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天宮一號」升空的這一植物有多珍貴?科學家想盡辦法幫它繁衍

2020-12-03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11年,即將升空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曾面向全國中小學生徵集實驗搭載方案。其中,上海市幾位高中生提交的「搭載瀕臨滅絕植物種子的方案」被採納,四種瀕臨滅絕的植物種子與「天宮一號」一起,飛向了神秘的太空。

如果要選一種植物上太空,你會選擇哪一種?是一到秋天便將世界染成金黃的銀杏?還是世界大三主糧之一的水稻?是花中之王牡丹?還是能夠治癒瘧疾的黃花蒿?每個人或許都有自己心中的答案,對於選擇的標準,也一定能說得頭頭是道。但在2011年,伴隨著「天宮一號」發射升空的植物之一,想必很少有人認識。甚至它的名字,都似乎是為了故意不讓人記起而起——它的學名叫做普陀鵝耳櫪(Carpinus putoensis)。

普陀山慧濟寺旁的「地球獨子」:普陀鵝耳櫪野生古樹

翻開《中國植物志》,對普陀鵝耳櫪的描述是這樣的:喬木;樹皮灰色;小枝棕色,疏被長柔毛和黃色橢圓形小皮孔,後漸無毛而呈灰色;葉厚紙質,橢圓形至寬橢圓形……從這種標準的植物學描述中,好像還是找不到它能夠上太空的理由。但如果提起它的另一稱謂,「地球獨子」,一切似乎就變得順理成章。普陀鵝耳櫪目前全球僅存的唯一一株野生古樹就生長在中國,它被《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極危等級,也是國家I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地球獨子」和它的同伴們,原本一直生活在我國浙江舟山群島上,可以說,是土生土長的中國特有植物。人們還不清楚這個物種是什麼時候從更大的家族中分化出來的,又經歷過了怎樣的風雨一直存續至今,但可以肯定的是,「地球獨子」如今成為整個家族僅存的獨苗,與人類有著密切的關係。

故事還要從大約90年前講起。那個時候,因為一次偶然的機緣,普陀鵝耳櫪在植物分類學中擁有了自己的位置,並開始被世界所認知。最初發現它的植物學家,叫鍾觀光。他本是一位致力於實業救國的青年志士,先後創辦了四明實學會、靈光造磷廠,還創刊《科學世界》,建立了上海科學儀器館,為我國近代科技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如果不是因為後來罹患肺癌,鍾觀光也許就不會與植物打上交道,更不會與普陀鵝耳櫪相遇。

從未見過的奇異之樹

在鍾先生患病療養期間,他開始對植物學研究產生濃厚興趣,並由此開創了我國學者自己採集和製作標本,並進行分類學研究的新時代。1930年前後,鍾先生在考察浙江東南沿海島嶼時,在普陀山發現了一棵他從未見過的樹。這棵樹樹杈成雙,雌雄異花,雌花為淺紅色,雄花為淡黃色,很是特別。1932年,經植物學家鄭萬鈞教授鑑定,這種樹屬於樺木科鵝耳櫪屬,因為僅生於普陀山,所以取名普陀鵝耳櫪。

在普陀鵝耳櫪被命名的時候,這個家族的成員還散布於普陀山各處。但因為上世紀50年代大規模的毀林開荒,普陀鵝耳櫪的家族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僅殘存一棵野生古樹,生長在普陀山慧濟寺,如今也已經有200多歲的高齡。這棵古樹身高約14米,直徑約60釐米,枝枝杈杈地向周圍伸展出大約72平方米的遮陰面積。隨著樹齡的增長和生態環境的變化,普陀鵝耳櫪家族最後的成員,逐漸顯露出衰老的跡象。在同伴們一一離去後,它的餘生似乎也已經沒有任何懸念——在慧濟寺的香火氣中,在誦經聲中,安靜地度過風燭殘年。等到它離開這個世界時,地球上就再也沒有普陀鵝耳櫪這個物種。

因為人類的發現,這種植物第一次擁有了自己國際通用的學名;因為人類的幹擾,它的存在可能很快就會從這個世界上被抹去;也因為人類的拯救,「地球獨子」的命運,出現了新的轉機。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杭州植物園、浙江省林科院等多個單位的科技人員,開始了拯救普陀鵝耳櫪的工作。作為普陀鵝耳櫪家族的唯一倖存者,生長在慧濟寺旁的這棵古樹,開始得到人們的悉心照料。為了時刻關注它的健康狀況,甚至有專職的護林員負責古樹的管護工作。如今,羸弱的「地球獨子」逐漸煥發出蓬勃生機,已經能夠年年開花結實了。

幫助「地球獨子」繁衍

但整個家族的生存危機,並沒有因為「地球獨子」的老樹開花而緩解。究其原因,是普陀鵝耳櫪的生殖策略,使它在繁衍後代方面毫無優勢可言。

每年四月,是普陀鵝耳櫪開花的季節。它的花雖然雌雄同株,但雄花一般在四月中上旬開花,雌花一般在四月中下旬開花,由於花期重合時間短,雌雄花相遇往往只有九天時間。一年之中,生命的大門僅在這九天之內打開,但偏偏雌花總是高高在上,長在樹冠的頂部,而在樹冠上、中、下均勻分布的雄花序,要想借風力將花粉送上雌花的高枝,又是一重考驗。本以為普陀鵝耳櫪的求子之路已是難上加難了,無奈天公也不作美。往往花粉還未到達雌花,就趕上舟山群島的亞熱帶季風氣候。降雨和大風,以及隨之而來的鹼性浮塵,讓雄花和雌花這對苦命鴛鴦極難成功受孕。即使勉強結出種子,100粒中,飽滿的大概也只有2到4粒。也許是過於擔心自己的孩子會遭遇什麼不測,普陀鵝耳櫪的種子,種殼厚而堅硬,很難自然萌發。在這位「地球獨子」的腳下,從未發現有天然更新的小苗。

為了幫助「地球獨子」繁衍後代,科學家們使出了渾身解數,與普陀鵝耳櫪的保護和繁育難題死磕數十年。今天,普陀鵝耳櫪的繁殖難關終於被攻克了,收穫了上萬株人工育種的樹苗,並在各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之下,走出普陀山,在全國多家植物園裡落地生根。

但對於科學家們而言,要真正拯救一個物種,僅僅在數量上取得優勢還不算成功,基因層面的繁榮也至關重要。遺傳多樣性,對一個物種而言,這意味著它所擁有的持續進化的潛力有多大以及它的家庭成員面對劇烈變化的氣候環境時,被一網打盡的風險有多高。科學家們研究後發現,儘管「地球獨子」已經擁有了很多後代,但它們的遺傳多樣性卻很低。也許一場災難,就會將普陀鵝耳櫪再次推向滅絕的邊緣。於是,為了激發普陀鵝耳櫪遺傳變異的活力,它的種子,搭乘著「天宮一號」飛向了太空……

如果人類曾經對一個物種犯下過幾近滅門的罪過,不知這樣全力拯救,是否能夠贖罪?今天,在人們的不懈努力之下,那棵生長在慧濟寺中的「地球獨子」,它的腳下,也長出了人工促成的天然更新幼苗。

在臨近植樹節的時候,與大家分享了一棵樹的故事。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要如此不遺餘力地去拯救一種看似註定要滅絕的植物呢?值得嗎?這個問題如果放在以前,大概需要如此這般論證許久,才能夠顯得足夠有說服力。但是放在當下,放在2020年這個人們無數次想要重啟的「魔幻之年」,似乎問題的答案已經顯而易見了。澳大利亞的大火,波及世界的新冠肺炎,東非的蝗災,南極地區破紀錄的最高溫度……所有這一切,都讓我們一再感受到人類的渺小以及生命的偉大。

如果大自然母親要給今天的人類上一課的話,那麼2020年開年發生的這一切,大概是最殘酷、最令人心痛的一次自然教育了。如果我們需要從這節課中學到些什麼的話,也沒有什麼比「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更重要的了。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於丹

流程編輯:郭丹

相關焦點

  • 隨「天宮一號」升空的這一植物有多珍貴?科學家使出渾身解數幫它繁衍
    2011年,即將升空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曾面向全國中小學生徵集實驗搭載方案。其中,上海市幾位高中生提交的「搭載瀕臨滅絕植物種子的方案」被採納,四種瀕臨滅絕的植物種子與「天宮一號」一起,飛向了神秘的太空。如果要選一種植物上太空,你會選擇哪一種?是一到秋天便將世界染成金黃的銀杏?還是世界大三主糧之一的水稻?
  • 香港輿論盛讚"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發射升空
    新華社香港9月30日電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29日晚成功發射升空,香港各大媒體紛紛跟蹤報導。30日出版的香港各報均在顯著位置刊登了「天宮一號」成功升空的消息,多家報紙還發表社評或社論,盛讚中國航天事業邁出關鍵一步。
  • 【科普秀】天宮一號絢爛謝幕 關於天宮一號的精彩瞬間
    千龍網綜合報導 剛剛,天宮一號再入大氣層,完成最後的「謝幕」再見,天宮一號!2011年9月29日,我國自主研製的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發射升空。「天宮一號」設計壽命為兩年,實際在軌工作四年半,超期服役並開展了一系列科學實驗及多項拓展技術試驗,取得豐碩成果,為我國空間站建設和運營管理積累了寶貴經驗,奠定了堅實基礎,是我國載人航天事業名副其實的「大功臣」。圓滿完成使命的「天宮一號」這幾天就將返回地球懷抱。在它「謝幕」之際,讓我們一起回顧它所走過的輝煌。
  • 「天宮一號」的太空之旅
    重達八噸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被長徵二號FT1火箭託舉升空。它的發射標誌著中國擁有了自己的空間實驗室,也在浩瀚宇宙中安下了第一個「中國之家」。2011年11月1日5時58分,承載著首次交會對接使命的「神舟八號」飛船按計劃準時起飛,追逐「天宮一號」。「天宮一號」在剛升空不到3個月,就迎來了它的第一次挑戰。
  • 天宮一號發射成功!
    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03秒07毫秒,我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乘著長徵二號FT1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首次自動點火。21時39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常萬全宣布: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發射成功。
  • 「天宮一號」發射有哪些物理知識點?
    近期,中國首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發射升空成為熱點。實現中國太空飛行器空間對接技術。發射標誌著中國邁入中國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第二階段。對「天宮一號」的發射,必將會成為明天中考的最新熱點考點之一。下面,整理了相關的三個考點可能會涉及到的角度,供大家學習。   1、天宮一號的速度比第一宇宙速度大還是小?
  • 天宮一號,歡迎回家!
    從20世紀60年代到現在,人類大約有15000噸以上的人造太空飛行器殘骸落回地球,但是沒傷害到人口密集地區的居民。而且,咱們中國載人航天辦公室官網從2017年3月開始每周都會公布天宮一號軌道狀態,3月14日起更是變成每天一次。其實,被某些西方媒體妖魔化的天宮一號為咱們中國的空間站建設運營和載人航天成果應用推廣積累了非常重要的經驗。
  • 天宮一號,難說再見!
    這將是天宮一號最後的謝幕。  天宮一號是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也是中國在浩瀚宇宙中的「第一個家」。承載著中華民族千年不息飛天夢的天宮一號到底有多厲害?一起了解一下!資料圖:2011年9月29日晚21時16分,中國全新研製的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發射升空。
  • 科學網—天宮一號團隊:科學家80後
    11月3日凌晨,他又守在電視機前見證「神八」與「天宮一號」首次交會對接試驗。這次對接機構中,有他所設計的一部分功能,這讓他「比6年前看直播時緊張多了」。 這些年輕人清新的形象,讓普通人對於航天知識多了親近,甚至一些科學家還成了年輕人的偶像。
  • 天宮一號:控制中的「墜毀」
    近日,部分外媒稱天宮一號已經失控並將撞向地球,對地面環境及安全造成威脅。天宮一號是我國2011年9月29日發射升空的第一個目標飛行器(實驗性空間站),它在載人航天對接技術上的突破,打破了蘇美兩國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在全世界近50年的壟斷。
  • 天宮一號:完美謝幕 輝煌永駐
    再入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它的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航天專家說,天宮一號沒有「像科幻電影中描述的那樣,惡狠狠地砸向地球,而是在奔向地球的過程中,化成一身絢爛,划過美麗星空」。  從升空到銷毀的2378天裡,天宮一號見證和親歷了中國航天事業的許多輝煌時刻: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上天;中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中國首次太空授課……    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上天  2011年9月29日19時,在甘肅酒泉,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發射升空。
  • 天宮一號即將燒毀是為何 天宮一號是什麼時候發射升空的
    經北京航天飛控中心和專業機構分析,預計天宮一號再入大氣層的時間在今年3月31日~4月4日之間,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官方網站後續將每日發布有關監測預報信息。  截至2018年3月25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運行在平均高度約216.2公裡的軌道上,整器結構完整。
  • 中國天宮一號已失控,西方這一評論,露出了醜惡面目
    面對英國媒體的這一評論,國人徹底憤怒了,中國在天宮一號墜毀地球的過程中,已經有了足夠的備案,英國這種羨慕嫉妒的心裡,徹底露出了其醜惡面目。天宮一號始於中國航天發展載人航天探測工程的重要試驗飛行器。天宮一號於2011年9月29日成功發射升空並成功進入預定軌道,此後,天宮一號又成功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和神舟十號等載人和無人飛船進行過成功交互對接,成功掌握了原來只有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才掌握的航天技術。
  • 天宮一號謝幕臨近,這些關於它的謠言千萬別信
    天宮超期服役2年半,其實這也並不特別。人類發射的太空飛行器中,這種超期服役的案例非常普遍。天宮一號重回大氣層的時間中國一直在定期公布數據,毫無隱瞞。早在2017年5月4日,中國常住聯合國(維也納)代表團的一封照會中,就明確了天宮重回地球的時間窗口。
  • 天宮一號完美謝幕
    這是結束了長達7年太空之旅返回地球的中國天宮一號。  北京時間4月2日上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消息:4月2日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已再入大氣層,再入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  天宮一號謝幕了,而中國航天已進入空間站時代。
  • 「天宮一號」踏上歸途,那些憂慮不值一提
    即便是非受控墜落,其影響也會小得多。  近日,中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再次成為熱點話題。根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的消息,這件在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中功勳卓著的太空飛行器預計在4月2日前後投入地球大氣懷抱,最後一次燃燒自己。
  • 追憶天宮一號:歸去來兮
    視覺中國供圖  是時候向天宮一號道別了。  4月2日8時15分左右,遨遊太空6年多的天宮一號,在中國航天人預測的時間範圍內再入大氣層,化作流星,歸隱中心點位於西經163.1度、南緯14.6度的南太平洋。  作為我國第一個空間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於2011年9月發射升空,此後分別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3艘飛船6次交會對接,成為中國首個「太空之家」。
  • 全世界最珍貴的樹在浙江現身,雌雄同株,全球僅此一棵
    除了這個家喻戶曉的稀有動物,還有一種植物,比大熊貓還要珍貴,在全球範圍內僅有一株,只有在我國的浙江才能夠見到,這種植物叫做普陀鵝耳梗。不過隨著時間變化,我國南方遭遇颱風天氣開始變多,環境開始變得惡劣,這對樹木的生存有很大的影響,還是就是人類的砍伐,使得我國植被面積逐年減少,這對很多植物的生長是有著極大的影響的。
  • 中國天宮一號命運曝光 西方這一揣測面目醜陋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最新消息,中國第一座空間站天宮一號目前軌道不斷下落,即將在4月1日左右再次進入大氣層,屆時這座重達8噸的龐然大物將在大氣層的高溫摩擦中燒毀,徹底完成歷史使命。據報導,在此之前,西方媒體擔心,天宮一號太空飛行器已經失去了控制,而且在落入地球的過程中將釋放大量有害的燃料和有毒物質。航天專家表示,天宮一號的燃料和世界其他太空飛行器類似,即便有少量燃料殘餘基本也將在大氣層燒盡,不會對地面人口密集區域造成任何威脅。
  • 在哈爾濱,有一個收藏「天宮」的男人!對,就是天上飛的那個……
    17月19日,「天宮二號」已完成全部拓展試驗,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此前的「天宮一號」也於2016年3月16日終止數據服務。這一回,我們真的要和「天宮」說再見了,即將邁入空間站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