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Energy封面:高效人工光合作用光催化CO2還原制甲醇

2020-12-04 博思學術資訊

化石燃料的日益衰竭, 全球氣候變暖使得低碳經濟變得日益迫切, 人工光和作用CO2還原的方法在提供了清潔可再生能源的同時,也可對工業化生產和汽車尾氣中過剩的CO2進行減排。光催化較電催化,免去了二次能量轉化損失的問題, 是一步直接將太陽能轉化為清潔燃料的更優方案,在工業上擁有更加廣闊的應用前景。

為了在這方面取得進展, 很多課題組開展了這方面的研究。近日,由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吳一民教授和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TijanaRajh博士/劉玉資博士研究團隊合作的最新研究工作為進一步解決光催化CO2還原提供了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該工作於2019年11月4日在線發布並將作為封面文章在最新一期Nature Energy上正式發表 。

該工作首次在真實催化條件下(1個大氣壓,光照),通過整合原位多模式環境透射電子顯微鏡, 原位同步輻射X射線螢光成像,原位電子能量損失譜,原位X射線吸收譜,同步輻射高分辨X射線衍射,以及電子自旋共振譜的表徵,並結合密度泛函理論計算,發現納米顆粒光催化材料Cu2O在其(110)晶面具有活性位點,而其(100)晶面不具有活性位點。(110)晶面在CO2和H2O共吸附時發生了化學重構,活性位點的氧化狀態從一價銅轉變為二價銅,同時也有Cu納米糰簇形成。這些Cu納米糰簇和(110)晶面本身的共同作用得到了高選擇性,高效率的CO2還原制甲醇的催化劑。

圖1. Cu2O光催化劑的結構分析和性能表徵

當CO2轉化完成後,活性位點又在光照下轉變回原本的一價銅。CO2吸附在Cu2O表面時,能夠造成Cu2O晶體結構的膨脹,而H2O吸附能造成Cu2O晶體結構的收縮。這種由於化學吸附造成的靜電場變化, 能夠誘導能帶的變化, 從而導致不同晶面對CO2還原性能的顯著差異.基於這些緊密關聯的實驗證據,該團隊著重強化了晶面活性位點的概念,並且通過控制晶面的生長差異,輸入CO2和H2O,在光照條件下得到甲醇和O2,達到了72%的量子產率,10%的太陽能到燃料能的轉化率。此項工作也取得了美國發明專利 (US20190202762A1)。這種基於晶面活性位點材料設計的方法為工業生產中進行的CO2減排, 減少汽車尾氣, 提供清潔液態燃料, 提供了解決途徑,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圖2. Cu2O單顆粒催化劑原位多模式關聯成像表徵

圖3. 不同工作環境下Cu2O單顆粒原位多模式納米譜學表徵

圖4. 密度泛函計算束縛能

圖5. 多顆粒平均狀態表徵和電荷轉移

作者介紹

吳一民,牛津大學博士,加州伯克利大學博士後,先後供職於美國能源部阿貢國家實驗室和伊利諾伊大學,現任加拿大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 of Waterloo)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 任職於滑鐵盧大學機械工程系和滑鐵盧納米研究所(Waterloo Institutefor Nanotechnology).主要致力於用納米科技解決能源,環境,先進位造,人工智慧等問題,主要方向涉及催化與電池材料, 人工智慧類人腦運算,可穿戴柔性電子設備。長期招收博士,博士後,訪問學生老師,請材料,化學工程, 電子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 化學, 物理, 機械工程, 人工智慧等專業背景的學生和老師,發送簡歷到yiminwumse@gmail.com

主頁:https://uwaterloo.ca/mechanical-mechatronics-engineering/profile/y785wu

TijanaRajh博士,貝爾格勒大學博士,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資深傑出研究員(Argonne DistinguishFellow),AAAS Fellow, 主要從事光催化方面的研究。

劉玉資博士, 中國科院物理研究所博士, 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Scientist,主要從事電鏡表徵方面的工作。

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 ofWaterloo),是世界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學, 麥克林雜誌評選的加拿大綜合性大學排名第3位, 加拿大最具有創新力的學校, 是北美地區最優大學之一,QS世界大學排名,其工程學科居世界前50, QS's 2019畢業生就業排行榜, 滑鐵盧大學位列世界第25名. 其位於「加拿大矽谷」地區,毗鄰國際大都市多倫多, 及著名的尼亞加拉大瀑布, 交通方便, 生活便利.

本文來源:知社學術圈,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處理。

相關焦點

  • 武大《Nature》:人工光合作用讓二氧化碳「變廢為寶」
    導讀:基於太陽能的人工光合作用可以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化學能源,然而催化劑的效率和穩定性一直是限制其得以廣泛應用的主要因素。該論文通過在分子尺度精確調控光催化劑TiO2和金屬有機框架(MOF)之間的協同作用,實現了優異的CO2光還原催化性能,在350 nm波長下量子效率達到11.3%,轉化效率(TOF)結果是參考樣品TiO2(P25)的14000倍。
  • 催化周報:Nature、Nat. Catal.、Nat. Energy等大合集!
    我們的發現為構建更高效的單原子協同催化劑提供了新的觀點,考慮了高性能CO2光還原的原子構型優化。在此,我們開發了一種光誘導方法來實現在UiO-66-NH2載體(Cu SAs/UiO-66-NH2)上形成Cu單原子,可以顯著提高CO2的光還原為液體燃料。值得注意的是,所研製的Cu SAs/UiO-66-NH2在太陽能驅動下實現了CO2轉化為甲醇和乙醇,生成速率分別為5.33和4.22 mol h-1 g-1。
  • 金屬有機骨架修飾氧化亞銅納米線用於選擇性光催化CO2還原制CH4
    金屬有機骨架修飾氧化亞銅納米線用於選擇性光催化CO2還原制CH4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31 23:28:00 香港城巿大學Yun Hau Ng團隊揭示了金屬有機骨架修飾氧化亞銅納米線用於選擇性光催化CO2
  • 《自然》:基於MOF材料人工光合作用讓CO2變廢為寶
    該項工作通過以高分辨電子顯微鏡為代表的多種先進手段對具有優異光催化性能的TiO2-in-MOF材料進行了精準結構表徵,揭示了其在二氧化碳光還原反應中優異催化作用的機理。基於太陽能的人工光合作用可以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化學能源
  • Nature系列14篇,CO2還原Nat. Energy、趙宇亮Nat. Commun.丨頂刊日報20191106
    Nature Energy:Cu2O顆粒上晶面依賴的活性位點用於光催化劑CO2還原為甲醇將CO2高效催化還原為液體燃料在緩解和解決氣候變化挑戰中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先前的研究集中在通過高溫氫化進行CO2還原,儘管使用氫氣會增加成本和安全性問題。近來,CO2的電還原引起了相當大的研究興趣,但是,此過程需要很大的過電勢,並且可能導致生成的化學物質分解。
  • 人工設計光敏蛋白實現二氧化碳光催化還原—新聞—科學網
    2的還原的功能,有望成為一種高功效還原劑,應用於太陽能轉化、光生物學、環境修復和工業生物學等多個方面。「自然光合作用系統由複雜的膜蛋白亞基和多種輔酶組成,給研究和實際應用帶來了不便; 光合系統中產生的還原分子NAD(P)H由於還原力較低,不能直接用於還原CO2;相比化學小分子催化劑,天然光合作用系統的CO2還原效率相對低下。」   王江雲深知其中的艱難。
  • 武漢大學Nature:人工光合作用讓二氧化碳「變廢為寶」
    格林威治時間9月9日,《自然》(Nature)在線發表了武漢大學在人工光合作用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系統探究了MOF介孔孔道定製TiO2生長的理論機制,最終實現了半導體納米材料在MOF中的無損填充。兩種材料特性的高效協同,將拓展出一系列新型的人工光合作用催化劑。
  • Nature二氧化鈦有望讓人工光合作用讓二氧化碳「變廢為寶」
    格林威治時間9月9日,《自然》(Nature)在線發表了武漢大學在人工光合作用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兩種材料特性的高效協同,將拓展出一系列新型的人工光合作用催化劑。圖1 發表信息通過人工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還原成有利用價值的化學產品不僅能夠為能源危機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 別光盯著催化劑了!改造光敏劑也能促進CO2光還原
    研究者對光敏劑進行修飾,調控其激發態性質,從而大幅度提升CO2光還原體系的敏化能力與催化性能。CO2光還原——在太陽能驅動下,將CO2還原為CO、甲酸、甲醇等燃料分子是解決能源危機和環境汙染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
  • 高效三元異質結複合材料及其可見光催化還原CO2
    ZnCdS/Au@g-CN異質結複合光催化劑,並詳細分析了Au納米顆粒(Au NPs)作為電子介質在光催化CO還原中起到的關鍵性作用。其中,將ZCS與其他半導體與窄帶隙材料結合是一個很好的策略,以形成具有更高氧化還原能力的Z-Scheme光催化劑。傳統的異質結催化劑是通過電荷轉移的方式達到電子和空穴分離的目的,但其氧化還原能力不足,而Z-Scheme異質結則是在內部形成導電介質或內部電場來消耗部分光生電子與空穴,這使具有最強氧化還原能力的電子與空穴得到分離並用於光催化反應。
  • 聚合氮化碳的人工光合作用:當遇到金屬納米顆粒、單原子和分子複合物時
    人們寄希望於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來完成水的析氫反應和二氧化碳的還原反應。由於聚合物碳氮化(PCN)具有穩定性、獨特的電子能帶結構和簡單的合成的優點,PCN被作為取代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有前途的候選材料。然而,作為光催化劑的PCN仍然存在電子-空穴對的快速重組和較差的水氧化還原反應動力學,極大地限制了其人工光合作用的活性。
  • 浙江師大本科生在光催化還原CO2取得重要進展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亟待設計和開發具有可見光響應的高效催化劑。CdTe量子點是吸收可見光的理想選擇,但由於缺乏有效的催化位點,很難直接進行CO2還原。本研究報導了一種配體橋連策略,在CdTe量子點表面構築可調的催化位點用於光催化還原CO2。
  • 化學所人工模擬光合作用水裂解催化中心研究獲重要進展
    自然界光合生物經過數十億年的進化,形成的光系統II水裂解催化中心是目前人類所知唯一能夠利用太陽能高效、安全將水裂解,釋放出氧氣,並獲得電子和質子的生物催化劑。人工模擬這一生物水裂解中心的結構和功能,不僅對認識這一自然界重要催化劑的微觀本質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而且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同時也是極具挑戰性的重大科學前沿。
  • 人造「葉綠體」實現人工光合作用登上《科學》!可捕獲和轉化CO2...
    人造「葉綠體」實現人工光合作用登上《科學》!但近年來被看好的人工光合作用(Artificial Photosynthesis),則可以模仿植物光合作用,實現對太陽能的轉化、存儲和利用。一項新的研究報導稱,來自德國和法國的研究人員將微流控技術與菠菜植物的天然光合膜結合起來,開發出了「合成葉綠體」,它能夠模仿複雜的和栩栩如生的光合過程。
  • 人工光合作用研究重鎮曝光:美國能源部從光解水轉向還原二氧化碳
    人工光合作用的商業化是一個曲折的過程,比如2011年大肆宣傳的所謂「人工葉子」的故事。由於經濟性的問題,該項技術的原創公司Sun Catalytix 在2012年就迅速放棄了商業化應用的計劃。但是,進程相近的其他一些公司,比如Hypersolar,仍在繼續嘗試將其商業化。而科學界在光電化學還原領域似乎也還進展的比較順利的。
  • 導電MOFs納米片——一種能夠在可見光下高效、高選擇性光催化還原CO2的助催化劑
    光催化還原CO2是模擬植物光合作用,光催化劑在光激發產生具有強氧化還原能力的光生電子空穴對
  • Angew:Ni-ZrO2光催化CO2還原制甲烷
    光催化學術QQ群:927909706千葉大學Yasuo Izumi等報導了通過質譜、原位紅外光譜等實時監控方法,原位EXAFS表徵方法,對CO2光化學還原為在UV-Vis光照條件中,進行13CO2交換反應,通過FTIR表徵對物理吸附/化學吸附碳酸物種進行區分、和ZrO2中發生的電荷分離導致被還原。隨後將生成的甲酸鹽、CO轉移到Ni上,作者通過EXAFS表徵驗證了Ni0位點,同時通過FTIR表徵發現Ni0位點上的甲基信號,同時由於光轉化為熱導致Ni位點加熱到394 K。
  • CO2陰極還原和甲醇陽極氧化同步進行實現甲酸的電化學合成
    CO2陰極還原和甲醇陽極氧化同步進行實現甲酸的電化學合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0 21:47:41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所施劍林團隊的最新研究提出了通過電催化,同時進行二氧化碳還原和甲醇氧化以製取甲酸的方法
  • 天大劉昌俊教授:氧化銦負載金高效催化CO2加氫合成甲醇
    隨著太陽能制氫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研究者致力於將二氧化碳高效轉化為甲醇。最近,天津大學劉昌俊教授課題組與美國Brookhaven 國家實驗室 Jose Rodriguez課題組合作,利用氧化銦負載金催化劑(Au/In2O3)中金與載體的強相互作用,對金電子結構進行調控,使得該催化劑可以高效而穩定地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醇。
  • JACS:楊學明等發現不同光子能量影響甲醇在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解離...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楊學明院士領導的科研團隊在表面光化學反應動力學研究工作中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Strong Photon Energy Dependence of the Photocatalytic Dissociation Rate of Methanol on TiO2(110)(《不同光子能量對甲醇在TiO2(110)表面上光催化解離速率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