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宏觀習題課:12月的貨幣數據市場真的看的懂了嗎?

2021-01-18 騰訊網

本期公眾號轉了3篇合作公眾號的最新文章,我發現真的是唱空盧瑟的大碰頭啊。

畢竟過去的2020年,有些人越來越聰明,有些人越來越有錢。本著仇富心裡,我們幾個不約而同的寫了對當前經濟的看法。

在這裡,我不講結論,提出一些疑問,希望大家能夠心平氣和的去分析宏觀數據,得到宏觀結論,輔助各類投資判斷

第1道題目:社融下行速率超預期了嗎?

12月數據出來後,我立刻說社融同比下行,趨勢確認了。結果一堆人都說,這個符合預期,全市場都預期到了。

難道都預期到了方向的情況下,不是更應該去更仔細的分析細節和趨勢嗎?

都知道今天回家你爸要揍你,你就不怕了?你爸是暴揍你一頓,還是被你媽攔著小揍一頓,你一點都不關心?

上面是助教花了1分鐘的結果,社融(紅線)最近可是崩盤式下跌,非常接近2018年初的架勢。

可能大家對數據不敏感,那我再發一張圖,就比較接地氣了。

玻璃價格可是連跌了4周了,春江水寒魚先知。

第2道題目:M1下這麼多,沒人關注嗎?

為什麼過去股市上漲的時候,首席策略們都拿這個指標說事,但一旦不好時,都假裝沒看見呢?

M1能不能預測股市是一碼事,這個是研究框架,研究能力的問題。

M1好的時候,天天喊利好,不好的時候不吭氣,這個是道德問題,不能學渣男,好的時候喊人家小甜甜,不好就找其他指標去了。

本期的第三篇文章裡,另外一位助教算的M1環比已經是負增長了。

第3道題目:財政存款12月的減少創10年最低

雖然助教在之前就不停提示財政的很不積極

《近期財政政策創2年來最不積極!》

可以看到財政存款的增速在不停提高,由於財政存款減少是流動性投放,所以財政不積極就是貨幣收縮。

2020年12月財政存款減少9500億,僅僅多於2010年的9300億,近10年首次低於1萬億。

彩蛋:助教的助教說周一的那個會很重要,大家再去讀讀原文吧。

還記得2016年開年的那位權威人士嗎?

相關焦點

  • 財信研究評12月貨幣數據:社融弱信貸強格局有望延續
    社融弱信貸強格局有望延續2020年12月貨幣數據的點評全文共3137字,閱讀大約需要6分鐘文 財信研究院 宏觀團隊12月國內社融增量同比減少4821億元,存量增速較上月大幅回落0.3個百分點至13.3%,大幅低於市場預計。
  • 如何解讀9月宏觀數據及對下階段貨幣和財政政策走向的影響︱重陽問答
    Q:請問重陽投資如何解讀9月宏觀數據? A:9月出口和社融等宏觀經濟數據顯示,外需和內需延續強勢。
  • 讓你一看就懂的宏觀數據解讀
    作者:美爾雅期貨特邀嘉賓原濤  編輯整理:小美  導  讀:  宏觀數據體系是個立體的體系,分為表層數據、內部分項數據以及數據之間的結構關係。  今天主要介紹宏觀表層數據,並結合2019年1季度的表層數據對中國宏觀經濟進行淺析。
  • 經濟學家鄧海清:貨幣政策究竟如何看?
    貨幣政策真的像市場預期那樣,像電風扇那樣快速轉動嗎?貨幣政策V型緊縮的可能性有多少?   一、緊貨幣預期出現的五大理由:誰在炒作「狼來了」?   近期市場關於緊貨幣的擾攘之聲甚囂塵上,市場認為的緊貨幣的理由主要包括:   1、從基本面看,一季度金融數據顯示社融拐點已經出現;3月份經濟數據全面反彈,經濟回升短期難以證偽;CPI、PPI階段性低點已過,豬周期再現,
  • 韋森:該從根本上反思現行宏觀貨幣政策了
    2010年以來,政府決策層的基本宏觀貨幣政策是把準備金提得很高,到了一個歷史的高位,大型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達到21.5%,中小銀行是19.5%,但卻把利率壓得很低,目前利率只有3.5%,這就出現了一個極其荒唐的貨幣政策組合。宏觀經濟學裡,商業銀行法定存款準備金作為一個數量工具主要控制貨幣供給,而利率則主要調節貨幣需求。利率高,貨幣需求減少;利率低,則貨幣需求增加。
  • 招商宏觀:美聯儲超常規貨幣政策的歷史回顧
    二、美聯儲三輪QE效果對比美聯儲於2008年11月25日啟動第一輪QE,2014年10月29日正式退出QE,期間共實施了三輪量化寬鬆,其中QE1的區間是2008年12月至2010年5月,QE2是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QE3是2012年 10月至2014年11月。
  • 【廣發宏觀賀驍束】貸款需求指數企穩的宏觀意義
    地產銷售回升與融資條件改善密切相關,歷史上地產銷售趨勢性上升的四個階段:06-07年,09-10年,12-13年,15-16年裡面,除12-13年由於影子銀行強監管以及美聯儲「削減恐慌」導致信用環境收緊之外,其餘三輪地產銷售脈衝均伴隨融資條件持續性改善。此外貨幣政策寬鬆是地產銷售回暖的先決條件,居民部門通過地產作為核心抵押物形成對企業的信用派生。
  • 招商宏觀謝亞軒:2021年貨幣政策可能會略微收緊
    原標題:【招商宏觀】跨周期下的宏觀調控政策——2021年宏觀經濟展望之四 摘要 【招商宏觀謝亞軒:2021年貨幣政策可能會略微收緊】短周期看,2021年貨幣政策可能會略微收緊
  • 【說宏觀|樂正觀】2020年11月宏觀月報
    12月,預計股票和商品仍將震蕩走高,而債券市場繼續面臨調整。 展望12月,國內宏觀經濟繼續復甦,經濟短周期仍處於擴張期;海外,儘管疫情仍處於爆發高峰,但疫苗利好消息下疫情對於資本市場的影響弱化,而美國大選的落地進一步提升了市場的風險偏好。綜上,12月預計股票和商品仍將震蕩走高,而債券市場繼續面臨調整。
  • 中華會計網校名師徐經長解析《中級會計實務》三段式學習的特點
    這三個階段相互聯繫、互為一體。  ◇ 習題班:  通過大量典型的、有難度的習題將基礎班的學習和最終的考試對接起來。   此階段學習中一定要做個「有心人」,通過做典型題目查漏補缺,不斷總結和歸納,吸取教訓,規避錯誤,從而做到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 央行孫國峰:貨幣政策應加強國際協調,「三支柱」維護宏觀經濟均衡
    未來,推動結構性改革將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動力,改革領域包括:勞動力市場改革,資本市場改革,國有企業改革,鼓勵私人部門投資,繼續推動開放等等。此外,根據「不等邊不可能三角」理論,孫國峰認為未來對資本流動的管理至關重要。央行應該通過「三支柱」(three pillars)來維持宏觀經濟均衡:提高匯率靈活性,改進跨境資金流動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強化全球貨幣政策協調。
  • 如何成為未來世界儲備貨幣?——新宏觀經濟學出現
    如果有人懷疑哈佛大學教授的觀點不代表美國政府,再看一下在2020年1月美國國會正在預備立法,一下子推出22個法案[22],一些法案直接源於短文,例如監管數字貨幣。這個觀點IMF也做了討論,可以看《十面埋伏:商業銀行真的要四面楚歌?解讀2019年IMF「數字貨幣」的興起報告》[8]。既然數字貨幣以平臺為主體,那就不是以銀行(除非這平臺公司就是數字銀行)為主體。這兩套貨幣運作邏輯和思想不同,圖1源自普林斯頓大學文章,其觀點和IMF觀點一致,在數字經濟上,銀行不再是世界金融中心,而平臺才是。
  • 宏觀槓桿率,與缺錢常態化
    都在說今年中國經濟冠絕全球,這是真的!然而,這背後的代價和成本,卻被嚴重忽視。未來,誰來為這個代價買單呢?今年據說是大閘蟹的「大年」,事實上,金融市場上橫著走的人,也是特別多。因為,房股雙high下,很多人確實賺到錢了。
  • 宏觀和微觀,到底該信誰?——兼評4月份經濟數據(海通宏觀姜超、於博)
    而除了統計局以外,其實某些行業協會乃至而某些公司也會發布部分產品的產銷數據,比如中汽協和乘聯會都會定期發布全國汽車銷售數據,國家能源局會發布全國電力產銷數據,主要的地產和汽車上市公司都會在每個月月初發布其地產和汽車的產銷數據。那麼問題來了,這麼多的經濟數據指標,我們到底該信誰?宏觀數據過於平穩,越來越看不清方向!
  • A股市場系統性影響因子:宏觀經濟基本面與政策面
    華夏策略組:今年的宏觀經濟走勢  弱復甦開啟是2009年的縮小版  從華夏基金策略觀點思索關於國內宏觀經濟,大家關注數據的人都感受比較深刻,那麼今年在疫情的衝擊之下國內宏觀經濟在年初劇烈的下行,最低點是3月份,因為中國在全球率先實現了這種管控,恢復進度比較快,數據從二季度以來恢復,四月份以後一直在持續的改善
  • 【招商宏觀】《政府工作報告》核心指標解析——2020年5月宏觀政策...
    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務必推動企業便利獲得貸款,推動利率持續下行。  解讀: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隨著降準、降息、再貸款等政策的實施,M2、社融增速都趨於上升(圖13)。同時逆回購——MLF——LPR利率協同下調(圖14)。但5月以來沒有新增的貨幣政策操作,市場對未來進一步的貨幣政策寬鬆也存在分歧。
  • 中國人民銀行論文:貨幣政策的市場化協同與大數據機制研究
    那就是通過市場化方法建立貨幣政策的微觀基礎,充分發揮市場的信息發現功能,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建立貨幣政策的市場化微觀模型[vii],實現貨幣政策的準確性、及時性、完整性、科學性;管理收入大數據、財富大數據、消費大數據、投資大數據。這些數據本身就是生產資料,這種數字資產的市場化過程,會使得宏觀經濟數據更加清晰完整,及時準確。
  • ...適宜貨幣金融環境——2019年央行宏觀調控和貨幣政策實施工作紀實
    他說:「貨幣政策與每一家企業、每一個家庭息息相關,關乎大家手中的『票子』,關乎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不能讓老百姓手中的票子變『毛』了,不值錢了。」  「既不畏手畏腳,也不大手大腳。」在易綱看來,這12個字構成了貨幣政策調整的關鍵。
  • 2020上半年宏觀數據下的樓市大局觀!
    從宏觀經濟角度看根據統計局公布的初步核算數據,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45661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1.6%。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總體上看,上半年居民收入有所下降,會直接影響到居民購買力。房產作為大宗商品,必然會受到衝擊。從貨幣供給角度看截至6月底,本外幣貸款餘額171.32萬億元,同比增長13%。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165.2萬億元,同比增長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