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頭帶」把睡眠實驗室搬回家—新聞—科學網

2020-12-05 科學網
新「頭帶」把睡眠實驗室搬回家
科技重塑睡眠障礙診斷方式

新頭帶通過收集腦電波數據幫助診斷睡眠障礙。圖片來源:DREEM

 

本報訊 你那花哨的睡眠追蹤器根本比不了專業的睡眠實驗室。但誰又願意佩戴著電極在一個奇怪的病房裡呆上8小時,同時有人整晚都在給你錄像呢?

如今,有幾家公司表示,可能有了一個折衷方案,那就是將讀取腦電波的電極與複雜人工智慧結合起來的高科技睡眠監測頭帶。最重要的是,你在自己的床上也可以使用它。

並未參與頭帶設計的英國劍橋大學神經學家Tristan Bekinschtein表示,這項技術可以讓人們更容易準確讀出一個人在家中的睡眠模式。他說,一個主要的好處是它們擺脫了睡眠期間限制活動的電線,並且可以連續使用多個晚上。不過,Bekinschtein說,這項技術在廣泛應用於臨床研究之前還需要進行更多測試。

睡眠監測領域的領先設備之一是Dreem頭帶,它由一家總部位於法國巴黎的同名公司開發。頭帶由一種設計用來包裹頭部的輕薄透氣的布料製成,其頂部有一個獨立的拱形結構。7個電極被排列在頭帶內部,用來與頭皮接觸。

該設備通過傳統的睡眠實驗室腦電圖讀數監測大腦的電活動。與睡眠實驗室的研究一樣,這種頭帶還可以通過聲音記錄和類似於智慧型手機中的微型加速度計跟蹤一個人的頭部運動、心率和呼吸。

內置的人工智慧軟體會實時分析數據,從而判斷出一個人是處於快速眼動睡眠階段,還是處於其他已知階段,如非快速眼動睡眠階段(睡眠深度不如前者)。

Bekinschtein指出,睡眠研究通常需要訓練有素的技術人員來讀取、記錄和分析傳統的睡眠研究數據,但Dreem頭帶會收集數據,並將其無線傳輸到一部智慧型手機上。現在,它的售價為499美元。

Dreem表示,該頭帶能夠可靠地收集幾乎所有與傳統睡眠實驗室研究相同的數據,即多導睡眠圖。該公司上月在預印本伺服器bioRxiv上發表文章稱,它同時還能很好地追蹤一個人的各個睡眠階段。

「多導睡眠圖……在過去的50年裡沒有改變。」Dreem科學主任、該項目首席科學家Pierrick Arnal說,「我們試圖用一些人性化的東西建立一種監測(腦電波)的方法。」

如今,許多大學實驗室正在使用Dreem頭帶研究成癮和創傷後應激障礙。當實驗參與者出現諸如噩夢、睡眠呼吸暫停和失眠等睡眠障礙症狀時,該設備便會監測他們的腦電波。

世界各地的睡眠研究實驗室也使用了類似設備,比如由總部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的飛利浦公司開發的SmartSleep。

Bekinschtein在他的意識研究中一直使用Dreem頭帶。他說,這個設備很有用,因為參與研究的人比在傳統睡眠實驗室裡更舒服,而且可以在多個夜晚進行觀察,從而得到更好的數據。

不過Bekinschtein說,這種頭帶收集的信息並不是多導睡眠圖的替代品,而是一種收集補充數據以幫助診斷睡眠障礙的方法。他還表示,這種頭帶並沒有記錄睡眠障礙的某些方面,比如腿部運動或夢遊。

Bekinschtein預測,隨著技術的進步,睡眠實驗室將越來越多地使用這類設備。他說:「隨著這些系統的不斷完善,我們有希望以科學家需要的方式來回答這些問題。」

在實驗室中使用新的睡眠監測儀器的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神經學家、睡眠專家Nathaniel Watson說:「最終,我對即將推出的所有這些產品都感到很興奮。它們真的提高了我們對人類睡眠的理解。」(趙熙熙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101/662734

《中國科學報》 (2019-07-16 第2版 國際)

相關焦點

  • 甘肅省同位素實驗室啟動建設—新聞—科學網
    該實驗室以發展同位素及相關技術為核心,由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牽頭,聯合蘭州大學、中核蘭州鈾濃縮有限公司、蘭州理工大學共同建設,建設期為兩年。 揭牌儀式現場,首任實驗室主任、近代物理所副所長趙紅衛介紹,該實驗室將主要聚焦三個研究方向,即面向世界科學前沿的超重元素合成研究和超重穩定島探索、面向國家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同位素技術研發和面向甘肅省產業升級的同位素關鍵技術集成與示範。
  • 學成歸來的三任實驗室「掌門」—新聞—科學網
    在紅外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歷屆主任身上,「學成歸來」是一個獨特的標籤,也是一個非常有分量的標籤。 曾擔任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所長、紅外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的湯定元,於1948年3月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物理系學習,同年轉入芝加哥大學物理系,並獲得碩士學位。 但在大洋彼岸求學的湯定元,無時無刻不在關心著祖國的發展。韓戰的爆發更讓他回國心切。
  • 國家衛健委法醫學重點實驗室學術研討會召開—新聞—科學網
    國家衛生與健康委員會法醫學重點實驗室(西安交通大學)2020年度學術研討會
  • 先有睡眠還是大腦?—論文—科學網
    先有睡眠還是大腦?大腦是產生睡眠的前提嗎? 近日,發表於《科學進展》的一項關於動物睡眠進化起源的研究發現,儘管缺乏中樞神經系統,微小的水螅類動物不但表現出了類似睡眠的狀態,而且對進化程度更高的動物的睡眠相關分子也有反應。比如,在人類身上引起睏倦和睡眠的幾種化學物質在水螅身上可產生類似的作用。 日本九州大學文理學院助理教授、該研究負責人Taichi Q.
  • 海洋腐蝕與防護中心獲批為中科院重點實驗室—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 廖洋報導】近日,中科院海洋所海洋腐蝕與防護中心獲批為中國科學院海洋環境腐蝕與生物汙損重點實驗室。
  • Muse頭帶評測:追蹤腦波活動的「神器」
    不過InteraXon公司也已經表示將會在明年為Muse頭帶加入更多的功能,同時他們也已經將對應的平臺開放給開發者,方便後者為Muse頭帶開發更多的應用。相對於傳統的EEG測量設備來說,Muse頭帶沒有任何線纜,使用起來與一些心率監測器比較相像,非常方便快捷。從外形上看,Muse頭帶相當時尚,就像是個造型美觀的無線運動耳機一樣,只不過它需要佩戴在用戶的額頭上方,頭帶和兩端的聽筒內置了多個傳感器用來測量用戶的腦部活動。在正常的使用狀態下,Muse頭帶的佩戴感是相當舒適的,頭帶的長短能夠根據用戶的頭部大小進行調節。
  • 科學家發現乙醯膽鹼調控大腦學習記憶新機制 —新聞—科學網
    乙醯膽鹼生理功能示意圖(抑制海馬高頻ripple振蕩,確保theta節律的主導地位) 5月6日,記者從華東師範大學獲悉,該校腦功能基因組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林龍年教授團隊在最新研究中闡述了乙醯膽鹼調控大腦學習記憶的新機制
  • 「新物種」海爾食物網來了!能搬回家的廚房場景,你能不心動?
    5月10日,重慶迎來本市「新物種」,海爾食聯網001號店在重慶園博園居然之家開業。被稱為"新物種"的它可以讓用戶感受全新的場景交互,還能將看到的場景搬回家,它到底是什麼樣子呢?一支視頻共同感受一下。全新交互:美食生態體驗中心食聯網001號店,之所以被稱為「新物種」,是因為它是一種全新的交互方式,不強調家電,更倡導搭建生態平臺,滿足用戶全新的生活追求,帶給用戶真實的場景體驗。
  • 新技術幫助研究人員量化有機體差異—新聞—科學網
    為了幫助研究人員克服這些限制,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神經科學家和工程師開發了一種新方法,用於清理、標記、3D成像和嚴格分析類器官。 這一過程被稱為「利用無偏倚技術進行類器官的單細胞和細胞結構分析」(SCOUT),它可以從類器官中提取出可比較的特徵,儘管它們是獨一無二的。研究人員在發表於《科學報告》的新論文中通過3個案例研究證明了這一能力。
  • 科學網—睡眠鞏固新記憶
    本報訊 科學家早就知道,睡眠對新記憶的形成和保留起著重要作用,而記憶鞏固的過程與波動性大腦活動的突然爆發即所謂的睡眠紡錘波有關
  • 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心腦科學研究實驗室成立—新聞—科學網
    11月17日,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視友科技心腦科學研究實驗室揭牌儀式暨腦電設備捐贈新聞發布會舉行。
  • 科學家發現「新地球」—新聞—科學網
    另一顆新發現的行星圍繞著一顆名為AU Microscopii的恆星運行,距離地球約10秒差距。維吉尼亞州費爾法克斯市喬治梅森大學天文學家Peter Plavchan在會議上說,這使它成為一個科學家可以探索行星如何從這些圓盤中誕生的「實驗室」。
  • 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的「光源夢」—新聞—科學網
    「整個園區宛如一隻觀察微觀世界的『眼睛』,這個設計太讓人震撼了
  • 這款FDA獲批的Dreem 2頭帶厲害了 搭配專屬App科學助眠
    法美合資企業Dreem推出了一款用於治療慢性失眠的高級智能頭帶(headbands)。新推出的Dreem 2設備通過心率、腦電波和運動跟蹤睡眠質量,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而這些基本的功能,絕大多數承諾睡眠輔助功能的消費者設備都還沒有真正去配置。美國監管機構的認證意味著Dreem 2可以作為Class 2醫療設備出售,就像Apple Watch Series 4一樣——它獲得了類似的ECG功能認證。
  • 中山大學開發新冠病毒納米顆粒疫苗—新聞—科學網
    記者從中山大學獲悉,該校人類病毒學研究所所長張輝教授團隊針對新冠病毒開發出新型納米顆粒疫苗。目前團隊已向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申報臨床批件。
  • 多名科學家寄語中國科學報和科學網—新聞—科學網
    衷心祝願《中國科學報》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在融合媒體的美麗畫卷上,書寫出更加壯麗的新時代科技創新偉大篇章。如今我在科學網博客寫博文,十年有餘。感謝科學網,讓我們有個科學界華人交流的平臺。希望報社越來越好,科學常新,文圖出彩,人氣爆棚。 ◆賈偉(美國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教授) 在當今各種新媒體的競爭之下,科學網依然能在世界華人學界擁有大批的網友。
  • 「奼紫嫣紅」搬回家 過個錦繡花開年
    春節到,不妨搬幾盆鮮花回家,在增添濃濃喜慶氣氛的同時,也給自己增添一份快樂的好心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43-2210313,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
  • 「睡眠經濟」正在全球興起
    困擾著忙碌又焦慮都市人的睡眠不足問題,催生的「睡眠經濟」正在興起。據《時代》周刊估算,如今美國和日本睡眠創業市場的規模已超千億美元,各類睡眠書籍、助眠床品、安神飲料、催眠軟體等紛紛湧入市場。當人們開始願意為「睡眠」買單時,更多與生活方式息息相關的睡眠生意也開始出現。
  • 科學家發現蛇類屬級新紀錄—新聞—科學網
    科研人員綜合其形態特徵和DNA分子數據,將該號標本確認為國內蛇類閃皮蛇科新紀錄屬新紀錄種,為:擬須唇蛇屬(Parafimbrios) 寮國擬須唇蛇(Parafimbrios lao)。至此,中國蛇類閃皮蛇科增加到了2屬10種。
  • 新方法讓「沉默」基因「說話」—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楊輝研究組和周海波研究組合作,通過內源基因的啟動子驅動嚮導RNA(sgRNA)表達,結合SPH—OminiCMV螢光報告系統,成功實現lncRNAs基因和低豐度基因表達的動態示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