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域有限差分算法FDTD

2021-02-20 周末全開

麥克斯韋方程組是表述宏觀電磁現象的一組基本方程。

    過去150多年,局部、體響應函數(如介電常數)和宏觀麥克斯韋方程組完全描述了經典電磁問題,它只具有波長λ和幾何尺度。上述對本徵電子長度標度的否定可能導致最終在納米尺度範圍內崩潰[1]。楊毅(音)等科學家團隊在《自然》上發表了一篇題為《納米級電磁學的一般理論和實驗框架》(A general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framework for nanoscale electromagnetism)的突破性論文。他們在論文中提出了一個模型,成功將宏觀電磁學的有效性擴展到了納米領域。

暫且不談納米尺度的電磁問題。這裡僅看宏觀電磁現象,幾乎所有電磁問題的求解,最終都可追溯到麥克斯韋方程組。

麥氏方程分為微分形式 和 積分形式,時域有限差分方程是從微分形式的麥克斯韋旋度方程出發進行差分離散而得到的一組時域離散迭代方程[2]。

麥克斯韋旋度方程為

Δ×H = ∂D/∂t  + J

Δ×E = -∂B/∂t  - Jm

各向同性線性媒質中,上述狀態變量的本構關係為

D = εE

B = μH

J = σE

Jm =σmH

將狀態變量的本構關係 帶入到旋度方程,在直角坐標系中對其展開

會得到關於六個標量的兩組方程

為了更好的進行數值求解,K.S.Yee 在1966年提出了Yee元胞,如下圖所示

對坐標軸x,y,z方向進行空間離散取樣,其間隔分別為Δx,Δy,Δz,時間抽樣間隔為Δt。在t =(n+1/2)Δt時刻和空間位置(i+1/2,j,k)處,對Ex用nΔt和(n+1)Δt時刻的場值進行平均等效處理,

則得到關於六個標量方程組的離散形式,繼而得到了FDTD方程組。

之後按照下述流程進行迭代計算:

已知t1=t0=nΔt時刻空間各處電廠E的值

1、計算t2 = t1 + Δt/2 時刻空間各處磁場H的值

2、計算t1 = t2 + Δt/2 時刻空間各處電場E的值;

3、回到步驟1循環計算;

[1]    Y. Yang et al., "A general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framework for nanoscale electromagnetism," Nature, vol. 576, no. 7786, pp. 248-252, Dec 2019.
[2]    楊天宏. 時域有限差分中的色散媒質問題研究[D]. 東南大學, 2015.


本公眾號重在分享,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私信聯繫我們,我們將會在24小時之內刪除。

相關焦點

  • 一篇文章入門時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
    時域有限差分(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簡稱FDTD)由美籍華人Yee於1966
  • 電磁場仿真:FDTD和FEM算法有什麼優缺點
    全波仿真是一種精確算法,但是非常消耗計算資源。一種簡單的估算方法是:通常我們對物體要進行剖分,剖分至少要達到0.1個波長。那麼也就是說,如果這個物體的電尺寸為10個波長,則有100*100*100=一百萬個網格。每一個網格你還要存儲大量的電磁參數,一般都是單精度浮點型。所以很容易就需要上百兆的內存。如果電尺寸有20個波長,那就需要上G的內存。
  • 各種電磁仿真算法的優缺點和適用範圍(FDTD, FEM和MOM等)
    CST內置的FIT算法(有限積分法),有時域和頻域兩種算法,速度和硬體消耗處於FDTD和FEM之間,精確度也是比FDTD好,比FEM差,可以算電大尺寸物體。接下來一個一個的說,也是基於實際工程應用。FDTD,全稱時域有限差分,原理很簡單,就是微分形式的麥克斯韋方程組,網格劃分也很簡單,將物體劃分成正方形網格,從一個源點不斷往前迭代(研一的時候苦逼編過程序,都是淚啊/(ㄒoㄒ)/~~)。我們一般都是拿FDTD去計算電大尺寸物體的RCS,或是大尺寸反射面,這種對精度要求不高的計算。
  • Lumerical 發布開放仿真引擎的FDTD Solutions 8.0 版
    加拿大不列顛省溫哥華2012年7月5日消息— 全球領先的光電子仿真軟體Lumerical Solutions公司 (http://www.lumerical.com/cn/) 今天發布FDTD Solutions 8.0版,這是基於有限差分時域算法(FDTD)的業界旗艦微納光子學仿真軟體。
  • LUMERICAL發布最有力的寬帶FDTD模擬設計工具SOLUTIONS 6.0
    作為最流行的電磁場計算方法,有限差分時域(FDTD)技術已經成為設計微米和納米尺度光電器件的標準工業工具(工業標準)。其主要原因是,它能夠僅用一次模擬運算就可以定量分析器件的寬光譜性能。但是,僅當描述材料的這種特性模型足夠精確時,這樣的寬光譜性能才是有用的。
  • Geophysics:基於L1範數壓制有限差分累積誤差
    苗中正等-Geophysics:基於L1範數壓制有限差分累積誤差有限差分法算法簡單直觀,廣泛應用於地震波數值模擬,然而該方法在高頻率和粗網格情況下會產生較強的空間數值頻散假象。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所地球與行星物理院重點實驗室博士生苗中正與導師張金海研究員,提出了一種基於L1範數優化有限差分常係數的新方法。首先,他們基於空間頻散關係利用L1範數構建目標函數;然後,將其離散並轉化為受限L1範數最小化問題;最後,使用交替方向乘子法求解該問題。
  • Geophysics:基於L1範數壓制有限差分累積誤差
    苗中正等-Geophysics:基於L1範數壓制有限差分累積誤差有限差分法算法簡單直觀,廣泛應用於地震波數值模擬,然而該方法在高頻率和粗網格情況下會產生較強的空間數值頻散假象。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所地球與行星物理院重點實驗室博士生苗中正與導師張金海研究員,提出了一種基於L1範數優化有限差分常係數的新方法。首先,他們基於空間頻散關係利用L1範數構建目標函數;然後,將其離散並轉化為受限L1範數最小化問題;最後,使用交替方向乘子法求解該問題。以8階有限差分方法為例,圖1對比了各種方法的二維波數響應誤差,圖2進一步給出了特定角度下的誤差曲線。
  • 一種計算微波電路的並行算法
    FDTD-Diakoptics將複雜的微波電路分割為若干較為簡單的子電路,使用有限時域差分方法(FDTD)獨立求解每個子電路的時域特性,使用並行算法連接各子電路,最終得到整個電路的特性.本方法適用於結構複雜、規模較大的微波電路的分析設計,與整個電路使用FDTD進行設計研究的方法比較,本算法在保證相同數值精度的條件下可以提高計算效率五倍左右
  • 電磁仿真(HFSS、CST、FEKO)時域頻域精準配置推薦2019
    (1)全波精確計算法包括差分法(FDTD,FDFD)、有限元(FEM)、矩量法(MoM)以及基於矩量法的快速算法(如快速多極子FMM和多層快速多極子MLFMA)等,其中,在解決大目標電磁問題中最有效的方法為多層快速多極子方法。
  • 並行FDTD方法分析光子帶隙微帶結構
    時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是分析PBG結構一種非常有效的數值計算方法。然而,由於微波光子晶體結構的精細,網格量必須很大,內存容量就成為計算中的瓶頸。此外當PBG結構為圓環形時,一般的階梯近似不足以滿足計算精度。針對以上兩個問題,本文採用本課題組帶有共形網格建模的MPI並行FDTD程序對圓環形PBG結構進行了分析。
  • 科學網—有限差分法求解三維微尺度熱傳導方程
    《計算與應用數學雜誌》2008年220卷1-2期 有限差分法求解三維微尺度熱傳導方程
  • 並行算法計算微波電路的
    一、引  言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60586.htm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進步,有限時域差分方法(FDTD-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可以研究的微波電路的越來越廣泛,從無源電路到有源電路,從線性電路到非線性電路
  • 「詳細案例」FDTD計算不同太陽輻射波長下顆粒光吸收和散射能力
    01FDTD簡介FDTD Solution是一種基於有限差分時域法數值方法的模擬軟體,主要用於分析微米尺度和納米尺度光電器件。FDTD方法採用一定的網格劃分方式離散化場域;然後對場內的麥克斯韋旋度方程及各種邊界條件進行二階精度的中心差分離近似,得到差分方程組,從而將時域微分方程的求解轉換為差分方程的迭代求解。02單顆粒仿真系統
  • 【理論基礎】五分鐘學會有限差分之(4)
    本文接上一次的討論【理論基礎】五分鐘學會有限差分之(3)
  • 時域反射和傳輸的S參數測量
    最簡單的測量配置是一臺具有TDR/TDT插件的數字取樣示波器,一臺快速階躍脈衝發生器,一套同軸線校準工具和時域—頻域變換程序,如圖4所示。射頻儀器的標準配置都是同軸線和同軸接頭輸出,即外殼接地的單端輸出,而不是差分的雙端輸出。為了測量平行微帶結構或差分信號,需要選用差分輸出的TDR/TDT插件。
  • 基於時域反射和傳輸的S參數測量方法
    最簡單的測量配置是一臺具有TDR/TDT插件的數字取樣示波器,一臺快速階躍脈衝發生器,一套同軸線校準工具和時域—頻域變換程序,如圖4所示。射頻儀器的標準配置都是同軸線和同軸接頭輸出,即外殼接地的單端輸出,而不是差分的雙端輸出。為了測量平行微帶結構或差分信號,需要選用差分輸出的TDR/TDT插件。
  • Lumerical Solutions公司FDTD Solutions 7.0版為微納光學設計提供...
    Lumerical首席技術官James Pond博士表示:「FDTD Solutions 7.0延續了Lumerical的傳統:在易用的電腦輔助設計環境下整合最先進的算法,為突破性創新提供得力設計工具。FDTD Solutions 7.0與非常適用的優化算法相結合,是目前最好的工業級納米光學設計軟體。
  • 數字接收機I/Q支路不平衡的時域補償
    摘 要:為了消除數字接收機同相與正交(I/Q)支路幅度和相位不平衡對數字接收機接收性能的影響,根據時域數據I/Q支路的功率與正交關係,提出了一種I/Q支路不平衡參數估計和補償方法。該方法的估計和補償均在時域進行,可以在計算複雜度、估計時和補償性能三者之間進行折衷;它無需導頻或者訓練序列,可應用於多種制式的單載波和多載波接收機中。
  • 傅立葉變換算法(一)
    離散時域傅立葉變換   離散傅立葉變換是離散時間傅立葉變換(DTFT)的特例(有時作為後者的近似)。DTFT在時域上離散,在頻域上則是周期的。DTFT可以被看作是傅立葉級數的逆變換。離散傅立葉變換   離散傅立葉變換(DFT),是連續傅立葉變換在時域和頻域上都離散的形式,將時域信號的採樣變換為在離散時間傅立葉變換(DTFT)頻域的採樣。在形式上,變換兩端(時域和頻域上)的序列是有限長的,而實際上這兩組序列都應當被認為是離散周期信號的主值序列。即使對有限長的離散信號作DFT,也應當將其看作經過周期延拓成為周期信號再作變換。
  • 談談FFT到底有何用(謹以此獻給致力於FFT算法晶片設計的同行們)
    那麼對時域信號進行採樣,必然造成頻譜的周期化,如果原先頻譜僅限於有限的帶寬,那麼周期化之後,只要周期大於原先的帶寬,那麼實際上沒有混疊失真。而數字電路限制我們只能進行乘加等二進位域的計算,獲得另一些離散的點,因此我們不得不將頻譜也進行「採樣」,頻域的抽樣導致時域上又周期化了,好在如果我們只取有限的長度,可以假定沒採集的部分進行的是周期化延拓(由於平穩系統認為信號可以分解為正餘弦函數的組合,而正餘弦函數是可以周期延拓的,所以這個假設沒有問題),那麼我們得到了時域和頻域都是離散的周期延拓的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