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風光資源真正轉化為產業優勢,風電制氫路在何方?

2021-01-09 澎湃新聞
把風光資源真正轉化為產業優勢,風電制氫路在何方?

2020-08-20 06: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近年來,風電產業發展迅猛,我國已成為風電增長最快的國家。根據工信部數據,2019年併網風電裝機容量已經達到210.05GW。

隨著風電裝機容量的猛增,越來越多的問題正逐漸顯現,如大規模不可控低品質風電併網對電網安全性帶來的挑戰;大規模風電場的聚集給當地電網輸送帶來的極大壓力;大量併網風電給電網調度中心造成越來越大的困難,電網平衡成本逐漸增大。其中棄風問題尤為重視,2019年我國棄風電量169億千瓦時,平均棄風率為4%,2020年雖然全國風電紅色預警全面解除,但棄風現象猶存在不止於 「三北」,如湖南省棄風率高達35%以上。

為解決這些問題,風電制氫成為研究的重點方向。風電制氫的發展將會帶動風電裝備、氫氣制儲運和氫氣應用等各行各業的發展。在項目發展過程中,將會帶動風電設備等基礎設施建設,並帶動相關機械製造及電機行業的發展,有助於對風電項目的研究和製造業的升級改造。

總體上講,我國風電制氫技術研發起步較晚,目前尚無成熟商業運行的風電制氫儲能和燃料電池發電系統,大規模風電制氫儲能的示範工程設計經驗不足,在系統的關鍵性技術、效率提升和經濟性方面未能取得實質性的進展。

1、風電制氫簡介

風電制氫技術是將風能通過風力發電機轉化成電能,電能通過電解水制氫設備轉化成氫氣,通過將氫氣輸送至氫氣應用終端,完成從風能到氫能的轉化。

根據風電來源的不同,可以將風電制氫技術分為併網型風電制氫和離網型風電制氫兩種。併網型風電制氫是將風電機組接入電網,從電網取電的制氫方式,比如從風場的35kV或220kV電網側取電,進行電解水制氫,主要應用於大規模風電場的棄風消納和儲能。

圖1 併網風電制氫技術原理圖

離網型風電制氫是將單颱風機或多颱風機所發的電能,不經過電網直接提供給電解水制氫設備進行制氫,主要應用於分布式制氫或局部應用於燃料電池發電供能。

圖2 離網風電制氫原理圖

2、風電制氫發展瓶頸

風電制氫技術主要涉及電氫轉換和氫氣輸運兩大關鍵技術,產業瓶頸也主要與這兩個關鍵技術相關。

1、風電不穩定性帶來的制氫難題

從技術角度來看,風電的隨機性、不穩定性、波動性較大,功率輸出波動範圍較大大,而水電解制氫設備對電能質量的穩定性要求較高,頻繁的電力波動會造成(1)影響設備的運行壽命,增加設備維護成本;(2)影響產品氫氣的純度,氫氣中氧氣含量會提高,帶來安全風險。

如何進行有效的電能匹配,提高制氫設備的可利用率需要研究探討。

圖3 某風電制氫實驗中制氫實際功率波動曲線

圖4 某風電制氫實驗中氫氣氧含量波動曲線

2、電力成本導致制氫成本高

一般認為,按照當前市場氫氣價格70元/公斤計算,電解水制氫的電費需要控制在0.3元/千瓦時以內,才能實現氫氣的經濟性。

根據2019年《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2019年I~Ⅳ類資源區符合規劃、納入財政補貼年度規模管理的新核准陸上風電指導價分別調整為每千瓦時0.34元、0.39元、0.43元、0.52元(含稅、下同);2020年指導價分別調整為每千瓦時0.29元、0.34元、0.38元、0.47元。即便按棄風發電價格每千瓦時0.25元計算,風電制氫僅電的成本就為1.25元,沒有競爭優勢。

在目前的電力政策下,風電制氫對比煤制氫等化石燃料電池制氫方式缺乏經濟性。

3、儲運問題

風電制氫地區與用氫地往往存在一定的空間距離。在沒有輸氫管網的情況下,需要通過高壓氣態等方式運輸至用氫地,成本較高。

3、國內風電制氫項目介紹

隨著國內氫能產業的發展和「綠氫」呼聲的日漸高漲,國內對風電制氫的研究與實踐正在加速。據氫雲鏈統計,目前我國的風電制氫項目與課題已經超過20個,不斷湧現的項目有力地推動了我國風電制氫產業發展,為綠氫的發展提供技術保障。

表1 國內風電制氫項目一覽

4、小結

風電目前已經作為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綠色清潔能源,不過,風電具有隨機性、波動性、階段性供電等問題,增加了電網調度難度;而隨著裝機規模不斷增大,光伏發電在儲能方面的劣勢就凸顯出來,而此時太陽能制氫,光伏制氫是可以有效地消納光伏發電,可以實現兩種重要新能源之間的有效結合應用。

因此,氫雲鏈認為,隨著風力發電和電解水制氫技術的不斷發展,成本的逐漸降低,風電制氫將能逐漸滿足商業化的要求,成為我國能源安全和能源結構調整的又一生力軍。

不過也需要注意的是,風電制氫作為一種新興產業,因其自身發展和生產性質特點,未形成固定形式,其運行管理包含氫氣製備、傳輸和應用環節中的安全服務工作,需要保證氫氣質量標準,降低各種損耗,提高經濟效益,確保運行安全和人身安全。

關鍵詞 >> 氫能產業,風電產業,能源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廣東發布新能源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 大力發展核能等優勢產業
    《計劃》提出,大力發展先進核能、海上風電、太陽能等優勢產業,加快培育氫能、儲能、智慧能源等新興產業,建設沿海新能源產業帶和省內差異布局的產業集聚區,助推能源清潔低碳化轉型,到2025年,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費約佔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30%,形成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新能源產業集群。
  • 風資源沒有「天花板」 低風速風電能否喚醒風電產業「第二春」
    2. 17 億千瓦、2. 16 億千瓦,這分別是截止 2020 年上半年,全國風電和光伏發電的累計裝機量;而在短短 5 年前,這一數據分別是1. 29 億千瓦和 4318 萬千瓦。隨著裝機增速連年放緩,原本具有先發優勢的風電產業正面臨被光伏產業反超的境地。
  • 可再生能源制氫勢在必行
    目前,商用氫氣96%以上是從化石燃料中製取,制氫過程中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這類氫氣也被稱為「灰氫」。  發展氫能不可以偏離初衷。從環境和生態的角度來看,通過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制氫,不僅能夠實現「零碳排放」,獲得真正潔淨的「綠氫」,還能夠將間歇、不穩定的可再生能源轉化儲存為化學能,促進新能源電力的消化,由此帶來的生態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難以估量的。
  • 電解水制氫能否成為能源網際網路殺手級應用?
    但電解水制氫的高成本一直是制約其應用的瓶頸。從全球範圍看,目前制氫技術應用排名的前三分別是天然氣制氫(佔48%)、醇類裂解制氫(佔30%)和焦爐煤氣制氫(佔8%)。由於資源匱乏、環保要求高,日本主推電解水制氫技術。我國煤炭資源豐富,煤氣化制氫和焦爐氣制氫應用較多,似乎沒有發展電解水制氫技術沒有必要,這樣來看,Hydrogenics的先進PEM制氫技術對國內企業有何意義?
  • 可再生能源制氫勢在必行—新聞—科學網
    目前,商用氫氣96%以上是從化石燃料中製取,制氫過程中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這類氫氣也被稱為「灰氫」。 發展氫能不可以偏離初衷。從環境和生態的角度來看,通過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制氫,不僅能夠實現「零碳排放」,獲得真正潔淨的「綠氫」,還能夠將間歇、不穩定的可再生能源轉化儲存為化學能,促進新能源電力的消化,由此帶來的生態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難以估量的。
  • 低成本制氫只是其中一環!
    02、可再生能源制氫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日前,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發布《可再生能源制氫經濟性》,認為在未來十年裡,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氫成本有望大幅下降;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制氫成本預計將低於目前化石能源制氫成本,為大規模推行氫能利用帶來方便。
  • 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氫能經濟」理想路徑—新聞—科學網
    而要想養肥這頭「犀牛」,如何實現規模化工業制氫就成為能源界關注的焦點。 實際上,包括海水在內的水資源就是地球上最大的「氫礦」,電解水制氫被認為是製備氫氣的有效方法。而針對可再生能源面臨的時空波動性和併網困難等問題,利用光伏發電、風電和水電等可再生能源大規模製備氫氣被認為是一條理想途徑。 但受現有電解水制氫技術的制約,實施上述途徑面臨諸多挑戰。
  • 廣東:未來五年重點發展海上風電、先進核能、氫能等八大工程
    《行動計劃》顯示,海上風電領跑工程、先進核能推進工程、天然氣發展利用提升工程、氫能產業鏈培育工程等八大工程被列入未來五年發展的「重中之重」。廣東是經濟大省也是能源消費大省,《行動計劃》提出,大力發展先進核能、海上風電、太陽能等優勢產業,加快培育氫能、儲能、智慧能源等新興產業,建設沿海新能源產業帶和省內差異布局的產業集聚區,助推能源清潔低碳化轉型。
  • 「十四五」能源產業何處挖潛
    「十三五」我國能源產業以高分收官。5年來,能源革命穩步推進,技術創新多點開花,風電、光伏發電、水電規模穩居世界第一。站在「十四五」這一新的歷史起點上,能源產業又該如何走好下一個五年?多位院士專家為此建言獻策。
  • 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 形成四大支柱產業
    省經委副主任崔文德用簡單的數字解釋資源優勢轉換的概念。  以此類推,我省許多礦產資源、農畜產品、中藏藥材等,都可以通過深度加工、循環利用,生產出市場需求量大、附加值更高的優質產品。這就是資源優勢轉換為經濟優勢戰略的核心,也是目前我省園區工業與傳統工業經濟存在巨大差異的內在本質。  青海發展的優勢在資源,潛力在資源,希望在資源。
  • 電解水制氫產業聚向濟南
    這個產業領域發展的關鍵點,是初中化學實驗室裡的電解水如何高效實現大規模生產?美好的期待如何變成現實?濟南有這樣一家企業,30年默默耕耘於電解水制氫領域,目前技術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正向著國際先進邁進。她就是山東賽克賽斯氫能源有限公司。氫氣純度可達99.999%  走進賽克賽斯氫能源公司廠房,一個個鐵質箱子整齊排列,上面標註著電解水制氫等字樣。
  • 廣東大力發展先進核能海上風電 加快培育氫能儲能智慧能源
    按照計劃目標,廣東將會大力發展先進核能、海上風電、太陽能等優勢產業,加快培育氫能、儲能、智慧能源等新興產業,到2025年,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費約佔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30%,形成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新能源產業集群。
  • 謝長軍:「十四五」風電產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繼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上宣布中國將提高自主貢獻力度,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後,我國又進一步為中國減少碳排設定了階段性目標。
  • 山東將啟動可再生能源制氫試點示範工作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範佳 近日,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山東省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0-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6月24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相關負責人解讀《規劃》有關內容。
  • 《中國環境報》頭版頭條:圍繞綠水青山做文章,溫州把生態優勢真正...
    市區PM2.5濃度提前兩年達到空氣品質達標城市標準,今年1-6月,市區空氣品質優良率為96.7%,綜合指數連續兩年進入全國168個重點城市前20名。七山一水二分田,綠色,是溫州鄉土天然的底色,也是溫州發展的底氣和動力。當前,溫州正堅定不移沿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路子走下去,真正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實現綠色崛起。
  • 「十四五」能源產業何處挖潛_行業資訊_資訊頻道_全球起重機械網
    「十三五」我國能源產業以高分收官。5年來,能源革命穩步推進,技術創新多點開花,風電、光伏發電、水電規模穩居世界第一。站在「十四五」這一新的歷史起點上,能源產業又該如何走好下一個五年?多位院士專家為此建言獻策。
  • 衣寶廉院士:可利用西南、西北、東北可再生能源來電解水制氫
    衣寶廉院士:可利用西南、西北、東北可再生能源來電解水制氫 澎湃新聞記者 楊漾 陳凌瑤 2020-07-24 23:27 來源:澎湃新聞
  • 產業升級六部走,以「濠江模式」打造海上風電「汕頭樣本」
    汕頭市濠江區緊緊圍繞省「一核一帶一區」發展新格局,抓住機遇,依託區域臨港優勢,聚焦海上風電產業,以優質的營商環境、高效的行政服務和務實的工作作風,吸引國內外優質風電企業落戶濠江,打造全產業鏈的風電產業園,推動臨港經濟全面發展,走出了一條具有濠江特色的「產業升級路」。
  • 發力氫能源產業布局 鴻達興業與日本旭化成株式會社籤署《氯鹼制氫...
    來源:證券日報網style="width:884px;font-family: 微軟雅黑;text-align: justify;"> 本報記者 曹衛新鴻達興業氫能源產業布局再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