公眾和政府,對是否支持建造極其昂貴的高能(加速器)對撞機,有四條普遍認同的標準:科學價值、應用價值、社會價值和(資源-人才)代價。分歧主要集中在如何判斷高能對撞機可能為社會提供的價值。最終美國政府放棄了繼續建造高能對撞機的計劃,然而卻有一部分學者鼓勵中國建造高能對撞機,這應該令人生疑並加以警覺。
作為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對撞機大辯論的親歷者,楊振寧教授深知粒子物理不但不可能自動地帶來技術、產業和經濟的進步,就連原子物理、核物理所具有的在原子能、核彈方面的那些應用價值,也一點都沒有。
楊振寧反對中國建設現階段超大型對撞機的理由:
其一、有前車之鑑-美國當年在建造大型對撞機上就吃了不少的苦頭,有了美國這樣的先例在前,中國不應該再步入美國的後塵。(況且這只不過是重複別人做過且不成功勞民傷財的實驗)
其二,在製造大型對撞機上,中國並沒有過硬的經驗,需要花很長時間的探索。更主要的是,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來建設。就初步估計來看,其建造投入就得1000億左右,這都還沒有算後續的維護費、運營費等各種雜七雜八的費用。可以說,這項建設就是一個燒錢的無底洞,不知道要花費到多少的資金。
楊振寧覺得,投入這麼多金錢到這個無底洞,這並不利於中國的發展。中國現如今的經濟的確是在不斷增長,GDP已經躍居世界第二。但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人均GDP在世界上根本排不上名。加之中國人口眾多,貧窮人數也遠超其他國家。中國現在的社會福利問題都還沒有得到完全解決,又哪有多餘的錢用來製造如此費錢看得見的時間內卻沒有效益的大型對撞機呢?
其三、國家給出的研究經費是有限的,如若將大量的經費投入到了建設超大對撞機上,這勢必將影響到其他研究的經費指數。
其四,不少物理學家們都一致認為超對稱粒子只是一個猜測猜想性的存在,到目前都沒有實際證據,僅為了一個猜想就投入這麼大的金錢研究,這有些太過於浪費,沒有將錢用在刀刃上。
其五,高能物理的研究已經有幾十年的時間了,但並未對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的實際好處。那麼在未來看得見的幾十年內(保守說法),它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好處的可能性也是低的可憐。既然如此,投入這麼大資金去研究它就沒有什麼意義。
其六,就目前的情況來分析,就算中國建設出了超大對撞機,但最後的受益者絕非是中國人,因為這樣的成果有90%都並非是中國主導出來的。因此,就算最後能夠獲得諾貝爾獎,拿獎的也不是中國人。自己出錢出力為別人做嫁衣,這樣的傻事當然不能去做。
其七,就算不建超大對撞機,超能物理也能有其他更加值得探索的方向,沒有必要死守於這一個點。
楊振寧提到的這幾個方面,字裡行間流露出不記個人榮辱得失的拳拳愛國之心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尊重學習的,(建對撞機是對其聲望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其仍然堅持現階段不建)
總體分析國家和人民能夠從這件事情(對撞機)上獲得的利益卻是有限的。付出和收穫不成正比。所以楊老的觀點(理由)更理性更受人支持擁護,其拳拳赤子之心溢於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