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rMe課堂】硅藻胞吞作用調控鐵載體作為獲取鐵的一種策略

2021-01-16 南農LorMe

作者:王兵爽,南京農業大學博士在讀。主要從事植物酸性磷酸酶機理研究。

創新沒有捷徑,如果有,那就是閱讀高質量文獻。LorMe課堂主要展示研究生課程文獻研討環節的作業。本期LorMe課堂為您介紹在生物可利用鐵含量有限的情況下,硅藻如何與其它浮遊植物競爭鐵營養的。

硅藻是一類具有色素體的單細胞植物,其形態多種多樣,在食物鏈中屬於生產者,佔全球約20%的初級生產力。它們靠光合作用將海水中的無機物合成自身需要的有機物並釋放氧氣;硅藻死後,經過億萬年的積累和地質變遷成為硅藻土,硅藻土在工業上用途很廣,可製造工業用的過濾劑、隔熱及隔音材料等。硅藻一直以來是一種重要的環境監測指示物種,常被用於水質研究。鐵肥通常會導致硅藻的大量繁殖,然而在長期鐵含量有限的水域,硅藻是如何生存並且當鐵可利用率較低時如何勝過其它浮遊植物獲取鐵營養的生理基礎尚未得到解決,基於此研究者進行了大量研究。


為了確定硅藻是否能利用鐵載體來吸收鐵,研究者利用三種硅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Thalassiosira pseudonana和Thalassiosira oceanica來測定鐵的吸收。P. tricornutum 和T. oceanica可以利用鐵載體來吸收鐵。P.tricornutum可能只利用氧肟酸鹽型鐵載體(圖1),如鐵鏈黴素B(FOB)和鐵色素(FCH),而T.oceanica優先利用兒茶酚鹽型鐵載體,如腸桿菌素(ENT)。儘管T. pseudonana與T. oceanica屬於相同的屬,但與鐵EDTA相比較不能迅速吸收兒茶酚鹽或氧肟酸鹽型鐵載體。由此看出3種硅藻選擇鐵載體的類型有明顯的不同。

圖1 T. oceanica,P.tricornutum和T.pseudonana從不同鐵源中吸收鐵。該圖顯示了三種硅藻中鐵載體攝取的特異性。將細胞在缺鐵培養基中預培養,以指數生長中期收穫,並用無鐵培養基洗滌一次。然後將細胞重懸浮於含有55Fe標記的1μM培養基中:鐵EDTA(黑色),FCH(紅色),FOB(藍色)或ENT(綠色)。用洗滌緩衝液間隔地在過濾器上洗滌細胞並計數。


有文獻報導ISIP1是P.tricornutum在鐵脅迫條件下高度表達的基因,其存在或缺乏可以檢測硅藻利用鐵載體的能力。ISIP1基因在T.oceanica和P.tricornutum中被發現但是在T. pseudonana中未被發現。為了檢測ISIP1是否參與了鐵載體的利用,我們檢驗了在轉基因P.tricornutum細胞中敲除ISIP1基因後的效果。結果表明,敲除ISIP1基因,P.tricornutum細胞無法利用氧肟酸鹽型鐵載體進行生長(圖2A);突變體從FOB中吸收鐵的速率顯著降低(圖2B)。作為對照,我們將ISIP1基因敲除與之前生成的ISIP2a基因敲除進行了比較。在之前的研究中我們發現,在鐵缺乏的條件下基因表達量上調第二高的基因是ISIP2a,參與了游離的Fe(III)非還原性攝取。正如預期的那樣,ISIP2a基因敲除表明了從三價EDTA鐵中攝取鐵減少,但與野生型相比,其FOB攝取沒有顯著差異(圖2B)。

圖2 ISIP1基因敲除的P.tricornutum細胞不能在FOB為唯一鐵源的培養基上生長。(A)P. tricornutum能夠在15 pM Fe'(黑線)和10 nM FOB(紅線)為鐵源的培養基上生長。ISIP1基因敲除水平(k/d)顯示在Fe'為鐵源的培養基上生長減少(藍線)並且在FOB(綠色)為鐵源的培養基上沒有生長。誤差線表示三個生物學重複。試驗開始之前,在低Fe的培養基上進行10天的預培養,耗盡Fe。(B)比較P.tricornutum野生型(WT)細胞(菱形標記)與ISIP1(正方形)和ISIP2a(三角形)基因敲除細胞鐵載體的攝取。


為了追蹤在P.tricornutum中鐵載體的獲取和其在細胞內運動的途徑,我們將FOB與螢光染料間硝基苄醇-2-乙二酸-1,3-二唑(FOB-NBD)相結合。在鐵脅迫條件下,Ga-DFOB-NBD被獲取並積累在與葉綠素並列的囊泡中(圖3A,3B)。這一過程在鐵脅迫的ISIP1基因敲除細胞中沒有被發現,檢測不到來自Ga-DFOB-NBD的胞內螢光,這與我們在圖2中得到的結果一致。

Ga-DFOB-NBD的定位(圖3 A和B)表明了胞吞過程。因此,我們用胞吞抑制劑檢測了以鐵載體或鐵EDTA形式添加到培養基中對鐵吸收的影響。添加胞吞抑制劑降低了75%以上的鐵載體吸收,而顯著增加了從鐵EDTA中吸收鐵(圖3C)。我們通過使用一系列其它的胞吞作用抑制劑證實了這一發現,單丹磺醯戊二胺、氧化苯砷和氯丙嗪的效果最為顯著(圖 3D)。這3種胞吞作用抑制劑與對FOB吸收相比,對鐵EDTA的吸收有刺激作用(圖 3D)。吸收增加可能是由於抑制鐵轉運蛋白的細胞內循環引起的。

圖3 硅藻通過胞吞作用將鐵載體吸收到細胞中。(A)野生型(頂部)和ISIP1基因敲除(底部)的細胞在缺鐵培養基中生長5天,濃縮至約5×107細胞/ml,然後用1μM的去鐵胺B與鎵絡合的螢光複合物(Ga-DFOB-NBD)培養15小時。細胞內積累的螢光鐵載體只在野生型細胞中被觀察到。(B)細胞的DAPI染色,通過細胞核定位證實了鐵載體定位在接近葉綠體的囊泡中(紅色是葉綠體;藍色是細胞核;綠色是螢光鐵載體)。(C)從1μM FOB(左)中吸收鐵,從1μM鐵EDTA(右)中吸收鐵;野生型(黑圈),ISIP1基因敲除(紅色正方形);存在(實心符號)或缺乏(空心符號)10μM的胞吞抑制劑。Dynasore抑制了從FOB中吸收鐵,增強了從鐵EDTA中吸收鐵。(D) 其他胞吞抑制劑對FOB和鐵EDTA吸收速率的影響(1μM)。將細胞與以下抑制劑一起預培養10分鐘:dynasore(10μM),單丹磺醯戊二胺(100μM),氧化苯砷(10μM),氨氯吡咪(50μM),氯丙嗪(50μM),甲基-β-環糊精(1 mM)(加純的DMSO作為對照)。


一些硅藻可以利用鐵載體結合鐵並且顯示了一種對鐵載體類型的特異性識別。在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三角褐指藻)中氧肟酸鹽型鐵載體在沒有減少的情況下被一種高親和機制吸收,這種機制涉及到與細胞表面結合,然後胞吞作用介導吸收並且傳遞到葉綠體。研究者證明了鐵飢餓誘導蛋白(ISIP1)在鐵載體的吸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過生物信息學分析,預測了該蛋白主要是硅藻的特異性蛋白。


研究者的發現表明一些硅藻對鐵載體有一種特殊的偏好,這對於研究交換有機物質自然群落的微生物生態學具有重要意義。很明顯,對模式物種的研究,雖然仍然是必要的,但還應對自然環境和單個物種的代謝能力有更好地了解。用P. tricornutum作為模型,發現ISIP1能通過胞吞作用利用氧肟酸鹽型鐵載體,不需要在細胞表面減少這些鐵載體的複合物。這增加了硅藻物種中已知的各種攝取途徑,並突出了它們從海洋中多相動態的天然鐵複合體中獲取鐵的適應或競爭能力。然而,還需要進一步的涉及該領域的生理學研究,以確定硅藻在多大程度上有相關的分子機制來利用與環境有關的鐵載體。

原文:Endocytosis-mediated siderophore uptake as astrategy for Fe acquisition in diatoms(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可跳轉)

期刊:Science Advances

DOI:10.1126/sciadv.aar4536

作者:Elena Kazamia et al.

關鍵詞:硅藻;胞吞作用;鐵載體

南京農業大學-土壤微生物與生物有機肥料團隊

微生態與根際健康實驗室

Lab of rhizosphere Micro-ecology

立足國家需求,探索學科交叉,引領國際前沿

開展根際微生態研究、致力於根際健康調控、培養一流創新人才

競爭求發展,合作謀共贏。

Competition & Cooperation。

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首次提出鐵蛋白藥物載體
    一種在生物中普遍存在的蛋白質——鐵蛋白,令人驚訝地同時具備了上述特質。「顧名思義,鐵蛋白就是一種能夠儲存鐵的蛋白,它在人體的鐵平衡和細胞抗氧化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論文通訊作者之一、生物物理所研究員範克龍向《中國科學報》介紹,鐵蛋白顆粒是一個外徑12納米,內徑8納米的空心球狀體,外表面可以通過基因和化學修飾來增加功能,中空的內腔則可以用來封裝藥物。
  • 中國科學家首次提出鐵蛋白藥物載體—新聞—科學網
    一種在生物中普遍存在的蛋白質——鐵蛋白,令人驚訝地同時具備了上述特質。   「顧名思義,鐵蛋白就是一種能夠儲存鐵的蛋白,它在人體的鐵平衡和細胞抗氧化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論文通訊作者之一、生物物理所研究員範克龍向《中國科學報》介紹,鐵蛋白顆粒是一個外徑12納米,內徑8納米的空心球狀體,外表面可以通過基因和化學修飾來增加功能,中空的內腔則可以用來封裝藥物。   鐵蛋白藥物載體能識別並結合細胞表面上一種叫做轉鐵蛋白受體(TfR1)的膜蛋白,經過TfR1的介導,進入腫瘤細胞,富集到溶酶體並釋放自身攜帶的化療藥物。
  • 研究揭示茉莉酸抑制鐵吸收的分子機制
    鐵是生物體必不可少的一種微量元素,它作為多種酶的輔基在DNA的合成、光合作用、呼吸代謝和激素合成等生命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在缺鐵時,機理II植物根向土壤分泌Fe3+高親和鐵載體(Phytosiderophores,PS),與Fe3+形成Fe3+-PS螯合物,然後通過轉運蛋白YS1轉運到細胞內。但細胞內過多鐵會引起Fenton反應,產生毒害,影響植物生長。因此,植物為了維持鐵離子的動態平衡,進化出了複雜而精細鐵吸收調控和適應機制。
  • 遺傳發育所揭示茉莉酸抑制鐵吸收的分子機制
    鐵是生物體必不可少的一種微量元素,它作為多種酶的輔基在DNA的合成、光合作用、呼吸代謝和激素合成等生命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儘管土壤中含有豐富的鐵,但受土壤理化特性的影響,在大多數土壤中鐵主要以難溶性的三價化合物形式存在,很難被植物吸收利用。缺鐵會導致植物葉綠素合成減少,光合速率降低,植物生長受阻甚至死亡。
  • 大明俠客令鐵冠真人怎麼樣 鐵冠真人怎麼獲取
    大明俠客令鐵冠真人怎麼樣,鐵冠真人怎麼獲取。大明俠客令是一款卡牌冒險類遊戲,這款遊戲裡會有各種各樣的英雄,小編今天帶來的就是鐵冠真人的詳細介紹,還不知道鐵冠真人怎麼樣、怎麼獲取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 【科技前沿】王福俤/閔軍霞/謝黎煒團隊合作揭示轉鐵蛋白受體調控...
    米色脂肪是近年來新發現可以被冷刺激或β3-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誘導形成的一種產熱脂肪,在治療肥胖及相關代謝性疾病方面有極好的應用前景。通過深入了解白色脂肪米色樣變及棕色脂肪形成和活化的分子調控機制,對於靶向幹預促進棕色/米色脂肪產熱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微量元素鐵在維持營養和能量代謝平衡中扮演重要角色。脂肪細胞鐵穩態代謝的研究多集中在白色脂肪。
  • Nature:IgA轉胞吞作用和抗原識別調控卵巢癌免疫
    Conejo-Garcia等研究人員,發現IgA轉胞吞作用和抗原識別調控卵巢癌免疫。2)通過惡性上皮細胞的IgA轉胞吞作用引起轉錄變化,其拮抗RAS途徑並使腫瘤細胞對T細胞的細胞殺傷作用敏感,這也有助於阻止惡性進展。因此,腫瘤抗原特異性和抗原非依賴性IgA應答通過控制協調的腫瘤細胞、T細胞和B細胞應答來拮抗卵巢癌的生長。
  • 單原子催化劑、雙原子鐵催化劑、FeN4位點、中空層狀雙氫氧化物...
    可通過各種不飽和化學位點或空間限制作用,將SACs上單獨的金屬原子穩定在載體上,從而實現最大的原子利用效率。除了開發製備高載量和高純度SACs的策略外,該領域的另一個關鍵挑戰在於精確調控催化活性單金屬位點的幾何和電子結構,從而使該催化劑具有更好的反應活性、選擇性和穩定性。
  • ...雙原子鐵催化劑、FeN4位點、中空層狀雙氫氧化物、異質結界面調節
    可通過各種不飽和化學位點或空間限制作用,將SACs上單獨的金屬原子穩定在載體上,從而實現最大的原子利用效率。除了開發製備高載量和高純度SACs的策略外,該領域的另一個關鍵挑戰在於精確調控催化活性單金屬位點的幾何和電子結構,從而使該催化劑具有更好的反應活性、選擇性和穩定性。
  • ...全球首個鐵載體頭孢菌素Fetroja:有效治療耐多藥革蘭氏陰性菌...
    Fetroja是第一個獲得監管批准的具有鐵載體功能的抗生素,能夠克服革蘭氏陰性菌針對抗生素的多種耐藥機制。Fetroja的活性藥物成分為cefiderocol,這是一種新型的鐵載體頭孢菌素,具有獨特的穿透革蘭氏陰性菌(包括多藥耐藥菌)細胞膜的作用機制,同時具有克服碳青黴烯類抗藥性三種主要機制(孔蛋白通道改變、β-內醯胺酶失活、外排泵過量產生)的獨特能力。
  • 環境工程|納米零價鐵:製備技術、應用前景
    nZVI是一種還原性很強的零價鐵微粒,粒徑多處於40~80 nm,比表面積為15~35 m2/g,對上述汙染物具有良好的吸附特性和反應活性,在環境修複方面表現出較好的應用前景,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本文結合nZVI近年的進展和最新研究成果,按圖1所示分類方法著重討論nZVI製備技術發展及在水體及土壤環境修複方面的應用前景。
  • 全球首個鐵載體頭孢菌素!Fetroja治療NP獲FDA優先審查
    Fetroja是第一個獲得監管批准的具有鐵載體功能的抗生素,能夠克服革蘭氏陰性菌針對抗生素的多種耐藥機制。在美國,Fetroja於2019年11月獲得批准,用於治療選擇有限或沒有治療選擇的18歲及以上成人患者,治療由下列易感革蘭氏陰性微生物引起的複雜性尿路感染(cUTI,包括腎盂腎炎):大腸桿菌、肺炎克雷伯菌、奇異變形桿菌、銅綠假單胞菌、陰溝腸桿菌複合菌。
  • 為什麼建議使用乳鐵蛋白?乳鐵蛋白是何物?
    乳鐵蛋白LF是動物初乳中的天然蛋白質,是哺乳類動物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多功能蛋白質,具有廣譜抗菌,抗病毒感染作用,能調節體內鐵的平衡乳清蛋白在經歷分離、提純等工藝後,其中含有的乳鐵蛋白活性將會大大損耗,因此宣稱乳清蛋白粉中的乳鐵蛋白功效「純屬忽悠」。  2.從類別上辨別:乳鐵蛋白調製乳粉不是乳鐵蛋白固體飲料  乳鐵蛋白,作為營養強化劑,只能添加在乳製品中,以乳為載體寶寶可能會更好吸收。
  • 納米零價鐵的製備技術及其應用研究進展
    nZVI是一種還原性很強的零價鐵微粒,粒徑多處於40~80 nm,比表面積為15~35 m2/g,對上述汙染物具有良好的吸附特性和反應活性,在環境修複方面表現出較好的應用前景,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本文結合nZVI近年的進展和最新研究成果,按圖1所示分類方法著重討論nZVI製備技術發展及在水體及土壤環境修複方面的應用前景。
  • 全球首個鐵載體頭孢菌素Fetroja獲美國批准,治療醫院內...
    HABP和VABP有時也被稱為醫院內肺炎(NP),這是最常見的醫院獲得性感染之一,越來越多的病例是由難以治療的病原體引起的,來自III期APEKS-NP研究的結果顯示,Fetroja可作為治療由多重耐藥革蘭氏陰性菌引起的HABP和VABP患者急需的一個額外選擇。
  • 溫曉東課題組:​「DFT表徵」鐵基FTS活性相的本徵催化作用
    採用這種策略可以評估每一個暴露晶面對於顆粒本徵催化性質的貢獻,從而進一步縮小該領域的理論研究結果與當前實驗理解之間的差距。背景介紹鐵基費託合成反應是通過合成氣的轉化利用來製備液態燃料與高附加值化學品的重要途徑之一。
  • 今日Nature Nano: 中國團隊自組裝拓撲保護鐵電納米島,調控疇壁...
    特別是在2017年,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與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和湘潭大學合作(Science Advance, 2017),以及復旦大學江安全組(Nature Materials,2017)相繼報導了基於平行電極實現的疇壁導電調控,大大加快了疇壁作為鐵電存儲和邏輯器件應用的步伐。
  • 美軍自研鐵蛋白載體新冠疫苗即將進入臨床研究
    該候選疫苗命名為SpFN(Spike Ferritin Nanoparticle)刺突鐵蛋白納米顆粒,鐵蛋白是一種在幾乎所有生物體中都存在的蛋白質,該疫苗的設計理念是用聚合鐵蛋白包裹該疫苗的獨特之處在於使用了鐵蛋白納米顆粒平臺,該載體平臺能夠向人體免疫系統表達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即病毒附著進入肺部細胞的片段)的特定片段。研究人員希望鐵蛋白疫苗平臺能夠為研製通用型疫苗鋪平道路,不僅能預防當前的新冠病毒,還能預防未來可能出現的其他已知和未知冠狀病毒。
  • 俄羅斯從鐵中獲取高強度材料可減輕汽車飛機重量
    原標題:俄羅斯從鐵中獲取高強度材料可減輕汽車飛機重量   俄羅斯國家研究型
  • 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為什麼只生成四氧化三鐵?它是混合物嗎?鐵是幾價?
    初中的化學課堂上,我們學過,鐵絲在純氧中燃燒時只生成是Fe3O4。 3Fe + 2O2Fe3O4 而我們知道,鐵有三種氧化物:氧化亞鐵FeO、氧化鐵Fe2O3、四氧化三鐵Fe3O4,為什麼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只生成四氧化三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