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7日電(記者魏夢佳 譚元斌)「一個人活著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5日凌晨,29歲的湖北恩施土家族女孩婁滔,在與「漸凍人症」堅強抗爭兩年之後,永遠離開了這個讓她無限依戀的世界。
婁滔,一個志願捐贈器官、讓無數人淚目的善良女孩,一個在親友眼中學業優異、樂觀向上的女孩,她的悄然告別讓人無限惋惜,但也留下了對生命的摯愛和敬畏,對世界的溫暖和期冀。
「希望天堂沒有病痛」
「我走之後,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希望醫學能早日攻克這個難題,讓那些因為『漸凍人症』而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脫痛苦……其他所有器官,凡是可以挽救他人生命的,儘可能捐給他人使用。剩餘肉體,火化後請將骨灰撒進長江,不要修墳頭、佔用任何地皮,不要給這個社會帶來任何負擔……」
2017年10月,罹患「漸凍人症」的北大女博士生婁滔留下的這樣一份遺囑,經媒體報導後感動了無數人。湖北、北京等地,為她募捐的信息一次次刷爆朋友圈,各方累計捐款上百萬元。
然而,令人心痛的是,奇蹟終究沒有出現。記者6日從婁滔的姨夫覃春餘處獲悉,婁滔於5日凌晨在家鄉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鹹豐縣離世。因現行法規及醫學要求,器官捐獻遺願未能如願。遵照婁滔遺願,一切從簡,遺體火化,骨灰將撒入老家的江河中。「我代表婁滔的家人,向全社會愛心人士一直以來對婁滔的關心和幫助表達真誠的感謝!」覃春餘說。
「用生命傳遞正能量,譜寫成一曲美麗讚歌!短暫卻閃耀的一生,致敬!」「美麗的天使,一路走好!願天堂沒有痛苦!」「你活出了生命的質量與厚度,一直默默為你加油!無奈!」消息傳開,人們紛紛在網上燃燭祭奠,向這位逝去的女孩表達哀思與懷念。
「我對婁滔師姐充滿敬佩,她在短暫的生命裡拓展了生命的寬度,讓生命更顯價值。」北大經濟學院碩士生李昀祉說。
「她總想著幫別人,特別怕給別人添麻煩」
「太可惜了!這麼優秀的女孩。」幾乎所有認識婁滔的人都這樣感慨。
在他們眼中,婁滔一直樂觀開朗、聰明好學。2007年,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本科期間,她的學習成績始終位列全系前三。2012年,她又被保送至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攻讀碩士。
「婁滔是個特別好的學生,對老師很尊敬,對同學都很好,平時很願意幫助別人,性格特別開朗,與同學關係特別融洽。」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師、婁滔的導師王海利告訴「中國網事」記者。
據他介紹,婁滔當時攻讀的是世界古代史埃及學專業,因為這個學科特別難,起點較高,需要學習古代文字和現代外語,一般的學生不愛學。
碩士期間,婁滔以世界史第一名的成績榮獲一等獎學金,並在國內核心期刊上發表譯作一篇,內容是古埃及最早的硬幣。王海利稱,這篇文章不好翻譯,包括古埃及文字、古希臘文字、英文、德文等多種文字,但婁滔最終還是出色完成了。
在老師同學的眼中,婁滔豪爽、開朗,敢說敢幹,「像個男孩子」,因此大家都喊她「滔哥」。她也很熱心、講義氣,「總想著幫別人,又特別怕給別人添麻煩」。
2015年,婁滔以筆試、面試第一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成為古埃及史專業的博士生。這是她嚮往的專業。在燕園的學習生活多麼讓人期待啊,然而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等待她的卻是病痛的深淵。
進入北大不久,婁滔偶然發覺自己左腳行動不便,緊接著右手出現前舉、側舉困難。經過一系列神經內科檢查,2016年初,北京多所醫院對婁滔的病情作出了診斷:疑似運動神經元病。
運動神經元病,俗稱「漸凍人症」,臨床表現為全身肌肉萎縮和吞咽困難,最後產生呼吸衰竭。這是目前一種無法治癒的疾病,其病因至今不明。
這對婁滔和她父母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由於目前針對此病無成熟治療方案,婁滔的病情還是一天天惡化下去。2016年6月,婁滔的四肢喪失了行動能力,生活起居全靠父母照顧,至當年底已全身癱瘓、呼吸困難。2017年1月,因大腦缺氧深度昏迷,婁滔被推入重症監護室,失去了自主呼吸功能,此後一直用呼吸機維持生命。
「在我心裡,她依然是笑意盈盈,活力無限」
全身癱瘓、數次病危、重度昏迷、多次搶救,讓曾經健康活潑的婁滔飽受折磨。病榻上奄奄一息的她,仍然通過簡單的表情和眼神同家人、醫生交流,積極配合治療。
2017年10月7日,備受折磨的婁滔向父親提出放棄治療、捐獻器官的願望。這個倔強的姑娘甚至以「絕食」等激烈方式,逼迫父親答應自己的要求。悲痛的雙親決定滿足女兒最後的心願。
10月9日,婁滔被湖北省紅十字會接往武漢進行人體器官捐贈登記。在清醒時,她通過護士留下了後來讓無數人為之動容的遺願。
「捐贈器官是婁滔自己的強烈要求,她不甘心,想要為社會做貢獻。她覺得國家培養一個博士生不容易,得病後,社會上這麼多好心人又幫我們籌款,孩子想回饋社會。」婁滔的母親汪豔梅告訴記者。覃春餘也表示,患病初期,婁滔就多次表達要捐贈器官的願望,希望醫療專家通過對她大腦內運動神經元的研究,幫助其他患者康復。
婁滔父親婁功餘說,希望女兒的行動能帶動更多人加入器官捐贈行列,挽救更多家庭,「這會讓女兒短暫的生命更有意義」。
「我能理解婁滔所作出的選擇。」王海利說,「她的性格就是不給別人添麻煩,愛幫助人,總想著要對社會做些有意義的事情,這很難得。她是青年人的榜樣。」
「婁滔的事讓我對自己的學生更為敬重。」北師大另一位熟悉婁滔的老師不禁落淚。「她讀書時我最愛她的敢愛敢恨,此時我敬重她的大愛與尊嚴。我想把那個最美的身影一直留在心底。在我心裡,她依然是笑意盈盈,活力無限。」
「病魔能凍住她的軀殼,無法凍住她的靈魂;她捐贈的不僅僅是器官,還有活下去的勇氣和樂觀!」一位網友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