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只看眼前的利益,也要有長遠的計劃和打算,希望大家能夠根據我們分享出來的方法,把自己的店鋪類目歸歸類,然後獲得比較好的訂單回報,一起加油吧~願2021年,大家可以更上一層樓哦~
1)roi是什麼意思
ROI(Return On Investment)是指通過投資而應返回的價值,即企業從一項投資活動中得到的經濟回報,通俗點來說就是我們獲得的收益和投入成本的比值。在電商環節上,我們則認為ROI等於賣家的投人產出比。
2)roi計算公式是什麼?
投資回報率(ROI)=年利潤或年均利潤/投資總額×100%,從公式可以看出,ROI計算公式等於收益/投資×100%,或者ROI=(成本降低+收入增長)/總成本。ROI的結果通常用百分比來表示,即投入產出比,簡單來說就是企業所投入資金的回報程度。
下面是公式和拆分
3)電商roi計算公式是什麼?
據計算公式ROl=利潤/投資x100%可得:電商的ROl=花費/銷售金額。
例如:一件衣服通過平臺推廣,一個星期後臺統計的結果如下:推廣花費100元,營業額200元。那麼這一個星期電商的ROI=100:200=1:2。
而電商的銷售金額=點擊*轉化率*客單價,花費=點擊*平均點擊花費。
所以最後也可以推算出:電商ROI=客單價*轉化率/平均點擊花費。
4)電商roi一般是多少
先舉個例子,今天你花了1000廣告費,賣了2000塊錢,那就是1:2,是不是就賺錢了呢,注意這裡投入主要指廣告投入,還沒有算你的產品成本,還有快遞費等雜七雜八的費用。
當然如果你的成本足夠低也是不虧的,舉例你賣100一雙鞋,花廣告費50元能成一單,但成本可能只有20元一單,那一天的100雙,你的銷售收入為10000元,你的廣告費為5000元,你的成本為2000元,再加上快遞合計1000元,再加上其它還是有賺的。
所以ROI還要算上各種成本以及你的產品的利潤率,通常情況下至少要2.5才能保本。那麼在普遍情況下至少需要做到1:3才比較好。
5)提高roi的方法有哪些
1、投放時間優化
首先,我們應該對具體類目進行具體分析,通過分析成交的高峰期,或根據主要成交詞的高轉化時間段,做好分時段的折扣的時間優化。
根據大數據分析,下午三點和晚上七到十點的轉化較高,那麼我們就可以在這兩個時間段高提高分時折扣,在其他時間段降低分時折扣,或直接關閉不投放。
2、投放地域優化
從大部分類目來看,在投放地域方面我們可以從累積地域數據和主要成交詞的流量解析中分析數據,進而得出結論,找出高轉化高ROI的地域,從而進行投放。
3、設置不同的溢價比例
所謂的溢價比例大家可以理解成我們給平臺的出價的授權。例如當關鍵詞出價設置為2元時,可以排入第一頁主搜。如果我們將出價設置為1元,因為出價低,所以廣告位排名會很靠後。那麼賣家可以通過對不同的人群設置不同的溢價比例(100%-400%)來達到定向推廣的目的,相對來說就過濾掉了不精準的流量。
4、搜索人群
搜索人群是提升電商ROI最高效直接的途徑,因為通過搜索的人群中,點擊率、成交率、轉化率普遍都比較高,通過對高ROI的人群標籤進行高溢價,對低ROI的人群標籤低溢價甚至不溢價的方式,就可以提高我們店鋪的ROI。
5、選擇好的投放平臺
當電商在進行推廣時,所選擇的投放平臺應儘量選擇轉化較好的渠道。因為眾所周知,選擇一個好的投放平臺是提高ROI的高效途徑。發現其轉化率和ROI明顯較低時,應關閉該渠道,而留下其他高轉化高ROI的平臺。
6、提高網站抵達率
抵達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些網站伺服器帶寬低、行內存小,導致打開速度慢,有的網站還會出現BUG,頁面打不開等情況。以現在的水平,一般情況下網站抵達率達不到95%以上就屬於不合格。所以時常關注網站的打開情況至關重要。
7.和一件代發平臺合作
正所謂背靠大樹好乘涼,同理和一個信得過靠得住的一件代發平臺合作,不僅可以節約成本、時間還可以擴大業務範圍,進而提升roi和利潤。
作為一個電商賣家,不僅僅是要計算投入和產出比,更加要有一個長遠的規劃,很多人局限性的看到當前店鋪單個產品的投入,然後產出不成比例,或者簡單的說不賺錢,那麼就開始不自信,覺得都是虧本的,其實新店鋪更重要的事情就是積累,低價出貨或者是低價引流,短期的投入是大於產出的,但是從長期來看,對於後期的店鋪運營是有很大幫助的,長期來看肯定是產出大於投入的!
那麼,我們自然就引入了下面的幾款新店鋪必備的產品的銷售模式:
在客戶群體的基礎上,將線上產品結構分為四種,即:引流款、利潤款、活動款、形象款!
1.「引流款」顧名思義就是主推吸引流量的產品
大家都知道流量對於線上店鋪的重要性,既然是主推就必然是我們流量來源最大的通路。
這部分產品的特點是毛利率趨於中間水平,產品轉化好,同樣相比於類目屬性環境下的競爭對手,有價格或其他方面的優勢,從而更利於佔領「豆腐塊」的位置,後期可帶來較大的免費流量。
其實「大眾」跟「個性」之間本來就存在一個矛盾,引流款一定是目標客戶群體裡面絕大部分顧客可以接受的產品,而非小眾產品。在選擇引流款時,我們應該做產品數據測試,初期給予產品比較小的推廣流量,觀察數據狀況,選擇轉化率較高、地域限制較少的產品。
2.「利潤款」應該佔產品結構中最高份額
銷售的目的就是賺錢,因此利潤款也應該佔實際銷售中的最高比例。利潤款應適用於目標客戶群體裡面某一特定的小眾人群。
這些人追求個性,因此,這部分產品突出的產品賣點及特點必須符合這一部分小眾人群的心理。
利潤款前期選款對數據挖掘的要求更高,我們應該精準分析小眾人群的偏好,分析出適合他們的款式、設計風格、價位區間、產品賣點等多方面因素。
推廣方面需要以更精準的的方式進行人群定向推廣!
我們在推廣前同樣需要少量的定向數據進行測試,或者通過預售等方式進行產品調研,以做到供應鏈的輕量化。
3.「活動款」顧名思義就是用於做活動產品
首先要明確一點:賣家為什麼做活動?
是為了清庫存、衝銷量還是體驗品牌?
從這三個維度出發得到的是截然不同的結果。
庫存多半是一些陳舊或者尺碼不全的款式,必然犧牲客戶對品牌的體驗,那麼低價是彌補客戶心裡的一個很好的方式。
比如亞馬遜每天都會有一些Deal,大家都知道的,我就不用介紹了
賣家做活動的第二個原因就是衝銷量,這在一般情況下是基於平臺成交額基礎要求、部門的KPI考核、三方運營合作公司完成業績指標等原因!
這些本就無可厚非,可品牌商要注意的是:活動期間的客戶體驗,切勿對品牌產生負面的影響。
因為我們要讓顧客看到基礎銷量的價格與活動折扣的落差,從而讓顧客產生購物的衝動,因此需要一個較低的折扣。活動款應該是整套產品結構中利潤率最低的產品。
如果品牌商渴望依靠活動款賺錢的話,那品牌又將重新走回我們之前說的「賣貨」的行列,並逐步進入「非活動不走量」的窘境。
4.「形象款」類似於一個城市的「形象工程」
馬路上我們看到一些建築會感嘆:花了納稅人這麼多錢,卻沒有什麼使用價值。但正是這些沒有使用價值的產品提升了我們城市整體的形象。
我經常出差,在前幾年基本上都是去一線城市學習、交流,最近兩年給越來越多二三線城市的企業做諮詢跟內訓。
我陸續發現一些城市除了自然風光外,沒有讓人拍照跟駐足的建築。這就凸顯了出形象款的意義——讓你會駐足與期待,但它高不可攀。
形象款應該選擇一些高品質、高調性、高客單價的極小眾產品。可以有3-5款,適合目標客群體裡面的3-5個細分人群。形象款僅會佔產品銷售中極小一部分,我們可以僅保留線上產品處在安全庫存中,目的就是提升我們店鋪的形象!
總結:以上就是幫助大家分享一下關於電商的ROI的投入和產出比,然後我們也跟大家分享了店鋪的幾個產品的種類,不同種類會有不同的用處,研究產出的同時,也要有長遠的計劃!
不要只看眼前的利益,也要有長遠的計劃和打算,希望大家能夠根據我們分享出來的方法,把自己的店鋪類目歸歸類,然後獲得比較好的訂單回報,一起加油吧~願2021年,大家可以更上一層樓哦~
(來源:跨境HenryDong)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