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亞基是PSⅡ次級電子受體QB的載體蛋白,也是除草劑的結合部位

2020-12-04 王老師教美術

PSⅡ的核心複合體

PSⅡ核心複合體(core complex)由6種以非共價鍵相互連接的內在多肽組成。這些多肽由葉綠體基因組編碼。PSⅡ核心複合體中,中央交叉的兩個32kD多肽是D1和D2亞基,其中包含著原初電子供體Z,反應中心色素P680,原初電子受體去鎂葉綠素(Pheophytin,Pheo),QA,QB和Fe原子。D1亞基是PSⅡ次級電子受體QB的載體蛋白,也是除草劑的結合部位,它可被敵草隆等除草劑結合而阻斷電子從QA向QB傳遞;CO2濃度對光合電子傳遞的抑制效應和光抑制作用,其作用部位都在QB上。兩條細長的多肽結合著細胞色素b599。47kD和43kD亞基為葉綠素結合多肽。此外還有一條9kD或10kD的多肽,其作用可能與葉綠素的運輸有關(圖3-15)。PSⅡ核心複合體還含有大約40個葉綠素a分子和幾個β胡蘿蔔素分子,以及一些膜脂(主要是半乳糖脂)。

2.放氧複合體

放氧複合體(oxygen-evolving complex[OEC])位於類囊體膜腔的表面,PSⅡ的氧化側,由3個分子量分別為33,24和18kD的外在多肽(由核基因編碼)及與放氧有關的錳複合物、氯和鈣離子組成。3個多肽鬆弛地結合在PSⅡ複合體的外界,像一個屏障遮蓋著錳複合物。它的功能是水裂解放氧。

3.PSⅡ捕光複合體

PSⅡ核心複合體中的P680接收通過誘導共振來自大約250個葉綠素a和葉綠素b(大約以相等的數量存在)和許多葉黃素分子的光能。這些色素分子存在於PSⅡ捕光複合體(PSⅡ light harvesting complex,LHCⅡ)中。每個色素分子與1個內在蛋白相聯繫,每個蛋白分子大約與10個葉綠素和2個或者3個葉黃素分子相連接。它們的功能是起天線系統(antenna system)的作用,吸收光能並傳遞激發能給P680。LHCⅡ中的所有蛋白質可能都是由核DNA編碼,在細胞質核糖體上合成,然後被轉運到葉綠體和類囊體。

相關焦點

  • G蛋白以α、βγ亞基三聚體的形式存在於細胞質膜內側
    G蛋白以α、βγ亞基三聚體的形式存在於細胞質膜內側。α亞基已發現有20餘種,分子量為36~52kd。α亞基具有多個活化位點,其中包括可與受體結合併受其活化調節的部位、與βγ亞基相結合的部位、GDP或GTP結合部位以及與下遊效應分子相互作用的部位等等。α亞基還具有GTP酶活性。
  • 載體蛋白與通道蛋白
    載體蛋白與通道蛋白載體蛋白是跨膜蛋白分子,能夠與特定的分子,通常是一些小的有機分子,如葡萄糖、胺基酸、核苷酸或離子等結合
  • 整聯蛋白是大多數基質蛋白如膠原、纖連蛋白、層粘連蛋白等的受體
    整聯蛋白是大多數基質蛋白如膠原、纖連蛋白、層粘連蛋白等的受體。整聯蛋白與ECM的結合是受體與配體的結合關係。◆功能:●整聯蛋白在細胞外基質與細胞內骨架之間起橋梁連接作用。細胞外基質與細胞骨架間的相互影響是通過整聯蛋白來實現的、●激活細胞反應。● 激活細胞內信號傳遞級聯途徑。8.整聯蛋白分子是由。 和β兩個亞基組成的異二聚體。。鏈的大肽鏈的頭端褶疊成3-4個二價陽離子結合位點。肽鏈約為100kDa,與B鏈形成非共價結合,整聯蛋白與配體的結合依賴於Ca2+或Mg2+(因此蛋白種類而異)。
  • β亞基似乎是酶和核苷酸底物結合的部位
    大腸桿菌RNA聚合酶的研究得比較透徹的,這是一個分子量達50多萬,全酶由五咱亞基組成,去掉δ亞基的部分稱為核心酶,核心酶本身就能催化苷酸間磷酸二酸鍵形成。利福平和利福黴素能結合在β亞基上而對此酶發生強烈的抑制作用。
  • AMPA受體與其輔助亞基cornichon的複合物結構獲解析
    AMPA受體與其輔助亞基cornichon的複合物結構獲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6 18:07:01 美國範德比爾特大學醫學院Terunaga Nakagawa報導了
  • Nature:GABAA受體膜蛋白結構可指導安全用藥
    發現與苯二氮卓類藥物相關的蛋白結構6月27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題為「Structure of a human synaptic GABAA receptor」的文章中,科學家提出了一項有助於這類研究的進展:他們發現了一種主要集中在大腦突觸附近、被稱為GABAA受體的膜蛋白詳細結構。
  • 芳氧苯氧丙酸酯類除草劑——其結構和活性的關係
    芳氧苯氧丙酸酯類除草劑的結構與活性Ar環上無取代時化合物基本無除草活性,環上含有吸電子基團F、Cl、Br等時表現出高活性,苯環上取代基對除草劑的活性影響不大,多為H;R有很大的變化範圍,多為烷氧基(可在烷基部分引入乙醯氧基、氨基醯氧基、氰基、烷氧基、烯基、炔基等)。
  • ...的膜蛋白(主要是G蛋白偶連受體和離子通道蛋白)結構與功能的...
    (主要是G蛋白偶連受體和離子通道蛋白)結構與功能的研究。   發展優化應用於膜蛋白結構研究的液體核磁共振脈衝序列,和相關的數據分析方法。   應用藥理學,生理學手段研究人類疾病相關的膜蛋白功能,結合結構生物學方法研究疾病相關的膜蛋白在人類疾病中的重要作用,並試圖應用這些知識篩選,設計新的藥物。
  • 發現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轉導調控新機制
    G蛋白偶聯受體(GPCR)參與了機體內多種生理過程的調節,是目前治療多種人類疾病包括代謝性疾病的藥物靶點。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科學家發現G蛋白偶聯受體的工作機制
    責編 | 兮G 蛋白偶聯受體(GPCRs)是最大的一類膜蛋白家族受體,通過偶聯下遊異源三聚體G蛋白將信號從胞外傳遞至胞內。GPCR是人類基因組編碼最大的膜蛋白超家族,也是最大的藥物靶點。近年來,隨著冷凍電鏡技術的發展,許多GPCRs及其下遊G蛋白複合物的結構得以解析,為人們在分子水平理解GPCRs與G蛋白的互作提供了重要的結構信息,揭示了G蛋白主要是通過Gα亞基的C-末端與受體跨膜核心區域結合【4-6】。然而,這些結構未能清楚地闡明初級和次級偶聯觀察到的不同偶聯效率的結構機理。
  • 科學家發現HIV-1包膜糖蛋白識別輔助受體的結構基礎
    12月12日,美國哈佛大學科研人員在Nature上發表了題為「Structural basis of coreceptor recognition by HIV-1 envelope spike
  • 胰高血糖素受體結構揭示G蛋白選擇調控機制
    )分別與激活型G蛋白(Gs)和抑制型G蛋白(Gi)結合的複合物三維結構,這是首次測定一種GPCR與不同類型G蛋白結合的複合物結構,闡明了受體與不同G蛋白的精細結合模式,並揭示了GPCR對G蛋白的選擇性機制,為深入認識GPCR的細胞信號轉導機理提供了重要依據。
  • Science:胰高血糖素受體結構揭示G蛋白選擇調控機制
    (Glucagon receptor,GCGR)分別與激活型G蛋白(Gs)和抑制型G蛋白(Gi)結合的複合物三維結構,這是首次測定一種GPCR與不同類型G蛋白結合的複合物結構,闡明了受體與不同G蛋白的精細結合模式,並揭示了GPCR對G蛋白的選擇性機制,為深入認識GPCR的細胞信號轉導機理提供了重要依據。
  • Cell:從結構上揭示結合SARS-CoV-2刺突蛋白的人類抗體特徵
    在此之前已有6種冠狀病毒可以感染人類,它們主要引起人類的呼吸道感染:兩種高度致命性的冠狀病毒,即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冠狀病毒(SARS-CoV)和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冠狀病毒(MERS-CoV);4種可導致溫和的上呼吸道疾病的冠狀病毒,即HCoV-OC43、HCoV-229E、HCoV-NL63和HCoV-HKU1。
  • 上海生科院等揭示端粒酶蛋白亞基與RNA亞基的相互作用
    /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上海(籌)雷鳴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Structural basis for protein-RNA recognition in telomerase,揭示了端粒酶催化蛋白亞基與RNA亞基識別機制在進化上的保守性。
  • 文獻閱讀筆記001-G蛋白偶聯受體藥物進展
    這類受體的共同點是其立體結構中都有七個跨膜α螺旋,且其肽鏈的C端和連接第5和第6個跨膜螺旋的胞內環上都有G蛋白(鳥苷酸結合蛋白)的結合位點。人們預測人類基因組中有約800個基因(約佔整個基因組中編碼蛋白質的部分的4%)會編碼G蛋白偶聯受體超家族的成員蛋白,是人類中最龐大的膜蛋白家族,也是很多藥物的重要靶點。
  • 【蘇州大學】N型乙醯膽鹼受體結構模型教具
    N型乙醯膽鹼受體(acetylcholine receptor,nAChR)屬於神經遞質門控離子通道蛋白,主要負責快速突觸傳遞。nAChR是一種五輔型跨膜複合體,屬於神經遞質門控離子通道超家族,主要成員有5羥色胺受體、γ氨基丁酸A型和C型受體、甘氨酸受體及一些無脊椎動物的穀氨酸和組氨酸等神經遞質受體。   nAChR是由兩個單體形成的二聚體,每個單體由5個同源性很高的亞基構成,包括2個α亞基(分子量為40kd),1個β亞基(50 kd),1個γ亞基(57 kd)和1個δ亞基(64 kd)。
  • 中國科學家解析植物光合作用的光系統與膜蛋白結構
    通常將去除LHCⅡ的剩餘PSⅡ稱為PSⅡ核心複合物,而分離、純化的PSⅡ-RC僅由D1蛋白,D2蛋白,細胞色素b559(Cyt b559)的α亞基和β亞基以及PsbⅠ基因產物五種蛋白質及其結合的葉綠素a(Chl-a)、脫鎂葉綠素(Pheo)和β-類胡蘿蔔素(Car)組成。
  • 科學家解析β-arrestin與福莫特羅結合β1-腎上腺素受體的結構
    科學家解析β-arrestin與福莫特羅結合β1-腎上腺素受體的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18 22:12:29 英國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Christopher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