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細胞闖關科創板 多個核心產品處於III期臨床研究階段

2020-11-24 東方財富網

  北京神州細胞生物技術集團股份公司(簡稱「神州細胞」)科創板上市申請近日獲受理。神州細胞是一家領先的創新型生物製藥研發公司,專注於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遺傳病等多個疾病治療和預防領域的生物藥產品研發與產業化。公司選用了第五套科創板上市標準。此次公司擬募資19.82億元,用於7個核心產品臨床研究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產品線豐富

  神州細胞的前身是神州細胞有限公司,由新諾生物出資設立,於2007年4月23日註冊成立,設立時註冊資本為130萬美元。

  從股權結構來看,截至招股說明書籤署日,謝良志直接持有公司4.33%股份,間接控制74.69%,謝良志合計控制公司79.02%的股份,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經過十多年的生物製藥技術積累和創新,神州細胞已建立覆蓋生物藥研發和生產全鏈條的高效率、高通量技術平臺,並自主研發了多樣化及具有特色的單克隆抗體、重組蛋白、疫苗等生物藥產品管線。公司致力於為國內及國際患者提供高質量、低成本的治療選擇,滿足日益增長的國內外生物藥市場的巨大需求。

  與傳統的小分子藥物相比,公司所在生物藥行業開發的大分子生物藥具有高特異性和選擇靶向性,使該等藥物具有更好的耐受性、更小的毒副作用及優異療效,且創新生物藥具有更高的臨床成功率。

  經過長達17年的努力,公司及其子公司自主建立了從靶點蛋白篩選到候選藥物的全套創新生物藥發現上遊技術平臺體系。這些技術平臺可以分為以下5個核心技術體系:創新中和抗體候選藥物發現技術體系,生物藥高效生產工藝技術體系,生物藥質量控制技術體系,生物藥成藥性評價技術體系;規模化生產及管理技術體系。公司擁有主流生物藥生產技術平臺,可滿足多種類型生物藥的產業化需求,公司建立了CHO細胞和昆蟲細胞的高效表達體系和生產工藝技術平臺,可滿足不同分子量大小、不同糖基化修飾蛋白藥物、單克隆抗體藥物、抗體片段藥物、病毒樣顆粒疫苗等生物藥產業化需求。

  公司在發現及研發創新藥的領域擁有較強能力。截至7月31日,公司的產品管線包括21個創新藥和2個生物類似藥,其中8個產品獲準進入臨床研究階段,6個品種完成成藥性評價進入臨床前研究階段,9個品種完成候選藥物開發進入成藥性評價階段;還有多個靶點的藥物處於候選藥物發現和確認階段,全部品種均為公司自主獨立研發,在全球範圍內擁有商業化權益。

  行業發展空間大

  神州細胞所處的生物藥市場增長迅速。生物藥包括單克隆抗體、重組治療性蛋白、疫苗、血製品、細胞與基因治療以及其他生物療法諸如組織和溶瘤病毒藥物等。

  根據Frost&Sullivan的預測,全球生物藥市場預計將自2018年的2618億美元增至2023年的4021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接近9.0%。而國內生物藥市場隨著經濟增長及慢性病患病率的上升,將從2018年的2622億元增至2023年的6412億元,複合年增長率接近19.6%。

  2017年,全球單克隆抗體市場佔生物藥市場份額為43.2%,而我國單克隆抗體市場只佔生物藥市場的5.4%。這顯示出了我國單克隆抗體市場的巨大市場潛力。我國生物藥市場佔比第二的血製品市場,在全球生物藥市場中絕大部分都已被重組治療蛋白所取代。

  神州細胞主要產品均為生物藥,包括凝血八因子及多種單克隆抗體產品,均以低免疫原性、高穩定性、靶性強、長效及生物利用度高作為研發的主要方向,符合行業發展情況及未來發展趨勢。

  公司現階段的核心產品包括SCT800/重組凝血八因子、SCT200/EGFR單抗等,分別在開展7項III期臨床研究、5項II期臨床研究和4項I期臨床研究。

  從公司主要產品的競爭格局來看,以凝血八因子為例,招股說明書顯示,公司完成了重組凝血八因子(SCT800產品,用於治療甲型血友病)的成人及青少年按需治療III期臨床研究,正在進行數據清理相關工作以及臨床研究報告相關準備工作;同時,公司正在進行SCT800的兒童、成人及青少年預防治療III期臨床研究。

  根據Frost&Sullivan 的預測,預計至2030年,我國血友病藥物產業結構將由以血源性凝血八因子為主的產業結構調整至以重組凝血八因子為主的產業結構,重組凝血八因子藥物的市場份額將由2018年的58%增長至2030年的80%。

  招股說明書顯示,目前神州細胞研發的重組凝血八因子SCT800具有產能高及穩定性優的優勢。此外,在已經完成的按需治療的III期臨床研究中,也顯示了與同類品種相同的安全性和臨床療效。公司預計未來6個月內就SCT800遞交中國新藥上市申請,其可能是中國第一個本土企業獲批上市的重組凝血八因子品種,市場前景巨大。

  採用第五套標準

  神州細胞採用了第五套科創板上市標準: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40億元,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醫藥行業企業需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準開展II期臨床試驗,其他符合科創板定位的企業需具備明顯的技術優勢並滿足相應條件。

  招股說明書顯示,自設立以來,神州細胞獲得了多家專業投資機構的融資,部分投資機構聚焦於投資醫藥行業。參照公司最近一次融資後估值逾110億元,結合可比公司在境內外市場的估值等情況,基於對公司市值的預先評估,公司預計市值不低於40億元;公司主要業務已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籤署日,公司共有6項核心產品獲準開展II期及III期臨床試驗,公司符合第五套科創板上市標準。

  報告期內,由於公司的產品處於研發階段尚未實現商業化,生物藥研發業務尚未產生營業收入,同時研發投入持續增長,公司尚未盈利。招股說明書顯示,2016年-2018年及2019年1-3月,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9812.58萬元、599.27萬元、294.57萬元及86.08萬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214.29萬元、-1.41億元、-4.53億元和-1.08億元。截至2019年3月31日,公司累計未分配利潤為-7.45億元。截至招股說明書籤署日,公司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主要原因是公司仍處於產品研發階段、研發支出較大。公司2016年-2018年及2019年1-3月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2億元、1.89億元、4.35億元及1.04億元。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DF387)

相關焦點

  • 又一家 神州細胞以第五套標準叩門科創板
    神州細胞以第五套標準叩門科創板 ⊙林淙 ○編輯 全澤源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又一家與傳統主板申報企業「面目迥異」的創新生物製藥公司,憑藉第五套上市標準的「準考證」,站在了科創板的賽道上。上交所9月16日晚披露,神州細胞的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公司本次擬發行不超過6800萬股,擬募集資金19.82億元,投向產品臨床研究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 科創板企業透析|神州細胞:連虧三年,罕見選第五套上市標準
    科創板申報企業中又添一員製藥企業。9月16日,北京神州細胞生物技術集團股份公司(神州細胞)的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得上海證券交易所受理。上交所官網顯示,神州細胞本次上市申請由中金公司作為保薦人,計劃融資19.82億元,募資規模在已經申報的21家醫藥製造業企業中位列第5。
  • 0營收+巨額虧損 澤璟製藥靠什麼過會科創板
    在研發成就上,澤璟製藥目前正在開發11個創新藥物,其中甲苯磺酸多納非尼片、重組人凝血酶及鹽酸傑克替尼片的多種適應症已分別處於II/III期臨床試驗階段。新京報記者發現,使用第五套標準衝刺科創板的企業,不僅僅是澤璟製藥。新京報記者統計,目前仍在衝刺科創板的企業中神州細胞、君實生物、前沿生物均為採用第五套上市標準。
  • 神州細胞、孚能科技「叩門」科創板 兩公司合計募資54億元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祁豆豆)9月16日晚間,上交所受理北京神州細胞生物技術集團股份公司(簡稱「神州細胞」)、孚能科技(贛州)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孚能科技」)2家公司科創板上市申請,2家公司擬合計募資54.19億元。至此,科創板已受理企業達到155家。
  • 年均數億元投入研發 仍無產品獲批上市 神州細胞IPO「錢途」未卜
    而今年,已有未盈利醫療企業登陸科創板,這一消息也無疑加快了生物醫藥行業上市科創板的步伐。類似於港股市場,科創板的第五套上市標準(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 40 億元,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 孚能科技、神州細胞過會科創板,招股書均稱業績受到疫情衝擊
    科創板上市委審議會議的召開進度近日有了明顯提速。3月31日,孚能科技(贛州)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神州細胞生物技術集團股份公司兩家企業的科創板首發上市申請通過上市委審議。至此,2020年內累計已有11家科創板申報企業順利過會。
  • 神州細胞科創板成功上市
    來源標題:神州細胞科創板成功上市 北京經開區企業北京神州細胞生物技術集團股份公司近日正式登陸科創板,這也是北京經開區第一家在科創板上市的企業。
  • 零營收,數億虧損,澤璟生物入場科創板的背後
    在同樣選擇第五套標準上市的前沿生物、神州細胞、君實生物等多家創新醫藥企業中,澤璟生物為何能走在前頭,其「入場」科創板的業務底牌是什麼?科創板帶來的制度紅利是否意味著上市的準入門檻在降低?01營收為零,虧損連連,成功過會憑什麼澤璟生物成立於2009年,是一家專注於腫瘤、出血及血液疾病、肝膽疾病等多個治療領域的創新驅動型化學及生物新藥研發企業。
  • 北京神州細胞生物技術集團 資不抵債仍衝刺科創板
    經濟導報財經研究員 謝東方3月31日下午1點,科創板上市委將審議北京神州細胞生物技術集團股份公司(下稱「神州細胞」)的首發申請。上會日已經資不抵債神州細胞招股書上會稿表示,根據公司財務報告審計基準日後主要財務信息及經營情況,預計至今年3月31日,公司負債總額將大於資產總額,淨資產及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權益將由正轉負。這預示著,神州細胞在上會時,已經資不抵債。不但如此,公司在上會稿中還明確表示,公司所有產品均處於研發階段,尚未開展商業化生產銷售,產品尚未實現銷售收入。
  • 專業私募股權投資平臺宜信財富:神州細胞科創板開盤暴漲超200%...
    6月22日,北京神州細胞生物技術集團股份公司(簡稱「神州細胞」)成功登陸科創板,開盤暴漲超200%,市值超350億。     這是宜信私募股權母基金在短短2個月內,收穫的第5家醫療健康上市企業。經過四五年時間,宜信私募股權母基金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布局投資正在陸續開花結果。醫療健康行業投資的穩健增長、抗周期的優勢特徵凸顯。
  • 神州細胞:樹立具有國際競爭力、技術先進的生物製藥品牌
    其中,1個產品的首輪上市申請獲受理、1個產品的上市申請獲受理、6個產品獲準進入臨床研究階段、6個品種完成成藥性評價進入臨床前研究階段、9個品種完成候選藥物開發進入成藥性評價階段。另外,還有多個靶點的藥物處於候選藥物發現和確認階段。全部品種均為公司自主獨立研發,在全球範圍內擁有商業化權益。  問:公司參與了多少項重大科研項目?
  • 神州細胞登陸科創板 開盤報價85元/股 暴漲超200%
    據招股書披露,此次募集資金主要用於產品臨床研究項目,其次是作為補充流動資金。神州細胞創立於2007年,專注於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遺傳病等多個治療和預防領域的生物藥產品研發和產業化,是國內最早從事生物藥研發的企業之一。
  • 科創板收評 | 生物醫藥股漲跌分化,神州細胞漲停
    科創板方面,截至收盤,44隻個股飄紅,71隻個股收跌,2隻個股收平。漲幅方面,新股秦川物聯(688528.SH)較發行價11.33元大漲186.41%。據招股書顯示,秦川物聯從事智能燃氣表的研發、製造與銷售,核心零部件及整機均為自主設計和自主生產。
  • 艾力斯醫藥今日登陸科創板,核心產品伏美替尼市場競爭激烈
    據悉,此次募得資金26.23%將用於在研藥品的臨床前研究,73.77%將用於在研藥品的臨床研究。此次發行艾力斯採用了第五套上市標準,即「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40億元,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醫藥行業企業需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準開展II期臨床試驗,其他符合科創板定位的企業需具備明顯的技術優勢並滿足相應條件。」
  • 神州細胞: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科創板上市公告書
    目前相同靶點的進口單克隆抗體產品西妥昔單抗及國產尼妥珠北京神州細胞生物技術集團股份公司 上市公告書 2-1-16 單抗已上市銷售並進入醫保目錄,且有多個西妥昔單抗生物類似藥處於後期臨床研究階段。此外,SCT510的同類產品在患者入組方面競爭亦較為激烈,SCT510的臨床研究患者入組進度可能因與同處於臨床研究階段的同類產品的臨床研究競爭受到影響。
  • 生物科技創新藥企艾力斯衝擊科創板,核心在研產品為小分子靶向藥
    記者 | 謝欣1又一家生物科技創新企業計劃在科創板上市,據科創板上市委員會信息披露,科創板已受理上海艾力斯醫藥股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艾力斯)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計劃,艾力斯本次IPO計劃募集資金15.03億元。
  • 百濟神州啟動PD-1抗體Tislelizumab治療肝細胞癌的全球3期試驗
    美國麻省劍橋和中國北京2018年1月2日電 /美通社/ -- 百濟神州(納斯達克代碼:BGNE)是一家處於臨床階段的生物醫藥公司,專注於開發和商業化用於癌症治療的創新型分子靶向和腫瘤免疫藥物。
  • 神州細胞登陸科創板,發行價格每股25.64元;卓誼生物獲1.5億元融資
    行業新聞PEDATA.CN1、神州細胞登陸科創板,發行價格每股25.64元6月22日消息,北京神州細胞生物技術集團股份公司(簡稱:神州細胞)登陸科創板。神州細胞發行價格為每股25.64元。神州細胞創立於2007年,專注於單克隆抗體、重組蛋白和疫苗等生物藥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自主研發了多樣化及具有特色的單克隆抗體、重組蛋白、疫苗等生物藥產品管線。
  • 百澤安三大肺癌III期研究均曝陽 統領一二線
    臨床前數據表明,巨噬細胞中的 FcγR 受體結合之後會激活抗體依賴細胞介導殺傷 T 細胞,從而降低了 PD-1 抗體的抗腫瘤活性。百澤安是第一款由百濟神州的免疫腫瘤生物平臺研發的藥物,目前正進行單藥及聯合療法臨床試驗,開發一系列針對實體瘤和血液腫瘤的廣泛適應症。
  • 神州細胞3年虧損超14億,持續虧損卻為何能上市?
    自2002年神州細胞工程有限公司創立以來,多年專注於單克隆抗體、重組蛋白、疫苗等生物藥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重點通過研發在臨床上具有差異化競爭優勢的同類最佳(Best-in-Class)或「Me-better」創新生物藥產品。記者根據藥監局等信息查詢發現,儘管成立十多年,但至今無一上市藥品銷售,只有多款在研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