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同濟大學和國防科技大學聯合組成的研究小組,經過3年科技攻關,在國內首次成功研製出一維鉻原子沉積納米光柵樣板。日前,該課題通過了國家質檢總局科技司組織的驗收鑑定。
近年來,我國納米技術產業發展迅速。與此同時,納米產業對計量基標準的需求也日益突顯。我國每年進口的近萬臺納米測量儀器無法進行質量檢測,不得不依靠國外樣板進行校準。即便如此,我國納米產業量值不一的狀況並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據了解,由於溯源渠道不同,同在無錫的兩家大型集成電路企業的線寬量值竟然相差10%。量值溯源問題已嚴重阻礙了我國納米技術產業的發展,對國民經濟造成了很大損失。
為解決上述問題,以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電學量子所長度量子基準研究室為主導的科研小組,在調研基礎上於2006年立項承擔了「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冷原子納米尺度計量基準關鍵技術研究」。
經過3年的努力,研究小組掌握了鉻原子沉積納米光柵理論和技術,自主建立了高真空度原子沉積實驗裝置,成功研製出柵距為(213.1±0.5)nm的一維納米尺度光柵標準樣板,並通過了專業機構的計量驗證。通過該課題的實施,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在北京昌平院區建立了原子沉積納米光柵實驗基地,培養和鍛鍊出一支具有高素質、創新性和專業化的科研隊伍。
一維標準納米光柵樣板是國際計量局規定的5個納米標準樣板之一。它的成功研製,突破了我國納米技術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填補了我國在納米計量標準物質方面研究的空白,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項成果的取得,使我國成為少數幾個掌握原子光柵沉積技術的國家之一,使納米計量標準物質國產化成為可能,將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納米測量儀器的量值溯源和校準問題,改變我國納米計量長期依賴國外的現狀,為我國納米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劉旭紅)
《科學時報》 (2010-11-22 A1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