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愛因斯坦

2020-09-24 城市耕牛

最近幾年美國情報機構聲名狼藉,麻煩不斷,其實很久以前臭名昭著的前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胡佛曾經在他職業生涯的大部分時間裡主持對二十世紀最著名最讓人尊敬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的調查,從愛因斯坦1933年來美到1955年逝世,1950年升級為全面調查。他統治下的調查局在另外七個聯邦機構的合作下進行了一個意圖毀傷愛氏名聲和影響力的計劃,收集證明愛因斯坦是「親共分子」「第五縱隊」「共產黨同路人」「蘇俄間諜」「顛覆分子」,「反動」材料一籮筐。他們調查愛因斯坦的政治主張和活動,監控、建檔、醜化,包括利用線人、放話重傷,以及郵件檢查,所獲「碩果」累累,建立的長期以來不為人知的愛因斯坦檔案,長達一千八百頁。隨時準備公布,將愛因斯坦「繩之以法」,驅逐出境。然而,他們耗費了巨大財力物力(誰說美國政府部門不濫用納稅人的錢?),也只能證明愛因斯坦積極參加各種社會事務,進一步證實了他是一個為科學與和平奮鬥一生的人。

1905年愛因斯坦26歲(下文將有另外兩位當代華人巨星也是這個年齡命運轉折),當年,他有六篇劃時代的著名論文問世,奠定了當代科學技術的基礎,這一年後來被稱為「愛因斯坦奇蹟年」。不過當時並沒有引起轟動,也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只有極少數的科學家關注,一兩個人提出了疑問,他的這些偉大理論在以後的幾年裡才逐漸被人認識、理解,若干年以後才一個個的被證實。不過,現實生活中的愛因斯坦已經取得了成功,當年他的博士論文通過了,翌年一月被正式授予博士學位,馬上從專利局的三級工程師晉升為二級技術專家,年薪漲到了4500瑞士法郎,而之前他在1903年結婚,妻子志同道合,1904年長子出生......

西方人對愛因斯坦的研究和華人對《紅樓夢》的研究有一拼。據說《紅樓夢》是座寶庫,金礦,語言文字自不用說,嚴肅的學問,比如中醫(現在好像開始叫傳統醫學)、古代服飾、社會制度都能在裡面找到可靠的資料,通俗的學問,比如焦大所說的「扒灰」指誰,扒的是誰,誰「養小叔子」,養的是哪個,這些都不能忽略,可以牽出一系列的事件,另著成書。中華文化淵源流長,紅學自成一脈,長期積澱、突破,蔚為大觀,幾個清代上流社會未成年少男少女,沒落貴族子弟的故事,演變成一門學問,其影響不單單局限於華人,而是不斷擴大的整個漢語言文化世界,真真讓人嘆為觀止。

而現代人(當然包括中國人,但主要是西方人)關於愛因斯坦的傳記據不完全統計有兩百多個版本,他幼年的語言障礙,隻身從德國赴義大利與親人團聚,期初被大學拒之門外,違背母命私訂終身,尷尬的求職經歷,支持猶太復國主義,反法西斯鬥爭,移民美國,上書羅斯福鼓勵美國儘快儘早製造出核彈,都是重點著墨的地方,兩次婚姻,婚內婚外的風流韻事,都被還原、演繹,上文所述美國情報機構對他的調查和還沒有來得及的指控,在冷戰後期也被發掘了出來。最讓東方人佩服或匪夷所思,讓紅學研究者們自嘆弗如或不屑一顧的,當屬於對愛因斯坦大腦的研究了,科學家們在愛氏死後,把他的大腦取出研究,看看和常人到底有什麼不同。在我們東方人看來更不可思議、駭人聽聞的是後來取出的大腦後來右邊切成了二百多片,再後來這些切片被分到許多不同國家的科學研究工作者的手中,並得出了一些列的報告。有人據此得出他生前有老年痴呆的跡象,更多的人想通過研究得出他的確與常人不同的結論,研究報告似乎也證實了這一點。而這種先入為主的研究,哪裡是在質疑權威啊?難道相信並通過所謂的研究證實天才的存在,不是和科學、科學的精神背道而馳嗎?

和大部分中國的父母一樣,愛因斯坦的父母對兒子的降生欣喜不已,對他的未來寄予厚望。不同之處在於大部分的中國父母希望自己的兒子出人頭地,飛黃騰達,雖然很多人嘴上說不求富貴,但求賢達,但賢達除了做官可有他途?中國人對財富的追求什麼時候停止過?(做官不丟人,賺錢更不丟人,虛偽讓人嘔吐。)但猶太人的血統,在德國作為少數族裔的他們,對於仕途可能沒有什麼不切實際的想法。

嬰幼兒時期的愛因斯坦沒有表現出有什麼過其他孩子之處,而且可以肯定的是他開口說話比正常的孩子晚一些,在語言方面他的發育比人家慢了至少半拍。沒有證據證明開口晚的孩子更容易成為科學家,也沒有證據證明開口正常或者開口早的孩子不會成為科學家,不過愛因斯坦的例子用來鼓勵開口晚的孩子和他們的父母還是非常棒的。之後,很長的時間裡他都不能流利地表達,中學畢業考試法語成績也很糟糕,不過他沒有給偏科的特別是不愛學外語學的不好的孩子們帶來太多的喜訊:他的拉丁語非常好,五十多歲移民美國後開始用英語生活工作,雖然不能得心應手的用英文寫作,但顯然他聽力沒有問題,後來講的也很流利。文字表達能力更不用說,十幾歲就讀哲學大部頭,二十幾歲就發表影響世界的論文,能差嗎?

五歲時父親送給他一個磁羅盤,這個始終指向一個方向的東西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不過這也是一個正常孩子應有的反應。但是不同的是,只要有任何東西引起他的興趣,他就會持久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上面。他的妹妹回憶,哥哥看到別人用卡片搭高樓,他看了一會也動手幹了起來,一次又一次,終於搭成14層樓的房子,而別的孩子最好的成績是四層。也就是說,他更專注,堅持。即使在亂鬨鬨的教室裡,來了客人的客廳裡,他照樣拿著紙筆思考他的問題,視別人不存在。

和當代很多中國孩子一樣,愛因斯坦在六歲左右學習音樂,學拉小提琴和彈鋼琴,不過他對此好像沒有太大的興趣,可能是覺得太機械枯燥,即便如此他也達到了業餘中的高水平。不過這種情況若干年以後得到徹底改變,當他聽到莫扎特的協奏曲之後,便愛上了小提琴。很難說中國的孩子們被強制學習演奏樂器和愛因斯坦有多大的關係,但愛因斯坦肯定是一個例子,一個正面的教材,被用來詮釋音樂和學習,音樂和成功,音樂和名人的關係。另外一個例子是蘇聯的科學家都會演奏樂器,被美國情報機構用來解釋蘇聯當年在宇宙飛船方面的領先。

除了有一個溫和的父親,相信他聰明,並對他寄予厚望的母親,他的做工程師的叔叔雅各布,年輕的醫學院學生麥克斯·泰米爾,還有看好他的幾位老師,都是他通往成功路上的要感謝的人。還有?怎麼能沒有他的女朋友瑪麗,和成為他第一任妻子的米列娃呢?雅各布和泰米爾不斷鼓勵並滿足愛因斯坦的求知慾。作為房東女兒的瑪麗和她的家人給了孤身一人在瑞士讀中學的愛因斯坦溫暖和歡樂,大學同學(也是學物理的)米列娃給他的是全方位的,愛情、事業、家庭,支持、理解、寬容。

愛因斯坦十幾歲就讀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這在我國,絕大部分大學生也沒有讀過。而我們現在的小孩很多被要求讀,背《三字經》這樣的催眠曲。(拉小提琴是和國際接軌,讀四書五經是中國特色吧?中國人總是可以為自己的行為找到理由。)

由於祖國德國一戰二戰都處在漩渦之中,愛因斯坦厭惡痛恨戰爭,是個和平主義者。他不但善於利用自己的名聲來推廣科學,成名之後更加利用科學家的身份和名望散布和平的種子,作為猶太人當然也支持猶太復國運動。這樣才有了胡佛對他的調查。雖然他也曾一度被十月革命的發生倍受鼓舞,但他不是盲目的追隨時代潮流,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前瞻性的判斷,而被證明大都是對的。一戰時,當大部分人鼓吹戰爭,戰爭將給德國帶來好處時,他和其他的和平主義者奔走呼號;當看到納粹窮兇極惡時,他不得不放棄和平主義的立場,主張戰鬥,以暴制暴,花甲之年還參與了美國海軍的工作;當看到魏瑪共和國導致的混亂,他對社會主義提出了深深的質疑;當大批的猶太人移居巴勒斯坦,他憂慮怎樣和當地人和平共處。當戰爭結束,他又憂慮並反對軍備競賽,核武威脅,又回到了他作為一個和平主義者的本色。這一系列的變化順理成章,一點不能說明他的自我矛盾,更扯不上中途變節。

他被人詬病的是輕視婦女的觀點,和沒有對家庭盡應盡的義務,不是一個好丈夫,好父親,雖然他離婚後把每月收入的大半給前妻(子女有其撫養),最終把獲得的諾貝爾獎金全部給她和兒女支配。如果要為他辯護的話,可以這樣說:他的一生都獻給了科學和人類和平事業。



我們不一樣


這才是對土地愛得深沉

相關焦點

  • 如何借鑑愛因斯坦發現《相對論》的思考方式,為我所用?
    愛因斯坦發現《相對論》的思維方式,究竟是怎麼樣的?能不能為我所用?愛因斯坦發現了《相對論》為全人類做出重大貢獻。愛因斯坦所研究的是:「最小單位的光」的運動,以及在「光年尺度下」的宇宙時空,這兩樣研究對象一個超小,一個超大,都已經超出了人的感官可以感覺到的範圍。那麼,愛因斯坦是在哪裡進行觀察的呢?
  • 愛因斯坦失傳科學手稿首現!(附愛因斯坦:我的世界觀)
    這些手稿現已成為希伯來大學吉瓦特拉姆校區的愛因斯坦檔案館的藏品,館長羅尼·格羅斯博士在發布會上說,這些手稿「十分罕見」,世人可以從中一窺愛因斯坦的個人生活和他所經歷的自我懷疑的時刻。想知道世界上最聰明的大腦如何思考、會被什麼困擾、什麼時候會迸發靈感,就來這裡看看他記錄下想法和結論的手稿吧。
  • 只是不知道――愛因斯坦不喜中國之我見
    愛因斯坦在大國受到的尊重,也許全球沒有地方可比,畢竟曾經幾十年,他的畫像幾乎貼滿了從小學到大學外加文化場所。但他確實不喜歡大國,有很多針對大國帶著歧視、偏見甚至侮辱的語言――線上已展示得琳琅滿目,這裡就不引用了。愛因斯坦為什麼會如此對待大國?其實是他真不知道大國,當然也是西方政客與媒體誤導的結果。
  • 愛因斯坦:我的世界觀
    完整收錄愛因斯坦關於人生觀、世界觀的文章,有20多篇珍貴文章初次譯為中文:是愛因斯坦的自傳,也是獨特的科學史。本書編譯者方在慶博士,是國內著名的愛因斯坦研究專家,一直從事《愛因斯坦全集》的研究和翻譯工作,組織策划過大型愛因斯坦科普展覽,精通德文,在編譯中文版《我的世界觀》的過程中,與《愛因斯坦全集》主編、愛因斯坦研究專家羅伯特·舒爾曼博士保持密切聯繫,反覆討論內容的科學與準確性,力求最大程度上為中國讀者還原一位真實的愛因斯坦。我們這些活在世上的人真是奇怪!每個人來到世上都只是匆匆過客。
  • 科學網—你不知道的愛因斯坦手稿的故事
    書中收錄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基礎》這一論文的全部手稿複製摹本,附有論文的全部譯文,並加上了逐頁逐段的注釋、它的歷史語境以及對未來的影響。 愛因斯坦現有哪些手稿、存在哪裡、保存過程有什麼故事,現摘錄書中《手稿的魅力》一文,一展愛因斯坦手稿曲折和傳奇。標題為編者所改。 在人類歷史中,重要文獻的手稿以及名人信件和著作的印刷品比比皆是,唾手可得。
  • 小時候只知道愛因斯坦是偉大的物理學家,長大了知道他是一個渣男
    人人都知道愛因斯坦是個天才是個偉大的物理學家。1905年,創立了狹義相對論,那年他剛剛26歲。當中所經歷的坎坷和曲折可想而知。,如果不想要一輩子依賴丈夫仰人鼻息,就必須要擁有自己的實力,他希望她未來可以憑藉自己的天分和努力,不需要像同輩的那些女孩那樣,一輩子只能活在柴米油鹽裡伺候丈夫孩子更重要的是,因為知道女兒是個難得的天才;他不想要這樣的天分被埋沒、被無形的時間所磨滅消逝。
  • 小時候只知道愛因斯坦是偉大的物理學家,長大了知道他是一個渣男
    人人都知道愛因斯坦是個天才是個偉大的物理學家。1905年,創立了狹義相對論,那年他剛剛26歲。但我們從來不知道在他物理研究的背後有一個甚至智商比他還高的女性,默默幫著他,那個人就是愛因斯坦的第一任妻子—— 米列娃.馬裡奇 。
  • 愛因斯坦攻擊量子力學所憑何據?
    .但在EPR的論文中,愛因斯坦已經不懷疑這一點,而是評點了量子力學的完備性.從此之後,愛因斯坦對量子力學就一直了採取一種超然態度:我不帶你們玩兒! 二,EPR佯謬所暗含的量子力學「不自洽」在量子力學中,同一粒子的位置x和動量p不能同時確定值,但兩個粒子的如下力學量X≡x1-x2,P≡p1+p2是相互對易[X, P]=0可同時取確定值.設這個態中讓X=a, P=0.這個圖像在經典力學中匪夷所思:兩個粒子的動量相反,如何能保持位置差不變?
  • 愛因斯坦說,這是他一生所犯的最大的錯誤
    讓弗裡德曼和他的朋友們極為震驚的是,他們收到的是愛因斯坦的反駁。弗裡德曼的發現是不可接受的,愛因斯坦這樣寫道。這倒並不僅僅是出自偏見。愛因斯坦仔細地檢查了弗裡德曼的計算,並且確實發現了一些瑕疵。「在(弗裡德曼的)工作中,他得到的有關非靜態宇宙的結果,」愛因斯坦在隨後發表的一篇快評中這樣說,「在我看來是令人懷疑的。實際上,這些解並不符合(我的)方程。」
  • 愛因斯坦:如果讓我再活一次,我一定研究《塔木德》
    ,他一生所獲得的成就舉世矚目,而之所以能夠成功,和他一生具有明確的奮鬥目標是分不開的。愛因斯坦出生於德國一個貧苦的猶太家庭,不夠好的經濟條件加上自己一直以來的普通成績,讓當時有志往科學領域進軍的愛因斯坦知道,要量力而行。後來,他根據自己的成績和興趣,確定了自己的發展方向——數學和物理領域。
  • 愛因斯坦丨我的世界觀
    從這個意義上講,也只有從這個意義上講,我是一個具有深沉的宗教情懷的人。我無法想像,有這樣一個造物主,他會對自己所造之物進行獎懲,並且具有我們自己所體驗到的那種意志。我無法也不願去想像一個人在肉體死後還能繼續活著。讓那些脆弱的靈魂,無論是出於恐懼還是可笑的唯我論,繼續懷有此類想法吧。
  • 愛因斯坦和數學,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導讀:愛因斯坦和數學,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他自己說「在12歲時,我……在歐幾裡得平面幾何小書經歷了第二次奇蹟……」對歐幾裡得神往的不只是愛因斯坦,大哲學家羅素在他的《自傳》第一卷中也談到,在1112歲時,心情十分抑鬱,甚至想到自殺,但學習歐幾裡得幾何的狂喜使他從這種境地擺脫了出來。
  • 「愛因斯坦對中國的批評」實則由英語翻譯的錯誤所造成
    我將先前的文章回答於問答裡以後,沒想到產生了很多爭議。鑑於爭議很多,我們不妨再來看看愛因斯坦問題的具體細節。這裡我先亮明接下來要說的問題,免得一些傢伙光想「簡明扼要」,在我看來,如果真的有什麼阻礙了中國科學的發展,那一定就是「大道至簡」這樣的信仰了。問題:1,愛因斯坦問題近年來之爭議究竟是誰引發的?
  • 愛因斯坦被遺忘的兒子:「擁有天才父親對我沒用」
    在去世前不久,愛德華·愛因斯坦(Eduard Einstein)告訴記者:「擁有天才父親對我沒用。」越南媒體9月16日回顧了偉大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被遺忘的兒子」愛德華·愛因斯。
  • 愛因斯坦《我的世界觀》英譯中
    原標題:愛因斯坦《我的世界觀》英譯中 轉自:譯匠 ,致謝!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靠著別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勞動,我必須盡力以同樣的分量來報償我所領受了的和至今還在領受著的東西。我強烈地嚮往著儉樸的生活,並且時常為發覺自己佔用了同胞的過多勞動而難以忍受。我認為階級的區分是不合理的,它最後所憑藉的是以暴力為根據。我也相信,簡單淳樸的生活,無論在身體上還是在精神上,對每個人都是有益的。
  • 關於愛因斯坦你不知道的5件事
    愛因斯坦用他的諾貝爾獎錢做什麼?1922年11月10日,愛因斯坦通過電報發現他獲得了諾貝爾獎,但是,他驚訝的程度如何?儘管我們已經以他的一般相對論而出名,但正如瑞典科學院當時所宣布,他頒發的"為理論物理學服務,特別是因為他發現了光電效應定律"而獲獎。
  • 我從未試圖在任何場合取悅別人,《我的世界觀》天才愛因斯坦的世界...
    空姐推薦的這邊《我的世界觀》最大程度還原了愛因斯坦對世界的思考,是值得翻開的一本書呢。這一本《我的世界觀》讀懂真實的愛因斯坦。叔本華說過:「人雖然可以為所欲為,但卻不能得償所願。」想知道天才的世界觀嗎?
  • 愛因斯坦的興趣主要在於研究工作,而不是成為教授後所獲得的榮譽
    在他的相對論論文發表之後,愛因斯坦博士繼續在伯恩的專利局工作了一段時間。指導愛因斯坦研究而使他獲得博士學位的蘇黎世大學的克雷勒教授,對於他這位傑出學生所做的研究工作深感興趣。他堅持說,這位年輕人應該放棄他在專利局的那些不重要的工作。克雷勒教授宣稱,愛因斯坦所發表的論文當然可以使他在大學裡獲得一個教書的工作。
  • 媽媽,我又不是愛因斯坦
    為了鼓勵他,我給他講了愛因斯坦和三個小板凳的故事,說:「豆豆,只要你肯用心和努力,一定會玩得越來越好!」沒想到,豆豆卻委屈地說:「媽媽,我又不是愛因斯坦,幹嘛和他比呀?你不是總說,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嗎?我就是我,我就是不如他厲害!」
  • 愛因斯坦:你這麼愛錢,中國人都知道嗎?
    [摘要]在愛因斯坦眼中,中國人是地球上最貧困的民族,他們被殘酷地虐待著,他們所受的待遇比牛馬還不如。那麼問題來了,既然他看到了中國人貧困的生活,怎麼還要在酬金的問題上斤斤計較?愛因斯坦見信後回復,他抵達日本之前,即1922年11月13日上午,他曾短暫到達上海,第二天離開。上海有一個叫斐司德博士(Dr.Pfister)的人,自稱受了蔡元培的全權委託,向愛因斯坦又提出了違背以前約定的要求,因此他不準備來了。如今接到蔡元培的親筆信,才知道是誤會,但他已經不能追改旅程計劃,希望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