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漸凍天使」去世:如我離開,願愛留下

2020-12-03 新華社新媒體

新華社北京1月7日電(記者魏夢佳 譚元斌)「一個人活著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5日凌晨,29歲的湖北恩施土家族女孩婁滔,在與「漸凍人症」堅強抗爭兩年之後,永遠離開了這個讓她無限依戀的世界。

婁滔,一個志願捐贈器官、讓無數人淚目的善良女孩,一個在親友眼中學業優異、樂觀向上的女孩,她的悄然告別讓人無限惋惜,但也留下了對生命的摯愛和敬畏,對世界的溫暖和期冀。

「希望天堂沒有病痛」

「我走之後,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希望醫學能早日攻克這個難題,讓那些因為『漸凍人症』而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脫痛苦……其他所有器官,凡是可以挽救他人生命的,儘可能捐給他人使用。剩餘肉體,火化後請將骨灰撒進長江,不要修墳頭、佔用任何地皮,不要給這個社會帶來任何負擔……」

2017年10月,罹患「漸凍人症」的北大女博士生婁滔留下的這樣一份遺囑,經媒體報導後感動了無數人。湖北、北京等地,為她募捐的信息一次次刷爆朋友圈,各方累計捐款上百萬元。

然而,令人心痛的是,奇蹟終究沒有出現。記者6日從婁滔的姨夫覃春餘處獲悉,婁滔於5日凌晨在家鄉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鹹豐縣離世。因現行法規及醫學要求,器官捐獻遺願未能如願。遵照婁滔遺願,一切從簡,遺體火化,骨灰將撒入老家的江河中。「我代表婁滔的家人,向全社會愛心人士一直以來對婁滔的關心和幫助表達真誠的感謝!」覃春餘說。

「用生命傳遞正能量,譜寫成一曲美麗讚歌!短暫卻閃耀的一生,致敬!」「美麗的天使,一路走好!願天堂沒有痛苦!」「你活出了生命的質量與厚度,一直默默為你加油!無奈!」消息傳開,人們紛紛在網上燃燭祭奠,向這位逝去的女孩表達哀思與懷念。

「我對婁滔師姐充滿敬佩,她在短暫的生命裡拓展了生命的寬度,讓生命更顯價值。」北大經濟學院碩士生李昀祉說。

「她總想著幫別人,特別怕給別人添麻煩」

「太可惜了!這麼優秀的女孩。」幾乎所有認識婁滔的人都這樣感慨。

在他們眼中,婁滔一直樂觀開朗、聰明好學。2007年,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本科期間,她的學習成績始終位列全系前三。2012年,她又被保送至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攻讀碩士。

「婁滔是個特別好的學生,對老師很尊敬,對同學都很好,平時很願意幫助別人,性格特別開朗,與同學關係特別融洽。」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師、婁滔的導師王海利告訴「中國網事」記者。

據他介紹,婁滔當時攻讀的是世界古代史埃及學專業,因為這個學科特別難,起點較高,需要學習古代文字和現代外語,一般的學生不愛學。

碩士期間,婁滔以世界史第一名的成績榮獲一等獎學金,並在國內核心期刊上發表譯作一篇,內容是古埃及最早的硬幣。王海利稱,這篇文章不好翻譯,包括古埃及文字、古希臘文字、英文、德文等多種文字,但婁滔最終還是出色完成了。

在老師同學的眼中,婁滔豪爽、開朗,敢說敢幹,「像個男孩子」,因此大家都喊她「滔哥」。她也很熱心、講義氣,「總想著幫別人,又特別怕給別人添麻煩」。

2015年,婁滔以筆試、面試第一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成為古埃及史專業的博士生。這是她嚮往的專業。在燕園的學習生活多麼讓人期待啊,然而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等待她的卻是病痛的深淵。

進入北大不久,婁滔偶然發覺自己左腳行動不便,緊接著右手出現前舉、側舉困難。經過一系列神經內科檢查,2016年初,北京多所醫院對婁滔的病情作出了診斷:疑似運動神經元病。

運動神經元病,俗稱「漸凍人症」,臨床表現為全身肌肉萎縮和吞咽困難,最後產生呼吸衰竭。這是目前一種無法治癒的疾病,其病因至今不明。

這對婁滔和她父母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由於目前針對此病無成熟治療方案,婁滔的病情還是一天天惡化下去。2016年6月,婁滔的四肢喪失了行動能力,生活起居全靠父母照顧,至當年底已全身癱瘓、呼吸困難。2017年1月,因大腦缺氧深度昏迷,婁滔被推入重症監護室,失去了自主呼吸功能,此後一直用呼吸機維持生命。

「在我心裡,她依然是笑意盈盈,活力無限」

全身癱瘓、數次病危、重度昏迷、多次搶救,讓曾經健康活潑的婁滔飽受折磨。病榻上奄奄一息的她,仍然通過簡單的表情和眼神同家人、醫生交流,積極配合治療。

2017年10月7日,備受折磨的婁滔向父親提出放棄治療、捐獻器官的願望。這個倔強的姑娘甚至以「絕食」等激烈方式,逼迫父親答應自己的要求。悲痛的雙親決定滿足女兒最後的心願。

10月9日,婁滔被湖北省紅十字會接往武漢進行人體器官捐贈登記。在清醒時,她通過護士留下了後來讓無數人為之動容的遺願。

「捐贈器官是婁滔自己的強烈要求,她不甘心,想要為社會做貢獻。她覺得國家培養一個博士生不容易,得病後,社會上這麼多好心人又幫我們籌款,孩子想回饋社會。」婁滔的母親汪豔梅告訴記者。覃春餘也表示,患病初期,婁滔就多次表達要捐贈器官的願望,希望醫療專家通過對她大腦內運動神經元的研究,幫助其他患者康復。

婁滔父親婁功餘說,希望女兒的行動能帶動更多人加入器官捐贈行列,挽救更多家庭,「這會讓女兒短暫的生命更有意義」。

「我能理解婁滔所作出的選擇。」王海利說,「她的性格就是不給別人添麻煩,愛幫助人,總想著要對社會做些有意義的事情,這很難得。她是青年人的榜樣。」

「婁滔的事讓我對自己的學生更為敬重。」北師大另一位熟悉婁滔的老師不禁落淚。「她讀書時我最愛她的敢愛敢恨,此時我敬重她的大愛與尊嚴。我想把那個最美的身影一直留在心底。在我心裡,她依然是笑意盈盈,活力無限。」

「病魔能凍住她的軀殼,無法凍住她的靈魂;她捐贈的不僅僅是器官,還有活下去的勇氣和樂觀!」一位網友寫道。

相關焦點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去世
    1月4日,北大女博士婁滔在鹹豐老家病逝。幾個月前,飽受漸凍症折磨的婁滔曾在病床上留下遺言「凡能救命的儘管用」,她希望能夠將器官捐獻給有需要的人,將頭顱留給醫學做研究……婁滔的遺言曾經感動整個中國,不過最終她還是未能如願。婁滔的家長向媒體表示,器官不符合捐獻條件,摘取器官不合時機,捐獻未能成功。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去世 患病期間聽完60多本書
    1月4日,北大女博士婁滔在鹹豐老家病逝。幾個月前,飽受漸凍症折磨的婁滔曾在病床上留下遺言「凡能救命的儘管用」,她希望能夠將器官捐獻給有需要的人,將頭顱留給醫學做研究……婁滔的遺言曾經感動整個中國,不過最終她還是未能如願。婁滔的家長向媒體表示,器官不符合捐獻條件,摘取器官不合時機,捐獻未能成功。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病逝,其捐贈器官遺願未能達成
    願天堂裡沒有病痛折磨!一路走好,婁滔!這個北大女博士最後的願望讓人淚目…「一個人活著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得了這個病,活著對我是一種折磨和痛苦。我要有尊嚴地離開,爸爸和媽媽,你們要堅強地、微笑著生活,不要為我難過。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離世 未能如願捐獻器官
    2017年10月,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的遺囑在網上熱傳,她在其中表示希望離開後能夠捐獻器官以供醫學研究2017年,長期與病魔抗爭的婁滔,秉持著生命在乎質量而非長度的原則,以口述的形式留下了遺囑,她希望捐贈人體器官。「我走之後,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希望醫學能夠早日攻克這個難題,讓那些因為漸凍症而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脫痛苦」。  校友接力獻計獻策  這份遺囑經過媒體的傳播,使得婁滔和她的病情開始牽動無數同胞的心。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去世
    #逝者追思# 婁滔,女,來自於湖北恩施 ,因漸凍症醫治無效於2018年1月4日晚在鹹豐老家逝世。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已退燒 校友全球求助救漸凍女博士婁滔
    得了這個病,活著對我是一種折磨和痛苦,我要有尊嚴地離開。爸爸和媽媽,你們要堅強地、微笑著生活,不要為我難過。我走之後,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希望醫學能早日攻克這個難題,讓那些因為『漸凍症』而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脫痛苦……」這是北大女博士婁滔在醫院的病床上,趁著還清醒的時候,用微弱的聲音向護士口述留下的遺囑。這份囑託中,還包括了捐贈她的器官給需要的人,「凡能救命的儘管用」。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的最後87天
    得了這個病,活著對我是一種折磨和痛苦,我要有尊嚴地離開。爸爸和媽媽,你們要堅強地、微笑著生活,不要為我難過。我走之後,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希望醫學能早日攻克這個難題,讓那些因為『漸凍症』而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脫痛苦……」這是婁滔在醫院的病床上,趁著還清醒的時候,用微弱的聲音向護士口述留下的遺囑,婁滔專門提及要捐贈她的器官給需要的人,「凡能救命的儘管用」。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 遺體器官不符合條件 未能捐贈成功
    千龍-法晚聯合報導(記者 李東)1月4日,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在鹹豐老家病逝。幾個月前,飽受病痛折磨的她曾在病床上留下遺言「凡能救命的儘管用」,希望將器官捐獻,並將頭顱留給醫學做研究……婁滔的遺言曾感動整中國,不過最終她還是未能如願。婁滔的家人表示,器官因不符合條件,摘取不合時機,捐獻未能成功。
  • 北大女博士婁滔患漸凍症,臨終前留給人間最後的禮物:遺體捐獻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的生命短暫,卻在離開人世前為我國的醫學研究做出了極大的貢獻。——致敬遺體捐獻者:他們留給人間最後的禮物 。接下來,要說的這位她也是遺體捐獻者的一員,患有漸凍症的北大女博士婁滔。經過不斷地努力,又考上了北大的歷史學博士,繼續徜徉在知識的海洋裡。可能大部人覺得學習歷史專業就業前景不好,也很枯燥無趣,但她卻相反,學得津津有味。2 難逃命運的魔爪這樣優秀的履歷在她找工作時肯定加分不少,就在她憧憬著美好的未來時,意外發生了。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今日去世 未實現捐獻器官遺願 |沸點
    新京報快訊(記者王煜)今日(1月5日),新京報記者從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之母汪豔梅處獲悉,婁滔病情惡化,已於今日凌晨去世,家人遵從其遺願,將骨灰播散。婁滔生前曾希望捐獻器官,但由於婁滔身體狀況不穩定,摘取器官始終未有合適時機,其遺願未能實現。
  • 「漸凍天使」婁滔以另一種姿態永留人間
    新華社合肥4月10日電(記者陳尚營)科學家們將藉助因「漸凍症」離世的北大女博士婁滔的細泡,向「漸凍症」這一世界難題發起挑戰。「我走之後,頭部可以留給醫學做研究。其他所有器官,凡是可以挽救他人生命的,盡可以捐給他人使用。
  • 遺願捐贈遺體:就當我從沒來過,北大女博士婁滔患漸凍症享年30歲
    北大女博士婁滔,在2018年去世,年僅30歲。01婁滔,出生於武漢,父母在家務農,俗話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從小,婁滔就知道幫家人幹活。出生於農村的孩子,為了改變命運,最省事的方式就是好好學習,考上一個好的大學。
  • 北大女博士患絕症 除了「漸凍人」你還知道哪些可怕的罕見病?
    近日,一則「北大女博士身患漸凍症,立遺囑捐獻全部器官」的新聞牽動了大家的心。  北大女博士婁滔  醫護人員給北大女博士婁滔慶生  北大女博士婁滔患病前  北大女博士婁滔患病前  面對這個無法醫治的絕症,這個像天使一樣的姑娘,選擇口述遺囑,捐獻出自己的器官,並要求「將骨灰撒入長江,不給這個社會帶來任何負擔」,而這份遺囑,應該是她留下的最珍貴的「禮物」。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留下捐贈器官遺囑 大愛義舉讓生命之花綻放
    近日,北大女博士婁滔罹患「漸凍症」,留心願捐獻人體器官一事牽動人心。年輕美麗的生命消逝,無疑是最大的悲劇,但在這起悲劇的背後,也讓我們看到了最大善意的美好。「漸凍症」,學名叫運動神經元病,是一種不知病因的罕見絕症。一年多來,「漸凍症」逐漸侵蝕婁滔的肌肉和運動神經,如今的婁滔,每天躺在病床上,已經失去了對身體的控制力。「凡是能救命的部分儘管用」。
  • 漸凍症女博士婁滔因醫治無效 在恩施老家離世
    原標題:29歲漸凍症女博士婁滔去世,父親強忍悲痛講述了女兒最後時光長江日報融媒體1月5日訊(記者尹勤兵)「我走之後,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希望醫學能早日攻克這個難題,讓那些因『漸凍症』而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脫痛苦……」1月5日,記者從各方面渠道獲悉,本報10月13日率先報導的29歲北大女博士婁滔,在和漸凍症病魔抗爭2年後,因醫治無效,已於凌晨在恩施鹹豐老家離開人世。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去世:被禁錮在身體裡的人生
    1月4日晚,曾引起全國關注的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在鹹豐老家病逝。去年10月,她作出死後捐獻遺體的決定。遺憾的是因其器官不符合捐獻條件,其捐贈器官的遺願最終未能達成。按照婁滔的設想,她畢業後要當大學老師,傳道授業;她要和父母住在同一個城市,可以不要天天見面,但要經常在一起吃飯、聊天。
  • 漸凍症女博士病逝,敬畏死亡的人,願能溫柔以待
    請讓我靜悄悄地離開,不留任何痕跡。這一句,是婁滔博士生前說的,無比心痛,在得知她已經去世之後。沉痛悼念婁滔博士看到她的報導,已經是2016年的事情了。很早的時候,我也和身邊的許多朋友一樣,我們並不關注健康,也不知道疾病是什麼概念,所以,更別說,還是一個非常苦澀的醫學名詞:運動神經元病。這個被俗稱為漸凍症的病症,直到2017年底,才開始知道了一些零零碎碎的信息。而對於婁滔博士來說,截止去年的10月,已經求醫了2年多了,她也盼望著能夠有奇蹟發生。
  • 北大女博士婁滔得漸凍症,臨終捐贈遺體,留遺言:就當我沒來過
    請遵循我的意願:其他所有器官,凡是可以挽救他人生命的,盡可以捐給他人使用。剩餘肉體,火化後請將骨灰撒進長江,不要修墳頭、佔用任何地皮,不要給這個社會帶來任何負擔。不要舉辦任何治喪儀式,更不要收取親朋好友、任何人的慰問金。請讓我靜悄悄地離開,不留任何痕跡,就如我從來沒來過。能做到如此的人,當是天使。
  • 北大女博士患漸凍症留遺囑捐遺體 婁滔資料患病過程回顧
    努力  「做遺體捐獻登記的時候,湖北省紅十字會的一名工作人員曾經提出,女兒的眼睛這麼好看,如果實在捨不得,可以留下眼角膜,要不然把眼角膜取走會顯得不好看,但是女兒聽到以後說,眼角膜捐出去了才有價值,還是執意希望能夠捐獻眼角膜。」汪豔梅告訴北青報記者。
  • 世界上最著名的「漸凍症」患者霍金去世,這種疾病有多可怕?
    物理學家史蒂芬·威廉·霍金剛剛,據外媒報導,當今最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時間簡史》作者,史蒂芬·霍金去世。霍金的另一個身份,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霍金在1959年進入牛津大學,1962年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開始研究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