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性眼病系列講座第四期:錐杆細胞營養不良及黃斑變性的臨床和...

2020-12-03 中因眼科

錐杆細胞營養不良及黃斑變性的臨床和分子遺傳學特點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往常見的致盲眼病(如老年性白內障和沙眼等)通過藥物或手術可以達到有效控制甚至治癒;而大部分遺傳性眼病即使手術治療,效果也不甚理想。遺傳性眼病逐漸成為難治或不可治癒雙眼盲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及未來防盲治盲工作的重點。北京同仁醫院李楊教授及團隊帶來的遺傳性眼病系列講座每周四晚20:00,眼科專家雲集一堂,精彩分享。

精彩回顧

【7月16日培訓回顧】李楊教授與趙亮教授的精彩內容

介紹了視網膜色素變性常見的幾種症候群,包括BBS症候群、Jourbert症候群、PCD(卡他格納症候群)、Joubert症候群等。重點介紹了BBS症候群和Usher症候群。

介紹了BBS症候群的發病概率、臨床症狀以及4個主要診斷指標,特別針對BBS症候群的一些特殊表型,如智力低下,如何有效問診給出了很好的建議。

介紹了Usher症候群的分型,以及不同分型的前庭功能受損引起的不同程度聽力受損。列舉了不同的臨床案例,講解如何鑑別Usher症候群的分型。詳細介紹了MYO7A和USH2A基因引起的Usher症候群臨床特點。

介紹了非綜合型的結晶樣視網膜色素變性(BCD),主要由CYP4V2基因突變引起。該基因是中國人群中的常見致病基因,也是國內外基因治療研究的熱點基因。李揚教授詳細解釋BCD的臨床分期特點。

第四期預告

遺傳性眼病診療系列講座第四期將於7月23日20:00-21:00舉辦,李楊教授分享《錐杆細胞營養不良及黃斑變性的臨床和分子遺傳學特點》。關於遺傳性眼病難得一見的臨床經驗與心得分享,精彩不容錯過!

直播時間:7月23日 20:00-21:00

相關焦點

  • 中因科技:推動遺傳性眼病基因檢測的發展
    (二)視錐-視杆細胞營養障礙  視錐-視杆細胞營養障礙是視網膜色素變性的一種變異型,又稱為反向視網膜色素變性。不同於視網膜色素變性,視錐-視杆細胞營養障礙患者的周邊視網膜病變和周邊視網膜缺損總是出現在黃斑病變和中心視力喪失之後,並且視錐-視杆細胞營養障礙患者黃斑受累的程度較視網膜色素變性更為嚴重。
  • 尋找蝴蝶的翅膀:「蝶形黃斑營養不良」不同於「老年性黃斑變性」的...
    蝴蝶雙飛上鬢花「蝴蝶雙飛上鬢花」,是明代朱權在《宮詞》這首詞裡的一句,這一句描述的,與一種比較特殊的眼病倒是很是貼切:「蝶形黃斑營養不良」,雙眼黃斑蝴蝶翅膀樣改變,大多是兩鬢霜染年齡大的時候,在體檢時無意中被發現。
  • 只要找到突變基因,遺傳性眼病就可以進行阻斷
    已有293種罕見病(337個基因)可通過技術實現健康生育「遺傳性眼病病種多,總的發病率高。目前已知遺傳性眼病包括單基因眼病、多基因遺傳性眼病病、以及全身性或其他系統遺傳病的眼部表現,病種已超過600餘種,其中單純遺傳性眼病約200種。」
  • |黃斑變性|幹細胞|視網膜|神經元|近視|...
    這是英國穆爾菲爾德眼科醫院開展的I期臨床試驗,2名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患者植入胚胎幹細胞來源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後,原本幾近失明的眼睛恢復了視力,能夠視物、閱讀。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是導致失明的主要原因,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喪失或出現功能障礙對疾病進展至關重要。視網膜色素變性(RP)是一組遺傳性眼病,由於視網膜細胞受損並最終死亡,導致視力逐漸喪失。這種方法有一定的優勢,例如在實驗室中培養大量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相對容易,並且培養出來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與人眼中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完全相同。
  • 中國臺灣省ABCA4相關視網膜不良的基因表型、臨床特徵介紹
    ABCA4基因是遺傳性視網膜變性最常見的致病基因之一。在本研究中,我們報告中國臺灣地區人群中不同表型的abca4相關視網膜營養不良,其臨床進展,及其與遺傳特徵的關係。本次共招募了37名受試者,所有患者都在醫療中心接受了一系列眼科檢查。對眼底自發螢光(FAF)圖像進行量化以進行臨床評估,並進行了基於面板的下一代測序檢測進行遺傳診斷。分析了視覺保存、疾病進展和基因型-表現型相關性。在本次調查中,abca4相關的視網膜變性表現為Stargardt病1 (STGD1, 62.16%)、視網膜色素變性(32.43%)和錐杆營養不良(5.41%)。
  • 很多人沒聽過的眼病,可能導致失明,黃斑病變的防治知識要了解
    導語:眼球視網膜光學的中心區就是黃斑,這裡含有大量的視錐細胞和視杆細胞。隨著年齡的增長,黃斑就可能會病變,出現黃斑裂孔等情況,這時就會出現視力低下、視物不清,甚至失明的情況。所以需要及時治療,那麼,眼球黃斑病變是怎麼引起的呢?該如何預防呢?
  • 諾貝爾獎幹細胞技術首次人體試驗 關注黃斑變性
    但是與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MD)應該是可以用幹細胞技術治療的疾病。與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的病因是眾所周知的,通過將幹細胞轉化為視網膜細胞的方法非常有效,而且眼睛是「免疫共溶的」,這意味著免疫細胞不會攻擊外來細胞,比如實驗室製造的視網膜細胞。然而在得到動物研究證實後的十多年來,以及視網膜細胞從胚胎幹細胞安全移植到9個病人的臨床試驗後的近八年,所有的案例都局限於實驗室環境。
  • 積極對待人生從「打敗」黃斑變性開始
    黃斑是視覺最敏銳的地方,因為這裡匯聚了專門感受色彩和強光的視錐細胞,眼睛所注視的目標便投影於此處,形成中心視力,負責我們日常的精細視覺和色覺。據專家宋蓓雯主任介紹,黃斑是我們每個人都具有的重要部位,其位於眼底,一旦出現問題,中心視力就會出現影響,可見這個「斑」不一般。
  • 葡萄糖向視杆細胞和視錐細胞輸送中斷會導致RP患者視力下降
    ,會導致視杆細胞的逐漸惡化,導致周圍視力和夜視能力下降。隨後視錐細胞的喪失導致白天高解析度視覺和色覺的喪失。路易斯維爾大學的眼科研究人員發現,RP患者失明的原因是營養葡萄糖流向視杆細胞和視錐細胞的過程中斷。這種破壞導致光感受器的飢餓。在今天發表在《細胞報告》上的研究中,由UofL眼科和視覺科學系的博士Douglas C.
  • 把皮膚細胞改造成感光細胞,這種新技術有望讓盲人重見光明
    問:據報導,用幹細胞移植方法治療這類失明正在試驗之中,具體進展是怎樣的?答:誘導多能幹細胞(iPS)技術可以把皮膚細胞或血液細胞培育成幹細胞,然後塑造幹細胞的發育方向,讓其定向產生目標細胞,如產生感光的視杆和視錐細胞。誘導的多能幹細胞已經在人身上試驗有了結果,可以治療黃斑變性等。
  • 視物模糊變形 當心老年性黃斑變性
    原標題:視物模糊變形 當心老年性黃斑變性 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進程的加快,老年性眼病患者也出現了非常明顯的增多趨勢。白內障、青光眼、病理性近視等眼部疾病,威脅著中老年人的視力健康,然而還有一種眼病——老年性黃斑變性也是老年人視力的隱形殺手。現在它已經取代白內障,成老年人失明的第一大元兇。
  • 讓醫生仍束手無策的常見致盲眼病,基因編輯技術有望攻克!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李秀婷 通訊員/周密)視網膜色素變性是造成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臨床上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手段,患者常出現夜盲、視野縮小,最終視力喪失,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 遺傳性視網膜疾病基因治療將何去何從?
    LCA是導致兒童先天性雙眼盲目的主要遺傳性眼病(佔10%~20%),其中由RPE65基因突變引起的LCAⅡ約佔所有LCA的6%,更是罕見病中的罕見病。在我們納入的6篇文章中,其中僅1篇為RCT研究,另外5篇為前瞻性研究,但通過質量評價分析,5篇前瞻性研究被證明質量較佳,也可用於薈萃分析。
  • 強生收購Hemera的基因療法 用於治療黃斑變性的地圖樣萎縮
    地圖樣萎縮(Geographic atrophy,GA)屬於年齡相關的黃斑變性(AMD)的晚期表現,主要特點是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RPE)、光感受器和脈絡膜毛細血管層的不可逆性丟失,地圖樣萎縮致盲的人數佔AMD致盲人數的1/10左右,是50歲以上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AMD患者通常體內CD59含量較低,CD59是一種保護視網膜免受人體補體免疫反應損傷的蛋白質。
  • ...III期臨床,治療隱性遺傳性營養不良性大皰性表皮鬆解症(RDEB)!
    2020年01月15日訊 /生物谷BIOON/ --Abeona Therapeutics是一家臨床階段的生物製藥公司,致力於開發治療嚴重疾病的基因療法和細胞療法。近日,該公司宣布,已獲得來自史丹福大學的機構審查委員會(IRB)批准,啟動關鍵性III期VIITAL試驗,評估EB-101治療隱性遺傳性營養不良性大皰性表皮鬆解症(RDEB),這是一種以皮膚起水泡並累及全身為特徵的嚴重威脅生命的遺傳性皮膚疾病。
  • 從基礎到臨床認識眼咽型肌營養不良
    眼咽型肌營養不良症(Oculopharyngeal muscular dystrophy, OPMD)常於中青年後期起病,症狀進行性加重。臨床早期表現眼外肌及咽喉肌麻痺,後期出現頭頸肌、肢體近端肌的無力及萎縮。病理表現為肌纖維存在鑲邊空泡改變及柵欄樣核內包涵體。
  • 日本成立使用iPS細胞的藥品生產企業
    將致力於使用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治療眼病。理化學研究所(RIKEN)認定的風險企業HEALIOS也出資一半,兩家公司將開展共同研究。3月6日,大日本住友製藥公司宣布,已於今年2月底在神戶市中央區的港島內設立一家藥品生產企業,將致力於使用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治療眼病。理化學研究所(RIKEN)認定的風險企業HEALIOS也出資一半,兩家公司將開展共同研究。
  • 突破性的幹細胞研究可以恢復黃斑患者的視力
    黃斑是視網膜內位於眼睛後部的一個小區域,其被稱為錐形光感受器,內含許多光敏的細胞。這些斑塊可以移植到黃斑病患者的視網膜,以生長和恢復黃斑功能。任何關於Stargardt disease和其他黃斑的研究都會給我帶來未來的希望,希望視力不會喪失或未來有所改善。「黃斑變性導致中心視力喪失,這是由於黃斑受損。黃斑內的錐形感光細胞對於觀察細節和閱讀是至關重要的。雖然某些形式的黃斑變性的進展可能會減緩,如果早期捕捉,一旦光感受器丟失,沒有機制能使它們回來,因此,這類情況造成的視力喪失目前是不可逆轉的。