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女博士患絕症 除了「漸凍人」你還知道哪些可怕的罕見病?

2020-11-28 合肥網

  近日,一則「北大女博士身患漸凍症,立遺囑捐獻全部器官」的新聞牽動了大家的心。

  北大女博士婁滔

  醫護人員給北大女博士婁滔慶生

  北大女博士婁滔患病前

  北大女博士婁滔患病前

  面對這個無法醫治的絕症,這個像天使一樣的姑娘,選擇口述遺囑,捐獻出自己的器官,並要求「將骨灰撒入長江,不給這個社會帶來任何負擔」,而這份遺囑,應該是她留下的最珍貴的「禮物」。

  漸凍症,專業名稱為肌萎縮側索硬化,也叫運動神經元病,它是上運動神經元和下運動神經元損傷之後,導致包括球部(所謂球部,就是指的是延髓支配的這部分肌肉)、四肢、軀幹、胸部腹部的肌肉逐漸無力和萎縮。

  20%的「漸凍症」病例可能與遺傳及基因缺陷有關。另外有部分環境因素,如重金屬鋁中毒等,都可能造成運動神經元損害。「漸凍症」患者會逐漸失去行走能力直至全身癱瘓,最後產生呼吸衰竭。

  除了「漸凍症」,還有哪些不罕見的罕見病?

  先天性外胚層發育不良

  在重慶,十五歲男孩從生下來到現在只長了兩顆獠牙,全身發燙沒有毛孔,長期只適合在陰冷潮溼的地方生活,怕光!而這個病在他們家族中傳男不傳女,患病的男性均只剩兩獠牙,他們被稱作「吸血鬼家族」。

  這類病並未有明確病因,但現在基本能確認這是一種遺傳性疾病。該病的發病率約十萬分之一,是一種較為罕見和嚴重的疾病,患兒表皮萎縮變薄、真皮減薄,汗管和汗腺大都缺失,毛囊和皮脂腺也減少。

  早衰症

  早衰症(兒童早老症)屬遺傳病,身體衰老的過程較正常快5至10倍,患者樣貌像老人,器官亦很快衰退,造成生理機能下降。病徵包括身材瘦小、脫髮和較晚長牙。患病兒童一般只能活到7至20歲,大部分都會死於衰老疾病,如心血管病。

  現未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只靠藥物針對治療。

  大皰性表皮鬆解症

  這種病症的特點是皮膚在受到輕微摩擦或碰撞後出現水皰及血皰,好發於肢端及四肢關節伸側,嚴重者可累及機體任何部位。皮損癒合後可形成瘢痕或粟丘疹,肢端反覆發作的皮損可使指趾甲脫落。

  遺憾的是,這種病症目前尚無特效療法,只能通過相應手段來保護皮膚,防止摩擦和壓迫,減少病人的痛苦。

  血友病

  為本病主要的表現為,終身有輕微損傷或手術後長時間出血的現象,重症患者沒有明顯外傷也可發生「自發性」出血。

  此病症的治療目前正在研究中。

  白化病

  白化病患者全身皮膚呈乳白或粉紅色,毛髮為淡白或淡黃色。由於缺乏黑色素的保護,患者皮膚對光線高度敏感,日曬後易發生曬斑和各種光感性皮炎。眼部由於色素缺乏,虹膜為粉紅或淡藍色,常有畏光、流淚、眼球震顫及散光等症狀。大家稱白化病患兒為「月亮的孩子」。

  目前藥物治療無效,僅能通過物理方法,儘量減少紫外輻射對眼睛和皮膚的損害。

  成骨發育不全

  成骨不全症,又稱脆骨病、瓷娃娃,患兒易發骨折,輕微的碰撞,也會造成嚴重的骨折,是一種罕見遺傳性骨疾病,發病率約10萬分之3,發病男女的比例大約相同。

  無特殊治療。主要是預防骨折,要嚴格的保護患兒,一直到骨折趨勢減少為止,但又要防止長期臥床的併發症。

相關焦點

  • 北大患絕症女博士婁滔遺囑全文 婁滔資料照片
    「一個人活著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這不是什麼名人名言,而是一位29歲北大女博士婁滔的遺囑。  這位美麗的姑娘在2016年1月被查出患有運動神經元病(俗稱漸凍症)。一年多來,病情不斷惡化,她留下遺囑,「我走之後,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
  • 關於漸凍人,我們了解得還不夠
    這樣的假想,卻是「漸凍人」的日常。「漸凍症」,又稱ALS,是一種極其折磨人的疾病,很多人說它是「比癌症更殘忍的絕症」。你們可能都聽說過它,6年前的「冰桶挑戰」曾風靡全球。2018年初,引起全國關注的「漸凍人」北大女博士婁滔病逝,將器官捐獻出來,是她最後的願望。△婁滔生前照片同年3月,被漸凍症折磨50多年的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離開這個世界。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離世 未能如願捐獻器官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離世 未能如願捐獻器官 原標題:   2017年10月,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的遺囑在網上熱傳,她在其中表示希望離開後能夠捐獻器官以供醫學研究
  • 北大女博士患漸凍症留遺囑捐遺體 婁滔資料患病過程回顧
    在婁滔患病期間,因為花費巨大,她的一些朋友曾經在網上發起過捐款,有些是100元或者200元,還有一些是5元甚至1元,而幾乎所有捐款的人,汪豔梅都會在下面留言表示感謝。  這兩天有很多人通過微信給汪豔梅轉帳捐款,不過汪豔梅說,婁滔現在的治療費用主要都是由當地的紅十字會協調,所以感謝這些好心人,目前的捐款她都沒有收。  15日下午,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經過網友轉發,婁滔的事情被很多人所了解,一些醫院的專家學者也趕赴武漢,希望能夠為挽救婁滔再做一次努力。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去世
    1月4日,北大女博士婁滔在鹹豐老家病逝。幾個月前,飽受漸凍症折磨的婁滔曾在病床上留下遺言「凡能救命的儘管用」,她希望能夠將器官捐獻給有需要的人,將頭顱留給醫學做研究……婁滔的遺言曾經感動整個中國,不過最終她還是未能如願。婁滔的家長向媒體表示,器官不符合捐獻條件,摘取器官不合時機,捐獻未能成功。
  • 漸凍人症是什麼 漸凍人症怎麼預防較好
    近日,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去世了,很多人都非常惋惜以及深感痛苦。這個偉大的物理學家不僅帶給了我們很多的知識,也讓漸凍人症走進了人們的視線。很多人並不是太了解漸凍人症是什麼樣的一種疾病,小編給大家具體講講漸凍人症是什麼意思。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留下捐贈器官遺囑 大愛義舉讓生命之花綻放
    央廣網北京10月17日消息(記者任夢巖)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魯迅說,悲劇是將美好的東西撕裂給人看。近日,北大女博士婁滔罹患「漸凍症」,留心願捐獻人體器官一事牽動人心。年輕美麗的生命消逝,無疑是最大的悲劇,但在這起悲劇的背後,也讓我們看到了最大善意的美好。「漸凍症」,學名叫運動神經元病,是一種不知病因的罕見絕症。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的最後87天
    氣溫已經降到了零下3OC,鉛色的天空低得讓人喘不過氣來,颯颯冷風掀起了醫生和護士們的白色衣角。 他們正在送別一位特殊的病人——婁滔,現年29歲的北大歷史系女博士。差不多就在兩年前的同一時間,她被診斷患有運動神經元病。經過漫長而艱辛的診治,婁滔的病情始終沒有好轉,家人最終只好尊重她的意願,選擇放棄治療,回老家鹹豐縣。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已退燒 校友全球求助救漸凍女博士婁滔
    「一個人活著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得了這個病,活著對我是一種折磨和痛苦,我要有尊嚴地離開。爸爸和媽媽,你們要堅強地、微笑著生活,不要為我難過。我走之後,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病逝,其捐贈器官遺願未能達成
    這個北大女博士最後的願望讓人淚目…「一個人活著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得了這個病,活著對我是一種折磨和痛苦。我要有尊嚴地離開,爸爸和媽媽,你們要堅強地、微笑著生活,不要為我難過。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去世 患病期間聽完60多本書
    1月4日,北大女博士婁滔在鹹豐老家病逝。幾個月前,飽受漸凍症折磨的婁滔曾在病床上留下遺言「凡能救命的儘管用」,她希望能夠將器官捐獻給有需要的人,將頭顱留給醫學做研究……婁滔的遺言曾經感動整個中國,不過最終她還是未能如願。婁滔的家長向媒體表示,器官不符合捐獻條件,摘取器官不合時機,捐獻未能成功。
  • 北大「漸凍人」女博士口述遺願:凡是能救命的部分儘管用
    央廣網北京10月16日消息(記者任夢巖)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近日,一篇名為《北大「漸凍人」女博士捐獻器官感動無數人》的新聞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現年29歲的婁滔於2015年以筆試第一、面試第一的成績被北京大學歷史系錄取,2016年1月被查出患有運動神經元病。
  • 國考面試熱點:女博士走了留下的是感動呼喚的是行動
    更多關於國考面試熱點,公務員面試,漸凍症女博士,漸凍症女博士去世,江西公務員招聘考試的內容,請關注(江西公務員考試頻道/江西人事考試網)!加入官方交流群()獲取更多招考信息和備考資料。幾個月前,飽受漸凍症折磨的婁滔曾在病床上留下遺言「凡能救命的儘管用」,她希望能夠將器官捐獻給有需要的人,將頭顱留給醫學做研究……婁滔的遺言曾經感動整個中國,不過最終她還是未能如願。婁滔的家長向媒體表示,器官不符合捐獻條件,摘取器官不合時機,捐獻未能成功。
  • 世界上最著名的「漸凍症」患者霍金去世,這種疾病有多可怕?
    肌萎縮側索硬化(ALS),俗稱「漸凍人」,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指上運動神經元和下運動神經元損傷導致患者逐漸出現並加重的肌無力、肌萎縮、吞咽困難、喝水嗆咳以及說話不清,伴有肌肉跳動,檢查身體發現腱反射(包括膝跳反射等)增強等症狀。極其罕見的疾病ALS是一種罕見病,每10萬人中大約有4~6人有可能罹患這種疾病。
  • 29歲的北大女博士婁滔的最後願望
    「一個人活著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這不是什麼名人名言,而是一位29歲北大女博士的遺囑。她最後的願望,就是死後將器官捐獻出來,「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這段感人的文字,是29歲的北大女博士婁滔,患上「漸凍症」後,清醒時留下的「遺囑」。
  • -罕見病 BTTZ 殘疾人奧林...
    這段感人的文字  就是那位29歲女孩,北大博士生婁滔  患上「漸凍症」後  清醒時留下的「遺囑」    「我感謝疾病在我這樣的一個人身上發生、存在,讓我更加清楚一個人活著的時候,該做些什麼。來到這個世界上,從來都不是白來的,你肯定帶著你的使命,帶著你的責任,帶著你的義務去做你想做的一些事情。」  「漸凍症」肖奮——活過了醫生預言的年齡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昨病逝
    本報訊(記者王愷凝)和病魔抗爭兩年的北大29歲漸凍症女博士婁滔因醫治無效,於昨日凌晨在恩施鹹豐老家離開人世。
  • 北大女博士口述遺囑捐獻器官 已與「漸凍人症」抗爭2年
    「一個人活著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我走之後,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希望醫學能早日攻克這個難題,讓那些因為『漸凍症』而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脫痛苦。」「其他所有器官,凡是可以挽救他人生命的,盡可以捐給他人使用。」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 遺體器官不符合條件 未能捐贈成功
    千龍-法晚聯合報導(記者 李東)1月4日,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在鹹豐老家病逝。幾個月前,飽受病痛折磨的她曾在病床上留下遺言「凡能救命的儘管用」,希望將器官捐獻,並將頭顱留給醫學做研究……婁滔的遺言曾感動整中國,不過最終她還是未能如願。婁滔的家人表示,器官因不符合條件,摘取不合時機,捐獻未能成功。
  • 北大女博士婁滔患漸凍症,臨終前留給人間最後的禮物:遺體捐獻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的生命短暫,卻在離開人世前為我國的醫學研究做出了極大的貢獻。——致敬遺體捐獻者:他們留給人間最後的禮物 。接下來,要說的這位她也是遺體捐獻者的一員,患有漸凍症的北大女博士婁滔。經過不斷地努力,又考上了北大的歷史學博士,繼續徜徉在知識的海洋裡。可能大部人覺得學習歷史專業就業前景不好,也很枯燥無趣,但她卻相反,學得津津有味。2 難逃命運的魔爪這樣優秀的履歷在她找工作時肯定加分不少,就在她憧憬著美好的未來時,意外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