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PA受體與其輔助亞基cornichon的複合物結構獲解析

2021-01-11 科學網

AMPA受體與其輔助亞基cornichon的複合物結構獲解析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6 18:07:01

美國範德比爾特大學醫學院Terunaga Nakagawa報導了AMPA受體與其輔助亞基cornichon形成的複合物結構。2019年12月6日出版的《科學》發表了這項成果。

研究人員報導了AMPA型穀氨酸受體(AMPAR)與cornichon同源物(CNIH)複合的高解析度冷凍電子顯微鏡結構。與預期的膜拓撲結構相反,CNIH3缺少細胞外域,而是包含四個跨膜的螺旋。這揭示了決定通道調節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界面和複合物周圍的脂質。這些結構提供了離子通道調節和AMPAR/CNIH3複合物組裝分子機制的見解。

據介紹,在大腦中,AMPAR與它們的輔助亞基形成複合物,並介導大多數快速興奮性神經傳遞。這些複合物轉導的信號對於突觸可塑性、學習和記憶至關重要。 AMPAR輔助亞基的兩個主要類別是跨膜AMPAR調節蛋白(TARP)和CNIH。這些亞基幾乎沒有同源性,並且在控制AMPAR的離子通道門控和運輸中起不同的作用。

附:英文原文

Title: Structures of the AMPA receptor in complex with its auxiliary subunit cornichon

Author: Terunaga Nakagawa

Issue&Volume: 2019/12/06

Abstract: In the brain, AMPA-type glutamate receptors (AMPARs) form complexes with their auxiliary subunits and mediate the majority of fast excitatory neurotransmission. Signals transduced by these complexes are critical for synaptic plasticity, learning, and memory. The two major categories of AMPAR auxiliary subunits are transmembrane AMPAR regulatory proteins (TARPs) and cornichon homologs (CNIHs); these subunits share little homology and play distinct roles in controlling ion channel gating and trafficking of AMPAR. Here, I report high-resolution cryo–electron microscopy structures of AMPAR in complex with CNIH3. Contrary to its predicted membrane topology, CNIH3 lacks an extracellular domain and instead contains four membrane-spanning helices. The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interface that dictates channel modulation and the lipids surrounding the complex are revealed. These structures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for ion channel modulation and assembly of AMPAR/CNIH3 complexes.

DOI: 10.1126/science.aay2783

Source: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6/6470/1259

Science:《科學》,創刊於1880年。隸屬於美國科學促進會,最新IF:41.037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Nature發文,首次解析T細胞受體複合物結構
    該研究首次解析了人T細胞受體-共受體(TCR-CD3)複合物(包含全部8個亞基)的高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通過對結構分析,揭示了TCR和CD3亞基在膜外側以及膜內識別、組裝成功能複合物的分子機制,從而回答了免疫領域關於T細胞受體結構的基礎科學問題,對解析T細胞活化的分子機制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同時也為開發基於T細胞受體的免疫療法提供關鍵結構基礎。
  • 兩篇Science文章揭示關鍵大腦受體複合體的結構 有望開發多種神經...
    2019年12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c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範德比爾特大學醫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成功揭示了關鍵大腦受體複合物的奧秘。文章中,研究人員首次揭開了AMPARs的結構,其還攜帶有一種名為CNIH3的輔助亞基;這些潛在的藥物靶點都是研究人員利用冷凍電子顯微鏡所發現的。
  • 人類48S翻譯起始複合物結構獲解析
    人類48S翻譯起始複合物結構獲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5 15:05:25 英國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V.
  • 神經降壓素受體1與β-arrestin1的複合物結構獲解析
    神經降壓素受體1與β-arrestin1的複合物結構獲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 13:31:43 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Brian K.
  • 科學網—非視覺阻遏蛋白與GPCR複合物結構獲解析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徐華強課題組、餘學奎課題組和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上海)叢堯課題組合作,在G蛋白偶聯受體
  • 光合膜蛋白超分子複合物精細結構獲解析
    5月29日,美國《科學》雜誌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了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沈建仁和匡廷雲研究團隊的一項突破性研究成果,研究人員獲得了高等植物光系統I(PSI-LHCI)光合膜蛋白超分子複合物魡的世界最高解析度晶體結構。 科研人員經過多年的累積,首次全面解析了高等植物PSI-LHCI光合膜蛋白超分子複合物的精細結構,它包括16個蛋白亞基(12個核心蛋白亞基PsaA-L及4個捕光天線蛋白亞基Lhca1-4)、155個葉綠素分子、35個類胡蘿蔔素、10個脂分子、3個鐵硫簇、2個葉綠醌和一些水分子,總分子量約600kDa。
  • ...團隊解析新冠病毒受體結合區RBD與受體蛋白ACE2複合物的晶體結構
    清華大學團隊解析新冠病毒受體結合區RBD與受體蛋白ACE2複合物的晶體結構 2020年2月18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王新泉課題組和醫學院張林琦課題組緊密合作,利用X射線衍射技術,解析了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表面刺突糖蛋白受體結合區(receptor-binding domain, RBD)與人受體ACE2蛋白複合物的晶體結構
  • 清華向燁、王新泉研究組發文揭示SARS冠狀病毒刺突糖蛋白與其受體...
    清華向燁、王新泉研究組發文揭示SARS冠狀病毒刺突糖蛋白與其受體的冷凍電鏡結構清華新聞網8月21日電 8月13日,清華大學醫學院向燁副教授、生命科學學院王新泉教授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病原體》(Plos Pathogens)期刊在線發表題為《SARS冠狀病毒刺突糖蛋白與其受體ACE2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
  • 非視覺阻遏蛋白與GPCR複合物的三維結構解析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徐華強課題組、餘學奎課題組和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上海)叢堯課題組合作在GPCR跨膜信號轉導領域取得新進展——首次解析了非視覺阻遏蛋白(Arrestin2)與神經降壓素受體(NTSR1)複合物冷凍電鏡結構
  • 高寧研究組《自然通訊》報導人源核糖體大亞基前體複合物結構
    近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高寧研究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在線發表題為「Structural snapshots of human pre-60S ribosomal particles before and after nuclear export」的研究論文,報導了人源核糖體大亞基組裝前體在出核前後時期的4個中間態複合物結構 (Liang
  • 核糖核苷酸還原酶複合物中捕獲自由基轉移途徑的結構獲解析
    核糖核苷酸還原酶複合物中捕獲自由基轉移途徑的結構獲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8 21:54:28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霍華德•休斯醫學院Catherine L.
  • 科學家發現HIV-1包膜糖蛋白識別輔助受體的結構基礎
    12月12日,美國哈佛大學科研人員在Nature上發表了題為「Structural basis of coreceptor recognition by HIV-1 envelope spike」的文章,發現HIV-1包膜糖蛋白(envelope glycoprotein, Env)識別輔助受體的結構基礎
  • Nature:帶你解析趨化因子受體-趨化因子-下遊G蛋白三元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
    研究人員解析了人源趨化因子受體CXCR2與趨化因子CXCL8(又稱IL8)及下遊G蛋白三元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同時還解析了CXCR2與設計的別構拮抗劑複合物的晶體結構。該項研究有助於深入理解內源性蛋白質分子激活GPCR的機制,助力抗癌藥物研發,促進靶向趨化因子系統的藥物設計與發展。
  • 胰高血糖素受體結構揭示G蛋白選擇調控機制
    )分別與激活型G蛋白(Gs)和抑制型G蛋白(Gi)結合的複合物三維結構,這是首次測定一種GPCR與不同類型G蛋白結合的複合物結構,闡明了受體與不同G蛋白的精細結合模式,並揭示了GPCR對G蛋白的選擇性機制,為深入認識GPCR的細胞信號轉導機理提供了重要依據。
  • 西湖大學冷凍電鏡解析新冠病毒細胞受體結構:「開關」雙構象
    人體細胞上相應的受體蛋白好比是一把「鎖」,病毒要想進入人體細胞,得有相應的「鑰匙」才能打開。新冠病毒的「鑰匙」是其S蛋白,而ACE2則是病毒入侵的「鎖」。通過解析生物結構可以了解病毒細胞是如何與人類受體結合,進而入侵人體的。
  • Science:胰高血糖素受體結構揭示G蛋白選擇調控機制
    (Glucagon receptor,GCGR)分別與激活型G蛋白(Gs)和抑制型G蛋白(Gi)結合的複合物三維結構,這是首次測定一種GPCR與不同類型G蛋白結合的複合物結構,闡明了受體與不同G蛋白的精細結合模式,並揭示了GPCR對G蛋白的選擇性機制,為深入認識GPCR的細胞信號轉導機理提供了重要依據。
  • 結合核小體的SWI/SNF染色質重塑複合物RSC結構獲解析
    結合核小體的SWI/SNF染色質重塑複合物RSC結構獲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2 21:09:13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Patrick Cramer課題組取得一項新進展
  • 【科技前沿】吳蓓麗/趙強/孫飛等解析胰高血糖素受體結構揭示G蛋白...
    2017年5月17日,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吳蓓麗、王明偉和蔣華良領銜的科研團隊在Nature上發表文章Structure of the Full-Length Glucagon Class B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成功解析「B類」GPCR——人源胰高血糖素受體(GCGR)全長蛋白的三維結構,揭示了該受體蛋白不同結構域對其活化的調控機制(詳見
  • 上海光源用戶解析出BRI1受體與配體BL複合物的晶體結構
    BRI1與BL(黃色顯示)複合物結構圖    b. BRI1識別BL詳細結構圖  6月12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柴繼傑研究組在《自然》雜誌發表了題為Structural insight into brassinosteroid perception by BRI1的研究論文。
  • 假根羽藻重要光合膜蛋白超級複合物結構獲解析—新聞—科學網
    日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匡廷雲、研究員沈建仁帶領的團隊同濟南大學、清華大學的科研人員合作,揭示了假根羽藻一個重要的光合膜蛋白超級複合物——光系統I捕光複合物I(PSI-LHCI)的3.49Å解析度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